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小麦高产优质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及推广应用深入分析

作者: 梁方红

绿色小麦高产优质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及推广应用深入分析0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民众对粮食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绿色、有机食品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首选,小麦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核心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绿色小麦的种植质量并推动其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绿色小麦的种植技术要点,从良种选择、种子处理、土壤耕作、肥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绿色小麦的高产高质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满足市场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助力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农业作为一种环保、健康、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绿色小麦,作为绿色农业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种植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不仅关乎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更对推动整个农业体系的绿色转型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探讨绿色小麦的种植技术,并积极寻求有效的推广策略,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民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小麦高产优质种植技术要点

1、高产小麦优质品种选择

选择良种是小麦种植的首要环节,它对于确保小麦的高产高质至关重要,在挑选种子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肥力状况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都存在差异。农业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特点,为农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选种建议,避免品种过多导致选择困难,同时,要着重考虑种子的综合性能,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通过科学选种,可以奠定小麦健康生长的基础,进而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2、小麦种植前的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小麦种植前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确保种子的健康、提高发芽率以及预防病虫害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播种之前,必须对所有的种子进行精细的筛选,确保种子的纯净度达到98%以上,筛选过程中应仔细剔除其中的杂质和碎粒,只保留健康、完整的种子。为了提高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还需要将筛选后的种子晾晒2~3d,晾晒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将种子均匀地摊开,定时翻动,确保种子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为了防止小麦在播种后受到地下虫害的侵袭,拌种时添加农药是必要的措施。在选择农药品种时必须严格按照NY/T 393的规定进行,确保所使用的农药安全、有效,目前,包衣种子已成为小麦种植中的重要推荐,使用戊唑醇等农药按比例进行混拌,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妨害能力,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力保障。

3、小麦种植前的深翻整地工作

深翻整地是小麦种植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对于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以及预防病虫害都具有显著的效果,由于常年连作和浅层旋耕等方式会导致土壤表层过于松软,影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进而造成小麦分蘖差和扎根浅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积极推广深耕整地技术。深耕整地技术能够打破土壤表层的硬化层,将深层土壤翻到表层,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疏松性,同时,深耕还能将杂草和有机肥料埋入土壤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此外,利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也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深耕深翻技术,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还能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概率,这是因为深耕能够破坏病菌和害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它们的数量,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4、小麦种植过程中培肥土壤技术

培肥土壤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秸秆还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天然的有机肥,秸秆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具有显著效果,在前茬作物收割后,应根据地块土壤的类型选择适宜的机械进行秸秆粉碎,确保粉碎程度小于5cm,然后均匀抛洒在土壤上,为促进秸秆快速腐烂,可以在收获后撒上适量的秸秆快腐剂,从而加速秸秆的分解过程,使其更快地转化为对小麦生长有益的营养成分。其次,施足基肥也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步骤,在秸秆还田完成后,可以适当增施农家肥料,以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对于肥力较差的地块,可以配合施入生物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小麦的抗逆性。此外,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是科学施肥的重要手段。通过测定土壤的肥力情况,可以更加精准地使用化肥,合理搭配氮、钾、磷肥的比例,建议施用比例为1∶2∶1,即施用氮肥45~60kg/667m2、磷肥90~120kg/667m2、钾肥45~60kg/667m2,实现土壤营养均衡。同时,根据测土结果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以满足小麦生长的各种营养需求。

5、小麦播种时机的选择

适时播种对于确保小麦的高产稳产至关重要,这要求种植者精心选择播种日期并科学进行播种操作,确定播种日期时需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不同的地区,其气温和降雨量等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并没有统一的最佳播种日期,种植者应根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机,同时,播种前对土壤墒情的考察也必不可少,以确保土壤湿度适中,为小麦种子的萌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在播种方法上,应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实现科学播种,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化播种已成为主流,小麦宽幅播种机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播种机械,能够准确控制播种深度、行距和宽幅,确保小麦种子均匀分布在土壤中,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行距为22~25cm,宽幅为8~10cm,以达到最佳的播种效果。对于有条件的重要小麦种植区,种植户可以考虑引进小麦多功能一体播种机,这种先进的播种机械不仅可以实现播种功能,还能同时完成镇压作业,大大提高了小麦的播种效率和质量,通过一体化作业,可以确保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为小麦的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产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1、小麦苗期的田间管理

苗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因此田间管理尤为重要,一旦小麦出苗首要任务就是检查是否存在缺苗现象,若发现缺苗,必须立即进行补种工作,以确保苗全,为丰收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小麦苗的生长,当它们长出2~3片叶子时,种植者需要密切观察麦田的密度情况,若出现徒长趋势,即小麦苗生长过于稠密,就应及时采取中耕和镇压措施,中耕能够有效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而镇压则可以控制小麦苗的高度,防止其过度生长,使小麦更加健壮。除草也是苗期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小麦播种后的3d内,建议使用禾耐斯乳油兑水后进行田间喷雾,以封闭除草,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它们与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的情况,此外,当小麦出苗后,种植者还应根据田间杂草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人工除草工作,通过人工除草,可以更加精准地去除杂草,避免对小麦造成伤害,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

2、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

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对于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和高产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科学的施肥和灌溉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应及时追施拔节肥,以促进小麦的健壮生长,对于生长旺盛的地块,可以适当延迟施肥时间,以避免小麦过度生长,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拔节期,小麦对肥料和水分的需求尤为敏感,因此科学施肥和灌溉尤为关键,使用尿素是常见的施肥方法,但必须注意控制用量,对于长势较差的麦田,可以适当增加尿素的使用量,以满足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合理的灌溉也是确保小麦生长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科学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除了施肥和灌溉外,中后期的田间管理还包括中耕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耕除草可以有效去除田间的杂草和病虫害滋生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针对小麦可能出现的徒长现象,可以采取化学措施进行防治,如使用矮壮素兑水后均匀喷洒在麦田中,以控制小麦的高度和促进其健壮生长。

3、小麦田间灌溉管理

小麦在孕穗期之后,对水分的需求逐渐增大,此时若出现干旱情况,将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结合当时的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是至关重要的。在灌溉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控制灌溉量,避免土壤过湿导致小麦倒伏,土壤墒情是判断灌溉量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土壤湿度和紧实度,可以合理调整灌溉策略,确保小麦在适宜的水分环境下生长。除了水分管理,小麦生长的中后期阶段还需要特别关注肥料的供给,这一时期是小麦营养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对肥料的需求尤为迫切,为了促进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合成,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是常用的叶面肥料,它们能够迅速补充小麦所需的磷、钾和氮元素,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通过合理喷施这些叶面肥料,可以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三、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技术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和金针虫等,这些病虫害对小麦的健康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控这些病虫害,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需要选择适当的防治时机,以纹枯病为例,最佳的防治时期是在春季初,此时小麦刚刚开始生长,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相对较弱,通过在这个时期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纹枯病对小麦的危害。在防治病虫害时,科学使用化学药剂是关键,不同的病虫害对药剂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药剂,同时,药剂的使用量也需要严格控制,避免过量使用对小麦造成伤害,在使用药剂时还需要注意喷洒的时间和间隔,确保药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除了使用化学药剂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综合防控措施。

四、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措施

1、加强政府的大力支持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实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导向,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提供政策保障,这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以激励农户和企业积极参与绿色小麦种植。其次,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研发的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小麦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政府还应加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户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通过组织专家讲座、现场示范、技术培训等形式,让农户了解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从而增强他们的种植意愿和信心。最后,政府应建立健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监管体系,确保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和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小麦种植对环境的污染,保障绿色小麦的品质和安全。

2、加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的核心,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大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手段,如精准灌溉、智能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提高绿色小麦种植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与现代农业装备的融合,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绿色小麦种植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这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此外,还应注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集成创新,将多种单项技术进行有效组合和优化配置,形成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条件的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可以显著提升绿色小麦种植的产量、品质和生态效益。

3、丰富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手段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需要采取多种手段,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相关信息和动态,提高农户的知晓率和关注度,还可以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操作等形式,帮助农户掌握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关键环节和操作要点,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此外,还可以利用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合作社等载体进行技术推广和示范,通过建设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区、展示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让农户直观地了解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效果,同时,这些载体还可以为农户提供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等服务,促进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

4、建立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

建立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是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示范基地不仅可以展示先进的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还可以为农户提供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示范基地应选址在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能够反映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产条件,这样可以让农户更加直观地了解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在当地的应用效果和适应性。除此之外,示范基地应注重展示多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包括不同品种的选育、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多样化的展示和示范,可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和兴趣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此外,示范基地还应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合作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通过合作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推动绿色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730900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