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玉米增产种植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探讨

作者: 郭浩

北方玉米增产种植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探讨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进行玉米种植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克服寒冷、干旱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在分析北方玉米的增产种植方法时,需要结合北方玉米的种植特点、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来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北方玉米的抗逆性和产量,为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品种选择和土壤管理

1、选择耐寒高产的玉米品种

第一,在进行玉米品种挑选时,需要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温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所以在挑选时,需要保证玉米品种拥有极强的抗旱性和耐寒性。比如,根系深厚、保水能力强、生长周期短。

第二,在进行品种选择时,还需要考虑到抗病虫害能力。因为北方地区的玉米种植期间病虫害出现频率极高,为了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需要确保品种拥有强抗病性和抗虫性,能够降低农药使用频率,保证生产成本和周边生态环境健康。当下市面上北方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品种包括农大372、德丰C919和万糯2000等,这些品种的生长周期较短,品质和产量都能够得到保证。同时,抗逆性和适应性良好的冀农802和河北623等品种也是北方地区种植户较为欢迎的品种。

第三,在挑选品种时,还需要考虑到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北方地区也因为省份不同,各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也大不相同。比如,土壤肥沃且灌溉方便的地区,在进行品种挑选时,可以优先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若是种植区域土壤贫瘠或灌溉不便,为了保证产量和品质,需要确保玉米品种抗旱能力强、耐贫瘠;种植区域若是经常出现大风天,要挑选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品种投入种植,避免出现风力过猛,导致玉米杆折断的情况。

2、土壤改良和养分补充

在北方地区,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保证,除了要挑选良好的品种,还要对种植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和养分补充。因为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所以在进行改良和补充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进行完善。

第一,进行土壤改良。不同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土壤大部分处于酸性和粘重的状态,不适合进行玉米的种植。对酸性土壤进行调整时,能够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适量添加石灰,增加土壤中的碱性;对于种植区域土壤粘重情况,通常采用施加农家肥、腐殖酸等,来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松软程度。比如,在华北平原的某些地区,农民们发现将腐熟的动物粪便与土壤混合,不仅能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粘重问题。

第二,在养分补充方面,要保证玉米生长期间需要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得到有效的补充。以东北为例,当地的土地主要分为黑土地,黑土地区土壤中蕴含的养分和肥力较高,在养分补充时,只需要补充玉米生长期间需要的养分;华北的黄土地区土壤贫瘠,需要保证添加有机肥和化肥来调节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从而保证玉米整个生长阶段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养分补充。北方地区的土壤养分补充主要采用定量施肥和有机肥进行融合的方式来完成,在播种之前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施放底肥,保证玉米种子能够顺利破土和生长,常用的底肥是氮磷钾复合肥;在玉米生长期间,要根据不同情况施加不同肥料,比如,钾尿素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施肥补养的情况下,要先对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玉米生长需求进行测量和分析,保证玉米的产量。

3、播种与密植

在北方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播种与密植环节至关重要,第一,从播种方面展开分析,北方地区在春天选择播种时,要先对种子进行选择和晾晒,确保种子的存活率,需要测量土壤温度,保证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才能够进行播种。否则可能出现土壤温度过低,种子无法按时发芽的情况;在进行播种时,应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并在表面覆盖一层薄土,以保持土壤湿润,加速种子发芽。第二,选择播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机械技术不断进步,各个地区在进行农业种植时,都会在向农业机械化转型。机械化播种不仅提高了播种效率,还能确保播种深度一致,行距、株距均匀,确保玉米生长期间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光和热。

从密植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玉米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北方地区的气候较为干旱,土壤肥力相对较差,所以在种植时要保证距离,不能过度密植,否则容易出现植株间争抢养分,增加病虫害出现概率。为了确保密植的合理性,需要进行田间试验,结合不同品种来进行种植密度的调整。北方地区进行玉米种植时,常见的密植方法包括宽窄行种植、等行距种植等方式,提升自然光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提升机械化管理的效率,提升玉米种植效率和精确性。

二、水分管理和病虫防治

1、灌溉和排水

北方地区气候多变,降水分布不均,应用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方法能够科学有效的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第一,从灌溉方法进行分析,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降水集中,在进行灌溉时,除了要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还需要考虑到水资源的节约问题。当下北方地区玉米种植灌溉技术主要包括膜下滴灌和浅埋滴灌技术两种。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将二者进行融合,能够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还能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稳定,为玉米根系提供水分。比如,种植户在进行灌溉作业时,通常在播种后及时进行出苗水灌溉,并根据玉米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进行适量补灌;滴灌技术还能够和土壤墒情监测设备进行结合,实现对种植区域的智能化管理,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

从玉米种植区域的排水问题进行分析,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集中,非常容易出现垄沟积水的情况,若是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会导致玉米根系被泡烂的情况。在进行种植之前,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面积、当地的气候情况来进行排水系统设计,保证在强降雨天气时,排水系统能够稳定启动并排放积水。当地常见的排水系统包括,挖沟排水、机械排水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土壤中添加有机物质,保证土壤的透水性能得到增强,缓解积水问题。在进行灌溉和排水时,要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因为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数量不足,需要储存雨水来进行处理使用,比如,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等技术,确保水资源能够实现循环利用,也响应了绿色种植的号召。

2、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在北方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能够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第一,在进行病虫害预防时,主要通过玉米选品时挑选抗病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合理施肥等方面进行。在品种选择上,需要挑选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抗虫品种,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能够有效抵抗病虫害;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清理杂草、将病叶病株进行清理和统一销毁,不给害虫留出生长空间;在进行合理施肥时,根据玉米需求来进行施肥,能够提升抗逆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第二, 从病虫害治理方面进行分析,北方地区玉米生长期间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玉米螟、玉米叶斑病、玉米锈病等,通常应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来进行治疗。首先,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持续时间长、效果好,并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比如,在当地引进并饲养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从而降低玉米螟的数量,并调整当地的生态平衡。同时,还可以应用Bt生物制剂来对玉米螟等害虫进行防治。然后,化学防治。此方法速度快、立竿见影,但是若控制不好剂量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进行化学防治时,需要保证挑选毒性低的化学农药,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使用,避免化学农药和人类皮肤直接接触,控制用量,降低对土壤以及地下水的污染。最后,进行物理防治。比如,结合害虫喜欢的颜色,应用黄板诱杀玉米螟成虫;在种植区域设置捕虫灯;种植之前应用高温或低温处理来保证杀灭种子外皮携带的病菌,再进行种植。

3、精准管理和技术创新

在北方地区,玉米种植的精准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够保证玉米产量提升、品质得到优化、节约成本。

第一,在进行精准管理时,要考虑到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当地常见的精准管理包括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和精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比如,结合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智能化系统,实时精确的测量农田尺寸,计算玉米种植的行距和间距,完成机械化种植。相比于传统的人工种植,要更加精确,效率也出现了成倍提升。同时,在进行玉米种植区域监测时,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能够收集种植区域的图像并应用大数据分析,结合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进行精准管理。

第二,进行技术创新。北方地区玉米种植的技术创新体现在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比如,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玉米种植区域生长情况以及各项数据,确保种植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具体数据信息,并进行优化;大数据分析是应用历史数据和当下实际数据进行推演,了解玉米生长趋势,并制定科学的精准管理方案;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机器学习等方法,自动计算并分析玉米种植区域的数据,确保决策精准。除此之外,智能灌溉系统能够结合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和天气预报等信息,来自动调整灌溉频率、数量,精准灌溉的情况下,节约了水资源;精准施肥技术能够根据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需求进行精确性施肥,减少肥料浪费。

三、收获和未来发展方向

1、决定收获时间规范收获过程

第一,在北方地区进行玉米收获时间确定时,要观察玉米的穗部颜色、籽粒饱满度以及植株的衰老程度,也可保证收获时间的准确性,还需要结合气象数据,比如,收获阶段的整体气温、空气湿度、降雨情况等,确保玉米颗粒的干燥。比如,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进行玉米种植区域的全方位巡查,实时监测玉米的生长情况,确定最佳收获时间。

第二,确定时间后,规范收获过程,保证玉米收获效率和质量。传统的玉米收获方法主要是人工收割和机械收割,容易出现丢粒的情况,也无法保证玉米的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下大部分北方地区在进行收获时,应用智能收割机械。这种收割方式能够根据玉米的种植密度和成熟度自动调节收割速度和收割高度,实现精准收割。在进行收割的同时,还能自动清理收割区域,节省人力成本的情况下,也保证了收获效率。

第三,结合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回传收割机械的工作状态和作业进度,并根据参数显示来及时调整和优化收获策略。

第四,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往年玉米收获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收获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做好详细留存。

第五,在规范收获过程方面,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保证收割机械的使用情况和维护频率,避免出现机械故障,影响收获的情况。同时,要妥善保存收获后的玉米,及时进行检查,避免玉米变质、发霉,影响后续销售。

2、增产种植的推广和示范

在北方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和产量的提升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为有效推广和示范增产种植技术,需结合当地实际,运用新颖实用的方法来调动当地种植户参与的积极性。

第一,当地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农村,实现入户解决种植户在种植方面的问题,通过实际解答和亲身示范的方式来保证新型种植技术的应用;考虑到当下电子媒介的普及,需要结合现代媒体平台来进行新技术的宣传,比如,抖音短视频、微博种植类的公众号等,让更多农户了解到玉米增产种植技术的优势;举办培训班和现场观摩活动,让农民来到试验田或者培训现场来亲自尝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种植中。

第二,在示范方面,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田建立示范点,应用新技术完成玉米种植。比如,在干旱地区,重点推广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实现节水种植和高效种植;在肥沃地区,推广无人机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污染。

第三,在示范推广时,要根据种植户的实际需求来实现精准播种技术的融合,邀请各个村子的代表来参观,并将学习到的技术带回去,进行应用和教授。

第四,当地政府成立专项资金补贴,比如,种植户更换机械设备、采用新型种植技术等,并帮助种植户完成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促进玉米的高效、高质量种植。

3、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北方地区玉米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是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一,推动可持续种植方法,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应用合理轮作和间作制度来调整土壤结构,确保土壤中的养分能够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考虑到北方地区缺乏水资源的情况,大力推广滴灌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应用,保证灌溉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储量;采用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替代传统化肥,避免出现传统化肥中的重金属元素影响土壤和地下水,还能够保证玉米根系的健康生长。

第二,在进行环境保护时,要考虑到农业废弃物严重的问题。比如,对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生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再次用于施肥,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还能够保证废弃物的科学处理;根据种植频率和气候变化来制定针对性的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当地水土流失,确保土壤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推广生物农药或者物理防治方法;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研发生物药剂;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种植区域的精准管理等方案,都能够有效实现玉米种植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保证北方玉米增产种植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在品种选择到病虫害防治期间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管理和种植技术的创新。未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北方玉米的种植技术也会越来越进步,在更加高效、环保的玉米种植方法下推动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进程。

(作者单位:112000 辽宁省铁岭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