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肉羊尿结石发病因素及科学防控策略的有效探讨

作者: 孔玲

关于肉羊尿结石发病因素及科学防控策略的有效探讨0

肉羊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疾病防控是推动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肉羊的养殖效益。从这些年羊养殖领域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现状来看,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疾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多,某些疾病虽然不会造成严重的死亡,但是会对肉羊的生长和饲料的消化吸收产生严重的影响,引发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不良,对肉羊的健康生长发育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肉羊多种疾病当中,尿结石是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类疾病,主要是因为盐类结晶堆积在肉羊的输尿管、尿道和肾盂中,导致肉羊不能正常排尿,泌尿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病变。肉羊尿结石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会对肉羊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发死亡,所以为了降低该类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需要对发病原因有效地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尿结石又被称为尿路结石,是反刍类动物养殖期间比较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严重之后会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公羊或者阉割的公羊最容易出现尿路结石。当泌尿系统有大量的盐类结晶沉积之后,会引发尿路和膀胱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病变,患病羊不能够正常排尿。由于肉羊尿结石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特征十分相似,临床诊治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诊断经验,会造成错误诊断,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作为养殖管理人员,在发展肉羊养殖产业时,不要将关注重点仅仅放在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方面,还需要关注肉羊的生长发育、排泄、代谢情况,通过综合调控养殖管理方案,能够充分发挥肉羊品种的生产潜力,为获得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当出现患病羊病例之后,应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诊断,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和结石种类,然后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确保患病羊的泌尿堵塞症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缓解炎症症状保证肉羊快速恢复健康,避免影响到后期阶段的增重和生长。

一、肉羊尿结石发病原因

1、肉羊日粮搭配不合理

日粮搭配不合理,主要包括了矿物质元素,尤其是钙磷配比不合理以及维生素严重缺乏。钙磷配比不合理,主要包括高钙低磷或者高磷低钙。一些养殖管理人员在肉羊育肥养殖过程中,饲料当中普遍存在着磷含量相对较高的现象,例如麸皮、玉米等饲料添加过量。肉羊在日常生长阶段所摄取到的磷元素主要会通过尿道排出体外,如果饲料当中的磷元素含量过高,就会造成磷酸盐大量沉积。在很多养殖场当中,磷元素添加过多往往预示着钙元素添加相对较少导致钙磷失调,钙能够对肠道当中的磷吸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缺乏充足的钙供给,肠道就会吸收大量的磷元素,导致尿道当中的磷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引发磷酸盐结石的概率增加。另外部分养殖人员在饲料搭配过程中会长期向羊群投喂豆科类的干草,例如紫花苜蓿,而这些豆科类牧草当中往往会携带有大量的钙和草酸,再加上缺乏相应的磷元素供给,就会造成体内的草酸和钙元素结合,影响到钙元素的正常吸收,最终会在尿液当中大量沉积,此时肉羊排出的尿液呈现碱性。如若日常当中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将会造成肉羊的尿道上皮组织不能够正常地完成更新换代,角化现象比较明显,上皮组织逐渐脱落,脱落之后将会存在大小不同的结石沉积于膀胱部位。尤其是肉羊在断奶阶段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很多养殖管理人员并没有掌握肉羊在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经常会向肉羊提供一些营养价值相对较差,维生素缺乏的饲料,导致羔羊在生长发育阶段维生素得不到有效地满足,进而引发尿结石。

2、肉羊饲喂模式不科学

肉羊养殖尤其是育肥养殖期间,饮水添加不合理,饲喂方式比较落后,公羊过早的阉割都会造成尿结石出现。一方面饮水不足。很多养殖户在肉羊育肥养殖管理过程中,盲目地增加饲料的投喂量,不注重肉羊的饮水。科学饮水对促进肉羊更好生长发育,更好的消化利用饲料有着很大的帮助如果饮用水供给不足,肉羊采食饲料之后,尿液当中的各种矿物质元素的浓度会显著升高,进而会加快尿液当中各类矿质元素的结石速率,最终造成尿结石形成,尤其是在育肥后期阶段肉羊精饲料投喂量相对较大,如果在这个阶段缺乏充足的饮用水,将会使尿结石的发生流行率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饲喂方式比较落后。很多肉羊养殖场当中,普遍存在着饲料投喂不科学的现象,不能够做到定时定量投喂饲料,这种投喂方式导致肉羊采食饲料之后将会释放抗利尿激素,暂时性地减少肉羊的排尿量,导致尿液当中的磷酸盐、尿酸盐等各种矿物质元素的浓度显著增高,进而增大了尿结石疾病的发生流行概率。再一方面公羊过早阉割处理,由于相应的激素生成不足,对阴茎、尿道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激素供给不足会导致尿道的直径逐渐缩小,这样肉羊在后续阶段的育肥养殖期间形成尿路结石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3、肉羊受到多种疾病威胁

肉羊养殖期间多种疾病都会造成羊群出现尿结石,其中营养代谢性疾病是造成尿路结石的重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当肉羊出现泌尿系统疾病之后,就会引发大量的物质沉积在尿液当中,从而会形成沉淀结晶,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了尿道炎、肾炎、膀胱炎。某些疾病在发生流行过程中,由于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从脏器组织当中所脱落的各种细胞和代谢产物会以包囊化,被包裹起来并逐渐形成结晶组织,最终在尿道当中堆积形成结石。

二、肉羊尿结石的临床症状

兽医临床上根据尿结石的位置不同,可以将其划分成尿道结石、膀胱结石、肾盂结石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尿道结石。发病之后,患病羊会表现出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一方面当出现尿路结石之后,患病羊不能够正常排尿,排尿量逐渐减少。发病初期阶段由于尿道没有被完全的堵塞,很容易引发羊群出现大小便失禁、滴尿频尿的现象,肉羊的排尿时间大大延长,甚至在尿液当中会混杂有大量的血液或者黏膜组织。随着结石的进一步堆积进一步增大,排尿过程中肉羊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并且在尿道口的周围的羊毛上,都能够看到类似于盐类的结晶。在尿液长时间浸润作用之下,患病羊的包皮出现红肿胀痛,甚至会出现化脓流脓的现象。在整个发病期间患病羊的阴茎会逐渐向外拓展,出现不同程度的阴茎发炎肿胀的现象。当尿道完全被结晶堵塞之后,患病羊难以排出尿液,会表现出明显的腹痛症状,膀胱的尿液量会显著增长,此时患病羊会出现全身性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正常采食,公羊缺乏性欲,有些羊群的体温显著升高,能够达到41℃以上,患病羊的行走姿态十分异常,常常双膝跪地,频繁地做出排尿动作,但是不能够排出尿液。

三、肉羊尿结石的治疗措施

对于肉羊尿结石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没有完全堵塞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成本投入相对较低。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肉羊尿结石的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轻中症患病羊的治疗

对于尿道没有完全阻塞的患病羊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要及时地调整饲料搭配配方,向羊群投喂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的多汁类饲料替换高蛋白的精饲料,并保证羊群能够充分饮水。选择使用氯丙嗪对羊群进行肌肉注射治疗,使用剂量为4mg/kg,并按照0.1mg/kg使用阿托品进行肌肉注射治疗。另外也可以让患病羊口服氯化铵,按照每只羊群使用5g的标准,严格控制好剂量,这样能够使尿道当中的结石逐渐溶解,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对于临床症状相对较重,但是尿道尚未完全堵塞的羊群通过采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之外,还可以联合使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选择使用广香9g、滑石12g、木通18g、匾蓄12g,充分混合之后研磨成粉末,用500mL的开水冲服,每天服用1次,连续使用3天为1个疗程。

2、重症患病羊治疗

对于尿道完全堵塞不能够正常排尿,并且病情较为危重的患病羊,建议选择使用手术治疗方案。针对尿结石的患病羊可以向患病羊的尿道当中插入导尿管,对骨盆原处的尿道进行适当的压迫处理,这样能够使蓄积在膀胱当中的尿液快速排出,并将生理盐水和液体石蜡等混合液注入其中。通过适当地增加尿道压力,将导管迅速放开或者快速抽出,这样能够利用压力将尿道当中的结石冲出。如果经过数次操作,仍然不能够顺利导出的,需要将尿道口切开将结石取出。手术结束之后,对伤口进行针对性的缝合处理,并强化护理,加强抗菌消炎,预防伤口感染。

四、肉羊尿结石防控方法

1、优化肉羊养殖管理方案

优化养殖管理方案,需要从阉割处理、调整饲喂方式以及补充维生素、制定预防性的排石计划等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肉羊养殖,尤其是公羔羊养殖管理过程中禁止过早阉割。年龄较小的羔羊经过严格处理之后,将会严重阻碍阴茎和尿道的生长发育,增加育肥阶段尿结石疾病的出现几率,因此饲养管理人员应该在公羔羊的适宜年龄进行严格处理,并且应该分开饲养,将公羊和母羊分开养殖。另一方面调整好日常饲喂方式。肉羊在育肥养殖管理过程中,饲料投喂应该做到定时、定量、定质,保障在固定的时间和位置投喂饲料,保证羊群能够养成良好的采食习惯。通过定期投喂饲料,能够大大地减少抗利尿激素的生成,也能够保证肉羊快速排出尿液,将尿道当中残余的多种盐类物质快速排出,降低尿结石的发生流行风险。再一方面,饲料搭配过程中应该适量地向肉羊补充维生素A,这样能够更好地刺激膀胱上皮细胞的繁殖和更新。此外在日常饲喂过程中,养殖管理人员也需要对维生素的含量进行严格地控制,保证维生素达标,羊群能够获得充足的供给。最后一方面为了预防尿结石疾病的出现,养殖管理人员应该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排石计划,一般在每年的冬春两个季节分别对肉羊进行1次排石处理。选择的药物主要为双氢克尿赛。在开展尿结石诊治过程中,如果临床症状较为轻微,可以选择使用0.2g的氢氯噻嗪对患病羊进行口服治疗,并且要保证有充足的饮用水供给,这样能够短时间的缓解患病羊临床特征,保证羊群能够快速恢复健康。

2、合理调配肉羊的日粮

肉羊养殖尤其是在育肥养殖管理过程中,为了降低尿结石的发生流行率,需要养殖管理人员根据肉羊育肥阶段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对日粮配方进行精细化的调整,确保肉羊尿液当中的矿物质含量不至于过高,并且能够及时将各种矿物质盐快速溶解到尿液当中,快速排出体外。日常饲料搭配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钙磷元素的科学配比,一般钙磷比例控制在2∶1,这样肉羊就能够通过粪便排出体内当中的磷元素,减少尿液当中的磷酸盐沉淀量。在精饲料搭配过程中,如果饲料当中的磷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并且含磷饲料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大,应该增加钙元素的添加,避免肉羊尿道当中会形成尿酸盐结晶。另外精饲料颗粒饲料会减少肉羊唾液的分泌量,因此养殖管理人员需要选择使用优质的长节杆饲料来替代颗粒性饲草,这样能够促进肉羊更好地分泌唾液,消化利用营养物质。总之在日粮搭配过程中,应该依据肉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实际需求搭配,不同类型的质量保证饲料种类的多样性,饲料营养的均衡。

3、肉羊养殖管理期间注重调控尿液pH值

尿液中矿物质盐浓度的高低与尿结石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肉羊养殖管理期间,为了防控尿结石,应该保证肉羊能够充分地饮水。肉羊采食结束之后应该诱导其充分饮水饮用清洁的饮用水,避免饮水槽遭到饲料或者排泄物的污染。冬春季节外界温度相对较低时可以对饮用水的温度进行适当的提升,避免出现应激反应,降低饮水量。另外结合养殖场的布局和肉羊的养殖规模,应该设置充足的饮水槽,对饮用水及时进行更换。另外在肉羊养殖管理过程中,碱性尿液更容易引发结石,所以应该注重调控好尿液的pH值。日常养殖管理期间,可以按照日粮干物质0.5%的比例加入氯化铵,通过加入适量的氯化钠,能够更好地溶解各种碱性的盐类物质,保证各种矿物盐能够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4、规范药物使用行为

肉羊尿路结石的发生流行除了与饲养管理不当以及营养调控不科学密切相关之外,还与药物的使用不规范有着很大联系。在开展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很多养殖户都存在不规范的药物使用行为,由于大剂量用药不规范,用药使得药物在动物机体内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引发尿酸盐沉积,导致肉羊出现尿路结石。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在疾病防控期间,磺胺类药物的使用不规范。例如在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治疗化脓性链球菌病、沙门氏菌病、肺炎杆菌等传染性疾病时,很多养殖户并不能够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按照每1kg体重使用1mL进行静脉注射,机体当中存在大量的磺胺和代谢产物,在羊的尿液当中产生了沉淀,引发尿结晶血管和肾小管堵塞。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养殖户在利用磺胺药物进行细菌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可以搭配使用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进行缓慢静脉注射治疗,利用碳酸氢钠和尿酸盐的反应,能够更好地溶解结晶,有效防范尿酸盐沉积,降低药物使用不规范所造成的尿路结石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肉羊尿路结石与养殖场的不科学饲养管理方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为了防范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就需要指导养殖户对不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案作出有效的调整。一方面要引导养殖户对饲料配方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做到科学配制饲料,避免随意增加各种矿物质元素的添加,要尽量保证饲料营养全面,种类多样,满足肉羊的生长发育所需。另一方面应该保证羊群有充足的饮用水,尤其是在采食饲料之后,应该保证羊群能够自由饮水。当出现患病病例之后,应该提高重视程度,注重做好整个羊群的有效检测,将症状不是很明显的羊群及时检测出来,然后实施针对有效的治疗,确保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引发病情恶化和严重的死亡。

(作者单位:233200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