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育苗关键技术运用与养护措施的科学优化
作者: 任春雷
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推进下,加强林业种植面积,积极管护苗木,夯实生态屏障已经成为我国的基础战略。我国充分认识到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后,开始积极推动幼林抚育、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绿化工程。为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效能、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林业资源覆盖率,接下来将主要介绍林业育苗技术与林业养护措施的各个要点,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林业育苗技术要点
1、科学选种
选种是林业育苗的基础。在选种前,应结合种植面积与范围,综合考虑并计算成本资金问题,才能将市场风险降低至最低。因树种越多,不仅资金链稳定,对市场风险的抵抗力也越强。同时,选种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切勿盲目追求效果,选择不适合本地气候的苗种。此外,选择前要做好市场近况分析,了解苗木销售价格,做到心中有数。
2、土壤处理
土壤是开展林业育苗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之一。土壤环境的好坏与苗木生长状态息息相关。若土壤中蕴含虫卵,害虫便极易从根系入侵苗木,影响苗木正常生长。若土壤肥力不够,便会导致苗木生长状态不佳。为了改善土壤条件,可以采用烧土法、药物法、辐射消毒、深耕整地能有效对土壤进行消毒,去除结块,减少虫卵数量。
①烧土法
烧土法顾名思义即用高温杀菌。该方法在枯枝枯叶较多的区域,或是栽培花卉的小花圃更为适用。将枯枝枯叶堆放燃烧,虫卵和病菌会被高温杀死,燃烧过后的枝叶灰还能充当土壤的肥料,节约部分基肥支出。
②药物法
药物法是最常见的为土壤消毒的方法。敌克松、硫酸亚铁、五氯硝基苯均是环保性均较好,对人体和动物伤害极低,可放心使用的药剂。药剂消毒的主要方式有浇灌法、喷淋法、毒土法、熏蒸法。浇灌法适用于茄子、瓜类、果树等各种苗床的消毒。喷淋法适用于草坪更新、育苗营养土、大田种植等环境。熏蒸法适用于蔬菜、西瓜、草莓的种植,或是绿地草坪、苗木苗床杀菌。毒土法在果园、菜田、稻田均有使用。
③辐射消毒
能量和穿透力极强的射线也能杀死病菌。最常见的便是紫外线消毒法。阳光中存在大量紫外线,在天气较好,夏季炎热时节,可考虑借助炙热阳光,将土暴晒,减少土壤中携带的病菌数量,降低隐患。为提高紫外线强度,可将铝箔反光板等道具面向阳光,斜对地面,加强光的折射与反射效果,以提高暴晒消毒效果。
④深耕整地
深耕整地的消毒效果较差,但对于病虫虫卵的灭杀效果较好,尤其是越冬虫卵。深耕具有碎土、混土、松土、翻土的作用,能疏松土层、熟化土壤、消除杂草、优化土壤构造、预防病虫害。深耕时间可选在雨季开始之前,或前茬作物收获之后。深度应结合实际综合考量,避免过深造成肥力流失。同时,对于偏碱性土壤,可在深耕后向土地中掺杂腐熟松林土,平衡酸碱度,以增强土壤效果。
3、种子催芽
育苗前,对种子进行催芽工作,能有效提高播种后的萌芽率与成活率。空气、温度、水是影响种子发芽率的三大因素。在各种催芽方法中,水浸法与药物法更为常见,除此之外还有变温催芽法、温床催芽法、低温催芽法等。
①水浸法
水浸可分为热水浸泡与温水浸泡。对于种皮坚硬、致密,如皂角和刺槐更适合热水浸泡。水温控制在80至90℃左右,水量要确保淹没种子,最好控制在种子量的2倍以上。浸泡时需进行一定的搅拌,目的是借助浮力挑出干瘪、重量较轻、饱满度较差的低质的种子。将浸泡膨胀的种子挑出,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用草帘或湿麻袋覆盖,直至破胸露白即可。温水法同理,只需将水温调至45℃,再将泡至一天一夜的种子放在温湿度适宜的容器内,并每日用温水清洗1次,直至发芽即可。
②药剂法
赤霉素、石灰水、盐水均是较为常见可用于浸泡种子的药物。以赤霉素为例,在浸种之前,为加强种皮吸收效果,可将种子用80℃热水轻烫片刻,再将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赤霉素生长调节剂中浸泡。浸泡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精准的浓度调配,并且确保时间适宜。事后应及时清除药液,以防残留药剂对种子生长造成危害。
4、播种工作
①播种时间
按时间来分,可分为春播、秋播与夏播。春季万物复苏,气候适宜,土壤较为湿润,幼苗出土后不必担心遭受霜冻与低温的威胁,更有利于种子萌发。绝大多数苗种,都适合春播,尤其是北方地区更适合春播。在气温上升到临界线后,即可春播,时间宜早不宜晚。秋播适合播种,除了水分含量过大或种子体积过小的苗木,休眠期较长的苗木更为适宜。例如椴树、水曲柳、红松、核桃、山杏、板栗等。秋播后的种子,因为要在土壤中度过一季的休眠期,其不仅延长苗木生育期,提高种植抗性与成苗率,还减缓了春秋季繁忙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夏季成熟的种子难以贮藏,发芽活力较低,通常是随采随播。因此,为延长苗木生长时间,应尽早开始夏播。气候炎热、天气干燥的地区可先灌溉或在雨后进行播种。桑、榆、柳、杨等不宜久留,在春夏成熟的苗木更适合进行夏播。
②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可分为人工播种与机械播种。人工播种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进步,已经从全程手工播种转变为依赖工具的半人工播种。在很多规模较小的苗圃,利用开沟器确定间距,合理安排密度和深度,先稀后补,在苗床两侧撒播,能有效降低播种难度,节约成本投入。机械播种主要是借助播种机完成开沟起垄、播种种植、镇压覆土的一条龙全过程。随着科技发展,播种机的种类越来越多,类别也逐渐向精准化、全面化发展,从传统撒播、条播、穴播,转变为联合型、精密型。机械播种具有工作效率高、效果好的优点,但也存在受限于环境,维修保养成本高的缺点。
③播种床覆盖
覆盖土能调节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杂草丛生、预防表面板结。覆盖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准,通常以种子直径的2至3倍为宜。针对个头较大的种子,可适当加深。因秋季播种后种子要停留在土壤过冬,因此秋季土层厚度也应比春夏更厚。只有科学种植,做到心中对播种量有数,才能让播种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育苗管理
育苗管理共有4个阶段,分别是幼苗出苗期、前期慢生期、中后速生期以及成长后期。对幼生期的苗木进行科学抚育,能有效提高林木的保存率与成活率。首先,针对不同阶段的苗木采取合适的灌溉方法。前期无须对相对脆弱的幼苗灌溉太多的水,以免造成淹涝。其次,加强培育苗木的根系。越发达的根系,固土能力越好,有助于后期正常生长。再次,为促进普通苗木向木质化转变,应及时进行截根。木质化的苗木适应性与抗逆能力更强,生命力也更旺盛,在实际生产中具有更多的应用价值。最后,及时进行灌溉与施肥,确保截根的苗木营养充足。肥料以磷、钾肥为主,助力苗木侧根形成速度,加强苗木生长质量。
二、林业养护措施研究
1、做好长期树木管理工作
①苗木移栽后的养护要点
在苗木移栽后,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确保苗木继续健康生长的关键。以移栽大型树苗为例,移栽后的灌溉工作很容易导致土壤的松弛度与空隙率发生改变。受重力影响,枝干高、质量大的苗木在土壤沉陷与松动后,倒伏与倾斜现象出现的概率会大幅度提高。为预防此类现象,可对移栽的大型苗木进行支撑。具体步骤为:第一,测量苗木大小,选择最合理的支撑方式。通用方法为立1至4根木桩或竹子作为支柱。第二,合理判断立柱与苗木的距离。距离应适中,太远会降低固定效果,太近会因摩擦效应影响苗木树皮的正常生长。第三,借助适合的道具与绑扎方法加强支撑效果。为降低摩擦造成的表皮损坏,可在二者之间加垫柔软麻布。早期为加强支撑效果,可采用直接捆扎法。待树干直径与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为预防立柱挤压过度,影响内部汁液流动,可换成间接捆扎法。
②树体包裹措施
对树体进行包裹主要是为了避免特殊环境,如北方地区严寒气候,南方地区暴晒高温对林木的伤害,预防枝干枯萎。包裹树干的材料通常需要留存2年以上,或等待材料自然脱落。由于树体被包裹,在连绵多雨,潮湿多雾的季节,其被包裹位置温度会更高。为预防真菌性溃疡,破坏虫卵与菌丝的生长发育环境,可在包裹前做好防护措施,如表面涂刷杀菌剂。
③树盘覆盖与根系保护
树盘覆盖与根系保护能提高苗木存活率。移栽时间在秋季的苗木,可能因后续的气候变化,温度降低,造成死亡概率提高。树盘覆盖主要是在树盘位置覆盖能满足土壤养分需求与符合树种生长习性的材料。例如完全腐熟的农家肥、腐叶土、稻草等。选取的材料应确保能完全覆盖住原有土壤。保护根系可采取在移植穴周围加设泥炭土的方法。泥炭土厚度不宜超过20厘米。并在泥炭土上层加设约50厘米厚度的腐殖土或25厘米的树叶以加强根系土壤温度。在第二年春季,勿忘及时清除周围材料,以确保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加快土壤解冻速度。
2、加强病虫害管理
病虫害危机一旦蔓延,极容易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因此,加强病虫害管理,采取绿色化、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坚持预防为主,治小与治早的原则,是防治病虫害的最佳方法。①加强对林木的监测工作。可根据既往病虫害发生迹象,结合林木生长情况,做好病虫害发病规律、类型、高峰时间、破坏程度的记录工作,为预防病虫害危机提供数据基础。②防患于未然,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加强防治素养与知识储备,以提高发病时的治疗效率。③为减少土壤中虫卵与病原体数量,最好采取间作法培育苗木。同一地块尽量不要一直培育相同品种。④加强地块林间管理,从农业管理的角度,不断提高苗木对病虫害危机的抵抗能力。可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土壤疏松、偏向沙土或轻黏土的地域完成种植。或者确保排灌设施合理完善,坚持综合性防治。再或者及时优化林分结构,清理周围杂草与枯枝,将病虫藏身的老树皮进行焚烧。⑤关注林木长势情况,及时修剪多余枝叶,去除侧枝,确保水肥充足。长势偏弱的林木应及时补充营养,通过树干涂白,或机械阻隔以提高其对病虫害的抗性。对于侧枝伤口久不愈合的林木,可在伤口处先清创,再喷洒消毒剂杀菌灵,然后刷防水胶。若伤口过深,可用泡沫剂填充,最后再涂抹浅绿色的伤口愈合剂加速愈合。⑥多措并行科学选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高发时节,通过悬挂黑光灯、放置粘虫板、释放天敌益虫、提前喷药预防等方法,强化预防效果。针对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危机,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适量、适时用药,尽可能挽救林木。
3、进行机械化管理
与传统人工养护模式相比,与时俱进,发展机械化、现代化的养护模式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势所趋。智能化养护技术离不开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帮助。以园林养护工作为例,在开展工作时,科学合理使用草坪修整机、割草机、吸叶机、高枝机、梳草机、割灌机、绿篱机、修边机、割边机等设备,不仅能提高养护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养护工作的作用,还能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除了常用的机械设备外,还可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GPS等智能技术,开发林业智慧养护系统。借助系统,能快速克服人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滞后性问题。同时,系统包含的智能化辅助决策、动态化养护巡逻、可视化资源管理等功能,能突破时间与地域限制,建立24小时不间断地全覆盖、全天候、全域性监管体系,为养护工作提供强而有力的资源支撑。
4、苗木修剪补植
修剪补植是较为基础、常规的后期养护工作。受各种外界环境的干扰,或因前期工作未做到位,在林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问题。针对稀疏苗木,可及时封锁该区域,在保护植被完整性的同时,借助人工干预法完成补植、补播,以优化、改善该区域的林分结构。针对移栽失败,已经死亡苗木需及时拔除,同时进行补植。针对倒伏歪倒的林木应做好加固,助力其正常、笔直、稳定生长。对于生长期间,营养旺盛,过于茂盛的林木应及时开展科学合理,次数适宜的修剪工作。通常来讲修剪次数一年不宜超过2次。在修剪时要控制好力度,分清主次,以残枝、病枝、生长状态交叉的下垂枝为主。同时,不要过度修剪,树冠高度应控制在苗木高度的1/2或1/3处,尽量确保修剪后的美观性,保证其自然形态的完好。
5、除草培土工作
优秀的培土工作能加强林木的抗倒伏能力,促进根系发展,提供较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培土即松动土壤。这有利于维持土壤透气性,让空气流通,助力根系呼吸新鲜空气。此外,培土还能避免土壤结块,促进土壤内部微生物的良性循环。在松土养护时,应控制松土力度与深度,以防农业工具对林木根系造成伤害。
除草工作是能让林木更好地生长。疯狂生长的野草会与林木争夺养分,降低林木品质,影响林木光泽长势。使用除草剂是最常见、最方便的除草方法。在选择除草剂时,应根据林木类型与所用场合选用适宜的除草剂,避免因药剂污染无意间威胁人员健康。除草时间的选择,与林木种类、季节气候、环境温度、杂草生长状态有关。以阔叶类苗木除草为例,通常在其未发芽展叶前开展除草作业。针对新出苗的苗木,不应过早除草,以防药剂对幼苗的正常生长造成隐患。一般来讲,在幼苗生长50天后方可开展除草。
6、重视育林环境保护
保护育林地,才能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屏障,让林业生产效果长久、稳定地存续下去。为避免放牧、砍伐、偷盗等不良行为对苗木的损害,破坏育林的环境,可加设专职人员进行护林。此外,随着我国不断开展人工造林作业,森林覆盖面积增加的同时也应做好后期的防火工作,避免干燥气候引发火灾危机。
综上所述,林木是我国的重要生产力资源,提高育苗技术,加强后期管理养护水平,增强苗木成活率,能在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的同时,缓解社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我们更应重视对育苗技术的运用,从修剪补植、除草培土、机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好长期林业生产的长期管理工作,为保护育林环境,构建良性循环,创造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作出一份贡献。
(作者单位:236414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宋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