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种植各环节管理技术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综述
作者: 王春生 刘永杰
松树作为我国重要的针叶树种之一,在林业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在生态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在木材生产、园林绿化,以及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松树以其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性,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是这些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松树的种植管理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来确保其健康生长和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松树的生长发育和林木质量,也直接关联到林业生态安全和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松树的生长要求
1、土壤要求
松树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它们能够在多种土壤类型上生长,但为了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土壤的某些特性对松树的生长至关重要,松树偏好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这样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的扩展和空气的流通,从而促进根部的健康发育,并且松树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大多数松树种类更倾向于在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长,因为这样的土壤环境有助于它们吸收必需的营养元素。
2、光照要求
松树的生长对光照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松树是喜光树种,松树需要充足的阳光来促进光合作用,从而支持其生长和发育,松树的叶片通常为针状,这种形态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然而松树对光照的耐受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松树种类,如红松和赤松,能够适应较为阴暗的环境,但它们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得更为健康和迅速。而其他种类,如五针松,对光照的需求更为强烈,它们在全光照条件下能够更好地生长和发育,在人工种植的环境中,为了确保松树的健康生长,应尽量提供充足的直射阳光,尤其是在生长季节,以促进其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
3、温度要求
松树的温度要求与其生长习性紧密相关,不同种类的松树对温度的适应性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松树能够适应较为广泛的温度范围,但它们通常偏好温和的气候条件,大多数松树种类能够耐受一定的低温,甚至在极端的寒冷环境中也能生存,这使得它们能够在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区生长,尽管松树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它们对高温的耐受性则相对有限,炎热的夏季,如果温度过高,尤其是在干旱条件下,松树可能会受到热胁迫,导致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因此,松树在高温环境中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水分供应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来帮助它们散热。
二、松树种植管理技术
辽宁兴城地区的松树种植在历史上曾经是辽西地区森林的主体,对改善当地自然面貌、调节气候、控制水土流失以及促进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树种选择不当,不少松树树种未能成活或生长不良,导致生长衰退和林分稳定性差,效益较低。
1、生长监测和评估
松树种植管理技术中的生长监测和评估是确保林木健康生长和实现林业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定期监测松树的生长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优化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和经济效益。生长监测是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和观察来评估松树的生长状况,工作人员应对松树的高度、直径、冠幅、枝条生长情况以及树干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的测量和记录,这些数据可以反映松树的生长速度、生长趋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松树的生长速度低于预期,可能表明土壤肥力不足、水分供应不充分或病虫害的影响。
在检测后,可对松树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估,通过综合评价,可以确定松树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是否需要进行施肥、修剪、灌溉或其他管理措施,如果松树的生长速率低于平均水平,可能需要增加施肥量或调整灌溉计划。
2、营养管理
土壤肥力的评估是营养管理的基础,土壤肥力是指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能力,在松树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以确定土壤的pH值与各种有机质的含量,从而详细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并为后续的施肥计划提供依据。
肥料的选择和施用是营养管理的关键,工作人员应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和松树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和施用量,通常松树对氮、磷、钾的需求较高,但不同种类的松树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松树对这些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幼树期的松树可能需要更多的氮来促进生长,而成年松树则可能需要更多的磷和钾来维持其生长和提高木材质量。在松树种植过程中,应在种植前将基肥施入土壤,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供长期养分,而追肥则根据松树的生长状况和季节进行,以满足其短期的营养需求,施肥时应注意肥料的均匀分布和深度,避免肥料集中导致的烧根现象。
3、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松树种植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水分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松树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在松树的生长季节,尤其是在干旱时期,水分的供应尤为重要,松树虽然具有一定的耐旱性,但长期的水分不足会导致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因此,合理的灌溉系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自然降水不足的情况下。
在水分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土壤的排水能力,松树虽然能够在多种土壤类型上生长,但它们更偏好排水良好的土壤,如果土壤排水不良,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根部缺氧,从而影响松树的生长,因此应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避免积水。在水分管理中,灌溉方法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传统的灌溉方法包括地面灌溉和喷灌,地面灌溉适用于大面积的松树林,而喷灌则适用于小面积或地形复杂的林地,近年来,滴灌技术因其节水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松树种植中,滴灌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水分的供应,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4、光照和通风管理
光照管理是通过调整林木的种植密度和布局来控制林地内部的光照条件,松树作为喜光树种,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以合成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在松树种植初期,应合理规划种植密度,避免过密种植导致林内光照不足,影响树木的生长,随着树木的生长,应适时进行间伐,以保持林内适宜的光照条件。在光照和通风管理中,还应注意林地的边缘效应,林地边缘的树木通常会受到更多的光照和风的影响,因此在林地边缘种植时,应选择适应性强的松树种类,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如设置防风林或进行适当的修剪,以保护边缘树木。
三、松树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方法
1、煤污病
煤污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可以在同一植物上感染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煤污病的主要特征是在松树的叶片、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这些霉斑随后会扩大连片,最终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煤污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害虫的发生多时,均会加重煤污病的发病,这些害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为煤污病菌提供了扩散来源,使得病菌得以在松树上繁殖和扩散。
在防治煤污病时,首先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应合理规划松树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种植导致通风不良和湿度增加,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还应定期对松树进行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煤污病的发生。当松树已经感染煤污病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首先应清除病叶和病枝,减少病原菌的来源,然后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处理,如妙铠(48%苯甲嘧菌酯)等,这些药剂可以有效控制煤污病的蔓延,在喷洒药剂时,应注意喷洒均匀,覆盖所有可能受感染的部位。
2、赤枯病
松树赤枯病是一种影响松树幼林生长的重要叶部病害,其分布广泛,凡松林分布地区均有此病为害,该病主要危害松树的幼林新叶,少数老叶也有受害,受害叶片初为褐色或淡黄色棕色断斑,也有少数呈浅绿或浅灰绿色,后变淡棕红色或棕褐色,最后呈浅灰色或暗灰色,稍凹陷或不凹陷的病斑,边缘褐色,病部散生圆形或广圆形由白膜包裹的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为了有效预防赤枯病,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松树种类进行种植,以增强树势和提高抗病能力,并定期进行林地的清理和维护,及时清除病枝和病叶,减少病原菌的积累,若已经出现症状,可以使用70%代森锌500倍液进行喷洒,以控制病害的蔓延,在病害大发生期,可以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喷洒,在病害高峰期,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进行喷洒。
3、褐斑病
松树褐斑病是一种影响松树健康生长的叶部病害,主要危害松树的针叶,病原菌侵染松针后,最初会在针叶上形成褪色小斑点,这些斑点呈草黄色或淡褐色,多为圆形或近圆形,随着病害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变褐并稍扩大,直径可达1.5-2.5mm,在某些情况下,多个病斑可能会汇合形成褐色断斑,长度可达3-4mm。在病害适生季节,病斑产生后不久,其中央即可形成病原菌的子实体,即分生孢子盘,这些子实体埋生于表皮下,外观初为灰黑色小疱状物,针头大小或长达1mm左右,成熟时,这些小疱状物会自一侧或两侧裂开,针叶组织死亡后,无病斑的死组织上也能产生子实体。
为了有效预防褐斑病,应防止从发病地区引进种子、苗木及接穗,以避免病害的传播,病害一旦发生,应及时调查确定发病中心,砍除重病树,剪除重病枝,然后喷洒杀菌剂,以控制或消灭发病中心,防止病害蔓延发展,在发病前,可以使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如喷施70%代森锌500倍液,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25%咪鲜胺乳油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进行喷洒,连用2-3次,间隔7-10天。
4、松大蚜
松大蚜是一种主要危害松树的刺吸式害虫,它能够对松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松大蚜的成虫和若虫通常聚集在松树的嫩枝、嫩叶和幼芽上,通过刺吸植物的汁液来获取营养,这种刺吸行为会导致植物组织受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松树生长受阻,甚至死亡。松大蚜的成虫体形较大,通常为绿色或黄绿色,而若虫则为无翅的白色或淡黄色,它们的繁殖能力强,一年中可以发生多代。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松大蚜的繁殖和扩散速度会加快,因此,在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是松大蚜危害的高峰期。
在松大蚜发生初期,可以通过人工刮除或刷除虫体,减少虫口密度,在松大蚜发生严重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常用的化学农药包括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等,生物防治方法则是利用松大蚜的天敌进行控制,例如引入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来减少松大蚜的种群数量,还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这些农药对松大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环境友好。
5、根腐病
松树根腐病是一种对松树威胁较大的病害,主要危害松树的地下部分,引起松树树势减弱或枯萎死亡,并可能引发其他病虫害,根腐病的发生症状主要表现为松树根部的新根发生病变,地上部分的症状不明显,当病情严重时,针叶会黄化脱落,最终导致整株松树枯死,初期病斑呈浅褐色,随后变为深褐色至黑褐色,皮层组织出现水渍状坏死。成年松树染病后,干基部以上会流溢树脂,病部不凹陷,而幼树染病后,病部内皮层组织会水渍状软化腐烂,无恶臭,病斑呈溃疡状,有时出现立枯现象,地上部分褪绿枯黄,皮层干缩。根腐病的发病规律是病菌栖居土中,多从根尖、剪口和伤口等处侵入,沿内皮层蔓延,病菌也可直接侵入寄主表皮,破坏输导组织,在地下水位较高或积水地段,特别是栽植过密,或在花坛、草坪低洼处栽植的植株发病较多,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土壤黏重、透气不良、含水率高或土壤贫瘠处均易发病。
在松树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应确保土壤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过湿的环境,因为这些条件会促进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在雨季或灌溉后,应及时检查并改善排水系统,确保土壤的透气性和适宜的湿度,合理施肥和修剪也是重要的管理措施,它们可以增强松树的生长势,提高其对病害的抵抗力。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针对性的杀菌剂进行灌根处理,可以使用含有五氯硝基苯、乙磷铝或敌克松等成分的药剂,按照推荐的稀释比例进行灌根,这些药剂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原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在使用药剂时,应注意药剂的种类、浓度和使用方法,以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在物理防治方面,可采用隔离病区和清除病根的方法,在发现病害后,应立即隔离病区,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对于病害严重的植株,应彻底清除病根,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残留的病原菌。
6、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由松材线虫引起,它对松树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松材线虫病原体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一旦侵入松树体内,就会迅速繁殖并破坏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树木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最终导致树木枯萎死亡,松材线虫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松树针叶变色,从绿色变为黄色或红褐色,随后脱落,树干内部的木质部会出现蓝变现象,即木材颜色变为蓝色或蓝黑色,病树的树脂道会分泌大量树脂,形成树脂囊,有时在树干表面形成树脂溢出。随着病害的发展,树木会逐渐枯萎,最终死亡。
检疫和隔离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基础,在松树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应确保所有新引进的松树苗木和木材都经过严格的检疫,防止病原体的引入和传播,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隔离病区,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由于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控制天牛的种群数量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关键,在化学防治方面,可使用内吸性杀线虫剂进行土壤处理或树干注射,以杀死侵入树木的松材线虫,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噻唑磷、噻唑膦等,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来控制天牛的种群,工作人员可以释放天敌昆虫如花绒寄甲,或者使用生物农药如白僵菌等。
综上所述,松树作为我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要,松树的种植管理不仅关系到林木的健康生长和木材产量的提升,更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可以促进松树的快速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同时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病虫害的防治是松树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及时地监测和综合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松树免受侵害,为林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125100 辽宁省国有兴城市文家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