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措施的广泛应用

作者: 高健涵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措施的广泛应用0

河南是我国的粮食大省,该省所处的地理位置给玉米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漯河市常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在120万-130万亩之间,玉米的产量对当地农户的收入具有直接影响。为实现高产的目标,应了解和掌握玉米栽培技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影响玉米产量的病虫草害进行防治。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1)栽培地的选择

玉米是一种喜温热的植物,水、土、光和气候等因素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所影响。因此种植玉米时,要选择适宜的地块,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使环境因素对玉米长势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玉米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中性土壤和富含有机质的地块均能满足玉米的种植需要。除此之外,玉米的生长过程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比较大,若是水分或是营养不足,则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影响。所以要确保所选地块的土壤肥力达到中等以上,地块附近有充足的水资源,尽可能以前茬种植小麦的地块作为首选,这样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的地块应当与污染源保持足够的距离,地块所处的位置以上风口为最佳,附近应当没有体量过于高大的树木,以免对玉米田正常通风造成不利影响,这样才能确保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有助于玉米品质和产量的提升。

(2) 整地施肥

当玉米栽培地选好后,应当在种植前整地,在整地的过程中足施基肥,以此来增强土壤的肥力,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整地施肥的操作要点如下:选择适宜的农用机械设备对地块进行深翻整地,确保土壤的翻深达到25cm以上,随后将下部翻上来的土块全部耙碎、耙细,在深翻整地的过程中,应向土壤内施入有机肥,可以选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施用量控制在3500kg/667m2左右,最少不宜低于3000kg,最多不得超过4000kg,同时可与有机肥一并施入氮肥、钾肥及复合肥,其中氮肥可以选用尿素,施用量以180kg/667m2为宜,钾肥可以选用氯化钾,施用量控制在60kg/667m2左右,复合肥选用玉米专用的复合肥,施用量以50kg/667m2为宜。

2、选种播种

(1)优选良种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高产目标的实现与品种的选择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如果所选的玉米品种存在问题,则采用再好的栽培技术也很难使产量得到提高。因此,选种对玉米栽培而言尤为重要,应当对此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必须确保所选的是优良玉米品种,这样才能使优质、高产的目标得到保证。玉米选种的方法和要点如下:选取的玉米种子应当具有良好的适播性,与种植地块的环境相匹配,这样能够使玉米的产量获得进一步提升,为高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病虫害是除不可抗力因素以外,对玉米整个生长过程影响最为严重的因素,所以选择玉米品种时,应当以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作为首选;质量越好的种子,种植出来的玉米植株越健康,品质和产量也就越高。故此,要将高质量的玉米种子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这样种植出来的玉米才更有口感,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提高农户的收益。实践表明,在种植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适播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质量好的玉米品种产量更高。通常情况下,采购回来的种子很难通过肉眼的判断识别出质量优劣,若是种植后才发现是劣质品种,则无法更换。为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可以对种子做发芽试验,如果出苗存在缺陷,则应将整批种子废弃,重新采购。

(2) 播前准备

采购回来的玉米种子要先进行筛选,将其中病粒、瘪粒、破损粒全部挑出,这样能够使种子的发芽率得到显著提升;挑选好的种子要在播种前摊铺晾晒,选择晴好的天气进行晒种(切记不能将种子直接摊铺在水泥地面上晾晒),利用太阳光晒种,时间以24-48h为宜,通过晒种可以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细菌全部杀灭,能够降低幼苗的发病几率,有助于种子活力的提升;接着对晾晒好的种子进行浸种催芽,选择温度适宜的温水,以55℃左右为宜,要使温水没过种子,浸种的时间控制在12h,浸泡好的种子从水中捞出晾干备用;采用适宜的药剂进行拌种,如浓度为7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是用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此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可以选用浓度为10%的甲苯·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经过处理后的玉米种子不但抗旱能力大幅度提升,而且播种的密度也进一步增加,随着玉米播种密度的增加,产量也随之提高,为高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3) 适时播种

玉米播种的时间早晚对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玉米种子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发芽,最适合的温度为23±1℃,如果表层土壤的温度达不到6℃以上,则会对种子的发芽速度造成不利影响,种子发芽的时间过长,会导致在土壤内感染真菌的可能性增大。不仅如此,还会造成玉米植株倒伏的几率增大。因此,对玉米适时播种尤为重要。漯河市最适宜玉米播种的时间段为每年的4月末-5月初之间,地温应当稳定在8℃以上,以10-12℃为最佳,具体的播种时间可以结合当年的降雨情况和气温等因素合理确定。

(4) 合理密植

为确保玉米的出苗率,应当对播种深度进行控制,以3-5cm之间为宜,如果所选的地块为沙壤土,且土质相对比较疏松,则可将播种深度适当增加,但尽量不要超过6cm,否则会造成玉米出苗困难。玉米品种不同播种的密度有所差别,当所选的玉米为晚熟型品种时,种植密度应当控制在3500株/667m2以内,所选的玉米为早熟型品种时,种植密度以4500-5000株/667m2之间为宜。在春季对玉米进行播种时,株距以35-40cm为宜,行距以50-60cm为宜,夏季播种时,行距不变,株距应适当缩小,以25-35cm之间为宜。

3、田间管理

玉米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别。因此,要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为玉米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创造条件。

(1) 苗期管理

苗期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该阶段应明确田间管理目标,即苗齐、苗全、苗壮,并将田间管理的重点放在如下方面: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

①正常情况下,玉米播种后1周左右便会出苗,此时要做好查苗工作,看是否存在缺苗的现象,如果有,则可采取补植或是移栽的方法进行处理,以确保苗全。

②根据所选的玉米品种,结合田间土壤的肥力情况,对玉米间苗和定苗。当玉米幼苗生长出3-4片叶时,便可进行间苗,操作时留大去小、留强去弱的原则,去除两头,保留中间,这样可以保证苗齐,将小苗、弱苗、病苗全部去除,留下长势一致的健康苗,从而实现壮苗的目标。

③通过中耕能够达到疏松土壤的效果,由此能够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有助于降低玉米生长过程对土壤中肥力的消耗量,并在中耕的过程中,对田间的杂草进行去除,防止与玉米幼苗争夺养分,影响幼苗的长势。

(2) 孕穗期管理

孕穗期是田间管理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该阶段,可将田间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灌溉、追肥及化控等方面,具体的操作方法及要点如下:

①按照本地降雨量的实际情况,对灌溉量优化调整,干旱天气出现时要对土壤的墒情加以留意,若是墒情不足,则应及时灌溉,避免因水分缺失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情况发生。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后,对水分需求量将会增多,此时可以通过灌溉的方式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防止受到干旱天气的影响造成雌雄穗发育不良的情况发生;若是玉米孕穗期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则应当经常对田间的积水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积水进行及时、有效的排除,以免引起涝灾,影响玉米高产目标的实现。

②在孕穗期,可以通过追肥的方式,为玉米植株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可以追施氮肥,并配以适量的磷肥和钾肥,其中氮肥的用量应当控制在10-15kg/667m2。为提高肥效,可以采取沟施的方式进行施肥,开沟的位置与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0cm左右,将准备好的肥料施入沟内,并在其上用原土覆盖。

③由于在孕穗期时要为玉米植株再补充大量的养分和水分,从而导致植株容易出现徒长的现象,这样会增大植株倒伏的几率。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可采取化学药剂进行控制,如选用矮壮素,用量为30g/667m2兑水30kg,以喷施的方式给药,使药液均匀洒落到玉米植株的叶片上。

(3) 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与玉米的产量密切相关,在该阶段,可将田间管理的重点放在肥水及预防植株早衰等方面。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要点如下:

①当玉米籽粒开始灌浆时,应通过追肥为植株补充所需的养分,以确保灌浆顺利完成,追肥以氮肥作为首选,施用尿素15kg/667m2左右,为使玉米植株能够对养分进行有效吸收,可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可在花粒期喷施叶面肥,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

②如果玉米植株在灌浆期遇到少雨或是干旱天气,则应当及时浇水,以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以免因缺水对籽粒灌浆的正常进行造成不利影响。

③玉米植株若是出现早衰的现象,则会对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在花粒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植株早衰的情况发生。根据玉米种植经验,可以选用水溶肥,或者选用尿素,按照250g/667m2的用量兑水后喷施。若是土壤中钾元素的含量不足,则会影响玉米的粒重,对此,可选用磷酸二氢钾兑水后配制成液体肥,喷施后可达到增加玉米植株粒重的目的。

二、玉米病虫草害的防治方法

1、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过程危害较大,若是防治工作不到位,则可能造成大规模暴发,从而导致玉米减产,品质也会大幅度下降。为此,要对病虫害的防治予以重视,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防治效果,使危害性降至最低程度,为玉米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漯河地区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大斑病、蚜虫、玉米螟等。

(1) 农业防治

在所有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农业防治是最为简单、易行,且效果较好的措施。所以,要对农业防治措施合理应用,以减轻病虫害对玉米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玉米播种前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品种,采取药剂拌种或是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这样可以使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大幅度降低;对选好的地块以深耕的方式进行整地,并足施基肥;避免重茬和迎茬,要合理密植和轮作,使玉米种子在土壤内的留存时间进一步缩短,从而降低被病害侵染的可能性;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针对玉米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加强水肥管理,确保植株的长势,以此来增强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玉米成熟后要适时收获,及时去除田间的根茬,通过翻耕的方法,将土壤中的致病菌消灭;对玉米田定期巡视检查,发现染病的植株要及时拔除,带出大田后,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

(2)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工具或是人为手段对病虫害进行去除的方法统称为物理防治措施。用于物理防治的工具比较容易获取,防治过程不会对田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该防治措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玉米田间害虫的数量多少,当害虫达到一定程度时,物理防治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此时需要将物理防治与其他的防治措施联合应用,以提升防治效果,降低危害,减轻损失。不同的害虫有着不同的特性,如蚜虫和玉米螟具有趋光性,可利用它们的这一特性,在田间布设频振式杀虫灯或是黑光灯进行诱杀;害虫具有趋向性,可以通过性诱剂进行诱杀,黄板能够诱杀具有趋黄性的害虫,糖醋液能诱杀具有趋化性的害虫,可根据田间害虫的发生情况,对物理工具合理选择。

(3) 生物防治

这是一种环保型的防治措施,可以用害虫的天敌和微生物菌剂作为防治手段,防治效果比较好。几乎所有的害虫都有天敌,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天敌以害虫为食,当一定区域内的天敌数量足够多时,基本上不会有较大规模的虫害发生。但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天敌的数量有所减少,对虫害的防治效果有所降低。因此,要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的使用,为天敌营造出良好的栖息之地,以提高防虫效果。对于天敌不足的地块,可以采取释放的方法增加天敌的数量,如赤眼蜂,它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微生物菌剂主要是借助真菌或细菌来灭杀害虫,效果较好的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由于微生物菌剂使用后不会出现毒素残留的情况,对人畜无害且药效持久,推荐使用。

(4)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是已知所有病虫害防治措施中效果最好的一种,但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还可能导致农药残留。所以,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病虫害时,应当以高效、低毒的产品作为首选,并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控制好浓度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引起药害。如,在玉米大斑病的防治中,可以选用浓度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浓度为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按一定的比例制成混合液,以喷施的方式给药,每隔1周用药1次,正常情况下1-2次便可见效;在玉米锈病的防治中,可以选用浓度为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是浓度为30%的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以喷施的方式给药,每隔7-10天用药1次,通常2-3次可以见效;蚜虫用浓度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玉米螟可以用浓度为5%的氯氰菊酯乳油防治。

2、草害防治

在防治草害时,为提高防治效果,可以选用适宜化学除草剂,玉米出苗前和苗期应使用不同的除草剂,以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1) 出苗前

玉米出苗前,可以采取封闭处理方式除草,杂草去除效果较好的除草剂有浓度50%的乙草乳油、浓度72%的异丙甲草胺、浓度40%的莠去津、浓度40%的乙莠水悬浮剂等。

(2) 苗期

杂草3叶前,可选用浓度4%的烟嘧磺隆悬浮剂,或浓度为55%的硝磺草酮与莠去津悬浮剂,兑水后以喷雾的方式给药。

综上所述,玉米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应当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及具体的实施要点,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样才能给玉米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为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462000河南省漯河市农业农村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