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肉羊养殖中尿结石致病原因与防控方法的分析研究

作者: 刘蕊

玉田县肉羊养殖产业较为发达,养殖产业在该地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该地肉羊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其肉羊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在肉羊养殖行业中,尿结石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生尿结石的羊会出现尿路梗塞的症状,进而引发排尿困难,随着病程发展其膀胱也会明显增大,在后期将导致膀胱炎甚至导致膀胱破裂,从而危害羊群正常生长发育。为保障羊群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尿结石在羊群中发生的概率,作者在下文中详细描述了尿结石的致病原因以及防控方法,同时为养殖区域对绵羊尿结石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基础条件,从而将尿结石病情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养殖行业健康发展。

一、肉羊尿结石症状

通常情况下,若尿结石未引起病羊尿路发生阻塞或刺激尿路,病羊将不会表现相关发病症状。

1、肉羊尿结石刺激症状

患尿结石病羊的刺激症状通常为排尿困难或排尿姿势出现异常,如叉腿排尿、拱背排尿等,其排出的尿液可能带有脓汁或血凝块。

2、肉羊尿结石阻塞症状

尿结石的形成过程通常是伴随着尿液的排出。尿结石最初形成在肾,随后经尿路到达膀胱,若形成的尿结石直径较大,将积聚在膀胱并使膀胱增大。在此过程中,结石不断刺激膀胱内膜,从而导致膀胱上皮细胞增生肥厚,进而导致上皮细胞发生脱落,结石数量进一步增加。一般直径较小的结石,会随尿液排出,但直径较大的结石会堵塞尿道,从而使得病羊排尿困难,长时间结石堵塞会使尿液积压,将长期压迫膀胱侧壁,其周围血管会出现淤血现象,进而影响血液正常循环,周围细胞将失去营养成分而发生坏死脱落,严重会使得膀胱发生破裂。若在肾衰竭晚期,病羊将因尿毒症而死亡。

尿结石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尿结石阻塞的部位以及阻塞程度有关。发生于膀胱之上的肾与输尿管结石称为泌尿上部结石,而发生于膀胱下(包括膀胱)的尿道结石称为泌尿下路结石。若结石堵塞于肾盂则会引起相应的肾盂肾炎症状,肾盂会积水并排出血尿。在此情况下,病羊肾盂处会出现疼痛以及步态紧张等症状。若结石堵塞于输尿管,病羊会出现腹痛症状,经直肠触诊后,可触及阻塞部位近肾端的输尿管发生膨胀。若结石堵塞于膀胱,将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在病羊进行排尿时会发出呻吟,此时病羊腹壁会出现抽搐。若尿结石堵塞部位为不完全阻塞,病羊则会出现闭尿和腹痛等现象,经多次进行排尿动作后,可观察到病羊无尿液排出。

二、尿结石发病原理

1、尿结石发病机制

尿石症通常是由于生物机体内钙、磷等物质代谢出现异常而导致尿液析出的盐类结晶,该结晶主要是由上皮细胞等物质组成,进而凝结成结石,堵塞于尿路,并同时刺激尿道黏膜进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目前在科研界较为流行关于尿结石发生机制的学说包括:基质学说、胶体学说、过饱和晶体学说以及肾乳头钙斑学说等。其中过饱和晶体学说目前占据主要地位,受到广大学者认可。过饱和晶体学说认为,当机体泌尿系统中结石盐成分过高时,会导致尿液中结石饱和,晶体在逐步聚集,最终形成尿结石。

2、尿结石的凝结核

在生理情况下,泌尿系统中许多物质处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形成尿结石,但当泌尿系统中的黏液、凝血块、脱落细胞、坏死组织以及微生物等异常增多时,尿结石便会逐渐增多。

3、尿中溶质的沉淀

当尿液酸碱度>7.2或尿液中保护性胶体缺乏以及被破坏时,尿液中过饱和的无机物质过多,如磷酸盐、碳酸盐、草酸盐等会逐步环绕堆积,形成结石。

4、尿结石形成的其他因素

形成尿结石的原因有许多,如尿液中溶质饱和度过高或酸碱度以及其他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时,都可能引起尿结石。若长期憋尿或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液储留等都会促使尿结石形成。由于尿素分解后会形成氨气,从而使得尿液呈现为碱性,该环境会使尿液中的各类盐类物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形成结石。

三、肉羊养殖过程中尿结石的发生原因分析

1、品种、性别和年龄

尿结石发生的原因与绵羊的品种、性别以及年龄有关。相关调查显示,公羊的尿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母羊,并在周岁以上的公羊中好发。此外,经过去势后处理的公羊,尿结石发病概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绵羊发生尿结石的概率也在逐步增加,在一岁以前,绵羊尿结石成分主要以磷酸盐为主,在一岁之后,尿结石的主要成分以磷酸盐和尿酸盐为主。

2、饲料和饲草因素

尿结石是由绵羊营养代谢出现问题而引起的,绵羊的饲料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绵阳发生尿结石的概率,同时也会影响绵羊尿结石的类型。

①合理配比日粮精粗比例

根据相关文献数据显示,过量的精制饲料会提高病羊尿结石成分中磷酸盐的比例。当前,许多养殖区域为提高育肥的效果,尤其是处于春季时期,由于粗饲料较为匮乏,养殖户倾向于提高精饲料的比例,有时会将猪饲料混入其中。近期,在全价配合颗粒料的流行趋势下,许多缺乏副产品和粗饲料的养殖区域,其饲料配方中玉米与豆粕等精料饲料的比例已经超过80%,这使得绵羊患尿结石的发病概率提高。因此,养殖户应当合理配比绵羊饲料。从而降低绵羊中尿结石的发病概率。

②日常肉羊饲料物质含量情况

肉羊从饲料中吸收的营养物质会通过各种排泄途径排出体外。肉羊尿结石发生的条件很大程度上和尿液的理化性质以及绵羊饲料的成分比例有关。尿结石中含有多种元素,如钙、磷、钾以及镁等。若肉羊日常饲料中钙、磷、钾以及镁等比例过高,会为结石的形成提供基本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羊患尿结石的概率。

含钙量较高的饲料会使病羊尿结石中钙成分增高。肉羊日常钙和磷的正常需要一般与肉羊自身体质有关。在舍饲条件下,由于饲料配方的设计,配料的比例控制以及对无机盐类原料控制的不合理,会使得肉羊日常钙摄入量过多,从而导致肉羊机体出现钙多磷少,在这种条件下,极易导致尿结石的发生。在处于牧草较为丰富的时期,肉羊大量摄取含钙量较多的牧草,如甜菜叶、三叶草等。这类草含有丰富的草酸,而草酸会与游离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同时使尿液呈现碱性,进一步导致钙结石的形成。

3、饮水品质和饮水量

尿结石的形成同样与肉羊的饮水品质有关。倘若肉羊长期摄入矿化度较高的水,如涝坝水、盐碱水或泥沙含量较高的浊水,极易引发尿结石。而在尿结石发展过程中,脱水是导致尿结石的重要因素,当肉羊饮水量相对不足时,会使得尿液中溶质浓度过高,析出概率过大,从而导致尿结石。在对肉羊饲料配比进行设计时,养殖户常常忽视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钾、磷、镁等元素,从而导致肉羊尿液中有过量的磷酸钾与磷酸镁的盐类结晶,从而引起尿结石。

4、肉羊尿路感染

当肉羊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时,肉羊患尿结石的概率将大幅提升。尿路感染的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但其中也有某些细菌,如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这类细菌会产生脲酶,脲酶能将尿液中的尿素分解成与二氧化碳,从而使尿液呈现碱性,而其中的氨气会与水反应生成氨根离子,铵根离子进一步与尿中镁离子以及磷酸根离子结合,从而形成碳酸铵镁。当尿液中酸碱度达7.2及以上时,便会使尿液析出结晶,晶体在积聚过程中最终形成磷酸铵镁结石。当前,大量学者普遍认为,磷酸铵镁结石是由尿路感染中细菌引起的,受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尿结石发展速度很快,在1月内便可形成。因此,应当根据相应细菌,选用金霉素等抗生素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发育,降低尿液中脲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肉羊患磷酸铵镁结石的发病概率。

5、对肉羊限食饲养

与自由采食相比,每日分批次集中对肉羊进行喂食的方式,无法科学合理地确保肉羊机体消化用水,并控制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的规律释放。这种饲喂方式打乱了肉羊的排尿规律,甚至降低排尿频率,导致尿液溶质积聚,提高尿结石的发生概率。

6、对肉羊治疗药物的使用

若对肉羊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将促使肉羊尿液结晶形成,从而导致肉羊尿结石发生概率提高。

7、肉羊运动不足

人工养殖肉羊的养殖区域有限,肉羊无法获得合适的生理运动量,较小的结石则无法通过运动排除,积聚在机体内,从而加大了肉羊尿结石的发病概率。

四、尿结石临床诊断

在临床诊断尿结石的过程中,通常根据尿结石的一般刺激症状与阻塞症状对肉羊的尿结石进行诊断,但有时也会出现误诊的情况。有一种病与尿结石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常被误诊为尿结石,这种病称尿隐蔽,是指在泌尿系统组织变形后,后天发生尿道封闭,进而引发排尿困难等问题。此外,非完全性阻塞性尿结石也应当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进行区分。因此,在对尿结石进行诊断时,还应当对病羊平时所用饲料进行成分调查,并经过直肠触诊等多种手段,对病羊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程度进行细致分析,最终对病羊所患疾病进行正确诊断。

1、对患病羊病理解剖

患尿结石的病羊肾脏经病理解剖后,可观察到肾脏肿大,其横断面多汁,肾盂中有许多结石,膀胱内部充满大量枯黄色尿液以及大量砂样结石,在膀胱底部可发现一层较厚的结晶,尿道则被这类结晶堵塞。

2、观察结石外观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尿结石是由细砂样和颗粒状的结石混合而成。处于肾盂与尿道的肾结石多呈现颗粒状,颗粒状的结石主要有白色、淡黄色以及褐色。每颗结石的质量在5~15mg之间,其直径处于1.20~4.60mm之间。在显微镜下,结石呈现龟裂状的田块结构。而细砂样结石,以白色居多,其内部结构较为疏松,在显微镜下可发现颗粒细砂样结石是由柱状结晶与小颗粒结晶混合而成。

3、结石结构及成分分析

对尿结石的结构以及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的实验设备主要为扫描电镜、应用化学分析仪,X射线能谱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分析仪等。这类设备可对尿结石样品的显微结构以及成分比例进行详细分析。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颗粒状结石的结构主要为明显的蜂窝状和片状堆积成外周结构。在经过能谱分析后显示,尿结石主要以磷、钾、镁三种元素为主。尿结石外层的元素主要是磷与镁。细砂状结构一般为未形成包裹的蜂窝状核心结构,有时可呈现细针状晶体,细针状晶体以钙为主要元素。而柱状与斜方柱状的晶体主要以镁为主要元素。

五、尿结石治疗措施分析

1、尿结石保守治疗方法

在养殖场生产的过程中,种公羊与育肥后期的公羊通常发生尿结石的概率最高。对于患尿结石症状较轻的病羊,这类病羊的尿结石直径较小,可采用药物或饮水排出结石,必要时可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并对症进行辅佐治疗,从而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

①中西医利尿排石

对于所有利尿药物的使用,都应当提前使肉羊饮用大量清水,从而避免肉羊因脱水而导致血容量不足而发生危险状况。在对病羊使用中药时,应当秉着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原则,将选用的海金沙、连钱草、车前子、木通以及甘草等药物混合碾磨成粉末后,用开水冲服,确保病羊每日服用一次,连续服用3d。后续可根据实际药效调整服用剂量。而西医通常采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对于呋塞米的使用,有口服与肌肉注射两种方式,根据肉羊的重量计算用药剂量,从而确保服用药物后肉羊的生命安全。

②加入添加剂防范尿结石

在肉羊养殖的过程中,通常加入三种添加剂用于防范尿结石,其中包括类抗生素物质、尿液酸碱度调控剂以及脲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肉羊尿路细菌感染的概率,减少膀胱上皮细胞的脱落,同时抑制脲酶的产生,从而控制尿液中的酸碱度。尿液的酸碱度调控剂主要包括三磷酸铵,氯化铵以及硫酸铵,这三种以氯化铵的酸化效率最高。在日常肉羊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应当将肉羊饲料调制为含有0.5%的氯化铵。而在对胱氨酸盐进行处理时,应当加入碳酸氢钠,使尿液发生碱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结石形成并促使结石溶解。一些具有脲酶抑制作用的添加剂,可通过提高氮元素的循环酸化尿液,减少氨气产生,从而避免尿液中酸碱度过高而防止结石的发生。

③对尿道和膀胱进行水冲洗

对导尿管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涂抹润滑剂,缓慢渐进插入肉羊尿道或膀胱,并在尿道和膀胱内注射消毒液,反复进行冲洗处理。上述措施适用于尿结石主要成分为粉末状的结石。

2、尿结石手术治疗

若尿结石阻塞部位位于膀胱或尿道时,可进行手术处理,对于品种较为普通的羊类进行手术的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经济效益较高的贵重种羊。

六、尿结石预防措施

1、科学合理调配日粮

对于尿结石的预防工作,养殖户应当仔细查清尿结石形成的原因,合理且科学地设计肉羊的饲喂方案并控制饲料发霉的程度,从而确保肉羊健康生长发育。

2、保证饮水量和饮水品质

在平时对肉羊进行饲养工作时,应当适当加入新鲜且干净的水,从而稀释尿液,减少尿液对肉羊泌尿系统的刺激,并维持尿液中晶体与胶体的平衡状态。此外,还可对肉羊食用水进行磁化处理,经磁化后的肉羊饮用水可加快溶液内部的微结晶作用,从而使尿液中受热面上的直接结晶与结晶沉积减少,可避免结晶的形成,从而起到防范尿结石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尿液中形成的结晶结构过于疏松而破碎排出。

3、对肉羊器官炎症控制

应当及时对肉羊泌尿系统炎症或疾病进行治疗,在早期控制尿液结晶的形成,从而避免肉羊因尿潴留而发生尿结石。

4、对饲料中的添加剂预防

在肉羊每日饲料中加入一定添加剂,可对尿结石进行预防。但在加入添加剂的同时应当避免加入糖蜜而降低氯化铵的效果。

5、监测羊群的尿液

定期对羊群的尿液进行检测,可避免羊群大面积发生尿结石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羊群进行定期尿液pH值的检测,可为适当调整肉羊饲料中氯化铵和硫酸铵的剂量提供基础条件,从而避免尿结石在羊群中大规模爆发。

肉羊尿结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养殖户不合理的养殖方式有关。为降低该病在羊群中发生的概率,养殖户应当对养殖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在确保合理的饲料配比的同时,避免加入各种矿物质饲料,从而控制尿结石发生的概率,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064100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农业农村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