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区有机菠菜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应用研究
作者: 刘伟
菠菜属于藜科菠菜属,其绿叶和幼嫩植株是主要的食用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菠菜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的栽培,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菠菜具有出色的耐寒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多种环境下进行种植,且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一年内可以进行多茬栽培。有机菠菜,是指在种植过程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完全摒弃了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的使用,继而保证了菠菜的纯净与安全。在有机种植的过程中,农户们需要精心选择土壤,保证土地的自然肥力,并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技术,如合理轮作、生物防治等,以维护土壤生态平衡,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有机菠菜需要经过有机认证机构对种植环境、种植过程、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所生产的菠菜符合有机标准。
一、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青海地区的气候特点
青海地区独特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其年日照时数稳定在2500~3600h之间,高强度的太阳辐射不仅促进了菠菜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使得光合作用产物如葡萄糖、淀粉等迅速积累,还加速了菠菜植株的生长速度、增强了其抗逆性。青海地区昼夜温差显著,日温差常超过15℃,有利于菠菜夜间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白天光合作用产物的储存,显著提升了菠菜的养分积累量和最终品质,如维生素C和矿物质含量的增加。需要注意的是,青海地区年降水量虽少,但集中于夏季的降水模式要求菠菜栽培时需合理灌溉,以应对干旱胁迫,确保植株正常生长不受影响。
2、青海地区的土壤条件
青海地区的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土壤自然富含钾元素,钾是菠菜生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元素,对提升菠菜的抗逆性和产量有积极作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平均约为1%~2%,远低于理想有机蔬菜栽培所需的3%以上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壤肥力和菠菜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土壤pH值普遍偏碱性,介于7.5~8.5之间,对于偏好微酸性至中性环境的菠菜而言,此类土壤条件可能会影响其根系对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菠菜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因此,在菠菜栽培过程中,应积极采取增施腐熟有机肥、绿肥还田、施用酸性肥料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将土壤pH值调节至适宜范围并补充有机质,是提高土壤肥力和菠菜产量品质的关键。
二、有机菠菜种植基地的基本要求
1、有机菠菜基地的完整性
由于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在生产方式、投入品使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有机基地的土地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地块,其中不能夹有常规生产的地块。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确保有机基地与常规地块之间的明确界限,必须在交界处设置明显的标记,如自然形成的,如河流、山丘等,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隔离带。通过设置明显的标记,可以有效地防止常规地块中的污染物质进入有机基地,保证有机作物的纯净和安全。此外,如果选定的有机菠菜种植地块有可能会因邻近常规地块污染影响,则需要在二者之间设置缓冲带,以此来保障有机地块不受污染,保障有机菠菜的顺利种植。
2、有机菠菜的转换期
通常,菠菜由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系统转化的时间需要有2年的转换周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种植户从开始向相关认证机构申请日期开始进行转换周期记录,并在菠菜种植过程中完全按照有机菠菜生产要求进行农业生产,直至满足转换周期,经认证后方可作为有机蔬菜面向市场销售。
三、有机菠菜栽培管理
1、有机菠菜的品种选择
①圆叶菠菜的特点
圆叶菠菜,一种晚熟品种的菠菜。圆叶菠菜的株高约为35cm,单株重量约为60g,叶呈现深绿色,形状为椭圆形,叶软而纤维素含量较少,但其抗寒性和耐热性较差,容易发生霜霉病。在种植过程中,对种植地点和季节要求较高,生长周期约为60d。
②尖叶菠菜的特点
尖叶菠菜,一种早熟的菠菜品种,株高约为40cm,株型紧凑而挺拔,叶面平滑,叶形状呈长三角形或箭形,叶色深绿,单株重约35g,叶质地柔软,口感细腻。尖叶菠菜的种植周期相对较短,播种后仅需45~50d即可收获。
2、有机菠菜的整地施肥
通常,有机菠菜种植地在进行整地施肥时,可按照施底肥(充分腐熟无害化处理的圈肥)4000~5000㎏/667m2,为了保障有机菠菜种植质量,不可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在施肥前,土地需要进行深耕细耙,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并在深耕细耙之后,将地面整平以便于后续的灌溉和排水,且将土地被划分成宽约2m的畦。
3、有机菠菜的播种
在青海种植夏季有机菠菜时,可在6月上中旬进行播种。这段时间内,气温适中,阳光充足,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可选择直接播种的方式。如果选择在7月份进行种植,由于气温的升高,出苗会变得相对困难。为保证出芽率可采用井水催芽的方法,即用深井水浸泡种子1~2h,使种子充分吸水。然后用纱布将种子包好,用绳子绑好,放入距离水面约1m的深水井中。注意,每天早晚都要将种子淘洗一遍,以确保其得到充足的氧气和避免发霉。经过3~4d的催芽处理,当种子开始露白时,就可以进行播种。
4、做好有机菠菜的遮阳防雨
菠菜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其种植过程需要特别的关注和细致地照顾。特别是在夏季,由于菠菜不耐强光和高温,在夏季需要采取遮阳降温的措施来确保菠菜的正常生长。通常,可以利用冬季保护地生产用的棚架来进行遮阳降温,减少菠菜受到的强光照射。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遮阳效果,可以在棚膜上覆盖一层稀疏的草帘。注意,菠菜最忌热雨淋洗,在搭建棚架时,要确保棚膜上部盖严,以防止雨水直接淋洗菠菜叶片,以免菠菜叶片因受到热雨的刺激而出现生长不良或病害。
5、及时采收与贮藏有机菠菜
一般来说,当菠菜苗高达到10cm以上时,即可开始分批采收。且春菠菜和夏菠菜的收获时机有所不同。春菠菜常采用一次性采收方式,应在播种后30~50d内抢在抽薹前及时采收,以保证品质和商品性。而夏菠菜生长速度较快,一般播种后25d即可收获。若收获过迟,菠菜容易发生抽薹,影响品质。采收时,使用小斜刀,刀尖细心地在根茎下处挑收,以避免损伤植株。挑收时,要遵循“挑大、挑密处收,稀处少收”的原则,确保采收的菠菜大小均匀,为了方便运输和销售,种植者可以将每250~500g的菠菜扎成一把,整齐装入菜筐,这样既能保持菠菜的新鲜度,又能提高销售效率。在菠菜采收后的关键阶段,迅速且有效的预冷处理是延长其保鲜期的首要步骤,旨在迅速移除菠菜在田间积累的热量,并通过物理手段减少表面附着的水分,从而减缓微生物繁殖速度、抑制呼吸作用,为有机菠菜后续贮藏创造有利条件。在对有机菠菜进行采收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不同需求及条件选择冷藏或气调贮藏等科学保鲜方法。冷藏法通过维持贮藏环境在菠菜的冰点以上但接近其最适贮藏温度在0~4℃的范围内,湿度保持在90%~95%RH的范围内,以此来有效抑制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延缓菠菜的衰老进程。
四、有机菠菜的生长期管理
1、有机菠菜的合理间苗
通常在菠菜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就需要进行间苗操作,此时应去除生长弱、病弱的幼苗,以及过于密集的幼苗,以确保留下的苗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供给。间苗时需要注重合理密植。过密的种植会导致苗株之间竞争激烈,影响整体生长;而过疏则可能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不利于产量提升。因此,根据菠菜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安排苗株间距至关重要。在选留苗株时应优先考虑生长健壮、叶片浓绿、根系发达的幼苗,间苗后会使土壤松动,容易造成水分蒸发过快,所以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菠菜苗的根系发育和生长。
2、有机菠菜的温度管理
有机菠菜的生长适宜温度一般在15~25℃之间,这一温度区间内,菠菜的生长速度最快,叶片鲜绿,品质上乘。在春季和秋季早晚温差较大,此时可通过覆盖保温膜或搭建简易温室来保持温度稳定,确保昼夜温差在合理范围内;而到了冬季青海地区可采用温室种植,利用加热设备维持温室内温度,确保菠菜在低温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
3、有机菠菜的水肥管理
菠菜是一种喜肥沃、冷凉、湿润土壤环境的作物,忌积水和干旱,所以在有机菠菜生长过程中应勤浇水,使土壤保持干湿的状态即可。菠菜植株生长至3叶期时需要进行中耕除草,同时施入5~10kg/667m2的氮肥,若植株叶色变黄,可以施入1%~3%的磷酸二磷钾,主要向叶面喷施,间隔7~10d喷施1次。
五、有机菠菜的病虫草害防治
近年来,有机菠菜种植技术在青海省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蔬菜资源,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随着有机菠菜种植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长,菠菜病害问题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有机菠菜病虫草害的频发,首要原因在于环境调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温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需要精细调控,一旦管理不善,就会为病原菌的滋生提供温床。尤其是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菠菜叶片表面容易形成结露,进而引发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的爆发。除此以外,如果菠菜种子在播种前未经严格处理将会携带病原菌,成为病害初期侵染的根源,一旦带菌的种子被播种于土壤中,病原菌将会在土壤中迅速繁殖,最终通过根系对菠菜植株造成侵染。进而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1、有机菠菜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霜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菠菜的叶片。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的颜色会加深至黄褐色,并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病斑背面(叶背)会生长出一层灰白色至灰紫色的霉层,霉层在后期会逐渐变为深灰色或灰紫色,且呈现出明显的绒毛状。当霜霉病达到严重感染期时,病斑会相互连接,形成大面积的枯黄区域,甚至会导致叶片枯死,特别是在干旱的条件下,病叶会呈现出枯黄、半透明状,与健康叶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防治霜霉病时,可以使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建议每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2、有机菠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会在菠菜的叶片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在感染初期菠菜的叶片上会出现淡黄色的小污点,污点起初并不明显,边缘模糊,但随着病害的发展,污点逐渐扩大并转变为灰褐色,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除了叶片,茎部也会受到炭疽病的侵害,形成纺锤形或梭形的病斑,导致茎部组织干腐,上部茎叶折倒,严重影响菠菜的生长和产量。为了防治炭疽病,可以选择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同样建议每7~10d喷施1次,以控制病害的扩散。
3、有机菠菜斑点病的防治措施
斑点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在菠菜叶片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斑点。有机菠菜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椭圆形的淡黄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转变为灰褐色至深褐色,边缘色深且稍隆起,中心部稍凹陷,病斑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防治时,可使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有机菠菜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病毒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菠菜叶片出现褪绿、皱缩等症状,初期表现为叶片出现褪绿的小斑点,随后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成不规则的褪绿斑块,严重时整个叶片黄化,叶片皱缩扭曲,甚至畸形。病株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植株矮小,开花结实异常,严重影响菠菜的商品性和营养价值。防治时,可使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
5、有机菠菜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灰霉病在发病的初期阶段时,会在菠菜叶片上表现为浅灰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叶片上的病斑会逐步扩大、蔓延,形成大片的深灰色斑块。受感染的叶片表面会逐渐腐烂变软,影响叶片的正常功能。除了叶片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之外,灰霉病还会对菠菜的茎部造成溃烂,植株的茎部出现软化、变黑,甚至出现明显的腐烂,导致茎部组织的坏死,影响植株的水分和养分传输。为了有效避免灰霉病的发生,需要在播种之前对菠菜种子进行严格的处理,优选耐湿性较高的种子;在间苗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生长健壮、叶片浓绿、根系发达的幼苗,间苗后会使土壤松动,容易造成水分蒸发过快,所以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菠菜苗的根系发育和生长。若发生灰霉病,可以在发病吹喷施特立克兑水50kg,或者是使用20%浓度的嘧霉胺兑水80kg,或者是选择20%浓度的腐霉利兑水60kg进行喷雾防治。
6、有机菠菜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包括立枯霉菌、根腐霉菌等真菌类病原体,通过土壤侵染的方式侵入菠菜根部组织,其侵染导致菠菜根系组织受损,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根腐病的发病时间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青海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在根部腐烂程度的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菠菜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会逐渐减弱,导致地上部分因养分供应不足而出现问题。具体表现为,在中午前后光照强烈、蒸发量大的时段,植株上部的叶片会出现萎蔫现象;在夜间由于蒸腾作用减弱,部分叶片可能会暂时恢复原有的样子。为了有效防治有机菠菜根腐病,首先要清洁田园,在菠菜生长周期内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仔细检查并及时清理病株、病叶及残体,集中收集并深埋或焚烧,以显著降低病原菌在田间的存活率和传播效率;注意保持田间的整洁,避免杂草滋生。在发病初期选择30%浓度的恶霉灵兑水150kg进行喷施或使用64%浓度的恶霜灵锰锌兑水60kg进行喷施,通过破坏病原菌的细胞结构或抑制其生长代谢,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建议每隔7~10d进行1次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3次后,可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评估防治效果,并适时调整用药方案。
有机菠菜作为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绿色有机蔬菜,其在种植过程中农户需要严格按照认证标准进行菠菜种植,以此来保障菠菜的质量和品质,并注意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免因处理不到位影响种植。
(作者单位:810000 青海省乡村产业发展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