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忍冬无性快速繁殖技术及栽培管理实施探讨

作者: 吴承田

人工忍冬无性快速繁殖技术及栽培管理实施探讨0

忍冬是一种灌木类浆果植物,其营养价值极为丰富,果实内含有较高的糖类、有机酸、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此外,在药用方面,由于忍冬果实含有一定的功能活性物质,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败火、消炎等功能的药物。同时,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如胃溃疡、胃癌以及肝脏损伤等。近年来,由于忍冬经济价值被逐渐发掘,市场对其需求也在飞速扩大,这使得大量资本投入忍冬的开采行业,导致野生忍冬植物数量大幅减少。因此,为满足市场对忍冬的需求,提高人工忍冬培育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从人工培育入手,对人工选育、繁育、栽培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阐述了将无性快速繁殖技术应用于忍冬培育繁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忍冬病害虫防治措施,以为相关从业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推动忍冬人工培育业稳定发展。

一、忍冬的植物学特征

忍冬是一种灌木类植物,为多年常绿藤本,含有对生的椭圆形或卵形叶子,长度在3~8cm之间,宽度在1.5~3.5cm之间。忍冬植株顶端呈现尖状或渐尖状,其基底部大多为圆形或心形,叶面为绿色,叶背呈黄绿色,叶柄长度可达1cm。忍冬花朵颜色多为白色或黄色,直径大约为2cm,其浆果大多为蓝黑色,直径约为0.5cm。忍冬植株茎为灰色或棕色,表面常带有光滑纹理,柔软同时具有弹性。忍冬植株根系较为发达,吸收水分与营养成分的效率较高,每年可生长2m左右。此外,忍冬植株的耐寒耐盐能力较强,可适应各类型种植环境。

二、忍冬的生长习性

忍冬植株一年可萌发三次新枝。在1~4月为主要开花枝,又称春枝。在5~7月长成的为夏枝,其中一部分新枝可开出花朵。在8~9月长成的是秋枝,这些新枝大多不开花。忍冬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对温度、湿度、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并具有较强的耐寒、耐热、耐干旱等能力。在土壤肥沃度较低且含石量较高的种植地块仍可正常发育。野生忍冬植株主要分布于丘陵以及山地地区的灌木丛中,其海拔约为1000m左右。在气候较为温暖,雨水较为充沛且空气湿度大的种植地块,忍冬植株长势较好,开花量较高,同时具有良好的产量与品质。

三、忍冬组培繁育技术

1、忍冬组培外植体的选择

对于外植体的选择,可从品质优良,结果率高,生长茁壮的忍冬植株取出。具体方法为在休眠期,从忍冬植株采取枝条并于温室中,进行催芽培育,萌发嫩枝。或将苗木移植入温室中,在生长期进行取材。

2、忍冬组培外植体的灭菌

首先需将外植体的嫩枝进行清理,主要使用洗涤剂如洗洁精或洗衣粉对嫩枝表面做好清洗工作。随后在清水下冲洗半个小时,并放入灭菌组培育瓶中。将装有外植体的灭菌组培育瓶用75%的酒精擦拭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并倒入75%的酒精,同时摇晃均匀。在30s后,将酒精倒出,并用无菌水对外植体进行冲洗,冲洗次数大约为5次。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

3、忍冬组培外植体的诱导培养

对于外植体的诱导培养,应在超净工作台中,将完成灭菌的外植体嫩枝两端切除,并制作成长度为2cm左右的小段,每段需确保含有1~2芽。随后插入诱导培养基中,每瓶培养基大概接种4个外植体,培养时间为25d。

4、忍冬组培苗的培养条件

在培养室内,应将温度控制为25℃左右,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光照时间应控制14h/d。

5、忍冬继代增殖培养

继代增殖培养是将诱导生成的芽转接至增殖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培养基主要选择MS+2.0mg/L6-BA+0.3mg/L+IBA+0.5mg/LGA3+20g/L鹿糖+6.0mg/L琼脂,pH为5.8,培养周期为一个月。

6、忍冬生根培养

将培养瓶中2cm高且生长态势良好的幼苗,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生根培养基主要选用1/2MS基本培养基,pH为5.8,培养周期为25d。组培苗在生长过程中基部会出现白色嫩根,在20d后,生根数量可达3条以上,根长约为2cm左右。

7、忍冬组培炼苗

在组培幼苗基部长出3条以上且长度在2cm左右的根后,即可对其进行炼苗处理。具体步骤为首先将组培苗培养瓶置于日光温室中,在自然散射光下,完成炼苗,温度控制为21℃,并每天在培养瓶周围喷雾水4次左右,以达到保湿降温的效果,随后进行封口炼苗两天时间。完成封口炼苗后,应将瓶口打开,并向瓶内倒入超过培养基表面0.5cm高的自来水,在两天后完成移栽。

8、忍冬组培苗移栽

在对组培苗进行移栽时,需缓慢借助工具将组培苗取出,并用清水清洗幼苗基部的培养基。随后将其移入育苗容器中培育,育苗容器需装有混合基质,其中主要包括黑壤土、草炭土和细河沙。在进行移植作业前,基质内需添加磷酸二氢铵 1kg/m3,确保基质厚度大于5cm。此外,为提供良好的农作物生长环境,种植人员应将温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并使温室内温度在19~25℃之间。

9、忍冬组培苗期病虫害管理

处于苗期的忍冬植株易受立枯病与蚂蚁的侵害。对于立枯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在育苗前使用0.05%炭疽福美、7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等药土防治,用药量为8~9g/m2。在幼苗发病前期则可用70%土菌消或70%甲基硫菌灵等喷药防治,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对于蚂蚁的防治方法是在育苗床周边撒百虫灵等驱蚁药。

四、忍冬精细化的栽培技术

1、忍冬选地要求及整地方法

忍冬种植地一般选择在向阳丘陵或山地。对于不同地形垦穴作业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在平地或缓坡地带,应以2cm的行株距进行挖掘作业。在陡坡地,则应修筑梯级畦,畦间距离应控制为2m。在石山地区,应在大石块周边挖穴,其株距控制为3m,每个穴的深度与宽度均应确保在0.4~0.5m之间,并与每个穴内施入10kg腐熟的有机肥料,最后用表土回填穴,并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匀。

2、忍冬种苗繁殖的方式

忍冬繁殖的方式可采取种子育苗、压条育苗以及扦插育苗等进行。

①忍冬种子育苗

在新区进行种植时,为降低运输苗的成本,可采用种子繁殖技术。采用种子繁殖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种子品质提升,提高繁殖系数,但其缺点在于需耗费较多的时间与较高的成本,且忍冬植株开花时间也较晚。具体操作如下:将黑色浆果或接近成熟的果实采集后立即装入盆中,并在盆内保持一定湿度,一般在1周后,果皮会变为黑色。完成上述步骤后,可将果实搓烂,并洗去果肉,漂去果皮。将种子取出,并进行晾干处理,随后即可进行播种。在播种前,应将种子加入湿沙进行储藏,以维持其湿润度,保障种子发芽能力。在完成种子播种工作后,大约一个月后可开始出苗,工作人员可先在沙床上进行催芽,待幼苗长出第五对真叶后,即可进行施肥处理,同时进行除草松土作业。在幼苗植株长至50cm后,即可移出苗圃进行定植。

②忍冬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工作通常选择在每年3月份进行。一般选择生长态势良好,不含病虫侵害的嫩枝或两三年的生硬枝,并将嫩枝与生硬枝制成20cm左右,并确保带有3个节以上的插穗。在对嫩枝进行插穗处理时,应使用NAA40mg/L浸泡,浸泡时间控制为4h。在对硬枝进行插穗时,则使用IAA300mg/L浸泡,浸泡时间控制为2h。扦插基质通常为泥炭土与细河砂的混合物,其混合比例为2∶1,插值具体措施为:首先在苗床上打洞,再将插穗插入洞内,并使插穗露出地面上1/3,随后进行压实并浇水。对于阴棚遮蔽度应设置为70%,在存活后,应及时进行除草与追肥。

③忍冬压条育苗

压条育苗技术主要使用松软肥沃的土壤作为基底,并在其表面覆盖2根藤条,随后用干草进行覆盖,以确保其湿润度符合要求。压条育苗技术可促进冷忍冬植株繁殖,一般在3个月后,新植物将生根,此时可将其剪断,并使其独立生长成新的苗木。在6个月的压条培育后,可将其移植至其他地方。近年来,有相关研究组已经建立了新型组培繁殖技术体系,该体系可利用忍冬的嫩茎、叶柄以及腋芽进行诱导,从而为忍冬种苗繁殖与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3、忍冬植株的定植时机及方法

对于忍冬植株的定植时间,通常选择在10月进行,尤其是在阴雨时期进行苗木的种植效果更好。每穴可定植一株植物,并确保根部自然分布在穴内,同时使用疏松的细土进行覆盖后压实。为确保土壤湿度,可在穴口上盖上一层干草或进行松土处理。

4、忍冬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①忍冬定植后的中耕除草

忍冬植株种植地应当每年至少进行3次中耕除草作业。分别安排在春季、5月份、7月份以及秋末进行。在进行中耕时,应当处理好培土作业,以便于植株后续顺利越冬。在中耕时,植株根茎周围应耕作较浅,远处可稍深,以避免损伤植物根系。此外,为确保植株获得足够土壤养分,种植人员应当做好除草作业。

②忍冬定植后的科学追肥

在忍冬植株形成花丛后,应当及时补充养分,即通过合理追肥进行。根据相关实验数据显示,影响忍冬植株花产量的元素依次排为钾肥、磷肥、氮肥、钼肥与硼肥。其最佳施肥组合包括氮肥78.3~86.5g/株,磷肥63.6~67.7g/株,钾肥73.1~76.7g/株,硼肥7.75~8.08g/株,以及钼肥2.67~2.92g/株。在忍冬植株处于萌芽期、花芽分化期以及抽穗期时,可在其叶片表面喷施水溶性化肥,以促进其新生枝条的生长,同时有助于花蕾产量的提升。在开花前可喷施壳低聚糖,此举可提升花的产量与品质。

③忍冬定植后的整形修剪

在忍冬植株花丛长成后,其分枝会大量萌生,藤蔓会相互交织,其中一部分藤蔓长势较弱,而无法发生分化,导致花芽不能正常开花。另一部分藤蔓则生长过密,会导致花丛内部无法吸收光照资源且通气性较差。每年花丛中都存在一些无法开花的藤蔓,因此工作人员需处理好忍冬植株的修剪工作,从而确保各藤蔓均可开花。

在石山地区,主要用大石块作为攀援物,使忍冬植物藤蔓附着,同时根据攀援物的形状对枝条进行牵引,使枝条分布合理。在每年秋冬时期,应将植株中病、枯、弱、老、密的枝条剪除,以减少养分消耗,确保正常枝条获得充分营养,同时有利于花丛内部通风与透光,从而促进藤蔓生长。

在平地或坡地进行栽种时,需要借助立杆进行辅助整形。具体操作为:在定植工作后,在植株旁树立一根木杆或水泥杆,高度一般为1.3m,同时将小苗绑扎顺杆而上。一年间需修枝整形两次,同时将坠地的枝条捡出。

五、忍冬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忍冬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褐斑病主要对忍冬叶片进行侵害,其叶片受害后表面会呈现褐色小斑,中部的颜色则较浅。在发病后期,病斑会长出一层较为明显的黑色霉状物。若发病较为严重,植株叶片会枯黄而脱落。

防治方法:对于褐斑病的防治处理,可在冬季与秋季对植株进行修剪,将病枝、病芽以及地面落叶集中处理,烧毁后深埋,以减少种植区域的病菌量,从而确保植株健康生长。在褐斑病初期,应将病叶及时清除,以防止病害蔓延,同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在雨季时期,做好排水处理,同时降低土壤湿度,改善种植区域通风透光条件,以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2、忍冬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白粉病主要的侵害忍冬植株的部位是叶片,在白粉病初期,其叶片会出现白色小点状病斑,后发展为大面积白色病斑,最终使整个叶片被白粉布满,甚至可能引起叶片变形枯黄掉落。而茎表现的症状则为茎上出现不规则状的褐色病斑,花表现为花朵扭曲,发病严重时甚至掉落。

防治方法:冬季时,需要将落叶清理干净,并将落叶集中烧毁,防止病源过冬使得来年植株大面积患病。同时可以改变种植密度,修剪植株,确保合适的光照和适时通风,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可以采用50%胶体硫100g+90%敌百虫100g+50%乐果15g的喷雾药剂,每20kg水进行喷雾,同时兼治蚜虫。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