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种植的创新增产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有效实施

作者: 雷新艺

猕猴桃种植的创新增产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有效实施0

被称为奇异果的猕猴桃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瞩目,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被誉为“水果之冠”。如今,我国各地广泛引入猕猴桃种植,这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因其潜在的医疗价值,使其在医疗领域崭露头角。为了持续推动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猕猴桃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成为关键的研究课题。大规模的普及种植,科学管理问题日益严峻。因此,提升种植技术的同时,有效控制和防治这些病虫害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猕猴桃在全球范围内被视为独特的农业宝藏,我国不仅是猕猴桃种类繁多的宝库,也是产量极其丰富的产地国。全球猕猴桃的真正发源地在湖北的夷陵区雾渡河镇,这个小镇因其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被誉为猕猴桃的摇篮和主要繁衍地。这里的地理因素和气候要素完美契合了这种水果的生长需求。猕猴桃的栽植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800米的地带,其中1000~1600米的生态区最为理想。这种水果倾向于在山地森林边缘和疏林地生长,偶尔也能在丛生灌木中觅得其踪,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猕猴桃是经人工干预,在育苗基地精心培育而成。全球猕猴桃种类丰富,总计达66种,其中在我国广泛种植的品种多达62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猕猴桃产业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独占鳌头,其种植量显著超越其他国家,显示出独特的资源优势。猕猴桃的主要栽培种类分为2种:一种是口感极佳的奇异果,其茎干和果实表皮覆有一层独特的茸毛,这层茸毛在猕猴桃的整体结构中扮演了天然防护的角色;另一种则是较为光滑的中华猕猴桃,如著名的“金果”,尽管它们在风味上有所差异,但在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方面却保持着一致性。这2种特色猕猴桃主要种植于我国中部的长江沿岸及秦岭以南的区域,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猕猴桃生长,在种植过程中,大量的灌溉是确保猕猴桃茁壮成长的必要措施,因此,充足的水分供应对它们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随着农业生产的进步和种植技术不断的探索,猕猴桃在我国得到广泛的种植。其独特的口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人们对猕猴桃的认知和接纳度日益提升,这促使了猕猴桃种植的爆发式增长。我国猕猴桃的栽培主要划分为5个核心地带:首当其冲的是坐落在中部的山脉地带——大别山;其次,是位于陕西省南部边缘的秦岭麓地,包括秦岭以南的南阳西南部;然后是坐落在云贵高原及湖南西部的广袤区域;此外,广东河源和平县的猕猴桃种植基地也占据一席之地;最后,西北的四川省和西南的湖北省同样都有广泛的种植。在这些主要产区,猕猴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人工种植面积已突破6700公顷,丰富的水源为猕猴桃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各地区的猕猴桃产量丰富,充分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这一水果的殷切需求。

一、猕猴桃种植要点

1、园地与品种选择

猕猴桃的独特生态习性倾向于温和且湿度适宜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和半阴的气候能够促进猕猴桃的健康生长,极端高温天气则会对猕猴桃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在规划种植区域时,首要考虑的是土壤的质量,对猕猴桃的生长至关重要。理想的土壤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水分渗透性,还要确保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平缓的地势有助于植物的顺利生长。在品种挑选上,主要考虑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这2种,它们凭借品种特性及广泛的种植范围,在我国农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这2个品种因其适应性强和优良的口感,成为园艺种植的首选。

2、育苗方法

①接合繁殖。此繁殖技术通常在非伤流(如内乡县适合小雪到冬至)期间操作,所选用的猕猴桃幼苗均源自优质单株,确保了植株的健壮和品质优良。

②插条繁殖。采用插条法培育时,对插穗的质量控制极为严谨,应挑选直径大于0.7 厘米,长度在5~8 厘米的根段,且这些材料必须来自当年生的半木质化枝条。将插穗浸入吲哚丁酸溶液中约4小时后,再将其植入苗圃,插入的深度保持在4~5 厘米,而植株间的距离设定为6 厘米×10 厘米。

③实生幼苗这种方法是将种子放入沙土中贮存,并于每年3月末~4月初播种育苗。然后,选择直径0.8 厘米,苗高50 厘米左右的幼苗进行栽植,可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3、田间管理

①施肥管理

在果实收获后,为了促进其恢复和生长,建议在树干周边实施特定的施肥管理措施。首先,挖出一个直径约30厘米,深度为35厘米的环形凹槽,确保其结构均匀。在此过程中,将经过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料和富含磷元素的肥料混合均匀,然后仔细地进行回填,使之与土壤紧密结合。每公顷土地施用1500~3000千克的腐熟有机肥,150~200千克的豆饼作为蛋白质补充,以及100~150千克的磷肥以强化营养供给。进入春季萌芽阶段,施肥策略着重于快速吸收的氮肥。在这个时期,每公顷土地需施用6~10千克的尿素,并同步进行灌溉,以确保养分的有效吸收。然后,在果实开始迅速膨胀的阶段,即开花后的1周,针对每株果树,施加1次复合肥料,大约100~150克,同时配合施用6~10千克的人畜粪便水,这将为果实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这样的精细管理有助于提高果实的质量和产量。果实成熟前期肥料管理,应施入高效磷钾肥,同时限制氮肥的使用,防止新梢过度生长。建议每棵树施用200~250克的磷钾肥。叶面喷肥,在花朵盛开和果实固定阶段,可采用0.3%的磷酸二氢钾或0.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②水分管理

猕猴桃的根部结构特性决定了它对环境湿度和水分管理的敏感性,其生长依赖于适宜的空气湿度和恒定的土壤含水量。在管理策略上,采取了分阶段的灌溉措施以满足其需求。首先,在春季萌芽之前,为了提供足够的营养并预防旱情,我们会为每株植物施加约25~30千克的肥料,并视土壤干燥情况进行2~3次深度灌溉。然后,在酷热的夏季,尤其是在伏旱期间,要密切关注土壤湿度,同样根据需要进行2~3次补水,以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最后,秋季雨水频繁时,种植人员要在果园内或植株行间进行排水作业,以防止过度积水导致根部病害,维护土壤的通气性和植物的健康。

4、整形修剪

①整形

在猕猴桃的栽培中,三角支架、大棚构架以及T型支撑架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了实现最佳的形态管理和修剪策略,运用方式需与修剪方法紧密结合。通过精细的修剪与形态塑造,旨在优化枝条的长势和分布,最大化利用棚架空间,确保每个部分都能充分接收阳光,从而实现产量和质量显著提升的目标。

②修剪

猕猴桃的栽培管理中,采取科学的修剪策略至关重要。修剪包括季节性的夏剪、冬剪及雄株的特殊处理。夏季修剪以摘心为核心,辅以除萌和精细化操作,如疏删冗枝并捆绑,目的是调控枝干侧芽的发育,通过精心配置营养枝和结果枝,遵循1:1的比例,旨在均匀分布结果区域,确保果实产量和品质。冬季修剪则在落叶后的早春时期展开,主要侧重于梳理而非全面修剪。适当短截主蔓,保持其主导地位,同时保留结果枝组,坚决割除病弱和生长势疲软的枝条,此举旨在优化枝条布局,确保所有部位都能充分沐浴阳光,促进光合作用。至于雄株,其修剪工作在雄花绽放后尤为关键。此时,应将花枝修剪至50~60厘米的长度,而在冬季大修时,预留的长度则提升至70~80厘米,这样的精细管理有助于维持雄株的健康与繁殖效率。

二、猕猴桃常见病虫害症状识别

在猕猴桃的生长过程中,会面对众多的生态挑战,其中包括棘手的溃疡病、软腐病、叶斑病和灰霉病,这些病症频繁地困扰着作物的健康成长。另外,诸如根线虫和红蜘蛛害虫也频繁出现,它们对猕猴桃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若不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猕猴桃会出现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会出现植株大面积死亡的局面。

1、猕猴桃溃疡病的症状识别

此病症通常在春季流液期、开花阶段以及秋季出现。主要影响猕猴桃植株的主干、藤蔓、叶子和花蕾等区域。新生嫩叶较为脆弱,易于受侵,初期感染的叶片会出现褪色的小斑点,呈现水渍状,随后这些斑点会演变成1~3毫米大小不规则或多边形的深褐色病变,周围伴有明显的黄色边缘。新梢一旦被感染,会变黑并枯萎;花蕾受害后无法正常绽放;主干和枝条受害时,表皮组织会变得湿润、柔软,并出现肿胀。当病斑扩大至1厘米宽,数厘米长的条斑后,病斑开裂,皮层和木质部分离,病斑周围变成暗褐色或黑色。

2、软腐病的症状识别

猕猴桃在成熟及贮藏期间经常会遭受一种名为软腐症的侵扰,这是一种由真菌引发的疾病。该病症对猕猴桃果实造成显著损害,特征是果实部分显著软化。患病猕猴桃的表象通常表现为出现乳白色、黄色或绿色斑块,外围呈现出环状边缘,病变区域的直径大约为1厘米。通常,当环境温度较高或进入多雨季节时,猕猴桃容易遭受软腐病的侵害。这种病症只有在猕猴桃储存期间才会显现出来。如果8月份观察到大量猕猴桃果实掉落,那很可能是由于软腐病的严重影响。为了控制软腐病,种植者首要任务是清理患病的根部和叶片,并对感染枝叶进行彻底焚烧。

3、叶斑病的症状识别

猕猴桃遭遇的叶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发的疾病,其特征是猕猴桃的叶子出现腐烂的症状。在疾病发展到高峰时,叶片的正反两面都会显现病斑,呈现出褐色的痕迹。为了控制病情,管理者需要强化对猕猴桃果园的维护,定期进行剪枝以保持果树的通风和透光性。在化学防治方面,70%代森锰锌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猕猴桃叶斑病。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4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10~15天喷施1次,连喷3~4次,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4、灰霉病的症状识别

灰霉病的肆虐主要集中在植物的繁花和硕果阶段,对花朵的影响尤为显著,使得原本娇艳的花朵染病后,花瓣颜色异常并最终腐烂脱落。侵袭果实则表现为表面的绒毛转为深褐色,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果实坠落。病害的传播路径独特,病菌往往潜伏于雄蕊和花瓣的隐秘处,从一点蔓延,形成明显的病变区域。农业防治是防治猕猴桃灰霉病的重要手段。防止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

5、根线虫的症状识别

根结线虫的侵害与根腐病相似,主要针对植物的根部,且初期症状往往难以察觉。当病害发生时,植株根部会出现肿大的根瘤,影响根系正常发育,进而导致植物生长受阻,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态势不佳。

6、红蜘蛛的症状识别

红蜘蛛是猕猴桃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们体形非常小,体长不到1毫米,长椭圆形,灰白色,主要潜伏在叶子背面吸食叶片和幼嫩枝条汁液。受害叶片正面表现不规则黄色蜕变,叶缘上卷,后逐渐干枯形成褐斑,摘下叶片仔细观察,叶片背面的叶脉周围有一层细薄网罗,吸食后形成不规则的晕圈。当红蜘蛛的危害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树势变弱,果实和树体生长受阻,严重影响猕猴桃的商品性。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猕猴桃作为农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水果品种,在种植环节,我们需要深度理解并强化肥料管理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推动猕猴桃幼苗茁壮成长的关键因素。在育苗阶段,不仅要提供充足的养分,更要精细调控,以实现最佳的营养供给。当果实发育阶段来临,需精准施加微量元素,为猕猴桃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微量元素,确保其全面而均衡的营养需求得以满足。同时,提升土壤的肥沃度和保水性能至关重要,确保其在生长过程都能获得充足的水分滋养,从而实现果实优质丰产。同时,栽培者在照料猕猴桃时需谨慎灌溉,确保其根部发育良好,特别是在遇到如梅雨这样的特殊天气时,务必做好种植区的沟渠排水。猕猴桃既不能抵抗干旱,也不能过度浇水,过多的水分可能会引起根部腐烂。为了维护猕猴桃的健康成长,促进树冠的通风和光照,应适当对过旺的枝蔓进行修剪确保光照充足。

2、物理防治

在猕猴桃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物理防治手段占据显著地位,尤其在冬季实施更为频繁。冬季环境干燥,气温较低,其特殊性促使我们采取针对性策略。首先是对猕猴桃树的主干和枝干进行专业的人工处理,通过清理,有效地剔除可能藏匿的越冬害虫。其次,修剪工作也至关重要,严格审视每一根枝条,果断剪去那些潜在卵囊的部位,确保无虫隐患。此外,环境卫生不容忽视,落叶和杂草要清除干净,作为虫害的温床,应将其进行掩埋或焚烧,以断绝越冬虫害的滋生源头。对于昆虫的假死特性,传统的物理干预手段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种植人员定期对树木进行有节奏的振动操作,促使附着在叶片上的害虫掉落,落地后的害虫,集中进行灭杀。还可以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和糖醋液瓶进行诱杀,降低虫口数量,以控制病虫害发生。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手段在病虫害控制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效果不明显时,应采用化学防治,然而关键在于确保防治过程的绿色安全。在使用化学防治药物时,应注意使用量和频率,避免使用过量的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应注意防治时期和次数,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防治,以实现效果显著且环境友好的防治目标。除此之外,在选择化学防治药物时,应选择那些已被我国药剂管理部门登记允许在猕猴桃或其他水果上使用的农药。不应使用国家严格禁止在果树上使用的和未登记的农药。

综上所述,猕猴桃的栽培并非易事,它要求种植者合理选择园地与品种、育苗、科学的肥水管理和整形修剪,还需了解猕猴桃独特的生长规律和习性,实施有效的病虫害管理策略,以防止这些干扰因素对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阻碍。通过采用创新的增产技术以及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整个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作者单位:474350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