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案例分析及全面防控策略
作者: 张俊华廊坊市养殖业蓬勃发展,各种动物疫情发生与流行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常见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致病率高,对猪只生命安全和养殖场经济效益构成严重威胁。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诊疗防控尤为重要,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会导致猪只出现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等典型症状,引起继发感染,导致病猪死亡率增加。若不及时采取有效诊疗措施,该病将迅速在猪群中蔓延,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
本文以实际病例为基础,详细介绍猪传染性胃肠炎诊疗过程,制定出防控策略。深入分析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治疗护理效果,为养殖场提供科学诊疗依据。通过本文分享交流,提高廊坊市广大养殖从业者疫病防控意识,维护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传染性胃肠炎是猪养殖中出现的病毒性传染病,对新生仔猪危害最严重,死亡率达到100%。该病发病周期相对较短,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早期就会死亡,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育肥猪感染后虽然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严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成为僵猪。为了有效防范该病的传播流行,需了解此病的发生流行特征,进行针对性防控。
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例介绍
本次病例发生在廊坊市某规模化养殖场,该养殖场规模较大,存栏猪只数量众多,此前并未出现过类似疫情。但近期养殖场工作人员发现部分猪只出现异常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腹泻症状愈发严重,粪便呈黄色或灰白色水样,散发恶臭。养殖场主观察症状后分析是某种传染病暴发,迅速联系当地兽医前往养殖场进行诊治。
兽医到达现场后,立即对病猪进行初步临床检查,采集病猪粪便肠道内容物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结合养殖场主描述、病猪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最终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由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高度接触性传播特点,疫情在猪群中快速蔓延,导致大量猪只感染。养殖场主和兽医团队面临着巨大压力,急需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检查
1、病猪外观与体态检查
病猪外观萎靡不振,毛发杂乱无光泽,猪皮干燥且略带灰白。在阳光下身体没有光泽反射,与健康猪只光鲜亮丽形成鲜明对比。病猪体态明显消瘦,肌肉松弛,背部脊骨肋骨轮廓清晰可见。病猪精神状态极差,双眼无神,对周围环境变化几乎无反应。在兽医靠近检查时,病猪微抬头,进一步印证其病情严重性。
2、病猪口腔与眼部检查
兽医使用专用开口器撑开病猪口腔,注意到病猪口腔黏膜呈现出异常干燥状态,正常湿润度和光泽度完全丧失。舌面干燥,附着白色黏液表明口腔分泌物发生变化。牙龈和口腔黏膜没有出现明显充血、溃疡或病变,排除其他口腔疾病可能性。对病猪眼部进行仔细检查,正常情况下猪眼窝饱满且微微突出,但病猪眼窝深陷。
3、病猪腹部与四肢检查
在检查病猪腹部时,兽医注意到其呼吸频率加快,腹部随着呼吸节奏产生明显波动。分析是由长时间腹泻、呕吐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病猪四肢方面未发现明显关节肿胀,其运动障碍症状未显现。
4、病猪心肺听诊
使用听诊器对病猪心肺区域进行听诊,发现病猪心率加快,肺部呼吸音比较粗糙,是由长时间腹泻呕吐导致身体虚弱引起。
5、病猪饲养情况询问
兽医详细询问养殖场主关于病猪饮食、排便和饮水情况,养殖场主反映,在出现症状前,病猪食欲明显下降,排出粪便稀薄,最终变成水样。
三、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实验室检测
1、病原学检测
从病猪粪便和肠道内容物提取病毒,接种到易感细胞中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效应,确定是否存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若细胞出现特征性病变,表明病毒分离成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荧光抗体技术等方法,检测粪便肠道内容物样本病毒抗原。2种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快速准确检测出病毒存在。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病毒核酸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直接检测病毒核酸,具有较高灵敏度,用于早期诊断疫情监测。
2、血清学检测
采集病猪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抗体。若抗体阳性,则表明猪只曾经感染或正在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比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变化,评估病情发展转归。将病猪血清与已知滴度病毒混合培养,观察病毒是否被中和(即失去感染性)。直接证明血清中存在具有中和作用抗体,确诊猪传染性胃肠炎。
3、病理学检测
对其他病死猪(并非本文分析猪只,下同)进行剖检,取肠道、胃等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切片病变特征,如观察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情况,判断是否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组织切片标记特定病毒抗原抗体,通过观察标记物分布情况,进一步证实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
四、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与护理
1、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策略
(1)补液治疗
观察病猪精神状态、皮肤弹性、眼窝凹陷程度以及口腔黏膜湿润度等指标,初步评估其脱水程度。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进行纠正,而中重度脱水则需要静脉输液治疗。例如,补液量确定需根据病猪体重、脱水程度以及治疗体液丢失量等因素综合考虑,轻度脱水可按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mL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根据具体情况计算静脉输液量,按每公斤体重补充20~40mL电解质溶液。口服补液盐主要成分选择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和葡萄糖等,自行配制或购买成品。根据病猪体重和脱水程度而定,补充50~100mL/kg口服补液盐溶液。将口服补液盐溶解于适量饮水中,让病猪自行饮用。若该病猪需要静脉输液,选择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或复方氯化钠溶液等作为电解质溶液。使用剂量根据病猪体重脱水程度计算,补充20~40mL/kg电解质溶液。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核心目标是抑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复制,减轻病毒对病猪肠道黏膜和其他器官的损害。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特性和当前抗病毒药物有效性,选择适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根据病猪体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抗病毒药物使用说明,确定合适治疗剂量。抗病毒药物需要连续使用3~5d,具体剂量根据药物种类而定。抗病毒药物通过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对于病情较重病猪,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确保药物快速准确进入病猪体内。
以干扰素为例,详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增殖,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根据病猪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使用1万~2万单位/kg干扰素进行计算。例如,一只体重为50kg病猪,可使用50万~100万单位干扰素。若该病猪病情严重,建议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将计算好的干扰素剂量溶解于适量生理盐水,缓慢注入病猪静脉内。连续使用3~5d,根据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
(3)对症治疗
如病猪出现呕吐症状,使用止吐药物缓解其不适。常用止吐药物有甲氧氯普胺片,使用剂量将根据病猪体重和药物说明书进行精确计算。为减轻病猪腹泻程度,可使用止泻药物,如肠黏膜保护剂或吸附剂,减少肠道水分流失,缓解腹泻。促进病猪肠道功能恢复,给予益生菌、微生物等肠道调理剂,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生长,提高肠道免疫力。例如,根据病猪体重计算,一般使用0.1~0.2mg/kg甲氧氯普胺。一只体重为50kg病猪,使用5~10mg甲氧氯普胺。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给药,对于呕吐严重病猪,建议采用注射方式确保药物快速起效。还可使用活性炭,作为一种常用肠道吸附剂,使用0.5~1g/kg剂量进行计算。对于50kg病猪,使用25~50g活性炭。病猪情况好转后,将益生菌制剂与饲料或水混合后让病猪自行摄入,也可采用灌服方式给药。
2、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护理要点
(1)保持环境清洁与舒适
①猪舍清洁
每天至少进行两次清扫,早晨和傍晚各一次,清除猪舍内粪便、尿液和残留饲料。使用专用清扫工具,确保彻底清除污物,避免积存发酵产生有害气体。每周对猪舍进行一次全面冲洗,使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地面、墙壁和料槽等。冲洗后确保猪舍充分干燥,防潮湿环境滋生细菌。
②消毒措施
选择合适消毒剂,根据兽医的建议,选择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有效消毒剂。确保消毒剂安全、无毒,且对猪只无刺激性。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全面消毒,特别是在清扫和冲洗后。对猪舍内所有区域进行均匀喷洒,着重对料槽、水槽、排泄区域等病原体容易滋生地方。为避免病原体对消毒剂产生抗药性,建议每两周更换一次消毒剂种类。
③通风与温控
确保猪舍内有良好通风系统,如天窗、排风扇等。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通风量,避免有害气体和湿气积聚。在冬季,通风时要注意避免冷风直接吹向猪只。维持猪舍在适宜温度范围内,一般为18~24℃。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灯、地暖等。避免温度波动过大,减少病猪应激反应。
④减少应激因素:尽量减少猪舍内噪声干扰,避免突然响声、减少人员频繁走动,保持猪舍安静。为病猪提供柔和、舒适光照环境,避免强光直射和长时间阴暗,利于病猪生物钟调整。
(2)合理调整饲喂管理
根据病猪康复营养需求,选择易于消化、营养全面饲料。例如,在急性期可以选择稀糊状饲料或特制康复期饲料,减轻肠道负担。遵循少量多餐原则,避免一次性喂食过多,防止病猪因消化不良加重病情。具体喂食量应根据病猪体重、病情和康复进展来合理调整,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满足病猪康复营养需求,提高其免疫力。添加消化酶帮助病猪消化吸收食物营养物质。确保病猪能够随时饮用到新鲜清洁水,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定期对猪舍水源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无污染、无病菌滋生。密切观察病猪采食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饲喂策略。
(3)密切观察病情
根据病猪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制定详细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频率、观察的项目以及记录方式。使用标准化记录表格,用于记录病猪精神状态、食欲、排便情况、呼吸频率、体温等重要指标。观察病猪精神状态,注意是否有萎靡不振、反应迟钝等表现。记录病猪饲料和水消耗量,观察粪便颜色、形状和一致性。注意病猪呼吸频率,是否有咳嗽、气喘等异常呼吸声。定期测量病猪体温,记录是否有发热或体温过低情况。一旦发现上述关键指标出现异常变化,立即向兽医报告,详细描述观察到症状和可能原因。
(4)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保持猪舍内外的持续清洁,定期清除粪便,减少病原体滋生。使用有效消毒剂对猪舍、料槽、水槽等进行定期消毒,杀灭潜在细菌病毒。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猪舍内苍蝇、老鼠等有害生物,降低饲养密度,以减少猪只间接触争斗,降低皮肤损伤感染风险。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兽医建议,为猪群接种相应疫苗。例如,弱毒冻干苗主要用于母猪的妊娠期免疫,一般在产前1个月进行接种,增强母猪免疫能力。接种时选择后海穴进行注射,剂量为2mL,满足受威胁仔猪免疫抗病需求。对于受威胁猪只,选择主动接种免疫,剂量根据猪只体重而定,25kg以上猪只使用2mL,25kg以下的猪只使用1mL。对于12月龄仔猪,选择滴鼻或后海穴注射进行主动免疫,每次使用0.55mL,经1周后可产生强免疫效力。针对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经后海穴注射。对于妊娠母猪,产前30d进行接种,剂量为4mL,通过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免受致病菌侵蚀。对于主动免疫接种,剂量根据猪只体重确定,25kg以下猪只接种1mL,25~50kg猪只接种2mL,50kg以上猪只接种4mL。经接种后2周,即可产生强免疫水平。
五、本次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例体会
1、发病情况与诊疗过程
本次疫情初期,猪舍内一头成年猪出现食欲下降、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迅速蔓延,更多猪只开始发病,且症状日益严重,兽医在接到报告后迅速前往现场进行诊疗。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兽医立即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给予补液和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性治疗。对猪舍进行了全面清洁消毒,减少病原体传播。
2、防控措施与效果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兽医严格隔离病猪,防止疫情扩散。对病猪进行单独饲养治疗,直至康复并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解除隔离。加强猪舍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提供易消化饲料,减轻肠道负担。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益生菌,帮助病猪恢复肠道健康。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杀灭残留病原体。注意选择有效消毒剂,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兽医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3、总结与反思
本次猪传染性胃肠炎疫情的成功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及时准确诊疗是控制疫情的关键。兽医在接到报告后迅速前往现场进行诊疗,为病情控制赢得宝贵时间。有效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的重要保障,兽医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从隔离病猪、改善饲养环境、调整饲料配方到全面消毒等方面入手,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在总结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在疫情初期对病情判断不准确,导致一定程度延误。在后续工作中需要提高诊断能力,在防控措施执行过程中存在疏漏,如消毒不彻底、饲料调整不及时等。要求养殖户在今后养殖中要细致认真执行防控措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本次猪传染性胃肠炎疫情的成功防控为当地养殖户、相关部门积累宝贵经验,提高了当地猪传染病诊疗水平的防控能力,为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