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性疾病病因和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治策略探讨
作者: 王忠海 文英先
犊牛腹泻是畜牧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犊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饲养密度的提高,犊牛腹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畜牧业生产与养殖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在进行腹泻病诊断的时候,粪便颜色是犊牛腹泻诊断中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观察粪便颜色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腹泻的类型和病因。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犊牛腹泻的粪便颜色进行分析,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探讨犊牛腹泻的诊断与防治策略,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病因
犊牛腹泻是养牛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饲养管理因素
(1)不合理的饲喂方式
初乳是犊牛获取免疫球蛋白的重要来源,如果初乳的饲喂时间过晚、饲喂量不足或质量不佳,会导致犊牛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腹泻。随着犊牛的生长,需要逐渐引入开食料,如果开食料的过渡时间过早或过晚、过渡速度过快,犊牛的消化系统难以适应,就会出现腹泻。
(2)饲料不洁净
如果饲料贮存不当,如存放于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中,容易滋生霉菌、细菌等有害微生物,在犊牛食用了被污染的饲料后,会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腹泻。
(3)饮水不卫生、不合理
如果犊牛饮用的水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会直接影响犊牛的肠道健康,引起腹泻。犊牛饮用过冷或过热的水也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引发腹泻。特别是在冬季,如果给犊牛饮用冰冷的水,会使犊牛的肠胃受寒,影响消化功能;而在夏季,如果饮水温度过高,会使犊牛体内水分流失过快,也容易引起腹泻。
(4)断奶过程不合理
在断奶过程中,如果突然将犊牛的饲料从母乳或代乳品换成固体饲料,犊牛的消化系统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容易出现腹泻;同时由于断奶本身会给犊牛带来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应激,此时如果饲养环境、饲养管理等方面没有做好相应的调整,会加重犊牛的应激反应,增加腹泻的发生几率。
2、营养因素
(1)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
如果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会影响犊牛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使犊牛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体,从而引发腹泻。同样的,矿物质如钙、磷、铁、锌等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也至关重要。例如,缺钙会导致犊牛骨骼发育不良、佝偻病等,同时也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缺锌会影响犊牛的免疫系统和味觉、嗅觉的正常功能,使犊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容易发生腹泻。
(2)环境因素
①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犊牛会受到颠簸、拥挤、高温、低温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应激反应,此应激会使犊牛的免疫力下降,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容易发生腹泻。例如,长途运输过程中,犊牛可能会因为缺水、缺食、疲劳等原因而出现身体不适,进而引发腹泻。
②环境变化
犊牛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如果饲养环境突然改变,如从温暖的室内转移到寒冷的室外,或者从干燥的环境转移到潮湿的环境,都会使犊牛感到不适应,产生应激反应,此应激会影响犊牛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腹泻的发生几率。
③接触其他动物
如果犊牛接触了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很容易被感染,从而引发腹泻。例如,与患有腹泻病的犊牛或成年牛接触,或者在放牧过程中接触了被污染的水源、草地等,都可能导致犊牛感染病原体。
二、犊牛腹泻的诊断
1、犊牛腹泻的临床表现与观察
犊牛腹泻时,通常会表现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体重减轻等症状。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也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轻度腹泻可能仅表现为粪便稍稀,而重度腹泻则可能导致水样便,甚至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粪便颜色与犊牛腹泻的关系
粪便颜色与性状的观察可以辅助诊断犊牛腹泻。正常犊牛的粪便应为黄色或棕黄色,呈固态或稍带湿润。而腹泻时,粪便颜色可能发生变化,如变为绿色、白色或带有血丝等。不同腹泻类型的粪便颜色变化也有所不同,例如,细菌性腹泻可能导致粪便呈现黄绿色或带有黏液,而病毒性腹泻则可能使粪便呈现水样或带有泡沫。通过分析粪便颜色与性状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腹泻的类型和病因。
3、粪便检查在犊牛腹泻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粪便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消化不良或吸收障碍等问题。粪便细菌培养与鉴定可以帮助确定腹泻的致病菌种类,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此外,粪便病毒检测与抗原分析也是诊断病毒性腹泻的重要手段。
三、犊牛腹泻的鉴别诊断
1、临床症状鉴别
观察犊牛的临床症状是诊断腹泻的第一步。通过观察腹泻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可以初步判断病因。轻度腹泻可能由消化不良引起,而重度腹泻则可能涉及严重的感染或中毒。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且频繁发生,可能是由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观察犊牛的体温变化也非常重要。正常犊牛的体温应在38.5-39.5℃之间。腹泻时,体温可能会升高或降低,这反映了犊牛的免疫反应或是否存在继发感染。如果体温升高,可能表明存在感染;如果体温过低,则可能表明存在其他疾病或严重腹泻。
此外,观察犊牛的食欲和精神状态也是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食欲减退或废绝,以及精神萎靡都是犊牛腹泻的重要症状。如果犊牛食欲不振或精神萎靡,可能表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治疗。
2、鉴别诊断要点
对于不同类型的腹泻,需要考虑其特定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例如,细菌性腹泻通常有高热、严重腹泻和血液白细胞计数增加;而病毒性腹泻可能伴随呼吸道症状和免疫抑制。寄生虫性腹泻可能伴随消化道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因此,在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腹泻和它们各自的特征表现。除此之外,在对犊牛腹泻进行诊治和鉴别时,还可以从犊牛粪便入手,通过观察粪便的形状、颜色和气味,结合犊牛的精神状态、当下体温和食欲状况来分辨犊牛腹泻的类型。
四、犊牛腹泻的防治策略
牛养殖中犊牛腹泻问题非常棘手,发现不及时和解决不当会威胁犊牛健康生长。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减少犊牛腹泻,提高犊牛成活率。
1、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卫生
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卫生是预防犊牛腹泻的重要措施。
(1)圈舍卫生与通风状况直接影响犊牛的健康
必须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污物,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确保圈舍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和闷热的环境,有利于犊牛的健康生长。
(2)饲料与水源管理是预防腹泻的关键环节
饲料应保证新鲜、无霉变,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水源要干净无污染,定期检测水质,确保犊牛饮用安全的水。此外,还应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搭配饲料,满足其营养需求。
(3)定期消毒与驱虫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定期对圈舍、饲槽、饮水设施等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减少感染机会。根据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驱虫计划,确保犊牛免受寄生虫的侵害。
2、疫苗预防与免疫接种
犊牛腹泻的防治中疫苗预防与免疫接种是最为有效的措施。对于细菌性腹泻,疫苗预防是一种有效的防控手段,通过为母牛接种特定的细菌性疫苗,能够使其产生相应的抗体,进而通过初乳传递给犊牛,为犊牛提供早期的免疫保护。随着犊牛的生长,定期为其接种疫苗,可进一步增强其对细菌性腹泻的抵抗能力。而病毒性腹泻的免疫接种同样不可或缺,选择针对当地流行的病毒株的疫苗,对犊牛进行早期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此外,对于成年牛,也应在配种前进行免疫接种,以确保其后代能够获得良好的母源抗体保护。在疫苗预防与免疫接种中还应关注疫苗的选择、接种时机、接种剂量以及接种方式等因素,确保疫苗能够发挥最大的预防作用。
3、细菌性腹泻的药物防治
当犊牛发生细菌性腹泻时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但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药物的剂量和使用周期。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兽医的建议,避免滥用和误用。要注意观察犊牛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母牛进行良好的管理,确保其在妊娠期间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提高乳汁质量。对犊牛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4、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病毒性腹泻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1)要加强护理
提高犊牛的机体免疫力,包括保持犊牛的环境卫生、提供优质的饲料和水源、定期进行体检和驱虫等。
(2)要关注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病毒药物在防治病毒性腹泻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应积极关注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并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应用。此外,对于已经发生病毒性腹泻的犊牛,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毒扩散。要密切观察犊牛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病情严重的犊牛,需要及时采取补液、抗感染等措施进行治疗,以减轻病情并提高治愈率。
5、营养性腹泻的预防与调整
营养性腹泻往往是由于饲料配比不当或犊牛消化不良引起的。为了有效预防营养性腹泻,需要从饲料配方、犊牛补饲和营养调整等方面入手。需要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方案,要求对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有深入的了解,以确保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均衡供应。还应关注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减少对犊牛胃肠道的刺激。另外需要适当添加一些促进消化的添加剂或益生菌,这些添加剂和益生菌可以帮助犊牛更好地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犊牛的肠道环境,减少腹泻的发生。
6、定期监测和报告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了解牛腹泻病的疫病动态,能够帮助决策者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展。
(1)建立疾病监测网络
将畜牧场、养殖场、兽医部门、动物疾病防控机构等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犊牛腹泻病的监测工作,及时汇报疫病情况。
(2)加强疫病报告和信息交流
畜牧场和养殖户应当积极主动向相关部门报告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提供详细的疫病信息。以此及时将疫病通报和防控指导传达给养殖户和相关人员,提高对犊牛腹泻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开展规模化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定期进行养殖场的调查和采样,对犊牛腹泻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趋势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疫病的监测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指导防治工作。
7、定期培训养殖者和工作人员
加强养殖者和工作人员对犊牛腹泻病的认识和防控措施的培训,增强他们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养殖者和工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肉眼判断、采样处理和日常防治等操作技能,能够有效应对疫病。定期培训养殖者和工作人员对犊牛腹泻病的认识和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重点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详细介绍犊牛腹泻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及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了解疾病的特点和传播方式,养殖者和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控制。
8、推广智能化养殖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犊牛的饲养环境、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通过收集和分析犊牛的饲养管理数据、疾病发生数据等,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和管理漏洞,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五、治疗措施
1、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对于轻度脱水的牛只,可以尝试口服补液。口服补液溶液通常包含水、电解质和葡萄糖等成分,以帮助恢复体液和能量平衡。根据兽医的建议,将补液溶液以适量的剂量使用塑料瓶或灌管等方式喂饮给患牛。对于中度或重度脱水的牛只,静脉注射补液是更常用的治疗方法。这需要专业的兽医或兽医技术人员进行操作。通过静脉注射,可以迅速将补液溶液直接输送到牛只的循环系统中,以快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补液治疗需要根据牛只的具体情况和兽医的指导进行。兽医会根据牛只的体重、脱水程度和电解质失衡情况等因素,确定补液的种类、剂量和速度。此外,监测牛只的水分摄入量、尿量和体征变化,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2、抗菌消炎治疗
抗菌消炎治疗是用于治疗牛群中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的常见方法。在进行抗菌消炎治疗时,首先需要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病原体,以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药物。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遵循兽医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包括准确的剂量和给药频率,避免过量或过频使用抗生素,并按疗程完成治疗。预防和控制耐药性的发展也是重要的,通过遵循合理使用原则、减少滥用和误用抗生素的情况,并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在使用抗菌消炎药物时,要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并密切观察牛只的反应和体征变化,及时与兽医沟通和调整治疗方案。抗菌消炎治疗需要与兽医合作,遵循其指导和建议,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通过探讨犊牛腹泻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事项,研究以临床表现观察和粪便颜色变化判断为主展开疾病诊断,疾病防治则强调饲养管理与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疫苗预防、药物防治和营养调整措施。这些研究成果为犊牛腹泻的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未来犊牛腹泻疾病诊断与防治研究将继续深化,有望探索更多有效的防治方法,为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未来,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对养牛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加强对犊牛腹泻等常见疾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养殖业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810801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畜牧兽医站;810805青海省民和县甘沟乡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