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蔬两用”油菜实用高效栽培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建议

作者: 石忠佐

“油蔬两用”油菜实用高效栽培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建议0

油菜的“油蔬两用”,即在一个油菜生长周期内,既能保证菜籽不减产,又能额外收获一季菜薹的农业生产方式。一些双低油菜品种菜薹的适口性均较好,均可实现“油蔬两用”,该种油菜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较高,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一、“油蔬两用”油菜高效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与处理

(1)品种选择

选择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应在菜薹与菜籽产量上都有突出的表现,并且要具备薹期生长旺盛、早抽薹、薹茎粗壮、摘薹后发侧枝能力强、抗性佳、口感清甜、芥酸与硫苷含量低、营养价值高且中早熟的特性,再根据其品种特性与生产实际和前后茬作物衔接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选择种植品种。贵州这类品种主要有黔油31、黔油1588、黔油早2号、宝油150、宝油早12号和油研57等。

(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可选用噻虫嗪类种衣剂。进行拌种时,按种药比例100:1进行添加种衣剂。另外,可同时加入氨基寡糖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将种子和拌种药剂在拌种容器中充分混合搅拌,使药剂在种子表面均匀分布,晾干后即可等待播种。种子经过处理后,可显著提高油菜的出苗质量与抗病能力,并在提高菜薹和菜籽产量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2、苗床准备

(1)苗床选地与整地

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较近、排灌水方便、土壤肥沃、土质疏松且菌核病与根肿病发病率低的地块。油菜种植应避免选择重茬或上茬作物为十字花科作物地块。在选好苗床地后,需要对苗床地进行翻耕,深度为10-15cm。要精细整地,保证厢面平整、土壤松散、无大颗粒,开好排水沟,并清理杂草及其他杂质。一般开厢宽度为1.5-2m,厢面宽度为1.3-1.8m,厢沟深度20-25cm,腰、围沟深25-30cm。

(2)基肥施用

苗床底肥可使用腐熟有机肥2000kg/667m2和25kg/667m2复合肥,足量使用有机肥,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和保证油菜长效持久的营养供应。底肥施用时,应结合整地使肥料均匀撒施在苗床上,并与土壤进行充分混合,以保证苗床土壤肥力的均衡。

3、 播种

油菜苗床播种一般在每年9月的中上旬进行。每亩苗床用种1kg,可移栽10000m2大田。播种时每1kg种子和5kg普钙混合后,要分厢定量进行多次往复撒播,播种后可用适量细土盖种,以不漏种子为覆土标准,然后盖上遮阳网。如若发现土壤墒情较差,可进行适量的浇水,以利于出苗整齐一致。

4、 苗期管理

在进行苗期管理过程中,油菜间苗应在第1片真叶长出后及时进行,及时间苗可有效减少幼苗间的遮挡,增加通风和光照效果,并节约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使用。间苗以去弱留强、去密留稀为原则,首次间苗留苗距离一般为每3cm留1株苗,在油菜长至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约8cm左右留1株苗。在水分管理方面,则需要对苗床土壤水分精准掌握,当发现土壤水分不足时,应及时进行补水,如遇较多降雨情况,则要清沟排涝,迅速排掉多余水分。在肥料管理方面,当油菜长出2片真叶时,每亩地可使用1000kg清粪水加入6kg尿素,搅匀后在苗床上均匀浇淋施用,第二次施肥选在移栽前的7-10天,再次使用同量清粪水浇淋,并每亩同时使用0.4%硼砂溶液50kg苗床喷雾。

5、菜苗移栽

(1)大田准备

所选大田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土地翻耕,保证深度20-25cm。在翻耕后应开好厢沟、围沟与腰沟,厢沟宽、深分别为25cm和20cm,腰沟宽、深为30cm和25cm,围沟宽、深均为30cm,要做到沟底平直,沟沟相通,使排灌水流通畅无阻。

(2)大田移栽

在苗龄长至30-35天之间,油菜叶片达到5-6片时,即可进行大田移栽。为避免移栽伤根,应在移栽前将苗床浇透水。移栽时应按苗的长势大小与强弱分类进行移栽,首选大苗、健康苗,去掉小苗、弱苗,栽苗按照上不盖芯,下不露根的培土原则,并做到随取苗随移栽,所栽菜苗应根直、苗正。移栽密度为5500-8000株/667m2,株距16-33cm,行距40-60cm。在移栽同时施用定根肥,使用清粪水1500kg加尿素2kg混合浇淋。这种施肥方法在保证菜苗营养供应的同时,也起到了浇灌定根水的作用。

6、大田管理

(1)查苗补苗

大田移栽后要及时查苗,当发现有缺苗、断垄情况,应尽快补栽。补栽要选用同一品种、苗龄相同、大小一致的油菜苗。补栽完成后,要及时浇1-2次定根水,当补苗成活后,需补施定根肥,以保证苗齐、苗壮。同时,对发现病苗应进行拔除,补栽健康苗,避免病害传播,对整体苗情产生不利的影响。

(2)肥水管理

油菜苗移栽成活后,使用尿素6-8kg/667m2追施提苗肥;在每次摘薹之后使用尿素8-10kg/667m2追施提苗肥和薹肥,可根据底肥施用和苗期追肥,添加使用硼砂0.8-1kg/667m2;也可用硼砂0.1kg/667m2调配成0.1%-0.2%的硼砂溶液,在苗后期与抽薹期进行叶面喷施。硼砂使用可加速油菜和菜薹生长速度,促进油菜早熟,有助于提高菜薹和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

(3) 中耕除草

应加强对油菜田间杂草的控制,在油菜生育期内应进行1-2次的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除草在油菜移植后的25天左右进行,第2次可在第1次除草后25-30天后进行,并结合中耕培土。中耕除草能调节土壤肥力,降低菌核病的发生率,使根系活力和抗倒伏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油菜除草应采用人工除草方式,避免化学药物的使用。

(4) 适时适度采薹

贵州“油蔬两用”油菜播种一般在9月上旬-10月上旬进行,根据其生长规律,采薹时间应在12月上旬-次年4月中、下旬之间。针对这一时段的气候特点,采摘要避开雨雪、霜冻等不良天气,宜选择晴朗天气,待露水蒸发后进行。

①为实现侧薹早发、粗壮的目的,在主薹长至35-45cm即可进行采摘,采摘菜薹长度为15-20cm。

②要遵循抽薹先后顺序分批进行,切忌无论大小菜薹同时收摘。在采摘完成后需及时补施肥料(尿素),为分枝快速生长提供营养支持。在分枝长至20-25cm时可再次进行采摘,如菜薹市场行情看好,综合菜籽价格因素还可采摘1-4茬。如专作用于菜薹,经肥料补充后,菜薹产量可达1000kg/667m2,采摘时间可一直持续至4月中、下旬,如需要兼顾油菜籽产量,菜薹也可采摘1-2次。菜薹采收可根据市场需求,待油菜成株后便可采收菜薹,实现油菜种植的效益最大化。

(5)病虫害防治

①农业防治。需做好田间水分管理,降低土壤湿度,提高根系活力,使油菜抗逆性得到增强;对油菜老叶、病叶、黄叶应及时摘除,切断病菌的侵染途径;选择优良、抗性强的油菜品种,有效提高油菜抗病害的能力。

②物理防治。通过性诱剂的使用诱杀小菜蛾成虫;针对跳甲成虫,可在田间设置黄板或黑光灯,对其进行诱杀。

③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害虫天敌,以有效消灭害虫,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控制消灭蚜虫可引入蚜茧蜂防治;利用生物源农药特性可对植物病菌进行有效控制和消灭。如利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对菌核病进行防治。

④化学防治。在油菜病虫害化学防治的过程中,应遵循“绿色化学防治”的原则。虫害防治时,在用药的时机上,叶甲类害虫用药应选择在成虫活动盛期;小菜蛾与菜粉蝶应在虫卵孵化盛期用药;跳甲的最佳药物防治时期应在植株出苗期;对于蚜虫,在危害初期就应得到药物的控制,当田间蚜虫株率达8%时,使用10%吡虫啉2500倍液茎叶喷施。病害防治时,多防治初花期与盛花期的菌核病,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进行防治。亦可通过“一促四防”的综合防治方法,提高油菜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以预防早衰、病虫害和高温高热。具体使用方法为使用20%流体硼40g,磷酸二氢钾100g,4.5%高效氯氰菊酯30ml,25%咪鲜胺乳油50ml兑水50kg,对植株茎、叶全面喷施。

7、 籽粒收获

适时收获是油菜高产的主要因素。过早的收获,角果未能发育成熟,使籽粒油转化率不够,降低了含油量,产量也因此受到影响。但收获过迟,角果则容易炸裂,产生落粒的后果。当籽粒硬化,角果变黄,部分呈浅褐色,这种情况达到油菜田90%以上时,表明已达到了使用机械收获的时机。选择在上午或阴天开展收获作业,可有效减少炸果量;机收速度不可太快,同时提高割台,只收角果层,最大限度减少机收损失。收获完成后,对水分较高的籽粒应进行及时晾晒,保证水分控制在9%以下后入库存贮。

二、“油蔬两用”油菜产业发展建议

1、强化宣传

“油蔬两用”油菜宣传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活动。线上包括广播、电视、新媒体等,线下则以专题讲座、主题宣传日(周)等形式开展宣传。宣传的重点放在科普“油蔬两用”油菜栽培技术规程和油菜薹的营养价值方面。通过栽培技术宣传,可使“油蔬两用”油菜种植技术得到更大范围推广,使种植户对“油蔬两用”油菜种植有更深入的了解,深切体会到油蔬两用种植方式所带来的经济价值。随着影响力的加大,种植区域与种植面积均能得到扩展,为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奠定基础。菜薹营养价值宣传方面,由于人们对油菜薹的营养价值缺乏足够了解,因此,也就无法形成足够的消费意愿。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食品营养化。通过大力宣传油菜薹的营养价值,会使人们对油菜的消费意愿得到加强,促进菜薹消费量的提升,进而加快“油蔬两用”油菜产业发展的步伐。

2、 政策扶持

可通过补贴政策与保险政策使种植户减少生产投入,转嫁生产风险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油蔬两用”油菜的生产意愿。

(1) 补贴政策

凡涉及“油蔬两用”油菜种植的生产资料购买、田间生产到菜薹、菜籽销售等事项,给予经济上的扶持补贴。补贴包括种植专用机械补贴、良种补贴等。

(2) 为油菜投保

保险业务范围延伸到油菜种植区域,大力开展油菜保险业务,鼓励引导种植户对油菜种植进行投保,降低油菜种植风险。这些扶持政策能很好地激励油菜种植产业发展。

3、 加大科研投入

“油蔬两用”油菜产业要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向科技要动能,运用科技的力量带动油菜产业繁荣发展。“油蔬两用”油菜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加大“油蔬两用”油菜产业发展的科研投入,为油菜产业发展研究给予资金支持。“油蔬两用”油菜产业发展还要加强和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的密切合作,进行油菜产业项目研究。研究项目包括优质种子、有机肥料、绿色农药和先进机械生产等。这些研究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现实,有力促进了“油蔬两用”油菜产业发展。为了“油蔬两用”油菜产业的长远发展,需成立本地自己的科研团队,从油菜生产到菜薹、菜籽深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设备、生产技能以及整体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为“油蔬两用”油菜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指导,并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生产与市场需求计划,应市场要求调整生产规模,科学有序地推动“油蔬两用”油菜产业发展进步。

4、 多元化产业链建设

“油蔬两用”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不断推进油菜全产业链的开发,积极提升油菜种植的综合效益。在“油蔬两用”油菜产业发展进程中,油菜后期菜薹与菜籽的深加工和销售以及油菜种植户与企业的培育是建设与完善油菜产业链的重点工作。因此,需加大“油蔬两用”油菜产业的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的油菜加工与销售企业入驻,带动和发展油菜产业链,并在资金、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另外,通过惠民政策,鼓励带动油菜种植户积极参与产业链建设,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不断壮大产业链规模,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格局。

5、“油蔬两用”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拓宽经济效益渠道

(1)食用功能开发

“油蔬两用”的多功能开发与利用,不仅可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推动油菜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且可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融合地方一、二、三产业发展。油菜籽油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之一,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营养成分极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吸收率可达99%。当前,培育油菜低芥酸、高油酸新品种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在菜籽油市场价格上,高油酸菜籽油较普通菜籽油要高出很多。通过油菜新品种培育和高营养菜籽油的问世,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消费者食用油菜籽油。在菜用方面,油菜薹营养成分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膳食纤维,还有含量较高的钙、铁、磷等矿物质。在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下,市场需求也会不断加大。目前,油菜薹蔬菜汁饮品及油菜薹相关食品也进入了大众视野。由于油菜薹具有不耐贮性,极易导致存贮不当造成损失。因此,在生产本地进行生产加工无疑解决了这一难题。油菜薹饮品以其营养性、天然性特点,极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2)旅游功能开发

“油蔬两用”油菜种植还可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目前,油菜花海旅游已成为热点旅游项目之一,种植杂交培育多种花色具有观赏性的油菜品种,建设和完善观景平台与赏花道路等相关基础设施,举办以油菜花为主题的文旅特色综合活动,吸引游客赏花踏青。发展油菜花海旅游,可对当地住宿、餐饮、交通、零售等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3) 蜜源功能开发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蜜源植物之一,油菜蜜约占我国蜂蜜生产的40%。“油蔬两用”油菜的大面积种植以及具有较长的油菜花期,是在油菜种植区域养蜂具有的先天优势。蜜蜂养殖不但能生产蜂蜜,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提高油菜授粉效果,提高油菜籽产量。

综上所述,“油蔬两用”的油菜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价值,增加农民一季蔬菜的收入,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真正实现了“一地多收”,调动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给农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550400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农业农村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