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饲肉羊现代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及疾病防治举措研究

作者: 张鑫 张勇

舍饲肉羊现代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及疾病防治举措研究0

随着社会的持续演进,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已超越基本的营养供给,转而对健康、环保和安全等附加价值产生更高追求。羊肉作为人类重要的肉类来源,其饲养方法与工艺必须适应时代变迁。传统的饲养方法因各种局限性正逐步被现代高效养殖技术所取代。鉴于此,本文将深入研究肉羊高效饲养的关键技术,以确保绵羊的健康生长,并推动我国肉羊产业的稳健发展。

近年来,陕西省持续推动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采取了积极扶持多胎肉羊养殖的策略,以此实现肉羊养殖的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模式,从而提升了经济效益,为农户及农民创造了更多收入来源。在这一进程中,高效的饲养技术扮演着确保肉羊产业链延伸的关键角色。在肉羊的养殖当中,要根据肉羊的各个阶段来进行饲养管理,肉羊的各个阶段可分为种公羊、成羊母羊、羔羊、育成羊四大类,这四类肉羊的养殖目的都不相同,所以采取分别对待,结合养殖习性,才能使这四类肉羊都得到良好的生长发展。

一、养殖场地选择和建设

养羊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要选择地势稍高、地面干燥、向阳背风的地方,这样能保证羊舍的干燥和通风,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要远离村庄500~1000m,远离水源地1000m以上,以避免人畜共患病和环境污染。此外,不能在基本农田、一级林地和盐碱地建设羊舍。还要考虑到周边是否有清洁的水源和可放牧的场地,以降低饲养成本。在优化羊群饲养效率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饲养场地的选取与建设。理想的选址应具备背风向阳的条件,确保水源充沛,地形需干燥以避免积水。羊舍的建筑面积需得到合理控制,每间羊舍的占地面积应为10~20m2,并配备固定的饮水设备和喂食槽。如条件允许,应设立专门的活动区域以满足羊的运动需求。运动场需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地面应有一定坡度,以利于排水和防止污水积聚。在日常管理中,需维持适当的通风、温度和湿度,理想的环境参数为相对湿度60%,气温保持在15~20℃。若养殖场内温度过低,需采取保暖措施,如覆盖塑料膜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常规的消毒工作不容忽视,可使用10%的漂白粉溶液或20%的石灰水对饲料槽、饮水器具、养殖场及运动场进行全面消毒,以减少病原体数量,降低患病风险。

二、合理选择肉羊品种

各种肉羊品种具有独特的特性,且饲养方法各不相同,导致所产羊肉的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肉羊品种是饲养前的重要步骤。通过深入研究绵羊的生长特性、生长周期及生产效率,可挑选出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肉羊品种。

小尾寒羊是广泛认可的肉用兼用绵羊品种。其特点包括繁殖力旺盛、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稳定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一年的时间内,一头小尾寒羊可育成2~8只后代。其繁殖周期始于六月,生育速度较快,四月即可达到生育条件。一年后,成熟的个体体重可达到130kg。此外,小尾寒羊的产肉性能尤为出色,一年后净肉率可达到45%,肉质鲜嫩,肌肉脂肪分布适中,食用时肥美而不油腻,且无羊膻味。肉用种公羊的饲养应保持较好的膘情,使其具有健壮的体质,旺盛的性欲和良好的精液品质,以便更好地完成配种任务,发挥其种用价值。

种公羊的饲养可分为配种期饲养和非配种期饲养。配种期的日粮大致为:精料1kg,苜蓿干草或野干草2kg,胡萝卜0.5~1.5kg,食盐15~20g,骨粉5~10g,全部粗料和精料可分2~3次喂给。非配种期应补给精料0.5kg,干草3kg,胡萝卜0.5kg,食盐5~10g。种公羊饲养以放牧和舍饲相结合为主,配种期种公羊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但应加强运动,每天刷拭,及时修蹄。种公羊舍应选择通风、干燥、向阳的地方,每只公羊约需面积2m2,并要有较宽广的运动场。

挑选优良羊品种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于母羊,应选择具有强大生育力、体格适中、尾巴形状良好且精神状态活跃的个体。对于种公羊,要关注系谱,选择遗传性能稳定的;看品种,确保其泌乳量、产肉量和繁殖性能优秀;看外形,选择体格高大、体质结实、精力充沛的;还要注意年龄,最好在1~5岁的繁殖黄金期。

三、舍饲肉羊的饲料喂养

1、舍饲肉羊的饲喂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应强化饲养管理和饲料控制,确保饲喂频率和量的合理性。同时,必须关注饲料的营养品质,选择口感良好、营养均衡的饲料。定期、定量的饲喂模式有助于绵羊的生长发育,建议饲喂次数约为2次/d。对于羔羊和妊娠母羊,可考虑使用三叶草、苜蓿等适宜饲料。饲喂完成后,需适当补充精饲料,并混入适量的食盐、磷酸氢钙、骨粉等辅助营养物质。

2、绵羊的饮水管理

在绵羊养殖过程中,确保充分的水源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夏季高温时期,应适当增加羊只的饮水频率。这是因为夏季炎热会导致羊只大量出汗,从而丧失大量体内盐分。因此,向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盐有助于维持羊只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进入冬季,由于气温降低,需提供温热的饮用水,并且要适度控制饮水次数,以保持羊只的健康状态。

3、饲养期间的及时补盐

在饲养区域挂置的盐砖是由微量元素、盐及辅助成分制成,供羊群自由摄取,以确保它们摄取到各种必要的微量元素。此外,也可在羊的饲料中适当添加盐,羊羔每日大约需要5g,而成年羊的需求量则为每日10~15g之间。

四、合理饲养管理措施

1、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对于公羊的饲养,应采用易消化且营养均衡的饲料,并确保其饮食结构的合理性。需定期补充维生素E和胡萝卜等营养素,同时提供高质量的干草。在繁殖期间,为了满足其增加的营养需求,可以适当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日常管理中,务必定期对饮水设备和饲料槽进行消毒,以防止细菌的滋生和扩散。

2、母羊的饲养管理

在妊娠初期的三个月,羊胎儿的发育处于初步阶段,生长速度相对较缓。因此,必须确保母羊获得充足的营养供给,以避免能量消耗对胎儿正常发育的潜在影响。在饮水方面,需为妊娠的绵羊提供温水,以防止因受凉导致的流产。在饲养管理上,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证全面的营养平衡。妊娠的后两个月,胎儿进入快速生长期,需强化此阶段的饲料管理,适当提高粗饲料的摄入量,约占饲料总量的18%,同时确保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可适当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等营养素。若发现妊娠母羊出现乳房萎缩的情况,应在饲料中适量增加蛋白质,并在分娩前10d增加精料和多汁饲料的供应,以促进产后泌乳。母羊分娩后的3~4个月是恢复和哺乳的关键期,养殖户需在这段时间内适当增加饲料补充,但分娩后5d内应避免提供精饲料。5d后,可逐渐增加精饲料,主要以多汁食物和优质干草为主,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保持养殖环境的干燥和清洁,防止母羊受凉受伤。哺乳期大约4个月。羔羊生后的2个月,其营养主要依靠母乳。羔羊每增加1kg体重约需母乳5kg。一般每只羊每天补饲精料0.4~0.5kg、干草0.7~1kg、多汁饲料1kg。产羔的1~3d内,如果母羊膘情好,可不喂精料、多汁饲料和青贮料,只喂优质干草,以防消化不良或发生乳房炎。

哺乳期圈舍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干燥。胎衣、毛团等污物应及时清除,以防母羊或羔羊灌吞。

3、羔羊的饲养管理

羔羊,是指未超过3个月龄,且在断乳期前的小羊,这一阶段的幼羊生理状态较为脆弱,免疫系统不成熟,因此在饲养管理上需格外谨慎,以提升其存活比例。为确保小羊能及时摄取初乳,应在出生后30min内进行初乳补充,以此刺激小羊体内抗体的生成,增强其体质。强化饲养管理策略。母羊产后5d以内的乳叫初乳,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和抗体。羔羊初生后及时吃到初乳,对增强体质,抵抗疾病和排胎便有很重要的作用。初乳吃得越早、越多,则增重越快,体质越强,成活率越高。若小羊与母羊同栏,应让其在出生后20d内自由吸食,20d后则需分开饲养,并遵循定时定量的喂养原则,每日哺乳3次为宜。严格控制饲养环境的温度,羊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5℃或以上。适时引入固体饲料,断奶后7d开始逐渐让小羊接触,15d后可逐步增加精饲料的供应。实施科学的运动管理。从出生起,应根据羔羊的日龄和生长状况,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并保证清洁饮水的供应。实施绵羊的分群管理,待其达到两个月龄后进行分群,以利于后续饲养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一阶段,奶是羔羊的主要食物,但要早开食,训练吃草料,以促进前胃的发育,增加营养的来源。一般以10日后开始给草,将幼嫩青干草捆成把吊于空中,让小羊自由采食。从20日龄后开始教吃料。奶与草料过渡期(61~92d),这一阶段,羔羊食物开始奶与草料并重,注意日粮的能量、蛋白质营养水平和全价性。羔羊能采食饲料后,要求饲料多样化,最好喂给配合饲料,建议参考配方如下:哺乳期圈舍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干燥。胎衣、毛团等污物应及时清除,以防母羊或羔羊灌吞。配方一:玉米50%,小麦麸10%,益生源发酵饲料10%,菜籽饼5%,大豆饼15%,骨粉2%,食盐1%,鱼粉4%,白糖2.5%,生长素0.5%。配方二:玉米45%,豆饼32%,益生源发酵饲料10%,麸皮2%,苜蓿粉3%,糖蜜5%,食盐1%,碳酸钙0.7%,磷酸钙1%,无机盐预混剂0.3%。配方三:玉米38%~40%,益生源发酵饲料10%,豆饼30%,大麦10%~12%,麸皮1.6%~4%,苜蓿粉1~1.6%,糖蜜2%~3%,食盐0.5%,碳酸钙0.8%~0.9%,磷酸钙1.8%,无机盐预混剂0.3%。一个月后的羔羊,随着日龄的增加,把羔羊赶到牧地上放牧,还要定时补给草料。母羊和羔羊分开放牧有利于增重、抓膘和预防生虫的传播。为了防止发生白肌病,对生后5~6个日龄的羔羊注射五硒酸钠。断奶的羔羊在转群或出售前要全部驱虫。

4、育肥羊的饲养管理

此阶段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农户需格外留意并坚持科学的饲养原则。在育肥阶段初期,应合理控制饲喂量,推荐使用青贮饲料或农作物秸秆,并实行自由采食的方式。务必确保粗饲料与精饲料的比例保持在约7∶3的范围内。进入肥育后期,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应调整为8∶2,逐步增加精料的饲喂,以优化肥育效果。

五、舍饲肉羊常见疾病防治

1、天气变化导致的感冒

在遭遇急剧的气候变迁,尤其是极端的低温北风或湿润的南方气候,以及营养不足、饲料配比不准确等情况下,羊只的免疫力可能会降低,从而增加羊只流感的发病风险。羊只若突然出现精神不振、流清涕、咳嗽、眼睛发红等症状,可能已患上流感。患病羊只的体温会上升,反刍活动可能会减少甚至停止。对于这种情况,可选择每日1~2次,连续3d的治疗方案,每次给药剂量为5000~10000单位。感冒病因,健康羊的上呼吸道通常寄生一些能引起感冒的病毒和细菌,当羊由于营养不良,过劳、出汗和受寒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发病。感冒的症状,体温40~42℃,精神沉郁,低头嗜睡,耳尖鼻端和四肢末端发凉,眼结膜潮红。流泪,咳嗽、呼吸脉搏增数。病初流浆性鼻液,以后流黏性和脓性鼻液,出现鼻塞,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或停止,鼻镜干燥。治疗,原则是解热镇痛为主,防止继发症,抗菌消炎。肌肉注射30%安乃近5~10mL或复方氨基比林5~10mL或阿尼利定10~20mL。病重呈继发感染的,配合10%~20%磺胺嘧啶,首次0.2g/kg体重,维持量0.1g/kg体重,或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应用4000单位/kg体重,3次/d ,连续应用3~7d。还可配合清热解毒针10~20mL,静脉滴注5%~10%葡萄糖300~1000mL,1次/d。

2、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原因

病因解析可归纳为以下几项:首先,不恰当的饲养管理导致动物的免疫力降低;其次,动物可能吸入含有刺激物的空气,如灰尘、霉菌孢子及有害气体;再者,某些寄生虫感染和疾病,如肺丝虫病、肺结核,也可能引发该病。在兽医学中,此病症常表现为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及肺小叶的炎症,且多在春秋季节交替时发生。

初期发病特征显著,体温急剧升高,常在40~42℃之间,呈现弛张热现象。病畜会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丧失、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眼结膜充血或发绀、舌红苔少、脉象滑数等症状。肺部叩诊可检测出异常的半清或半浊音。

治疗方案可包括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以达到消炎和消毒的效果;对于咳嗽和痰液,可采用8~10g的氯化铵和20~30g的碳酸氢钠,加适量水一次性给药;皮下注射20%的氨茶碱10~20mL,以增强心脏功能,以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3、大叶性肺炎的发病原因

羊肺炎是一种很常见家畜呼吸道疾病。其原因复杂:如感冒、过劳、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均可降低机体抵抗力而引发肺炎。

肺炎可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化脓性肺炎、异物性肺炎等多种。羊肺炎的临床症状因致病原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发展速度大多很慢,但小羊偶尔也有急性的,死亡常在一周左右,死亡率的高低不定。绵羊与山羊均可患肺炎,以在绵羊引起的损失较大,尤其是羔羊。症状急性期,羊体温急剧升高至41~42℃,伴精神萎靡和食欲下降。首先要加强护理,发现之后,及早把羊放在清洁、温暖、通风良好但无贼风的羊舍内,保持安静,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经常供应清水。多种病原微生物可能导致动物大叶性肺炎,如肺炎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治疗重点是增强营养、提供护理、消炎、杀菌和抑制感染。初期使用“914”药物效果好。为控制炎症扩散,可使用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炎症消退慢时,可添加碘化钾到饲料中。推荐使用清瘟败毒散(含石膏、水牛角、黄连等成分)进行治疗,煎煮后每日1次,连续3d。

综上所述,为达成肉羊养殖的高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保护应被置于优先位置,现代养殖理念需得到充分贯彻。应根据地方环境特性挑选最优的种羊,并为肉羊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以强化养殖策略。同时,提升饲料质量并与农户的养殖实践经验相结合,以确保养殖效率的高效发展。此举将为国家的农业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715600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畜牧发展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