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科学有效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 杨文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科学有效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研究 0

食用菌种类较多,包括羊肚菌、双孢蘑菇、鸡腿菇、草菇、香菇、杏鲍菇、金针菇、平菇、木耳等品种,这些食用菌富含大量营养元素,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但是,食用菌的生长发育环境较为特殊,易发生病虫害,可对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在食用菌栽培中,有必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防治木霉病、褐腐病、链孢霉病、褐斑病、毛霉病、细菌性锈斑病、毛霉病等病害,以及螨类、跳虫、菌蛆、蛞蝓等虫害,科学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一、食用菌主要病虫害

1、木霉病

木霉病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易导致食用菌栽培减产,影响食用菌质量。木霉病的病原菌在温度25-35℃、湿度不低于95%的环境快速生长,对培养料造成浸染。当菌种携带木霉菌孢子,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时会引发木霉病。尤其在35-40℃料温下,食用菌菌丝体大量死亡,与此同时木霉菌大量发生,如果未能及时防治,则会造成严重的木霉病。

2、褐腐病

食用菌褐腐病由菌盖疣孢霉引起,造成菌盖发育不良,且发出腐败气味,菌伞逐步缩小,有溃烂部位。褐腐病的发生与覆土消毒不彻底息息相关,疣孢霉以厚垣孢子的形式存在于表土层2-9cm处越冬。如果菇房的温湿度过高、通风不良,则会加重褐腐病的发生程度,导致食用菌产量下降。

3、链孢霉病

食用菌链孢霉病对母种、原种和栽培种都会造成严重危害,链孢霉的种类较多,主要存在于土壤和有机质中,通过覆土、培养料和水等媒介传播链孢霉。在温度较高、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可加速链霉菌的传播,对食用菌质量构成一定威胁。

4、褐斑病

食用菌褐斑病的病原菌为菌生轮枝霉和菌褶轮枝霉,受霉菌感染后的食用菌变成干缩菌块,阻碍食用菌的菌盖、菌柄生长。在温度回升的春季易发生褐斑病,子实体生长后期受到病菌感染后会出现灰褐色的圆形病斑。当栽培环境覆土过厚、喷水过多、通风不良时易引发褐斑病。

5、细菌性锈斑病

细菌性锈斑病主要侵害菇体表面,造成菌盖下方凹处出现不规则的黄色病斑。在发病初期病斑较小,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变成褐色,分泌出黏液,且带有臭味。细菌性锈斑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水、培养料、土壤传播,当培养料、接种工具灭菌不彻底时可能会引发此病害。在温湿度偏高、通风条件较差、喷水量过大的情况下,会加速细菌性锈斑病传播。

6、毛霉病

毛霉病的病原菌为总状毛霉,主要对食用菌培养料造成污染。在食用菌栽培中,生料容易发生白色的毛霉菌丝,2-3d菌丝可以全面覆盖培养料。毛霉病主要通过土壤、谷物、粪便、植物残枝等媒介传播,导致菌种生产受到污染。

7、螨类

螨类具有个体小、繁殖能力强的特点,主要对食用菌的菌丝和子实体造成危害。螨类从菌丝中取食,导致菌丝逐步退化,当螨类聚集在一起后会将菌丝啃光。螨类在活动时会携带和传播病菌,造成菇床受到病菌侵染。如果菇房出现大量螨类害虫,则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防治。

8、蛞蝓

蛞蝓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是食用菌的主要虫害之一。蛞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对菇体造成破坏。当蛞蝓活动时,会携带病菌,使病菌从菇体的伤口部位侵入,引发食用菌病害。在蛞蝓爬行过程中一般会留下白色黏液,破坏菇体的表观质量。

9、跳虫

跳虫又称为烟灰虫,一般情况下跳虫通过水流进入菇房,啃食食用菌的菌丝和子实体,造成食用菌表面出现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斑点,导致食用菌的品相较差,降低食用菌质量。

二、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是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首选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优选抗性良好的食用菌品种,创建低湿、低温、通风、清洁的生产环境,有助于促进食用菌健康生长发育。农业防治技术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科学选址建造菇房

选在远离仓库、畜舍、垃圾场、死水池塘的地方建设菇房,以减少病虫感染的风险;合理布局生产区与原料库、成品库、生活区,使各区分开,做到人流与物流分离,有效隔离菌区和无菌区;在食用菌栽培设施使用前需清理干净,清除废弃料、杂污物等病虫潜伏源,防止病虫害发生几率。

(2)优选菌种

选择适应性良好、抗病抗逆性强的菌株,从有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确保菌种来源渠道正规。对新引进的菌株进行出菇试验,要求菌种不得携带病杂菌和虫螨。栽培用的菌种需检验是否存在杂菌和虫害,当菌龄为4-6d时进行栽培。液体菌种需检查菌液是否澄清透明,在液体菌种培养好后需立即使用,不得存放菌种。

(3)优选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采用深层稻田土或菜园土,在使用覆土前将覆土暴晒在阳光下,并拌入灭菌药剂,阻断病害传染源。在食用菌栽培中可以采用新型覆土材料,用田园细土和改良牛粪渣制备覆土。其中,田园细土挖取土表30cm以下的清洁土壤,要求土壤无杂、无污染。将土壤打碎,曝晒后过筛,筛孔为7-10目,留取0.5-1cm的细小土粒备用。从肉牛养殖场内获取牛粪,确保为无霉变牛粪,对牛粪水洗后掺入改性剂进行改良,搅拌均匀牛粪与改性剂,通过固液分离的方式获取固形物,对固形物发酵处理。按照2∶1的比例混合田园细土与改良牛粪,覆土前使用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湿性粉剂和噻唑锌粉剂拌入覆土材料中,可有效防范病虫害的发生。

(4)清理菇场卫生

菇场工作人员要经常清理场内卫生,及时处理污染物、废弃物,清除菇房环境中的杂草,去除积水。如果菇房湿度过大,则可以撒入适量的石灰保持菇房干燥。

(5)配制培养料

尽量选用新鲜的培养料,按照配方要求配制培养料,对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如果选用贮存的培养料,则需保证培养料贮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下,不得发生螨虫和霉变。对培养料灭菌处理,高压灭菌条件为压力0.1MPa,温度120℃,灭菌时长3h。常压灭菌条件为温度100℃,灭菌时长12-16h。对培养料灭菌后,将其装入筐内搬运到已经消毒、灭虫处理的冷却场。

(6)加强栽培管理

根据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特点调节菇房内的温湿度,适时通风降低湿度。在采菇之后清理培养料,摘除和捡出菇根、烂菇,对其无害化处理。在空闲季节,对各类园艺设施掀膜通风晒地,以减少虫源。

2、物理防治技术

(1)安装防虫网

在距离菇房进出口2-3m处安装缓冲门,并在通风处和门窗部位安装防虫网,防虫网孔径为0.21-0.25cm,防止外来虫源进入棚内。

(2)人工捕捉

对个体相对较大的害虫,如蛞蝓、蜗牛等,采用人工捕捉方式降低害虫数量。

(3)诱杀

①在距离菇面25-30cm的位置挂粘虫板,粘虫板的规格为20cm×30cm,每20m2挂1片粘虫板,定期更换粘虫板。②在菌床上铺开纱布,将炒熟的菜籽饼、豆饼等放在纱布上,当螨类聚集到纱布上取食时,将纱布连同菜籽饼一起拿走,放入沸水中浸烫,可以有效灭杀螨类。③制备糖醋液,按照白酒∶水∶红糖∶醋=0.5∶2∶3∶4的比例进行制备,并将少量的敌百虫混入糖醋液中,在食用菌种植棚放置糖醋液,可以有效诱杀成虫。④在棚内悬挂诱虫灯,诱虫灯的悬挂高度距离顶层床架30cm,每100m2悬挂1盏,对接虫袋定期清理。⑤根据害虫的习性特点采用物理防治技术,可以在棚内放入小盆清水,利用跳虫喜水的习性进行灭杀。经常更换新水,能够有效减少跳虫数量。

3、生物防治技术

在现阶段的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但是随着绿色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势必会得到推广应用,成为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下面对几种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1)微生物农药

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生物农药,可以用于星狄夜蛾、菇蚊、菇蝇等害虫防治。许多研究学者对微生物农药在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试验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①含芽孢杆菌、固氮菌和高温放线菌的复合微生物制剂能够替代多菌灵,有效防治食用菌的多种杂菌。②蜡状芽孢杆菌可以防治食用菌的青霉菌,木霉拮抗菌株可以防治食用菌的青梅病菌。③多粘类芽孢杆菌能够抑制食用菌的杂菌孢子,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抑制杂菌菌丝生长。④不规则节丛孢菌生物制剂可以防治多种食用菌线虫。

(2)植物源提取物

植物源提取物具备低毒、低残留的应用优势,我国登记的植物源农药包括苦参碱、印谏素、除虫菊素、鱼藤酮等,这些植物源农药尚未在食用菌病虫害领域得到实践应用。不过,许多研究学者已经开始研究植物源农药对食用菌病虫害的抑制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体包括:使用鱼藤酮、藜芦碱对黑腹果蝇幼虫有一定防治作用,苦参碱对成虫有一定防治作用;使用较低浓度的肉桂油能够有效抑制鸡腿菇腐烂病的病原菌;大蒜提取物对食用菌多种真菌和细菌有抑制作用。

(3)天敌昆虫

天敌主要包括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在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领域中天敌应用的研究成果如下:昆虫病原线虫可以防治菇蝇幼虫;夜蛾斯氏线虫能够防治菌蚊,其防治效果与除虫脲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相差不大;侵染期线虫能够防治大蜡螟幼虫;圆果大赤螨和赤螨能够防治竹荪害螨;窄蛛螨、粪寄螨能够捕食双翅目和蜱螨目的多种害虫;背黑狭胸步甲和彩纹猎蝽可以捕食眼蕈蚊幼虫;剑毛帕厉螨可以捕食食用菌茄菇蚊和迟眼蕈蚊。

4、化学防治技术

在食用菌病虫害的化学防治中,必须使用登记范围内的农药,不得使用未登记的农药,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农药。化学防治应遵循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原则,以确保食用菌质量不受药物影响。出菇期的药物防治需执行安全间隔期,当经过充足的间隔期后再催蕾出菇和采收。

(1)霉菌防治

①对菇房彻底消毒,在使用各种床架、用具之前和之后都需进行消毒。新菇房在地面上撒入一层石灰粉进行消毒;在菇房消毒中采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消毒剂,每平方米菇房使用福尔马林10mL+高锰酸钾5g进行熏蒸,熏蒸时封闭栽培室2d,2d之后通风换气48h,再放入菌袋。或者,采用硫黄熏蒸,用量为硫黄35g/m2,密闭2d,之后再通风换气48h。②在菇房内使用10%百菌清烟剂或66%二氯异氰尿酸钠烟剂点燃防烟消灭霉菌,10%百菌清烟剂4-5g/m2,用66%二氯异氰尿酸钠烟剂6-8g,每季作物只能使用1次。③对已经发生过病害的菇棚设施用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50%氯溴异氰尿酸1500倍液进行全面消毒和杀虫处理。

(2)木霉病防治

采用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拌入培养料中,每100kg培养料拌入40-48g,能够有效灭除木霉菌。

(3)褐腐病防治

①使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拌土,用量为0.8-1.2g/m2,用药安全间隔期为21d。②使用噻菌灵悬浮剂400倍液拌料,在菌丝生产期将噻菌灵悬浮剂喷施到段木剖面上,用药安全间隔期为21d。能够有效防治褐腐病,用药安全间隔期为14d。③在覆土后的1-5d之内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特克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用量为1g/m2。

(4)链孢霉病防治

在菇房内使用25%腐霉·百菌清烟剂点燃防治,用药量为0.5-1.5g/m2,用药安全间隔期为21s,每季作物最多只能用1次。

(5)褐斑病防治

①在采菇户集中处理感染过褐斑病的废料,将其带到远离菇房的地方进行处理。对菇房用甲醛进行熏蒸,彻底灭菌,每平方米平菇房使用2g甲醛,持续熏蒸24h。②当子实体被轮枝霉菌侵染后,可以喷施800倍多菌灵或5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进行防治,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③使用6%春雷霉素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细菌性褐斑病,在出菇前喷施1次药剂,间隔7d后,如果仍然发生细菌性褐斑病,则喷施第二次春雷霉素水剂,每季作物最多喷施2次春雷霉素水剂。

(6)菌蛆防治

①在播种前将1%吡丙醚粉剂撒施到覆土上,撒施量为1-2g/m2。②对发生菌蛆的食用菌喷施4.3%氯氟·甲维盐乳油,每100m2喷施3-5g,用药安全间隔期为7d。

(7)螨类防治

①对发生螨类的食用菌喷施4.3%氯氟·甲维盐乳油,每100m2喷施3-5g,用药安全间隔期为7d。②当发生螨类虫害时,在料面上施用杀螨1号1500倍液,也可以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施到床面上熏蒸24h。在熏蒸后检查是否有螨类害虫,如果仍有螨类虫害,则使用50%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③在出菇期间发生螨类虫害时,可以用磷化铝进行熏蒸,每平方米空间使用10g磷化铝。

(8)跳虫防治

在发生跳虫的菇房喷施2000倍氧化乐果用于杀虫。在出菇前,向菇床及其周围喷施溴氰菊酯2500倍液,可有效减少跳虫数量。

综上所述,在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农业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作为优先选择,以确保栽培出无公害高质量食用菌。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是低成本、高效率的防治技术,不会对食用菌质量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应在病虫害防治中加大应用力度。在化学防治中,要使用登记的食用菌农药,选用无毒、高效农药进行科学防治,控制好安全用药间隔期,避免农药对食用菌造成污染。在出菇期之前尽量减少农药使用,以确保食用菌安全采收。在生物防治方面,现有微生物农药、植物源提取物和天敌昆虫在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应用较少,需在今后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充分发挥出生物防治的技术优势。

(作者单位:239001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农业农村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