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稻油轮作种植优势与栽培技术要点解析

作者: 胡长喜

瓮安稻油轮作种植优势与栽培技术要点解析0

水稻和油菜是瓮安县最重要的粮油作物,以往瓮安县在开展水稻种植生产时,所采用的栽培模式不仅会严重破坏土壤结构,还极易引发大规模的病虫害问题。为促使上述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农业经济效益全面提升。近年来,瓮安县各乡镇加大了对稻油轮作栽培模式的运用力度。该模式既解决了传统单一种植所面临的问题,又促进了水稻和油菜的双丰收。不仅推动了瓮安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稻油轮作栽培的发展优势

最近几年,瓮安县对冬季闲田进行充分利用,借此种植油菜,并积极推广和采用“稻油轮作”的农业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不仅使土地使用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又为当地农业生产人员带来了一定的收入。大力发展稻油轮作栽培技术还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1、土壤肥力得到强化

通常情况下,农作物的种类不同,其根系的形态、数量以及气候环境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谷物类的农作物根系群较为庞大,种植的过程中,对土壤结构具有疏松和改善的作用。对于不同根系生长深度的农作物来说,其对土壤产生的作用效果也存在一定的不同。若是对这些作物进行轮换种植,其中根系伸长较深的农作物,可以通过根系较浅农作物溶脱实现养分向下层移动,并吸收和转移土壤深层内的养分,有利于养分存留于根系较为集中的耕作层内。

2、稻油病虫害得到进一步防治

农作物类型不同,所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也存在差异。同时,病虫害类型的不同,其所产生的危害影响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若是种植的过程中,合理轮作既有助于土壤内病菌数量的减少,又达到病虫害程度减轻的目的。例如,水稻生产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侵害影响,若此时同油菜进行轮作,会最大限度破坏上述害虫的寄生环境,进而达到对害虫的抑制效果。而油菜在种植生长的过程中,极易发生霜霉病、菌核病、蚜虫病等病害问题,若此时轮作水稻,则上述病菌的繁殖就失去了寄生作物,进而抑制病菌的繁殖和蔓延。

3、杂草的综合防治

不同类型的杂草,其生长发育时的环境要求存在不同。并且,水稻和油菜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环境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二者在轮作的过程中,同一种植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条件会发生改变。此时,会使同一类型杂草的生长得到抑制。例如,稗草、异形莎草、大龄千金子等杂草为水稻田内最常见的类型,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条件要求。而油菜属于旱种作物,所以,这些需水较大的杂草生长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同理,油菜田内生长的杂草通常具有较高的耐旱性,而面对水稻田内水分较大的环境,其发芽生长能力会逐步减弱,甚至丧失。由此可见,稻油轮作方法有利于实现对田间杂草的综合防治。

4、土壤养分均衡使用

农作物种类不同,其生长期间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量和种类也存在差异。例如,水稻生长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氮和硅,钙的需求量较低。而油菜生长期间,需要较高的钙需求量,硅需求较低。所以,二者开展轮作时,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养分。

5、土壤有机肥来源增加

水稻收获以后,可通过秸秆还田的方式,为田间施加一定的有机肥。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环境条件,作物的秸秆在其中有着不同的分解、腐烂速度。开展稻油轮作的过程中,田间有机肥来源会增多。即作物秸秆处在湿润环境下时,腐烂速度较快。处在干旱环境下时,腐烂速度会逐渐缓慢。而且,不同作物的秸秆,营养成分也有所差异。此时,无论种植水稻,还是油菜,上一茬作物的秸秆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土壤营养情况的改善,使后续种植期间化肥施加量得到控制。

6、促使农田实现高产、高效和可持续

当收割水稻作物以后,将田间水排出并对旱地作物油菜进行种植,可进一步增加稻田原有的犁底层。促使后续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犁田、插秧、收割时,不会使机械陷入土壤内,为后续长期采取机械化生产作业提供保障,为农田实现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水稻的培育秧苗

①确定水稻的种植品种

水稻品种选择需要与瓮安县土壤、气候、环境等条件相结合,尽量选用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瓮安县常选用的水稻主导种植品种为宜香优2115、两优199、泰优808。需要注意的是,应购买正规厂家,且经过国家级或省级种子单位审定合格的种子,以此为后续高产、高质提供保障。

②准备水稻育苗田

通常水稻在大田内种植前,需要对其秧苗进行培育。而对育苗田进行选择时,应满足以下几点条件要求。即深厚的土层结构、良好的排灌性能、土壤养分充足。尽量避免在受到污染或盐碱地区域对水稻秧苗进行培育。确定育苗区域后,还应对该区域土壤实施整地、深翻处理。通常在深翻的过程中,应将深度控制到15~20cm之间,既达到了疏松土壤的目的,又使土壤结构得到充分改善,进一步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此外,还需对基肥进行施加。一般为250g/667m2尿素、100g/667m2氯化钾、10g/667m2磷钾肥、2~3kg/667m2氮肥。

③水稻种子的处理

水稻种子在播种前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以此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处理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对种子进行2~3d均匀的翻晒,借此激发种子的活性。然后,在温度为45℃的水中对种子进行4~6h的浸泡。捞出晾干以后,使用湿润的纱布或麻袋种子实施包裹。放置在28~30℃的环境条件中,实施催芽。通常种子露白率达到60%~70%时,即可开展播种作业。

④水稻播种技术

播种时应使用育秧盘,并在育秧盘内加入2/3的基质土。然后,将种子均匀施撒其中。选取50kg/667m2细土或1kg/667m2草木灰覆盖到种子上方。将育秧盘均匀地放置到苗床上,同时,对农用地膜进行覆盖,以此增强蓄水能力。当有60%~70%的秧苗长出时,可除去覆盖的地膜。

⑤水稻育苗期管理

一般情况下,苗床内尚未有秧苗长出时,需要做好地膜覆盖工作,以此使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始终保持在合适状态下。通常此时应将苗床温度控制到20~25℃范围内,湿度则应保持在70%左右。为保证苗床表层的温度,也可借助喷雾器,结合实际情况,少量多次开展喷雾作业。当秧苗生长至一叶一芯阶段时,应对育苗田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通常为25~30℃的温度条件和75%的湿度条件,以此为叶片生长和根系发育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应重视通风换气工作,以免苗床内的温度和湿度过大而导致秧苗发生热害风险;生长进入到两叶一芯阶段时,水稻秧苗的根系和叶片基本生长完整。在此期间,温度需要保持在25~30℃,湿度则控制到60%~70%之间。与此同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时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水稻秧苗进行移栽之前,还应保证通风炼苗工作的有效性,为后续健康生长奠定坚实基础。

2、水稻机械化插秧

通常大田内的上一茬作物收获以后,需要及时地对土地实施深翻处理,并对田间进行灌溉,将田间水位保持到2~3cm左右,为后续机械化插秧提供便利。插秧前,应对插秧机进行检查,并结合实际种植要求对设备进行设置和调整。同时,还应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以免后续因故障而使插秧工作受到影响。插秧的过程中,需要在秧苗盘上放置相应的秧苗。此时,插秧的深度通常控制到5~7cm左右,插秧密度可结合品种进行适当调整。完成插秧工作以后,应将田间水层增加至5~8cm左右。需要注意的是,灌溉期间应严格控制灌溉水量,且保证灌溉时间的科学性,谨防出现浸泡秧苗以及秧苗倒伏的问题。

3、水稻的田间管理

①水稻的肥料管理

通常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手段,依据水稻田内土壤的肥力情况,科学地制定肥料施加方案。借此保证田间养分的均衡性,为农作物健康生长提供保障。一般水稻秧苗在移栽之前的2~3d左右时,种植人员需要在大田内添加有机肥800~1000kg/667m2、25%复合肥50kg/667m2、草木灰1000kg/667m2、新肥1.5kg/667m2。秧苗移栽完成以后的7~10d左右时,需要追施7.5kg/667m2尿素,以此促进水稻快速分蘖。当水稻生长进入到拔节期时,应追施2.5kg/667m2尿素和5kg/667m2氯化钾,为后续穗粒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当水稻生长进入到破口期时,应在根外处追施0.5kg/667m2磷酸二氢钾。

②水稻的水分管理

通常水稻完成移栽以后,为保证秧苗快速生长和扎根,需要在7d以后,排出田间水分,并使其处在干燥的条件下。进入拔节期时,应将水稻田内的水层深度增加到20~25cm之间,为水稻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保障。进入到孕穗期时,应将水稻田内的水层深度控制到25~30cm之间。而进入灌浆期以后,应将水稻田内的水层深度逐渐增加到30~40cm之间。为防止水稻的灌浆效果受到影响,应对实际灌水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③水稻的病虫害管理

对于水稻来说,其实际的产量和质量会受到病虫害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应在种植期间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般在5月中上旬至5月下旬期间,主要对水稻二化螟进行防治。在此过程中,可用90%杀虫丹120g/667m2兑水60kg进行喷施。

三、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通常开展稻油轮作的过程中,我们南方早、中、晚熟水稻的茬口均能对油菜进行种植。一般采取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但从节约劳动力方面考虑,油菜可以不进行育苗,直接在大田内进行直播种植。

1、油菜品种的选择

一般对油菜栽培品种进行选择时,需要与瓮安县的气候和田间土壤环境条件相结合,确保所选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现阶段,瓮安县主要栽培的油菜品种为油研2020。

2、油菜种植前的整地处理

通常上茬水稻收获以后,应及时地对大田土壤进行翻耕处理,通过秸秆的分解,使该处土壤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得到进一步增加。一般在对田间实施翻耕处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机械化翻耕,主要借助拖拉机、翻耕机、旋耕机等,不仅具有较高的整地效率,还可实现深翻和有效地疏松处理。通常土壤的整地深度需要结合实际的土壤情况以及农作物的种类进行合理的调整。油菜作物种植时,土地的整地深度一般为15~25cm左右。若是该区域内有较为坚硬的土层结构,则可对整地的深度适当地增加。除此之外,整地时,还应结合土壤情况施加适量的基肥。通常施加45%高效复合肥15~30kg/667m2、硼肥1kg/667m2。

3、油菜的播种作业

油菜在大田内进行直播时,需要将种子的深度控制到1~2cm之间,避免播种深度过浅而使后续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同时,播种深度过深,会导致油菜出苗率和生长速度受到影响。为保证播种的精准性,可对专用播种机进行利用。油菜的栽培行距和株距应结合品种进行合理的调整。通常种植时应保证有20~35cm左右的行距以及0.26cm左右的株距,一般每穴内可播种5~6粒。若是油菜的行距过小或株距过大,都会使油菜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而油菜的行距过大或株距过小,则会导致最终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油菜种子的实际播种量约为2~3kg/667m2。

4、油菜的田间管理

①油菜的间苗和补苗

油菜种子在播种后的7~10d左右时,应对田间幼苗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在此过程中,可采用随机抽样检查的形式。随机选取油菜田内的多个种植区域,并将土壤挖开,对种子的发芽情况进行观察。若是经过统计计算,田间的出苗率和发芽率较高,则不需要开展补苗作业。如果经过统计计算,田间发芽率和出苗率较低,则应在未出苗的区域对油菜种子进行重新播种。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种子进行补种时,应确保补种的种子与原始种子品种相同,确保后续田间有一致的生长。当田间有较高的出苗率时,可直接开展间苗作业。即在油菜生长进入到三叶期以后,严格遵循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弱留杂的原则,开展间苗工作。对于直播的一类田来说,油菜幼苗的实际保留量约为1万~1.2万株/667m2;对于二类田来说,油菜幼苗的实际保留量约为1万~1.8万株/667m2;对于三类田来说,油菜幼苗的实际保留量约为2万~2.2万株/667m2。

②油菜的肥料管理

通常直播田间油菜的间苗和补苗工作完成以后,应追施45%的复合肥10~12kg/667m2。当油菜生长进入到抽薹期以后,应追施氮磷钾复合肥8~10kg/667m2。当油菜处在开花前期阶段时,应叶面喷肥15%速效硼肥0.1kg/667m2,可以使油菜的光合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增加油菜作物的产量。

③油菜的水分管理

对于油菜作物来说,其在生长的过程中惧怕渍水。为此,在对其开展水分管理时,应开设“三沟”和定期清理,保证排水作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确保田间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始终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为油菜根系健康生长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油菜生长的过程中,也需给予其一定的水分。当进入持续干旱的特殊年份时,可对灌水抗旱的方法进行利用。遵循“半沟水、不上畦”的原则,当田间土壤湿润以后,应将水及时地排出。

④油菜的病虫害管理

在对油菜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应将重点放在蚜虫、霜霉病以及菌核病的防治中。一般蚜虫喜爱吸食油菜的叶片背部、叶柄以及嫩芽等位置,久而久之,油菜的叶片会变得弯曲、变形,最终使其生产量和质量受到巨大影响。在对其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叶面喷施10%吡虫啉20g/667m2兑水60kg或10%灭蚜威30g/667m2兑水30kg的混合药液。

霜霉病主要给油菜叶片和嫩芽带来危害影响,进而使叶片逐渐干枯、萎缩变黄,且嫩芽的生长发育会逐渐停止。严重的侵害影响,还会造成油菜作物直接死亡。既不利于油菜质量,又影响油菜产量。在对霜霉病进行防治时,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发病高峰期开展。一般在田间喷施5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此外,在春季和秋季时还应重视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通常在对油菜的菌核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主要在田间喷施800~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800~1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采取稻油轮作栽培技术手段可使土壤得到有效改良,促使粮油丰收。与此同时,可帮助瓮安县农业生产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既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和粮食安全,又为农业生产人员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作者单位:550407 贵州省瓮安县永和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