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环境新形势下青杨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分析

作者: 南智加

森林生态环境新形势下青杨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分析0

新形势下,随着森林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森林在降低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木材来源,满足人类的实际生产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青海地区高度响应国家有关森林保护的相关政策,实现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青杨的生长过程中频繁受到来自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导致青杨的生长状况大打折扣。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出发,围绕青杨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有效分析与研究,以期提出针对性、有效性的防治技术要点,为青海地区林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意义。

一、青杨的生长特性

1、青杨的形貌特点

青杨作为一种常年开花的落叶型树种类型,最高高度可以达到30m,直径大于1m,叶片呈现出卵圆形或椭圆形的外观,顶端呈现出尖锐形状,底部以圆形或楔形等为主,在叶片四周出现一排小锯齿,前段为绿色、后端为白色。青杨树幼苗树干呈现出灰绿、平滑的特征,等到进入成熟时期青杨树干呈现出深灰色,其中还留有几条浅浅的纵裂。在处于幼树阶段,树枝呈现出圆形外观,以黄色与浅灰色为主,在一年四季生长环节树枝上均带有棱角。

2、青杨的生长特点

青杨具备较强的抗寒能力,最高可以抵御零下30℃的严寒温度。特别是处于土壤深厚、肥力良好的条件下,青杨可以实现快速生长,但是如果处于湿度低、黏土多、常年积水的条件下无法保障青杨的健康有序生长。此外,青杨根部比较发达,处于土壤1m以下的时候表现出较强的耐干旱水平,整体发芽良好,在推进生态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青杨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1、青杨真菌性溃疡病症状及防治

①青杨真菌性溃疡病发病症状

当前,在开展青杨种植过程中,经常性会发生真菌性溃疡病,主要危害青杨的枝干,特别是对刚刚移栽的杨树树干产生较大危害。在出现该病害以后,会在青杨的树干部位形成大小1cm的圆形水渍状病斑,如果用手进行按压病斑就会流出褐色的液体。这类病害经常性发生在新移栽青杨幼苗上,主要可以分为枯斑型与水泡型两种病斑类型,其中以水疱型最为常见,这类病害类型主要出现在光皮杨树上,在树皮毛孔一周存在水疱,在染病初期呈现出圆形,随着病害的不断严重逐渐变大,在囊疱中存在着较多的浅棕色液体,直到水疱破裂以后会流出浅棕色汁液,等到接触到空气以后逐渐变为深棕色,并在其四周出现深棕色,进而出现病斑干瘪、凹凸不平等问题,在这中间会出现一条纵裂线。枯斑型主要指的是在树皮上出现长达几厘米的水渍状斑点,如果用手进行按压会出现潮湿的感觉,进而逐渐干燥收缩,最终出现黑褐色的凹坑。

这类病害主要以菌丝体或幼孢子体等形式在病细胞体内进行越冬,等到进入冬季以后病斑会逐渐形成分生或成熟的孢子,进而在当年度出现感染情况。等到进入第二年4月,随着外界温度的逐渐升高,病害的威胁逐渐下降,一直出现的10月份会结束。一旦外界温度>10℃、相对湿度>60%,那么就会出现各类病害;一般情况下,外界温度处于24~28℃最适合这类病害的发生与扩散。病菌会通过入侵青杨创面或皮孔的方式,持续1个月左右,其中从发生到组成形态一般需要2~3月,在等到进入秋天以后会出现囊腔或子囊孢子的病斑。其中以隐匿感染产生的危害最大,特别是基于病态较差情况下容易频繁发生病害,如果在健壮青杨植株中出现少量斑点,等到进入第二年以后会逐渐痊愈。

②青杨真菌性溃疡病防治措施

在具体开展防治环节,要优先加强青杨苗木管理工作,确保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充足。在实际开展播种前期,要尽量选择具备较强抗病害能力的青杨品种,等到进入严重发病周期以后要坚持春秋两季综合防治技术手段,可以采用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以100倍液进行喷洒,也可以选择以菌毒清300倍液进行喷洒,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青杨幼苗的实际携带病菌情况。

2、青杨叶锈病症状及防治

①青杨叶锈病发病症状

杨叶锈病通常被称为黄粉病,是当前分布最为广泛、寄主种类最多的病害类型,会严重危害到青杨的叶片、叶柄等部位,从而产生严重的种植经济损失。在每年进入春季以后,青杨叶片表面会出现褪绿斑点,其中孢子的性孢子器主要出现在褪绿斑点下方,进而逐渐形成半球形的橙色小疱。每年的5~6月份是这一病害的高发时期,其中一旦进入雨季危害会逐渐减少,等到了8~9月又会再次进行高发期。在青杨叶片感染这一病害以后,在病变部位会出现黄色粉状的病斑,逐渐连结成片,从而再次侵染叶片并导致叶片逐渐变黄枯萎。

②青杨叶锈病防治措施

在开展实际防治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具备较强生长效率、抗病害能力的优良青杨品种,从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在这个环节,要加强对青杨遗传性、抗病性的全面分析与研究,这也为进行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切实科学的具体方式。当前,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以分子标记技术为主,这类技术与传统抗病选种技术进行比较来看具有较为先进的优势之处,通过进行青杨抗病性基因的标记进行有效防治。与此同时,要结合地区青杨的种植情况及生长特点,结合周边生态环境情况科学选种最佳品种,在进行苗圃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开展密植,在栽植环节要提前做好间苗、打底及通风等各项处理,降低林区的潮湿状况。此外,还要进行青杨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结合实际种植现实进行适量施加N、P、J等肥料,从而切实提高青杨生长的稳定性。在开展药物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浓度为25%的粉锈宁以1500倍液进行喷洒,在进入发病高发阶段可以采用浓度为65%的代森锌溶液以500倍液进行喷洒,每10d喷洒一次,这样的防治效果最佳。

3、青杨黑斑病症状及防治

①青杨黑斑病发病症状

在青杨出现黑斑病的时候,率先在叶片背面产生病斑,并逐渐向叶片正面进行扩散与蔓延,等到发病2d以后会逐渐变成黑色病斑,随着病斑的不断恶化,最终会连接成片从而形成大病斑。在每年5~7月开始发病,借助雨水气候进行传播,等进入7~8月会逐渐高发。特别是处于海拔低、气温高、密度大的区域进行栽培,这个时期病害产生的威胁最大。等到进入9月以后病害会逐渐减弱,进入到10月以后会再次发生,进而出现青杨叶片掉落等情况。这类病害的危害情况直接与降雨量密切关联,其中降雨量偏大那么发病较为严重,降雨量偏低那么发病较轻,在适当的降雨量及温度条件下会迅速形成分生孢子,从而进入新一轮的感染与危害阶段。

②青杨黑斑病防治措施

为了更好提高预防成效,可以选择波尔多液每隔10d进行一次喷洒。在后期开展防治过程中,可以选择浓度为25%的多菌灵以2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特别是在遇到连续雨季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入0.3%的豆粉,这样可以发挥出药液的黏附作用,避免雨水冲刷导致出现药液失效的情况。

4、青杨白潜蛾特征及防治

①青杨白潜蛾发病特征

在开展青杨种植过程中,杨白潜蛾作为常见虫害类型,在啃食叶片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中空黑色斑点,最为严重情况下会逐渐变黑、干枯,甚至产生叶片脱落等情况,这类虫害最频繁发生在幼苗阶段。一般情况下,每年发生4代,在幼虫阶段以H型的白色薄茧生存在树干表层缝隙中进行越冬,等到幼虫孵化以后会直接啃噬叶片叶肉部位,经常性是多只虫害共同进行啄食,从而形成大面积、大规模的黑斑。幼虫在成熟以后会在叶片背面形成虫蛹,其中很少会停留在青杨树干疤痕或裂口位置处。

②青杨白潜蛾防治措施

等到青杨幼苗出苗以后,要在杨白潜蛾越冬羽化成虫前期及时清理干净叶片。等到长成成虫以后借助网进行捕杀成虫,还可以进行青杨树干下树皮的涂白处理,这样可以实现虫害的全面灭杀。在进入成虫活跃期或幼虫高发期的时候,可以进行喷洒浓度为45%辛硫磷1200倍液或浓度为20%喷施乙刻2000倍液,每间隔10d进行喷洒1次,连续进行喷洒2次可以取得良好成效。

5、青杨蛀木类害虫

在青杨生长过程中,蛀木类害虫作为主要害虫类型之一,以桑天牛、星天牛等为主,这类害虫主要通过啃食树干的形式制约杨树的正常健康生长。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人工、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结合实际害虫类型及状况科学合理选择防治手段。

①青杨蛀木类害虫人工防治

在开展天牛防治过程中,每年5~6月天牛开始羽化成虫,这个阶段所具有的飞行能力相对偏差,可以采用人工技术手段进行提前介入、有效防治。如果发现青杨树干底部产生泡沫状黄色流胶的时候,可以采用木槌敲击的形式直接将卵中未孵化出来的幼虫直接杀死。其中桑天牛往往会出现假死的状况,在其处于幼虫阶段可以采用金属丝进行勾出幼虫并直接进行灭杀。

②青杨蛀木类害虫化学防治

为了实现对天牛的有效防治,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技术手段,在青杨树干上直接进行打孔,采用联合毒签的方式进行有效防治,通常情况下打孔的位置处于主干基部30cm处,在树干上进行钻孔保持45°的切斜角,等到钻孔深度达到7cm后,可以将浓度为40%的氧化乐果溶液直接注入孔中并及时进行封孔处理。通常情况下,每间隔10d进行一次注射。虽然从防治成效来看这一方法比较有效,但是整体操作起来相对繁琐,在大面积、大规模推广程度上还远远不足,也会对树干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开展天牛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插毒签方法,在具体实施环节可以按照4∶3的比例进行热水与阿拉伯胶进行混合配比,借助竹签进行蘸取毒液,按照2∶3∶5的比例将酒精、草酸与胶等进行均匀混合,随后再将毒签进行晾干处理。可以通过毒签来进行天牛的有效防治,在虫孔中直接插入毒签并封闭虫孔,这样在相对密闭的空间环境中可以实现害虫的有效灭杀。结合相关试验研究来看,借助毒签开展蛀木类害虫的防治成效显著,而且整体持续时间长、操作简单快捷,大大降低实际的投入成本及时间。

③青杨蛀木类害虫生物防治

当前,针对天牛的卵与幼虫的防治来看,主要可以通过引进啮小蜂这类天敌的方式,可以发挥出良好的防治作用,而且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与影响。

三、青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培育优良品种

为了全面提高青杨树的抗病害能力,加强培育引进优良品种,实现引进品种与当地品种的全面杂交处理,从而切实提高青杨树种的抗病虫害水平,大大降低病虫害对苗木生长与发育产生的不良影响,推进生态与经济的全面有效发展。

2、重视苗木检疫工作

针对一些从其他地区运输过来的青杨树种,要及时加强科学检验工作,针对苗木、接穗等部位进行全面检查,避免将其他地区的病虫害类型直接带到本区域。与此同时,在做好外来苗木检疫工作环节还要及时开展消毒灭杀处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情况,促进青杨实现健康有序成长。

3、开展人工防治

在进入秋冬季节以后,要加强对青杨苗木林的科学管理工作,及时清理干净枯枝落叶,并进行集中统一焚烧处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情况,保障苗木场环境卫生的干净清洁。在春天可以进行刮除青杨树的烂皮病斑并进行统一集中销毁处理,科学开展树干涂白工作,避免对青杨树干产生严重危害。

4、加强营林管理

在实际开展青杨植树造林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具备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青杨树种,结合实际生长特点进行科学合理搭配,这样可以大幅降低病虫害带来的严重威胁。在开展种植环节,结合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要素选择长势良好的幼苗,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将青杨与其他林木树种进行混合种植,从而可以保障生存环境的良好,但是要注意避免将青杨与落叶松进行混合种植。此外,还要加强种植区域内部通风、采光条件的不断改善,切实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推进青杨实现更好生长与发育。在进入连续雨季以后要及时开展排水工作,清理干净田间地头的各类枯枝落叶,从而直接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各类危害。与此同时,还要结合防疫工作的基本要求,努力构建专业化防疫工作团队,切实提高防疫工作的专业性、系统性。

5、保护与招引益鸟

在实际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借助生物防治技术手段可以进行天牛等虫害的有效灭杀,从而对周边生态环境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这一技术手段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等优势。当前,在招引益鸟过程中,主要包括灰喜鹊与啄木鸟等两种类型,其中前者喜欢直接进行捕杀地老虎、松毛虫等虫害,每年可以灭杀林区的10多种虫害类型,从相关数据显示来看,一只灰喜鹊每年可以捕杀15000只松毛虫,这样可以促进苗木种植区避免直接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通常情况下可以在青杨种植区域进行人工饲养灰喜鹊,通过加强人工训练的手段进而捕捉到更多的病虫害。特别对于青海地区来说,由于青杨林木种植相对密集,开展灰喜鹊的养殖与引进工作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防治成效。针对一些天牛频发的种植林区,可以通过吸引啄木鸟前来生存与繁衍的方式,提高整体的灭虫率达到20%~30%,不仅可以节约实际经费投入状况,而且可以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新形势下,随着林业的快速发展与建设,在具体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与难度。特别是在青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坚持多措并举的方式实现病虫害的全面消杀工作,针对真菌性溃疡病、杨叶锈病、杨树黑斑病、蛀木类害虫等进行针对性、有效性防治,从而切实提高防治成效,推动林木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林木栽培种植效益。

(作者单位:810400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洋玉林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