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应用成效的研究总结

作者: 汪洁 周仁会 费明扬

油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应用成效的研究总结0

油菜种植过程中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不仅威胁着油菜的健康生长,也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益。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油菜的自身抗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油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油菜主要病害分析

1、菌核病

油菜生长过程中,菌核病主要由核盘菌侵染引起,易于发生在油菜整个生长周期,尤其在开花期和结荚期受害最为严重,主要症状包括茎秆腐烂、叶片枯黄脱落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株死亡。在连作田块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中,菌核病的发病率更高,减产率在10%~50%之间。此外,气候条件也对菌核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且当田间处于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时,菌核病的发病率也会升高。合理轮作、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2、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由霜霉菌引起,主要危害油菜的叶片,也可侵染茎、花和角果,症状包括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褪绿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逐渐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油菜的生长和产量,发病率为10%~100%不等,最低损失率在5%左右。在春季和秋季湿润的天气更为严重,与种植密度、施肥方式以及田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且种植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过多以及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等因素都会加重霜霉病的发生。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及时排水。发病时,可使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进行喷雾,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3、病毒病

病毒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主要由病毒侵染引起,症状包括叶片卷曲、畸形、黄化等,严重时会导致植株矮化、生长受阻,通过蚜虫、飞虱等昆虫传播,尤其是在干旱、高温的气候条件下,病毒病的发病率更高。此外,连作田块和种植密度过大等因素也会加重病毒病的发生。可通过加强植物营养,提高植物自身抵抗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病毒源进行防治。

4、白锈病

白锈病是油菜叶片部位发生的真菌性病害,由白锈菌侵染所致,在多雨、高湿的环境下更易发生,发病率在10%~50%之间,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褪绿小斑点,随后斑点逐渐扩大并隆起,形成黄白色疱斑隆起宽约1.5mm,随着病情的发展,疱斑破裂并散出白色粉状物,叶片逐渐枯黄并脱落。白锈病的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种植管理以及品种抗性等,如油菜长期处于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白锈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此外,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因素也会加重病害。可通过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合理施肥等措施预防。发病时,可使用针对白锈病的杀菌剂进行喷雾,并注意药剂的合理使用。

5、花叶病

花叶病由病毒侵染引起,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状花纹,严重时叶片变形、皱缩,甚至导致植株矮化、生长受阻,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导致品质下降,一般而言,花叶病的发病率会受到气候、种植管理以及品种抗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此外,在干旱、高温的气候条件下,花叶病的发病率会升高,如再出现连作田块、种植密度过大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因素,会进一步加大病害的发生概率。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清除病株等措施进行预防。发病时,可使用病毒抑制剂或抗病毒药剂进行喷雾治疗。

二、油菜主要虫害分析

1、跳甲

跳甲是油菜生长期间常见的害虫之一,成虫和幼虫会取食油菜的叶片,造成叶片孔洞和缺刻,不仅影响油菜的光合作用,还会导致油菜生长受阻,降低产量。近年来,跳甲在油菜种植区的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害虫的流行与气候条件、种植管理以及油菜品种抗性等多种因素有关。跳甲成虫具有跳跃能力,活动能力强,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跳甲的繁殖速度较快,一旦爆发,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危害。防治时,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虫卵数量,苗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跳甲的藏身之处。

2、蚜虫

蚜虫是油菜生长过程中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以吸取油菜叶片的汁液为生,导致油菜叶片卷曲、变形,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蚜虫还会分泌蜜露,引发煤污病,进一步加重油菜的受害程度。在干旱、高温的气候条件下,蚜虫的繁殖速度加快,危害程度加重,且具有隐蔽性和持续性,一旦爆发,容易对油菜造成长期的影响。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蚜虫的天敌瓢虫,也可采用化学防治,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洒。

3、菜青虫

菜青虫主要以幼虫取食油菜叶片为生,导致油菜叶片出现孔洞和缺刻,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并会在叶片上留下大量的虫粪,污染叶片,降低油菜的品质。菜青虫在油菜种植区的发生率因地区和气候条件而异,在一些湿润、多雨的地区,菜青虫的危害往往较为严重,且菜青虫的幼虫具有十分强大的迁移能力,很容易在田间扩散,影响油菜产量。防治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和虫卵。

4、小菜蛾

小菜蛾是油菜生长期间常见害虫,幼虫以取食油菜叶片为生,导致油菜叶片出现孔洞和缺刻,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叶片被吃光,影响油菜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降低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小菜蛾的幼虫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常常在叶片背面取食,给防治工作增加难度。防治时,可采用轮作制度,避免连续种植油菜。

5、潜叶蝇

潜叶蝇的幼虫会附着于油菜叶片内潜食叶肉,导致油菜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白色或灰白色线状隧道,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同时,潜叶蝇还会在叶片内留下大量的虫粪和伤口,降低油菜的品质。防治时,可采用物理方法,如设置黄板诱杀成虫,也可采用化学防治,选择对潜叶蝇有特效的农药进行喷洒。

三、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1、推广油菜蜜蜂授粉技术

油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效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病虫害问题却一直存在,成为制约油菜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如下:

蜜蜂授粉是一种自然、环保的农业增产手段,对于提高油菜结实率、增加产量具有显著效果,全面推广油菜蜜蜂授粉技术,不仅有助于解决油菜授粉问题,还能促进蜜蜂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态循环。研究表明,蜜蜂授粉能够有效提高油菜的结实率,从而增加产量,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采用蜜蜂授粉的油菜田块,其产量比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分别提高了16.78kg/667m2和8.90kg/667m2,种子结荚率也相应增加了53.75%和15.20%,该数据结果充分证明了蜜蜂授粉技术在提高油菜产量方面的优势。

为了有效推广油菜蜜蜂授粉技术,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蜜蜂授粉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并投放一定资源和技术建立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展示蜜蜂授粉技术的实际效果,为农民提供借鉴。此外还应加强与养蜂业的合作,注重示范基地与周边地区展开交流与合作,将先进的防控技术和经验推广到更广泛的地区,最终推动养蜂业与油菜种植业的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2、生态调控技术

生态调控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增强作物自身抗性等方式来防控病虫害的技术手段,将其应用于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对于提升种植产量具有显著效果。一是筛选和培育具有优良抗性的油菜品种,如中油杂19号、华油杂62等,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且此类品种在种植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显著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二是实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制度,有效打破病虫害的侵染循环,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基数,如将油菜与豆类、禾本科作物轮作,或者与绿肥作物间作,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三是根据油菜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制定科学的施肥和灌溉计划,其间可充分借助于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方式展开,并同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油菜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四是加强温室、育苗室、实验室等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油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并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持。

3、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因子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具有环保、高效、持久等特点,在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应用如下:一是释放天敌昆虫。有效地控制油菜病虫害的种群数量,如针对油菜蚜虫,可以释放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昆虫进行防治,此类昆虫可捕食蚜虫,减少其数量,从而减轻对油菜的危害。据研究数据显示,释放天敌昆虫后,油菜蚜虫的虫口密度可降低50%以上,防治效果显著,且天敌昆虫的繁殖能力强,能够长期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二是应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无污染等特点,如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剂防治油菜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借助于感染害虫的方式,导致其死亡,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此外,微生物制剂还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升环保质量方面也有助益。三是开发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是利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农药,具有安全、环保、易降解等特点。例如,从苦参、除虫菊等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对油菜蚜虫、菜青虫等害虫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不仅有效控制病虫害,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4、物理诱控技术

物理诱控技术是利用物理手段来诱杀或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无污染、成本低等特点,在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应用如下:一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向性,通过在油菜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来诱杀蚜虫等害虫,降低其种群密度。据实验数据显示,黄板诱杀技术可以使蚜虫的虫口密度降低60%以上,防治效果显著,且该项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适合广泛应用。二是灯光诱杀技术,利用害虫对特定光波的趋性,设置光源来诱杀害虫。例如,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油菜田间的金龟子、地老虎等害虫,不仅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还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三是对油菜种子进行包衣、拌种等特殊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油菜的出苗率和生长势,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此外,也可使用磁场、超声波等物理手段处理新型种子以提高其抗病虫能力。

5、科学用药技术

油菜病虫害的科学防控离不开科学用药技术的支撑,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融入科学用药技术中,不仅能够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促进油菜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科学用药技术强调合理选用农药种类、剂量和施药时间,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具体操作如下:一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油菜病虫害做精准识别和预测。利用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油菜叶片上的病斑、虫卵等进行自动识别,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为农民提供可靠的防治信息,在病虫害初期就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二是通过建立病虫害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病虫害数据,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油菜的生长环境和病虫害情况,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用药建议,提升科学用药精准性与高效性。

6、无人机技术在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中的实践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技术因其高效、精准和环保的特性,在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因此油菜种植技术人员可采取下列无人机绿色防控实践方案:一是为了实现对油菜病虫害的精准监测,应用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光谱分析设备的无人机,对油菜田进行定期巡航,收集病虫害发生和发展的实时数据,建立无人机病虫害监测体系,随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预测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研发适合油菜田作业的无人机施药设备,如喷雾式、撒播式等,并根据油菜病虫害的特点和施药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案,其间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控制施药量,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三是为了提高无人机在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中的作业效率,应优化无人机作业流程,规划无人机巡航路线,确保能够全面覆盖油菜田,并减少无效飞行时间,合理调配无人机和操作人员,保障无人机能够在最佳状态下进行作业,最后建立无人机作业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对每次作业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后续优化和改进防治策略。四是加强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无人机技术在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中的应用应积极与其他技术相融合,形成综合防控体系,如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油菜田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病虫害的智能识别和诊断等。

综上所述,结合绿色防控技术治理油菜病虫害问题时,首先应该合理轮作、间作,科学施肥和灌溉等措施提高油菜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其次,应该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以及黄板诱杀、灯光诱杀等生物防治和物理诱控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此外,还应积极引进智能化、科学化用药手段,最终为油菜种植病虫害防治成效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224153江苏省盐城市上海海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224133江苏省盐城市上海东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24133江苏省盐城市上海东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