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实施办法与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优化分析

作者: 勿日查义嘎 包特日格乐 张丽娟 裴志学 杨振云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实施办法与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优化分析0

水稻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与民生问题之间具有直接联系。影响水稻生产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就是水稻种植技术,如果农民在水稻种植中可以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正确的应用,在排除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不可控因素之外,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水稻的生长与发育,进而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使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增加,促进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水稻种植中,许多农民都没有意识到水稻种植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依旧根据自己的水稻种植经验进行水稻种植,甚至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因为信息接收渠道的不通畅,导致其无法对先进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进行学习,对其水稻种植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民在种植水稻的时候需要对先进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学习,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水稻种植生产当中,不仅能够使自身获取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也能够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加速乡村振兴。本文将从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概述、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措施、水稻种植中常见病虫害以及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4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概述

1、目的

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加强水稻种植田间管理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与建设的必要途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水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加强田间管理,提升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的质量,能够使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得到提升,可以使水稻产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工作作为保障水稻种植经济效益的必然手段,种植户需要从自身的思想观念上实现转变,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可以结合水稻种植和生长情况的变化对影响水稻生长的因素进行处理,以便于为水稻种植创造良好环境。

2、内容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内容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贯穿于水稻种植的全过程。由于不同地区在生态环境、气候温度、土壤肥力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使得田间管理工作内容上也有所不同。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工作内容的核心就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使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种植成本降低、种植效益提升。所以,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工作内容还是需要以当地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以及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为主,分析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强化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的效果。

3、重要性

①水稻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物,对当地农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的作用在于借助农业技术手段、管理手段等方式,对水稻种植过程进行优化,并通过严格管理的方式,提升水稻种植的质量,使该工作发挥出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的作用。

②水稻种植通常会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域中,环境、资源等因素的不同影响着水稻种植的结果。而加强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则能够降低田间环境和资源因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干扰,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纠正水稻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借此增加水稻产量。

③水稻种植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相关,加强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可以让种植户的水稻种植技术和操作更加规范和完善,以便于推动当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二、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措施

1、水稻种植前准备

①科学选种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对水稻品种进行科学的选择是其中的要点,往往可以决定水稻是否能够实现高产目标。水稻品种类型丰富多样,也各具特点。在对水稻品种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意识到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条件和需求有所不同,需要种植户在选择水稻种子的时候,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以及温度变化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选择早熟水稻的时候,需从高产优质的目标出发,在选择晚熟水稻的时候,则应当选择耐寒性、耐热性、感光性较强的水稻品种,这样可以使水稻品种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达到理想的种植效果。

②合理育苗

在育苗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田和苗的比例控制在1∶25。在选苗的时候需要避免稻田内的杂草数量过多,可以提前30天对稻田进行翻耕,并保证稻田获取到充足的水分,在快要播种的时候再对其重新翻耕,防止土壤板结。在起畦的时候,还需要对苗床的宽度进行控制,通常将其宽度控制在1.2米左右,且每张苗床之间不要预留空隙,避免死苗。

③科学插秧

等到水稻叶龄达到4叶时可以开始插秧。在插秧工作中,通常采用人工插秧或是插秧机的方式进行插秧,虽然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比较高,但是并不是所有区域都可以使用插秧机。所以,在实际插秧工作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秧方式。比如,在地势平坦且开阔的种植区域内,可以使用插秧机进行插秧,能够节省时间和人力,还能够保证插秧的质量。但是如果在梯田或是地势崎岖的地区,依旧需要采用人工插秧的方式完成作业。

2、水稻出苗期管理

在水稻快要出苗的时候,种植户需要对水稻进行密切的关注,并做好水稻种植区域的保温工作。在水稻还没有生长到成苗的时候,若是外部环境温度比较高,则需要做好种植区域环境通风工作,并对水稻进行降温,避免因为水稻温度过高导致水稻芽被烧伤。所以在水稻出苗和水稻苗生长的这一阶段,需要将水稻种植区域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5℃左右。在水稻幼苗出现1心或是1叶的时候,可对水稻进行降温,将整体温度控制在20℃左右。而在水稻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种植户需要按照水稻的具体生长情况进行通风处理,尤其是在打开苗床的前7个小时,需要做好环境通风。一旦遇到雷雨天气,还需要做好防雨、防水工作,避免水稻苗受到损伤。

3、水稻分蘖期管理

在水稻处于分蘖期的时候,水稻的生长发育速度比较快,该阶段水稻对环境、温度等因素都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这一时期,水稻秧苗还需要受到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在缺乏阳光充足照射的情况下,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速度则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出现部分水稻秧苗死亡。此外,如果水稻吸收的水分较多,还会使水稻秧苗出现缺氧的情况,而水分太少又会导致水稻缺水干旱。所以,在该阶段种植户需要对温度、水分、光照等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促进水稻分蘖,使其健康发育。

①为满足水稻分蘖对水分和温度的要求,种植户需要将水稻种植的水温控制在32℃左右,并结合水稻的生长情况和对水分的需求合理灌溉,最好使用浅水对水稻进行灌溉,灌溉的高度需要控制在3厘米左右。这一灌溉高度不但可以使土地表面的温度得到提升,还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分解,使水稻快速吸收、健康生长。

②为满足水稻分蘖期对光照的需求,种植户需要对水稻的光照时间进行控制,尽量延长水稻光照时间,可以在夜间采用日光灯延长水稻光照的时间,避免水稻秧苗死亡。

③种植户还需要对水稻田内的杂草进行清理,以免杂草和水稻争抢养分,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为了保证以上措施的顺利实施,种植户需要在分蘖期时,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环境因素进行观察和记录,有助于为水稻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

4、水稻结实期管理

在对水稻结实期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将重点放在避免水稻早衰上。在水稻处于结实期的时候,种植户需要对水稻的水分含量进行观察,并做好环境通风工作,确保水稻顺利授粉。此外,在灌溉的过程中,种植户还需要对灌溉的水量进行控制,并在灌溉结束之后让土壤风干,使水稻根系健康生长。等到水稻快要成熟的时候,需要对水稻密切关注,并在其成熟之后及时收割,可以保证水稻的质量,避免水稻发黄。

三、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

1、水稻种植常见病害

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病害有立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其中立枯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害现象,水稻在患病后会导致植株矮小、发黄,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导致水稻幼苗腐烂;稻曲病作为发生在抽穗期和乳熟期的主要病害,经常发生在水稻穗部;白叶枯病主要是因稻瘟菌引起的病害现象,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威胁水稻的健康。

2、水稻种植常见虫害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这些害虫都会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最终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四、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措施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物理防治措施在操作上十分简单,主要就是去除病枝、改善环境以及涂抹药物等方式。首先,改善环境和涂抹药物主要应用在预防病虫害中,改善环境就是对水稻生长环境进行改良,创造出一个不适宜病虫害传播和发展的环境,借此预防病虫害现象的发生。而涂抹预防性药物就是在水稻植株上涂抹预防病虫害的药物,借助药物作用避免水稻发生病虫害。如果水稻因病虫害而死亡,则需要对死亡的植株进行拔除并带出田地进行销毁处理,避免病虫害持续传播和感染。

2、化学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中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就是利用化学药物对病害和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例如,在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应对蚜虫的时候,则需要在育苗阶段在水稻苗上喷施杀虫剂,在蚜虫产卵之前就将其消灭,避免蚜虫大量繁衍,爆发蚜虫虫害;在对水稻烂秧病进行防治的时候,需要在育苗阶段,在水稻苗根部浇灌定量的双效灵类灭菌药物;在对叶斑病防治的时候,可以在育苗阶段喷施双菌剂,消灭病菌,避免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措施的主要优势就是其能够立即见效,且无需过多的成本,能够对防治的范围进行控制,但其存在的明显缺点就是具有较大的污染性。所以,在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需要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进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对化学药剂过度使用,否则会对空气和环境产生污染,甚至还会对水稻产生药物残留。在选择化学药剂的时候,也尽量选择环境污染性弱、药物残留度低的药剂,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不会对水稻质量和产量产生影响。

3、生物防治措施

在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措施相对绿色、安全,几乎不会产生污染。例如,水稻种植环境适宜鸭类和鱼类的生长,经常会采取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的方式为鸭类和鱼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也利用鸭类和鱼类消除水稻田中的害虫和虫卵,借此降低水稻虫害发生的概率。

从放鸭的角度分析,对于早熟水稻来说,经常会在4月底-5月底期间放鸭,而对于晚熟水稻来说,会在每年7月下旬-8月上旬放鸭治虫,找准放鸭的最佳时机,可以提升虫害防治的有效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稻田放鸭的重量需要控制在200克左右,最好是雏鸭,鸭的体重较轻能够避免对水稻秧苗的生长造成破坏。种植户还需要对养鸭的数量进行控制,通常每亩水稻田可放养1000只雏鸭;从放鱼的角度分析,在水稻田内养鱼也能防止水稻虫害的发生,对虫害进行有效防治。而在养鱼之前需要对水稻田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并开挖鱼沟,主要养殖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如鲫鱼、鲤鱼等,每条鱼的质量在100克左右。

4、无公害防治措施

在水稻种植中,无公害防治措施具有环保性特点,不会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任何的影响,还可以使水稻幼苗健康生长。在采用无公害防治措施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通常采用微生物、天敌等对病菌、虫害进行驱赶和清除,借此强化水稻的病虫害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使水稻健康生长。例如,水稻在生长中受到蚜虫的侵袭或威胁,为了避免蚜虫虫害的危害性更加严重,种植户则可以在育苗的时候,在育苗土壤或是育苗液中加入白僵菌,利用白僵菌对蚜虫的身体结构造成破坏,将蚜虫消灭,减少蚜虫数量,可降低蚜虫对水稻的危害。

5、有机水稻草害防除

针对有机水稻田,在保障水稻生长发育安全上,通常采用稻田养鸭和人工除草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预防。例如,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需要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将水稻田内的杂草进行清除,也能够去除杂草中携带的病菌或虫卵。在插秧45天后,需要对水稻田进行漫灌,使水稻田内的杂草快速生长,并通过多次翻耕的方式挖除杂草,减少水稻田内杂草的数量,也能够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有效治理。此外,在水稻田内养鸭也能够对水稻田内的杂草进行清理和控制,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能够避免杂草影响水稻的生长。

6、种子与稻田防治

在对水稻种植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还可以从水稻种子和稻田的角度出发,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在种子防治方面,种植户在选择水稻种子之前需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种子,在播种之前还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比如,在播种之前,种植户可以选择天气晴朗且无云的一天,将水稻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晾晒3小时左右,利用紫外线消灭种子内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将水稻种子放置在盐水中浸泡,用清水浸泡1周之后再使用消毒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或是包衣处理,处理后再播种。在稻田防治方面,种植户可以通过加深耕作深度、放水灌溉等方式,在水稻播种之前对稻田进行全面清理,将其重点杂物、杂草以及病虫害秸秆等清除干净,避免水稻秧苗与病虫害进行接触。而在降雨后,种植户还需要及时进行排水处理,以免稻田被水淹没。

综上所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加强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水稻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在提升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田间管理变得尤为关键。因此,种植户应当加大对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当地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借此方式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优化与完善,使当地水稻种植可以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增加当地粮食产量,也可以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作者单位:028325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028324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治安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028000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028300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农牧和科技局;028300内蒙古隆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