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山区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及黑膜覆盖的应用探究

作者: 杨富宝 王亚珍

干旱山区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及黑膜覆盖的应用探究0

脱毒马铃薯是通过先进的茎尖脱毒技术培育出的新型马铃薯品种,利用该技术处理的马铃薯芽眼重新进行组织培养,得到无病毒的种薯,这种马铃薯在繁殖过程中完全避免了病毒病的产生,确保了薯块的无病毒状态和高商品价值。种植脱毒马铃薯不仅能显著提高产量,还具有强大的增产潜力,该品种适应广泛的环境条件,抗病性强,商品性优异,产量可达到1500-2000kg/667m2,本文针对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马铃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脱毒马铃薯处理技术

脱毒马铃薯即经过精密技术处理,成功去除体内病毒的马铃薯种薯,这种处理并非简单的清洁而是涉及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重手段,确保种薯的无病毒或极低病毒状态,脱毒种薯的显著优势在于其早熟特质、出色的产量及上乘的品质,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与种薯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若种薯携带病毒其产量及品质都将严重受损,病毒入侵会导致马铃薯植株与块茎严重退化,引发多种病症,进而造成产量锐减,因此脱毒技术的运用至关重要。事实上我国多年前便开始在主要马铃薯产区推广此技术,实践证明它能有效提高大田产量,增幅可达30%-50%,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为马铃薯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二、马铃薯基地建设中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革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主要通过在地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实现保水、增温、抑制杂草等多重效果,从而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和投入地膜覆盖在安定区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各地也加大了对这一技术的投入。比如,我国某地区政府投入几百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马铃薯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其中黑色地膜的采购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共采购了500t黑色地膜,并分发到当地的各个乡镇,这种黑色地膜在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土壤温度、抑制杂草生长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马铃薯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马铃薯基地建设中,注重集成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栽培、机械化耕作和产业化管理,通过深度融合“黑膜覆盖+种薯处理+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的模式化栽培技术,全面提升了马铃薯的种植水平,这种综合应用多种农业技术的做法,不仅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益。在当地,通过“主体+基地+农户”的建设模式,与多个乡镇合作建立了多个跨区域、跨流域的万亩以上黑膜马铃薯示范区。这些示范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带动,推动了马铃薯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三、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脱毒种薯优良品种选择

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与种薯的品种选择息息相关。在种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挑选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良、健康的种薯品种,可以显著提升马铃薯的产量,甚至可以比退化种薯增产高达20%-60%。为了获得最佳的种植效果,种植者应当在挑选种薯时,严谨而精心。在挑选种薯的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如庄薯3号、青薯9号、陇薯10号、冀张薯12号和新大坪等已被证明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质品种。这些品种的薯形规整,无畸形、无龟裂,且芽眼充实,是理想的种植材料。它们不仅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还能保证其品质上乘,为种植者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除了上述品种,对于旱地种植,青薯四号是一个值得推荐的选择。该品种单株产量可达1.26kg,且单株最多能结出11个马铃薯,这在马铃薯品种中是相当出色的表现。青薯四号不仅适合蒸煮食用,味道上乘,还具备耐旱、耐寒、耐盐碱的特性,使其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的产量。此外,其薯块易于贮藏,对抗环腐病、黑茎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同时也能抗击花叶病毒和晚疫病,这些特点使其在旱地种植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另一种值得关注的品种是中薯四号,这是由中国农科院所精心培育的品种。中薯四号以其早熟特质、优质口感和少芽眼而备受赞誉,它特别适合用于炸制薯片,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除此之外,东农303,这种品种可在我国双季种植,属于早熟类的马铃薯品种.这种品种休眠期短、耐贮藏,其早熟从出苗到收获只需55d,蒸煮食用品质优,淀粉质量好,适于食品加工,费乌瑞它,该品种是从荷兰引进的从出苗到成熟需要60d左右,该品种块茎长椭圆,皮淡黄肉色鲜亮,天然结实性较强,芽眼少而浅,结薯比较集中,这种马铃薯容易感染晚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植株对A病毒和癌肿病免疫,该薯种多用于出口,在南方市场和东南亚市场有广阔的出口前景

2、马铃薯栽培前的选地与整地

马铃薯的栽培选址至关重要,应避免连续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也不宜与茄科蔬菜、烟草或甜菜轮作,而与玉米、大豆、葱蒜等作物的轮作更为理想,优先选择地势稍高、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且易于排灌的微酸性砂质土壤,若前一年地块使用了长效除草剂如阿特拉津、豆黄隆等,则不宜再种植马铃薯,由于马铃薯根系不甚发达整地工作务必精细,确保土壤细碎、均匀,以提高其保水、保肥及抗旱性能,建议在秋季或春季深耕25-30cm,为马铃薯的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3、马铃薯种植的配方施肥技术

马铃薯对化肥的需求量很大N,P,K的最佳配比是2.5∶1∶5.5,为了达到科学施肥的目的,建议施入粪肥2-2.5m3/667m2,并配以土豆专用复合肥50-55kg/667m2,生物有机肥10-15kg/667m2,整地时要把肥料均匀地撒进土壤中作底肥;同时,在种植时,要在沟内撒上专用的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以保证马铃薯对营养的需要。

4、马铃薯栽植管理技术

①马铃薯种植前的种薯处理工作

种薯处理是马铃薯种植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它对于确保马铃薯的健康生长和提升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播种前的15-20d,种植者需从贮藏库中移出种薯,并进行仔细的挑选。这一过程中,必须剔除那些病损的种薯,只留下健康的种薯进行后续处理,挑选完毕后,健康的种薯会被放置在温度为20℃左右、避光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当芽长到约0.5cm时,再将其转移至有光照的地方进行晒芽。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确保芽的健壮与整齐,为后续的生长打下坚实基础。随着催芽的完成,播种前的1-2d,种植者会开始进行切种工作。切种的方法十分讲究,需要从种薯的脐部开始,沿着芽眼的排列次序向上斜切或纵切,这样不仅能保证每块芽苗都拥有一个完整的芽,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种薯的顶芽优势,在切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选用顶部饱满的芽头,同时剔除尾芽,以确保切块的质量。每个芽块的重量应控制在大约30g左右,既不过于厚重也不过于轻薄,在切薯过程中,种植者需时刻警惕薯块是否出现病损,如黄环等病害症状。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将整块种皮剔除,以防止疫病的进一步蔓延。这种严格的筛选和处理流程,对于预防田间病害的发生至关重要,切块催芽的处理方式不仅保证了马铃薯在苗期的健康成长,还能促进马铃薯的早熟和提高产量。此外,在催芽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烂薯,能显著降低播种后田间的发病率,有利于全苗的成长。为了确保这一流程的顺利进行,催苗的工序应在播种前20d就开始进行,同时,对于切块的工具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进一步减少病害的传播风险,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处理步骤,种植者能够为马铃薯的生长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环境。

②马铃薯薯块处理要点

为了保证薯块种植后的健康成长,预防其腐烂防治土传病害,需对切块的种薯拌药,一般采用50kg滑石粉加200g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然后将薯块加入药粉中,使其充分拌匀,保证每块种薯都能得到均匀的药粉。另外,经过切块的种薯不能堆积过多也不能存放太久,薯块切好后,可以把切好的马铃薯薯块平坦晾晒,并保证温度为17-18℃,相对湿度为80%-85%。整个晾晒过程要持续3-4d,最后是马铃薯薯种产生木栓化,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马铃薯薯种在催芽过程中腐烂,为保证薯块的鲜度及药效,最好是边切边配药边移栽,既能使药剂防治效果最大化,又能保证移栽时的薯块保持在最好的生长状况,提高成活率及产量。

5、马铃薯种植前的催芽技术

催芽是马铃薯种植前的关键环节,它有助于促进薯块提前发芽,提高种植成活率。为确保催芽效果,需精心准备和操作。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来搭建湿沙土床。这个场地应该避免阳光直射,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接下来,将已经晾晒完毕的马铃薯薯块平铺在沙土床上,采用一层沙土一层薯块的摆放方式,但摆放的高度应控制在三层以内,以确保每一层薯块都能均匀受热并接触到足够的湿润沙土,在摆放薯块时,需特别注意沙土的湿度。理想的沙土应该是提前用水拌湿的,湿度以手握沙土不出水为宜。这样的湿度既能保证薯块吸收到必要的水分,又不会因过湿而导致幼芽生根。催芽期间,无需频繁浇水,只需保持沙堆的适度湿润即可。过度浇水不仅不利于幼芽的生长,还可能导致根部在芽茎部生根,这种根在种植时难以健康生长,并且会对新芽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催芽期间还应定期检查薯块的发芽情况,一旦发现有烂薯或病薯,应立即剔除,以防止病害扩散。通过精心管理和控制催芽条件,可以确保马铃薯薯块在种植前达到最佳的发芽状态,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6、马铃薯栽植技术要点

在马铃薯的栽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栽植密度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根据土壤温度和生育时期来确定播种时间,可以确保马铃薯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中茁壮成长,一般来说,当土层中10cm深处的温度稳定达到8℃以上时,即为适宜的播种时间,这通常发生在4月底左右。栽植密度的选择则需要根据马铃薯的品种和土壤肥力来综合考虑,对于早熟品种,由于其生长周期较短,适宜采取密植栽培方式,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行距一般设置在60cm×20cm之间,以确保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而对于中、晚熟品种,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需要更多的空间和养分来支持其生长,因此适宜于稍稀一点的种植。行距建议设置为70cm×25cm,以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在种植前,需要先在垄上挖沟,并均匀地将肥料撒入沟中,为了防止马铃薯块茎与肥料直接接触而受到伤害,施肥后需要进行一层薄的土壤覆盖,接着,按照预先确定的株距将薯块播种到地里,并用6-8cm厚的土进行覆盖,以保护薯块并促进其正常发芽生长,通过这些具体的栽植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7、黑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黑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现代农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融合了多重优势,显著提升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产量。该技术不仅能有效除草,还能提升土壤温度,进一步保持土壤肥力,锁住必要的水分,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施黑地膜覆盖之前,除草工作得做足准备,可以采用50%的乙草胺1000倍溶液均匀喷洒在实验田地面上,以确保马铃薯整个生长期内不再受草害的困扰,这一步骤为后续的地膜覆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完成封闭除草后,根据垄距选择合适幅宽的地膜是至关重要的,黑色地膜或可降解地膜因其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促进作物生长的显著效果而成为首选,这些地膜不仅环保,还能有效地提升土壤温度,为马铃薯的生长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覆盖地膜时,可选择人工或机械操作进行垄上的铺设,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确保地膜被紧密拉伸并无任何破损,同时在地膜接口处用土壤压实,以保证地膜的密封性和稳定性。这些细致的操作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膜覆盖栽培的各项优势,马铃薯播种完成后,会进行一次适量的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从而促进马铃薯根系的生长,而在马铃薯出苗后,及时的人工破膜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以防止幼苗被阳光灼伤或因无法自行破膜而影响生长。

四、马铃薯高产栽培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马铃薯高产栽培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涵盖了从幼苗护理到灌溉、施肥等一系列细致而重要的工作,在马铃薯幼苗出土后,为了防止草害和地膜移位对幼苗造成伤害,需要进行两次人工引苗,并用土壤严密封闭苗眼,以确保幼苗的健康生长,中耕松土和培土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关键步骤,这一措施可以促进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透气性,有利于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此过程需进行2-3次,并确保在马铃薯开花前全部完成。灌溉在马铃薯的开花结薯期尤为重要,尤其是干旱地区马铃薯在生长时又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种植马铃薯时尤其要注意水分灌溉,根据马铃薯生长时前期湿润、中期多水、后期少水的原则,在进行灌溉时要注意水分的量,而且在马铃薯生长期,如果遇到降雨的天气,要注意排水防涝,在易涝区域,应预先挖掘排水沟,以确保田间不会出现积水,从而防止马铃薯因水分过多而受到影响。此外,摘除花蕾可以节约养分,使马铃薯植株将更多养分供给块茎,促进其膨大。自马铃薯展叶起,定期喷施叶面肥也是增产的重要手段。建议每隔10-15d喷施1次,包括0.3%磷酸二氢钾、0.5%尿素和0.1%硫酸镁的混合液。连续喷施3-5次可显著提升马铃薯的产量。除了上述常规田间管理措施外,还需要关注特殊天气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例如,在冬季霜冻天气时,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马铃薯免受冻害,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往灌溉水沟中灌水,用水来保持土地的温度,同时,在上风口点燃半干的树枝或农作物秸秆,也能提高局部地区的空气温度,从而减轻霜冻对马铃薯生长的不良影响。

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通过精准管理还能显著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和减少农药使用量,为农业生产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1.743000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政府;2.743000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符家川镇人民政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