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中的减肥增效技术模式与推广应用措施论述
作者: 逄蕾 陈平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品种之一,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广阔。在玉米生产期间,化学肥料作为补充地力、促进植株生长的必需品,应用广泛。长期对土壤施用大量的化学肥料不仅无法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还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耕地环境。基于此,本文将以玉米种植生产期间减肥增效技术的应用原则、几种减肥增效技术模式进行论述,并提出推广应用措施,以期能够为玉米种植期间肥料的施入量及施入方式起理论参考作用。
一、玉米减肥增效技术应用原则
1、玉米减肥增效因地制宜原则
在推广玉米减肥增效技术前,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结合该地区的环境气候特征、区域位置、地理环境等重要信息,综合当地玉米生产实际情况,综合应用高效玉米减肥增效技术。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玉米品种进行推广,并对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期所需的营养元素、施肥品种、施肥量进行检测研究,控制各阶段的施肥量,从而达到减肥增效的生产效果。在实施该方案期间,要求农户依照玉米减肥增效技术方案合理、有序实施,促进玉米增产、增收。
2、玉米减肥增效节本增效原则
在玉米种植期间,减肥增效技术的实施除了少施用化学肥料、减少除草剂的不合理使用之外,技术人员还需引进各种新型肥料种类,例如生物有机肥、缓控释肥、控释肥等,加强现代新型农业机械、化学药剂、农业技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引进与应用,实现肥料投入的合理、充分应用。在不影响田间土壤肥力基础及玉米生长发育肥料需求的基础下,通过借助各种新型肥料、农业机械等投入,降低玉米种植期间成本的投入,提升玉米种植效果,促进当地玉米种植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3、玉米减肥增效统筹监督原则
在实施玉米减肥增效技术期间,农户需综合考虑种植不同的玉米品种、地块土壤类型、生长期间所需肥料种类、灌溉基础、病虫害防控效果等多种生产因素,从而针对性实施科学的耕作管理制度。例如,在沙土地块种植玉米时,应当采取少量多施原则,避免单次施肥过多,玉米植株无法快速吸收利用,流失消耗增多。同时,还应当结合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技术,合理高效地进行经济调控、生产技术等手段,确保玉米生长期间施肥的科学性,减少过度施肥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提升农耕地土壤质量。
4、玉米减肥增效量质并重原则
农户在应用玉米减肥增效技术期间,不仅关注玉米施肥量的合理控制,还需加强对玉米种植产量、品质的重视,高效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玉米的良好生长投入安全、环保的肥料种类,例如有机肥、生物菌肥等,以确保玉米植株的健壮生长。通过遵循量质并重原则,产出更多绿色、生态的玉米产品,为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增加保障。
二、玉米减肥增效技术模式分析
1、玉米种植土壤改良培肥技术
土壤改良培肥技术的应用是从根本上调节土壤土质,优化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达到玉米生产中减肥增效的作用。在该技术模式实施下,需重视对土壤改良方式的应用,采取秸秆还田技术,搭配深翻深松、侧深施肥等生产模式,提升土壤耕层厚度,增加土层的保肥保水效果,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即便施入较少量的化学肥料,也依旧可以达到高产、高质的生产效果。秸秆粉碎还田、深翻深松等土壤改良培肥技术的应用下,土壤孔隙度、理化性质更佳,墒情基础充足,可以满足玉米生长期间对多种大、中、微量元素的需求。
实施该技术模式时,相关农技推广单位应当积极推动机械化收获作业,前茬作物秸秆粉碎抛撒还田后,使用农业机械深翻将秸秆带入土层深处,同时撒施腐熟剂,促使秸秆在土壤中快速发酵、腐熟分解,优化土壤理化性质。相关试验数据表明,在玉米秸秆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还田玉米秸秆300kg相当于增施100kg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含量,玉米化肥施入量可减少10%,具有显著的减肥增效作用。
2、玉米种植种肥同播技术
玉米种植期间,实施种肥同播技术对减肥增效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比传统苗期追肥,种肥同播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节肥等多种优势,并且显著提升化肥施入精准度及利用率水平。
首先,需准备好玉米种子及肥料,选择对环境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机播的玉米品种,种子纯度不低于97%、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5%、水分含量小于13%为宜。或直接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具有药剂包衣的杂交玉米种子最佳。选用肥料时,以正规厂家生产的玉米专用配方肥最佳,肥料种类以缓释肥、控释肥此类施入后缓慢释放肥效的肥料为宜,禁止使用尿素、含双氯类的肥料作为种肥。
其次,做好机械设备的选择与调整,种肥同播技术下对玉米播种机械要求较高,建议使用玉米单粒种肥同播机械实施作业,作业前调整好玉米播种株行距,株距为25cm、行距60cm左右即可,将播种行走速度控制在5km/h即可,种子与肥料的距离间隔8cm左右,肥料在种子斜下方,避免烧苗,种子播种深度为3cm。
最后,播种机械运作期间,控制好种肥的施入量,通常需依据土壤墒情基础、肥料配比等数据灵活调整,正常情况下施种肥45%氮磷钾复合肥30~40kg/667m2,待玉米生长进入大喇叭口期时,追施尿素5~8kg/667m2即可。
3、玉米种植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型农业技术,是指将农作物生产期间的灌溉作业与施肥作业融为一体同时进行,利用设定适合压力的灌溉系统设备将可溶性肥料、液体肥料与水源按照比例混合后直接输送至农作物根系土壤附近,从而满足农作物生产期间的肥水需求。该项技术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精准性,极大地利用了肥料及水源,提升农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水平。
在玉米种植期间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首先需确定施肥量及种类,可通过抽样检测土壤肥力水平的方式,对比玉米生长期间需肥特征进行确定。施肥时,肥液浓度控制在灌溉流量的0.1%左右,即当玉米田水分灌溉流量为50m3/667m2时,肥液注入量为50L/667m2左右。水肥一体化下,当施入肥液浓度过高时易造成肥害。
其次,控制好相应的施肥时间,磷肥、钾肥在玉米播种时连同种子做种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则在种肥时施入20%,剩余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分别追施40%、20%、20%,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肥水一同施入玉米植株根际即可。
最后,在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施入肥液前,先滴灌清水20~30min,确保水分下渗,避免后续追肥时肥液下渗过深无法发挥肥效。随后滴入充分溶解的肥液,完成追肥后再滴入清水20~30min,以冲洗管道,避免肥液残留在水肥一体化管道内造成腐蚀,影响使用寿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玉米生产期间,具有较强的节水、节肥、省工、省时等优势,肥液直接输送至玉米根际附近不仅可提升肥料利用率水平,还可减少水分漫灌对土壤板结的影响、降低化肥的施入量,显著提升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4、玉米有机、无机肥搭配施肥技术
在玉米生产期间,农户应当对有机肥的种类及肥效特征有所了解,在施入化学肥料的同时重视对有机肥的使用,两者相辅相成,实现玉米减肥增效的目标。
在实施玉米有机、无机肥搭配施肥技术时,首先应当对施肥时间进行控制,有机肥对比无机化学肥料具有肥效长的特征,因此施肥时要早施。有机肥施入时间通常为玉米播种前整地时,将有机肥全部做底肥均匀撒施地表,随翻耕入土。无机化学肥料肥效快,具有速效性,因此在底肥及种肥施入时,将磷肥、钾肥全部施入土壤中,同时施入20%氮肥,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结合植株生长情况施入剩余氮肥。
其次,实施科学的施肥方法,有机肥做底肥施入时,先撒施土表,随后借助旋耕机械将肥料翻入土层20~30cm处。无机化学肥料在做底肥、种肥、追肥时,建议施入土层10~30cm处,可显著提升肥料的利用率。
最后,严格控制施肥量,避免造成肥料过剩,增加种植成本。通常来说,对于中等肥力的地块在种植玉米时,施入有机肥2500~3000kg/667m2,可减少化肥施入量的20%,促使玉米增产5%。玉米有机、无机肥搭配施肥技术的应用对比传统全化肥施入管理模式下,不仅能够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理化性质,还可显著提升肥效10%~15%。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在采取有机、无机肥搭配施肥技术3年的玉米田块中,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对比传统全化肥管理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出0.11%,在后续生产期间,可减少单季玉米生产期间的化肥施入量,提升土壤资源利用率水平,减少玉米生产投入成本。
5、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玉米减肥增效工作中的重要措施,对玉米高产高质生产影响重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指在玉米种植前,对土壤取样检测各类营养元素的水平,并依照检测结果实施玉米施肥田间试验,在此基础上结合玉米植株需肥特征,制定相应的科学肥料使用方案,从而精准实现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种类、施肥量的调整,提升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的情况。在玉米生产期间应用该项技术,可以调节玉米植株生长及土壤肥力基础之间的供需矛盾,平衡玉米养分的供应,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实施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首先依照田间土壤肥力基础确定当年玉米种植产量,例如在某土壤肥力水平中上的地块中,计划年玉米产量600kg/667m2,那么此田块玉米为达到此目标产量,整个生产期需投入氮肥15kg/667m2、磷肥7.2kg/667m2、钾肥12kg/667m2。
其次,确定施肥的种类,在应用有机、无机肥搭配施肥的条件下,满足玉米植株对不同中微量元素的需求。例如硼肥,通过测土配方技术了解土壤中的硼元素基础,当处于缺硼条件下时,需及时施入硼肥,确保玉米籽粒充实,提升产量。
最后,结合土壤肥力水平、玉米目标产量、施肥种类等,确定相应的施肥量。一般来说,在玉米种植期间底肥施优质有机肥2000kg/667m2以上、氮磷钾配方肥25~30kg/667m2,进入拔节期后追施尿素5~8kg/667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8~10kg/667m2即可。当目标产量高于450kg时,应当在此基础上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再追施钾肥5kg/667m2,当出现缺硼时,需在底肥施入时添加硼砂2~3kg/667m2。相关试验研究数据表明,在玉米种植期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比传统施肥管理下可增产5%以上,玉米减少化肥肥料施入量1~2kg/667m2,肥料利用率提升5%,具有显著的减肥增效作用。
三、玉米减肥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措施
1、玉米种植期间推广应用新肥料、新农机
为提升玉米种植期间减肥增效作用,除了采取上述施肥管理模式之外,还需加大对肥料新产品、施肥新机械、管理新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力度,并对其积极示范推广宣传,促进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快速发展。在研发新技术模式时,需秉承提升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成本、提升玉米种植产量等核心理念,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促进我国农业绿色高速发展。
在开发玉米施肥新技术前,相关科研人员可充分收集田间试验数据、农户施肥调查数据等信息资料,不断优化玉米施肥技术,结合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间的需肥规律、肥料施入后的释放特征等,确保新技术的实施符合我国玉米种植生产需求。在此期间,农技推广人员可针对玉米侧深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一系列的减肥增效施肥措施进行优化推广,培养农户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提升农户农业生产素质能力。
其次,农技人员还应当重视对新肥料产品的推广及宣传,结合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制度、土壤墒情、气候条件等推广符合当地生产的肥料新产品。在推广期间,可重视对缓释肥、控释肥、有机肥、配方肥、水溶肥等多种优质、绿色肥料的介绍,此类肥料对比常规速效性化学肥料具有多种优势,农户可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适宜的肥料进行使用。
最后,农技人员应当重视对新型施肥机械的选用与推广,提升农机设备在玉米施肥阶段的利用价值,促进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发展。在选用推广施肥机械时,应当与当地玉米种植实际情况进行结合,避免在新机具与当地种植环境匹配度过低,无法发挥良好的施肥作用。例如在玉米种肥同播时,推广应用新型侧深施肥机械,实现种子与肥料的同时播入,保障良好的播种及肥料施入位置,达到省工省肥、提质增效的作用。
2、建立玉米减肥增效示范区
相关农技人员在推广玉米减肥增效技术期间,为确保该技术的可行性,提升农户参与、应用的积极性,可通过建立玉米减肥增效示范区的方式,打造减肥增效试验示范基地,强化试验示范效果,达到集中连片推广效果。在建设示范区时,除了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玉米减肥增效技术生产,还需在示范区内标识醒目标牌、技术实施规程等一系列的信息,促使农户在现场观看学习期间,能够通过信息的标识,了解技术实施的方法及效果。除此之外,农技人员可在玉米减肥增效技术实施的各个关键节点,例如玉米底肥、种肥、追肥、测产等农事操作时,邀请技术专家、种植大户、农户等进行现场观摩,并由技术专家为农户讲解详细农事内容,以测产结果展示技术成果,促使玉米减肥增效技术深入人心,达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增加该技术的应用面积。
3、推动减肥增效技术到田入户
在农闲季节,邀请当地种植大户、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人员,实施玉米种子减肥增效技术的培训工作。在农忙季节,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家等现场教学如何选购肥料、施用肥料等知识。农技人员可结合肥料销售网点,将玉米减肥增效施肥技术内容上墙标识,促使农户在购买肥料时,能够了解玉米减肥增效技术内容,提升该技术的覆盖率及面积。通过全面宣传教育工作,增加农户对化肥施入过量造成的影响认知,促使农户积极参与实施减肥增效生产模式中。
综上所述,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品种之一,在玉米生产期间实施减肥增效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玉米种植期间肥料的投入量,提升玉米产量,还可优化土壤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减肥增效技术种类包含土壤改良培肥技术、种肥同播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机、无机肥搭配施肥技术等,农户可依据当地的玉米种植制度、种植基本条件、气候环境特征等选择适宜的技术进行应用,以促进玉米高产稳产、增产增收。
(作者单位:272600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