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探讨
作者: 赵卫峰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可传染多种动物的巴氏杆菌,其不仅会在牛群中进行传播,还会在禽类中传播,同时该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当前牛养殖过程中威胁极大的一种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没有明确的发病时间和流行范围,但在闷热、潮湿的天气中感染率最高。该病原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表皮破损部位进行感染,感染源很难被发现,牛巴氏杆菌病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主要症状是高热、肺炎、内脏出血等。高密度、高湿度、营养不良和空气流通条件差是牛巴氏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往往会快速恶化,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对牛巴氏杆菌病进行防控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牛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1、牛巴氏杆菌的病原特征
牛多杀巴氏杆菌是一种不动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的细菌。巴氏杆菌是一类具有较强抗感染能力的革兰阴性杆状细菌,其细胞长0.5~1.5μm,宽0.3~0.7μm。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具有二次分裂增殖能力的微生物,它的细菌可以快速地增长,并且这种病菌是一种好的厌氧生物,它必须要在乏氧的环境下才能进行。但对试管内所需的营养剂却很少。多杀巴氏杆菌是一类能在人体环境中(37℃)存活并存活的细菌。巴氏杆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不仅能引起牛、猪、羊等多种动物的多种传染病,还能引起人体的系统性感染。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途径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方式。
2、牛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
巴氏杆菌是一种新型的多杀细菌,其主要的致病机制是:一是侵入。牛多杀巴氏杆菌能经口腔、鼻腔、消化道及破损皮肤等多种方式入侵体内,其入侵方式主要为巴氏细胞(MΦ)。其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牛巴氏杆菌侵染宿主后,分泌大量IL-12等细胞因子(IL-12等),诱导宿主产生IFN等信号,从而活化宿主的免疫反应。同样,对人体的免疫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巴氏杆菌也是一种能够使人体内的巴氏细胞和其他的免疫细胞不受自身的免疫系统所消灭的抗菌物质。第四,是对其进行结构上的毁灭。巴氏杆菌在牛体内快速增殖,引起巴氏淋巴细胞的破坏,并使其进入体内,引起更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对宿主的组织造成损害。最终导致的是长期的传染病。牛属巴氏杆菌能在人体内长时间生存,是一种“隐形感染”,其数量少且分布均匀,不易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并消灭,造成了慢性的感染。
3、牛巴氏杆菌的流行特点
从传播途径上讲,牛、猪和羊是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重要来源。受感染的动物通过尿液、乳汁、胎盘和流产胎儿等粪便释放出许多致病菌,经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和损伤的肌肤等传播给人类。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是由食品及饮水途径引起的,根据其传染途径来判断。通常情况下,人类是通过与被传染的动物或它们的分泌而传染上这种疾病的。另外,还可以通过工作接触等方式传染。在易感人群中,兽医、屠宰工人、放牧工人、农民和实验动物工人等都是易感人群。从目前巴氏杆菌病的流行季节来看,由于它是通过食品和水源进行传染的,所以一年中可能出现的食品和水体污染的季节和场合比较多,比如春季和秋季,水源长期受阳光照射,容易造成大面积的食品和水源的污染,容易暴发。
4、牛巴氏杆菌的发病原因
多杀性巴氏杆菌以牛上呼吸道为主,但也有可能通过粪便、地面、水源等途径进入牛体内,引起牛的感染。尤其在集中饲养环境中,不规范的卫生与消毒,以及不健全的牛舍设施,都有可能导致疫病的爆发与传播。此外,在牛中,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可能与营养不足、膳食不合理有关。牛的饲养管理差,饲料质量差,喂食时间不固定,饮水不干净等因素均可引起牛肠道菌群失调,抵抗力下降,从而使牛更易受到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感染。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是一种常见的混合病原体,如多种细菌和病毒等,可导致发病及临床表现。牛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以及不合理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是造成牛多杀巴氏杆菌耐药、降低其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牛巴氏杆菌发病的临床症状
发病早期,病牛会突发高热,最高可达到40℃以上,伴有乏力、食欲减退、拒食青草、大便等症状。病牛气短,腹部抽搐。短期内可能会有眼结膜充血、尿失禁、皮下出血、鼻衄等表现。发病牛的口腔、鼻黏膜及泌尿生殖道都会有出血的情况,粪便和尿中也会有出血的情况。痈、浆液性乳腺炎、外伤炎等是由于局部感染所致。
三、牛巴氏杆菌的病理学变化
经过对病牛作更深入的解剖观测,可以看出,在被感染的脏器及组织内,有显著的微血栓,引起了局部组织的缺血、低氧,乃至发生了坏死。疾病死亡后,因其自身的凝血功能被打破,往往具有一定的出血趋势,主要是在皮肤、黏膜等部位有少量的出血点或皮下淤血。另外,心、肝、脾等多个器官肿胀、软化,质地松软、易碎,易破裂。在病变部位,有较多的白细胞渗透,并伴有坏死及溃疡。在病变部位,有的病变组织内有明显的管壁增厚及炎性细胞的侵袭,使病变的组织受到损伤,从而阻碍了血液的流动。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异性,单靠目测很难明确其发病原因。所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有必要将其与化验,化验,如病原分离及病理检验,以决定病情的准确诊断及处理方法。
四、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办法
1、实验室诊断
对患病牛的鼻腔、口腔、肛门和乳头进行了取样分析。将样品分别接种到合适的含血或营养琼脂上,然后放入合适的温度(一般37℃)进行培养。常用的鉴别巴氏杆菌病菌的主要手段有形态鉴别,即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形状,颜色等,通常是革兰氏阳性的,有中度的手感。该菌株在常规的琼脂块上表现出明显的滴状形,在常规的培养基上不能正常地生长,而在含血琼脂的培养基上则能很好地生长。生物化学测试:测定革兰染负型细菌的新陈代谢模式及产品,以判断其是否为阳性。
巴氏杆菌是一种易感染的细菌。血清学检验: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多种多杀巴氏杆菌的血清学试验,测定其特定的抗体及抗原含量。首先要对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进行鉴别,然后再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
2、牛巴氏杆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①牛巴氏杆菌与牛恶性水肿病的鉴别诊断
牛巴氏杆菌病与牛恶水病是临床上表现较为类似的两种重症传染病,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牛巴氏杆菌病主要为革兰氏阴性巴氏杆菌所致,而牛的恶水症主要为克雷伯氏菌等其他微生物所致。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以心、肝、脾等多个脏器为主,而牛的恶水症以病变部位为病变部位,发病部位为病变部位。巴氏杆菌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发热,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严重时可有出血,贫血,休克等症状;牛恶水肿病的主要症状是出现局部肌肉组织肿胀、疼痛、硬化等症状,并伴有发热、厌食、乏力等系统性症状。
②牛巴氏杆菌与牛炭疽病的鉴别诊断
牛巴氏杆菌与牛炭疽热同属一种最普遍的细菌病害,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又存在着某些显著的区别。牛巴氏杆菌病是由于革兰氏阴性细菌所致,而牛炭疽热是由于芽孢杆菌所致。牛巴氏杆菌病发生的周期很快,而且发展速度很快;但牛黑痘病具有病程漫长、病程缓慢等特点。牛巴氏杆菌感染是一种以心、肝、脾为主的多系统疾病。而牛炭疽菌感染的部位多为淋巴系统,如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牛巴氏杆菌感染可通过组织液如血液培养,心包积液,腹水等检查来确定;由于牛黑痘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所以不能进行解剖,只能通过皮肤实验和血清学检查来判断。
③牛巴氏杆菌与气肿疽的鉴别诊断
牛巴氏杆菌病与牛胆肿疽病同为一种重要的细菌病害,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牛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因为巴氏杆菌,而牛肝脓肿痛为产气荚膜梭子菌所致。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食欲减退,部分患病的牛还会有出血,贫血,休克等症状;牛肿疽的症状是患处局部肿胀、疼痛及皮肤变化,严重的还会有贫血、休克等症状。
五、牛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措施
牛巴氏杆菌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应及早选择对其有敏感性的抗菌药物。根据致病菌的种类,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抗生素有:头孢曲松钠、喹诺酮类抗生素、阿米卡星等。比如,可以选用氧氟沙星注射液,给药的用量是5mg/kg,每日1次,连用3d,也可以选用恩诺沙星注射液,每次2.5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3d。因为这种病比较急,所以第一次用药的时候可以双倍用,可以快速的减轻病情,防止出现重症的情况。在此期间,要给患病的牛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并且要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营养等,以减少他们的体能损耗,加快他们的康复。比如生病牛,一次只能服用150mL的液体食盐。每日2~3次,共5d。还可以配合30%的安钠咖注射液10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维生素B1注射液10mL、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进行辅助治疗。因此,对牛出血性脓毒病的诊治,应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并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以达到提高治愈率、防止疾病扩散的目的。
六、牛巴氏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1、保证牛饲料质量及搭配
牛生产中需要大量的饲料和饲料,如果饲料的品质有问题,将会给牛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饲养者必须把好饲料,饲料的质量控制好。一是购买原料要从合法渠道购买,并注意保存,避免发生霉斑,如果发生霉变,就不能再给牛喂食。另外,对于自行配制的牛来说,要根据牛的年龄,进行科学的膳食搭配,确保其在饲喂过程中,能够做到粗细比例的优质、营养平衡、良好的适口性,能够适应牛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从而增强牛的抵抗力。对于小牛来说,可以参照以下的公式:玉米50%,小麦麸15%,豆饼15%,壮骨肽1%,棉粕13%,酵母3%,磷酸氢钙1%,食盐1%,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及氨基酸复合物1%。
2、坚持自繁自养及引进注意事项
在饲养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自我繁殖与自我饲养的观念,建立健全的自我繁殖与自我饲养的体系与规划。如果需要引进新的品种,要从正规的牛场引进,要对引进的牛进行卫生检疫,检查引进的牛的卫生记录,防止引进病牛,不从疫区引进,不在流行季节引进。尽量从邻近的牛场引进,以减轻远距离运送对牛的刺激与压力。引进的牛需要被单独安置在一个独立的房间里,在这段时间里,要做好护理和消毒等工作,如果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将其隔离一个多月,然后才能恢复正常的养殖方式,不能让引进的牛直接融入到人群中,这样才能避免疫情的蔓延。
3、做好牛的疫苗接种免疫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在某些易感地区,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因此,必须通过接种才能有效地防治该病。目前,可以用牛巴氏杆菌的灭活疫苗进行有效的接种。但要注意,接种的数量要根据牛的具体状况来决定,对于体重大于100kg的牛,则要以6mL为宜。对于体重小于100kg的牛来说,接种量应该控制在4mL。在饲养管理方面,要将这项疫苗免疫系统执行好,以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对畜棚定期开展消毒
一般而言,防治流行病最主要的措施是消毒,所以,在牛巴氏杆菌病高发的地方,除了要进行疫苗免疫外,还要根据有关规范和要求,对畜棚进行常规的清洁与清洁,并要进行严密的消毒。常用的消毒灵和来苏尔的剂量控制在20%左右。同时,政府有关方面也要加强监管,特别是对农贸市场和屠宰场的监管,要做到全方位,不留死角。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对饲养者进行无害化处置。地方政府要结合养殖户的具体状况,研究和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饲养策略,指导养殖户进行无害化处置,同时还要协助养殖户对养殖场的有关处理设施进行改进,确定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如此,才能使无害化处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5、做好牛的科学饲养管理
在饲养时,要根据牛的生长特点,对饲料进行适当的搭配,使小牛在各个发育时期都可以获得必需的营养,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小牛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防止体内的病因产生。在饲养牛的时候,要按照饲养的牛的饲养量对农场的占地进行适当的调节,只要饲养的密度和规模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就可以避免牲畜长期聚集在一起,预防传染病的爆发。另外,在饲养期间,还要按照有关的规范和要求,对饲养环境进行持续地改进,要经常清扫和清洗,保证有较好的通风条件,保证有清新的空气能够在养殖场里循环。因为在雨季,天气比较潮湿,所以饲养者要注意防潮。在严寒的冬天,还要注意做好牛巴氏杆菌的预防和治疗,因为在这个时节,牛感染巴氏杆菌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
6、做好病牛的紧急隔离处理
饲养人要注意牛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不正常情况,要立即进行检疫,确诊为巴氏杆菌的牛要立即进行救治,同时要在同一群体内立即进行巴氏杆菌病的免疫和免疫,以预防后续疾病的进一步发生。还要使用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避免细菌的传染和蔓延。对于病死牛,应采取相应的无害化处置措施,一般有焚烧法、深埋法和自然分解法等。
7、建立疫病应急处置机制
尽管有关部门及农户已制订了比较完备的疫情控制计划,但仍有可能出现各种意外状况,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第一,地方有关单位要对本地区疫情的发生状况进行科学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过去疫情的种类和流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式。第二,各级政府要建立紧急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储备足够的药品和物资,并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地训练,为突发疫情的及时、有序处置奠定良好的基础。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高传染性传染病。因为该病的传播速度很快,所以一旦被传染,就会引起严重的发烧和内脏出血,传染性极强。小母牛免疫力低下,极易在幼仔中发生大范围传染,对此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在检查中出现异常要立即隔离,同时要做好卫生防治工作,这样才能预防病情的蔓延。
(作者单位:814000青海省果洛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