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及提高果品质量 安全管理方法的探讨

作者: 张圣杰

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及提高果品质量 安全管理方法的探讨0

现阶段,在对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实践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提高果树生长品质,可结合扣棚前冬剪技术、人工低温预冷技术、控长技术、土壤管理技术,做到对果树生长发育全生命周期管控,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在果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将注意力和重心放置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以及农药施加层面,并且在后续加强对果品的采摘和处理,建立起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追踪体系,及时监管果品质量安全问题。此外,还需要引进果品监管机制,推广生态农药,引进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方法,以此来大幅度提高林业果树种植水平和效率。本文对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以及质量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一、林业果树种植技术

1、扣棚前冬剪技术

扣棚前冬剪技术在林业果树种植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冬剪的目的是有效剪除病害部位以及发育不良的树枝树叶,消减无花等无益的果枝,从而促进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冬剪技术可以用于某些果树的种植,如葡萄、桃树,该技术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发育,调整树形结构,以此来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扣棚前冬剪一般在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进行,选取12月至次年1月进行相关操作,该时期的果树生长缓慢,适合进行修剪操作。在进行冬季修剪时,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清理果树上的病虫害,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有助于保持果树的健康状态,并且在修剪环节需要重点关注果树的主干和侧枝,其核心目的是调整果树的形状,促进新树枝生长,减去过密、交叉以及竞争性较强的枝条,使树冠保持透光。

另外,在进行扣棚前冬剪时,工作人员还需要控制修剪量,避免过度修剪导致果树生长不良。一般情况下,修剪量需控制在20%左右。在剪去大枝或主干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在切口表面涂抹药物以及隔离剂,防止细菌病毒入侵,促进果树伤口愈合。因此,在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体系中,对扣棚前冬剪技术进行实践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提高果树的生产品质。

2、人工低温预冷技术

人工低温预冷技术也称为人工破眠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气温低于10℃时对果树进行扣棚处理。种植者可以将相关技术应用在苹果、梨等果树管理事务。人工低温预冷技术在林业果树种植中可以调控果树的生长周期,促进果树正常开花结果,但是工作人员需要有效管控技术的应用时机,创造低温环境,促进果树休眠;同时还需要在扣棚之后对棚内温度进行精准管控。

一般情况下,需要在夜间使用草席覆盖,进行降温,保持果树的休眠状态;而在夜晚则需要将草席打开,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棚内温度过低。相关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果树的发育周期,促进其正常开花结果,同时也可以提高果树的抗寒能力。在果树种植活动中可以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在应用相关技术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果树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棚内的温度,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棚内果树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3、控长技术

控长技术在林业果树种植中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主要是控制果树的生长速度和形态,以此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在控长技术实践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修剪果树的树干和枝条,控制果树的生长速度;同时也可以平衡果树的水平根和垂直根的数量,进行浅栽处理,在前期果树栽植时需保证对果树进行浅栽,并且进行起垄处理,促进根系生长,使树木矮化生长,使果树提前进入到丰产期。在该环节,也可以适当配合生产调节剂的使用,促进果树生长发育,在揭棚后可以直接在果树上喷洒相应的调节剂,既能够抑制果树生长,也可以促使果树发芽。工作人员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技术细节进行优化管控,需要根据果树的生产状况,对生长延缓剂以及生长促进剂进行灵活使用。比如要想促进果树生长,则可以结合赤霉素来促进其发芽;而要想延缓其生长则可以使用多效唑等化学物质使树木矮化紧凑。

后续,在修剪环节需要重点管控枯死、交错、重复的树枝树条。在生长控制技术中还可以结合悬挂法和环剥技术,前者主要是在枝头悬挂重物,使枝干角度增大,以此来有效控制树木的高度。针对后者而言,主要是对树干进行环剥,借助切割工具,以环状切割的方式,切剥树皮来阻断输入水分和养分的上下通道,以此来抑制其生长。总之,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中的控长技术主要是通过多种手段来有效管控果树的生长速度,使其保持良好的生长形态,促进发育。

4、土壤管理技术

土壤管理技术会影响果树的生长品质,在果树种植活动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土壤管理技术进行灵活使用,确保果树的生长基础条件良好,得到充分的养分和水源支持。在该技术体系下,种植者需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林业果树种植区域的土壤肥力,为果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该环节,可采取以下的技术措施,提高土壤管控水平:

首先,可采取深翻改土的策略,主要是改良土壤内部结构,通过深耕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从而促进果树根系发育。另外,还可以采取深翻举措,熟化土壤,提高土壤内微生物的活性,以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但是,在深翻改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同时需要对深翻改土的深度和方法进行严格把控。一般情况下,其深度需要控制在40~60厘米,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土质来适当改良深翻改土的深度,比如针对粘性土可以适当增加深度,而针对砂质土,可以减少深翻的深度。

其次,在改土过程中也可以结合中耕除草等策略,主要是有效管控果树种植地中的其他植被竞争,并通过切断土壤毛管,减少水分蒸发,去除杂草,减少病虫害。但是也需要根据合适的气候条件以及果树类型对中耕的频率进行有效把控。一般情况下,需要在果树生长周期内进行4~8次中耕操作。

另外,在土壤管理环节还需要结合施肥管理方法,在施肥过程中大致包含两个步骤,一是对基肥的施加和使用,该环节主要是提供基础营养物质,以施加有机肥为主,通常在深翻结束之后对肥料进行施加,可以结合有机肥,如牛粪来提高有机肥的品质。二为了补充果树在生长过程中的特殊营养需求,可以根据果树的生长状况来合理安排追肥。比如,在萌芽前以及果实膨胀期,可以适当增加磷钾肥和氮肥,从而提高果树生产品质。

除此之外,在土壤管理期间还需要进行灌溉与排水操作,需根据果树生长需求以及外部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时间,保持水分充足。同时在雨季和低洼地区还需要加强排水管控,避免果园积水导致植被根系腐烂。而针对在部分炎热的地区,还需要采取适当的土壤覆盖方法来减少水分蒸发,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促进土壤内部微生物活动。在覆盖过程中可结合秸秆、杂草以及黑色地膜,提高覆盖效果,同时在覆盖过程中不宜盖得过厚,避免影响土壤的透气性。

二、林业果树种植中果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方法

1、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在果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是一项重点的工作事项。一般情况下,进行病虫害防治需采取多元化的举措,比如结合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做到对病虫害问题的综合管控。但是如果化学防治及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超出限定范围,那么会给果品质量带来一定的损害。此时需要配合灵活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尽可能采取生物防治等技术手段,比如结合病虫害的天敌、寄生虫、病原体,或者引进微生物制剂,有效控制果树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业的依赖,以此来提高果品品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外,在病虫害防治期间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测系统和架构,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症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病虫害扩散,可以定期检查果树和果园,保持果园清洁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此外,果树生长健康可以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因此需采取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策略来预防病虫害,使果树能够获取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提高免疫力,从而提高果品质量。除此之外,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进行间作、轮作、混作来减少病虫害暴发的概率;同时保持果园内部整洁卫生,及时清除病虫害的部位,以此来有效抑制病虫害传播。但是,如果果园发生大规模的病虫害问题,则需要采取化学防治,挽留损失,在必要时可结合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但是需要选取低毒且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施加药物,避免对果品质量造成影响。

2、果品采摘和处理

对果品进行采摘处理可以保障果品的品质安全。在采摘环节,工作人员需要从以下多个角度来开展相关活动。

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对果品的采摘时机进行严格把控,需要根据果实的成熟度和品质特点选取适当的采摘时间,如果果品采摘过早或过晚均会影响果品的口感以及品质。在采摘过程中需要对采摘方式进行合理选用,比如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果实受损,对于易碰伤的果实,可以使用软垫或软布进行包裹,减少在采摘环节果实受到的损伤。

其次,在采摘环节,工作人员还需要选取干净、无污染的采摘容器,避免果品在采摘过程中受到污染。在采摘之后还需要对果品进行包装,选取透气性好的包装材料,避免由于果品缺氧而出现腐烂。在完成采摘之后便需要对果品进行处理,包含清洗、分选、除杂、除霉等多个步骤。在清洗果品时需要使用清洁的水源,避免果品遭受二次污染。

最后,在果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需要得到有效保护,比如需要通过保鲜措施,控制保存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果品腐烂变质。同时在运输环节需要避免果品受到挤压和震动,保持果品的新鲜度。因此,对果品进行采摘处理也是品质管理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性举措,工作人员需要对管理方法过程进行严格把关。

3、建立起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起一个成熟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高林业果树果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在该环节,整个质量管理体系需包含明确的流程标准,制定果品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为果树生长管理的每个环节提供精细化的指导。在此期间,相关单位需建立起品质安全管理团队,负责对果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引进物联网技术,结合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监管措施,对果树种植管控的每一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保障果品质量。在其中可以记录每一次的施肥量,以及所采取的每一项水肥管理举措。同时,相关单位还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培训,包含培训果品质量管理标准、质量管控流程,进行危害分析以及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梳理管控等,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果品外观、口感、化学成分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果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后续,相关部门还应当建立起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追溯果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整个生命周期,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便需要及时锁定问题源头采取有效处理,提高管理水平。并且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持续评估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优化梳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果品品质。因此,在林业果树果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当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果品质量,做到追溯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4、建立果品监管机制

打造一个完整全面的果品质量监管机制可以保障果品质量安全。首先需制定一套质量安全规范标准,对检测方法、细节进行严格把关,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果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在检测体系中应当包含规范化的检测内容,包含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等各项指标,需确保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另外,多个部门还需要引进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将果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公开,供消费者查询和参考。同时加强果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消费者对果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

5、推广生态农药

推广生态农药可以大幅度提高果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相关单位需要对农药的使用标准和要求进行定义划分,同时进行推广宣传,使果农能够了解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必要性。可通过举办教育培训等方式,发放宣传资料,使果农能够了解农药的基本知识。在该环节,政府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比如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降低农药的使用成本,同时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推广生态农药。后续,还需要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展示生态农药在果树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因此,引进生态农药可以提高果品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种植品质和效率。

6、引进信息化管理

种植者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模式来提高果品质量安全管控水平。

首先,需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管控系统,比如设置果园管理系统、质量控制系统、溯源系统,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对果园生产质量管控、销售等多个环节的信息资料进行监管控制,采取供应链管理思路,提高果品质量安全管控水平。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果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管理期间,相关单位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对果园生产环节的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借助传感器、监控设备等技术,实时监测果树生长状况,对病虫害等数据进行实时监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果品质量问题的溯源控制,可以利用大数据模型,记录果品生产中的关键信息,如施肥量、灌溉量、农药施药量;并且还可以融合生产、加工、运输等各项资料,做到全局全域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和挖掘手段提供决策支持,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果园实施智慧化管理,提高质量决策管理水平。最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移动化管理手段,实现对果园的精细化控制,管理者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查看果园信息以及各项管理效果,提高管理效率和反应速度。但是在该过程中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把控,进行数据加密、权限管理、备份控制,保证果品生产管理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总体来说,在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实践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技术指标、技术细节进行严格把控,并且在果树果品质量安全管理环节也应当完善管理工具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作者单位:201302 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