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云杉良种选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动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禄楠青海省和甘肃省是青海云杉主要种植区域,因为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改善作用,且具备较强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所以,被大规模广泛栽植。青海云杉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耐低温、耐干旱以及耐贫瘠等方面的特性,并且属于一种浅根性的树木品种。但是,该树种自身缺乏较强的抗风能力。为了能够使青海云杉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充分保证,需要在种植的过程中,对科学的林木良种选育技术进行采用,并加大对病虫害的绿色防治力度。既能够满足当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又能够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推动力。
一、青海云杉良种选育技术要点
1、青海云杉的品种选择
通常在对青海云杉的母本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保证树种生长的优良性。之后,将所选的母本同父本进行杂交处理,借此对品质优良的子代个体进行挑选。与此同时,在对树种进行选择时,需要对树龄进行考量。通常所选择树种的树龄应在8~20年范围内。然后,建立在优良性状单株品种选择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的鉴定,判断其是否符合良种推广的要求和标准。此外,所选择的树木应拥有直挺的树干,无任何的弯曲和变形问题。并且未发生任何的病虫害。
2、青海云杉的选育技术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都属于常见的选育技术手段。为保证所选用的育种技术更具合适性,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同树木的品种、气候条件、土地环境等因素相结合。通常情况下,选育青海云杉的优良品种时,主要使用的手段就是杂交育种。主要是因为该育种方法的操作过程较为简单,且不会花费较长的育种时间,具有显著的优势效果。开展杂交育种时,首要工作就是调查青海云杉林区的线路,并勘察青海云杉林区的实际情况。然后,对合适的造林区域进行选用。之后,应将品质优异的母树林作为父本树种。扩繁的过程中,主要借助的方法为人工授粉和插条繁殖。对相应的树种进行采集和筛选,确保最终所选树种属于优良无性系。例如,选择优良品系的树种时,尽量在子代中选取。保证所选择的个体具有健壮的生长形势,树干直挺。同时,拥有良好的材质以及较强的抗逆性。其次,待种子完全成熟以后,应在品质优良的单株品种处对种子进行采集。在此过程中,需要种植对果实和枝条的全面保护。对于采集的种子来说,需要在储存之前进行均匀的晾晒,以此为种子萌发提供助力。当所有种子的果皮裂开以后,将果仁同河沙进行均匀的混合,然后放置到阴凉、干燥、通风的位置进行阴干处理。此时,再开展脱粒、净种和消毒等工序。最后,次年4~5月时,应在育苗地内进行播种。播种时,可借助深播的方式,然后覆盖土壤并压实。当幼苗长出以后,需要保证除草、松土、追肥、灌溉等作业的及时性和科学性。日常管理中,应对存在病虫害问题的枝叶进行及时去除,适当调整植株的冠型结构。待生长至2~3年以后,可以向新的育苗地移栽壮苗,从而使青海云杉的群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强化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
3、青海云杉育苗地管理要点
①青海云杉土壤的改良
通常开展良种培育作业前,应及时地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改良。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深耕、施肥、灌溉等方式,实现对土壤结构的调整,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使土壤内的微生物活性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后续苗木健康生长奠定基础保障。不仅如此,在对土壤进行改良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施加基肥的方式,进一步增加土壤中原有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幼苗健康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保障。在此过程中,可以选用硫酸亚铁、硼砂和钙镁磷等微量元素肥料。若是所选择育苗区域土壤具有一定的黏性,则应在改良土壤时,将适量的砂砾或石灰粉混入土壤内。不仅有助于土壤性状的调整,还能够达到对土壤酸碱度调节的目的,减少植物根系因土壤过于酸性化而发生腐烂。若是所选育苗区域内的土壤较为干燥,则应在培育工作开始前,开展灌溉作业,确保土壤的湿润度得到充分保证。
②青海云杉的灌溉手段
苗木生长期间,需要结合实际的季节变化和气候环境条件,利用灌溉的方式对土壤进行调整,确保苗木的水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进入干旱天气时,应结合土壤的干湿度,适当增加灌溉的次数。而进入到雨季时,需要将育苗地内的积水及时排出,降低烂根的风险。在此过程中,可以对蓄水池进行建造或对地下管道进行铺设,既能够降低水资源浪费,又能够为排灌工作提供便利。灌溉过程中需要避免采取一次性大量灌溉的方式,而是需要依照少量多次的原则。以免植株因为大量灌溉所形成的高渗透压,而发生死亡。灌溉时,可以对微喷灌技术、滴灌技术或者渗灌技术进行采用,其既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又能够使青海云杉不同生长期内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其中,微喷管技术主要是对水泵进行利用,向植物表面均匀喷施小水滴,进而达到局部灌溉的目的。一般可以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内运用该技术手段,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滴灌技术主要是对滴头进行使用,并向植株的根部位置直接输送水源。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准性,保证了灌溉工作的针对性。因为该形式的水流速较慢,可以保证供水压力的稳定性,为植物充分吸收提供帮助;渗灌技术主要是对5mm以下直径的毛细孔道进行利用,并借此将水注入植株内,保证浸润的全面性,为植株生长期间的水分和矿物质吸收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该技术手段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成本,为此,并未被广泛的推广和运用。
③青海云杉苗木越冬管理
为最大限度降低外界低温条件给苗木带来的冻害影响,在即将进入冬季以前,种植人员应全面检查苗木的情况。并使用塑料薄膜或棉被为苗木建设一个暖棚,以此强化对苗木的防护。
④青海云杉遮阴管理
青海云杉良种培育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遮阴工作的有效性,以免阳光过度照射造成植株被灼伤。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具有50%左右透光度的遮阴网或遮光布进行选用。同时,炎热天气需要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稻草或农作物秸秆,以此使地表温度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实现保湿和降温的目的。进入秋季以后,可以将遮阳网或遮光布去除,保证幼苗的光合作用效果。
4、青海云杉的出圃移栽
当青海云杉幼苗通过5~6年左右的繁育以后,可以出圃进行移栽。在此过程中,需要选择长势良好、健康的苗木,从而进一步提高青海云杉的存活率。起苗的过程中,应对根蘖苗和嫁接口进行保护,减少给其带来的损害影响。在运输的过程中,应重视保温工作,且运输途中做好避震以及防雨措施。苗木出圃的最佳时间应选在春季,主要是因为此时温度逐渐升高,能够为伤口快速愈合提供帮助,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起苗作业应遵循“随挖、随运、随栽”的原则,尽量减少外界暴露的时间,以此使因光照过久而引发脱水死亡的问题得到最大限度避免。移栽前,还需要修剪幼苗的根系,并将主侧根保留下来,防止后期生长受到窝根的影响。
二、青海云杉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1、青海云杉立枯病的防治
每年的4~6月为立枯病的高发期,且处在不同的发病阶段,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一般青海云杉感染立枯病以后,会有种芽腐烂、茎叶腐烂、幼苗猝倒以及苗木立枯等症状。其中,若是播种的过程中,土壤存在板结问题以及较高的湿润度,则会增加种芽感染立枯病的风险。此时,会造成种芽腐烂,进而出现缺苗的情况。如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其所处的环境有较大的湿度,且种植密度过高,引发了通风透气性不佳的问题,则会加大立枯病的感染风险。此时,幼苗的茎叶位置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腐烂的情况。如果幼苗生根以后感染了立枯病,则感染位置会有水渍状的病斑出现。此时,会严重危害到苗茎组织。当苗木进入到木质化阶段以后,虽然其抗病能力增强。但如果土壤内存在较多的病菌数量,会导致苗木根系受到病害影响。在此过程中,会因苗木根系腐烂,而造成幼苗枯死。如果对青海云杉进行田间管理时方法缺乏科学性,且育苗地内存在严重的积水问题以及表土板结的情况,当地表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中,会导致幼苗的根部受到损伤,进而使幼苗根部健康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增加了病害的发生率。此外,如果其他苗木感染了立枯病,则会传染给健康苗木。
防治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整地的科学性。在此过程中,应采取做高床的方式,并对土地进行平整处理。高床的长度应为20cm,宽度应为1m。以此强化土壤的透气性,降低育苗地的积水问题。重视对土壤的消毒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硫酸亚铁进行使用。并在消毒处理后的3d左右开展播种作业。播种前,需要在硫酸亚铁溶液中浸泡5h左右。然后使用清水洗净,并进行催芽。此外,应重视苗床的消毒工作。此时可喷施适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并在喷施后的80min之内及时地使用清水对苗床进行冲洗,防止药害的发生。
2、青海云杉顶芽锈病的防治
青海云杉生长过程中有较高的锈病发生率,其主要对植株的顶芽产生侵害影响。通常每年的6~8月为该病害的高发期。当感染了锈病以后,顶芽位置会有金黄色的锈粉出现。当进入到8~10月时,所产生的锈粉会不断转移。危害顶芽的同时,会有黑褐色的病斑出现。
防治锈病的过程中,需要每间隔7d左右对敌锈钠溶液进行1次喷施,并持续开展1~2次的防治工作。除此之外,受到病害侵袭影响的位置,需要及时去除。并统一带出苗圃进行深埋或者焚烧等处理。
3、青海云杉针芽锈病的防治
该病害主要给青海云杉芽孢和针叶等处带来侵害影响,且发病时无法被及时察觉。随着病情的不断加剧,青海云杉的芽孢和针叶等处会逐渐变黄,最终枯死。该病害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一般染病后的30d左右,会蔓延至整个苗圃,具有较高的危害性。
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在发病初期时,喷施4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此外,也可每间隔7d左右,喷施1次15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4、云杉梢斑螟的防治
通常青海云杉新生枝梢位置的嫩叶会受到该虫害的啃食,进而引发枝梢枯死。与此同时,该虫害会排出许多的粪便以及蛀屑。一般梢斑螟的幼虫会潜藏在青海云杉梢头的针叶以及枝条等处越冬,此时,会损害新生的嫩梢。通常被害虫啃食的地方,会有细小的小孔出现。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的幼虫会存在于植株的针叶以及枝条内部等处,呈现出褐色。当进入到5月上旬时,随着青海云杉芽孢的萌发,害虫会逐渐移动到植株的枝条位置。而进入到6月上旬时,该害虫会大规模爆发。此时的害虫具有较大的食量,会严重威胁到树木的健康。对于成熟的害虫来说,其主要在树干位置活动,且会有一些害虫在树皮下方化蛹。成虫通常会在7月左右时羽化,并在8月时完成幼虫的孵化工作。
防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林分结构进行优化。对于该害虫来说,其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青海云杉过于单一化的种植。所以,应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带状混交或块状混交的方式,达到对虫害的防治目的。培育幼苗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日常的管理工作,保证施肥的科学性,借此强化幼苗的病虫害防御能力;进入到5月下旬~6月上旬时,需要喷施高效无公害的药剂,实现对2~3龄幼虫的灭杀目的。例如,20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或2000倍Bt悬乳剂;而进入到6月下旬~7月上旬时,需要在育苗地内放置合适数量的杀虫灯,通过害虫所具有的趋光特性,达到对虫害数量的有效控制。除此之外,可以在育苗地内引入瓢虫、寄生蜂等害虫天敌,从而使害虫数量减少。
5、青海云杉小蠹虫的防治
该类害虫属于钻蛀类害虫,树皮是其成虫和幼虫的主要越冬区域。当青海云杉受到该害虫侵袭以后,树木自身的运输功能会受到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到树木的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通常每年的4~5月为害虫成虫的扬飞期,并于6~7月时进入高发期。一般情况下,青海云杉的树木会受到该类害虫影响而不断衰弱,部分树木会变为枯立木。
防治的过程中,既可以借助聚集信息素诱杀法,又可以利用饵木诱杀的方法。对于害虫较为严重的区域来说,需要对聚集信息素进行利用。其可以在虫害发生的初期,对害虫进行有效的诱杀,降低育苗地内的虫口数量。饵木主要是选取已经出现衰弱趋势或者临近死亡的苗木,并将其作为诱木使用。在此过程中,应将诱木的长度控制到2m左右。然后以3~5根为一组,结合防治的面积,对合适的组数进行确定。利用害虫喜爱将卵产在新伐木的特性,引诱害虫在该诱木上产卵。之后,使用人工的方式,针对产卵以后的诱木实施扒皮处理,并统一进行焚烧处理。该方式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害虫的扩散。除此之外,还可在被虫蛀的孔洞位置注入适量的1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倍25%高效氯氰菊酯溶液。在注入药液时,药量约为5mL。若是处在成虫的危害期内,需要在育苗地内每间隔7d左右进行1次10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溶液或500倍25%氯氰菊酯溶液的喷施防治工作,并持续开展3次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6、青海云杉松天牛的防治
当青海云杉受到松天牛的侵袭英系那个以后,林木的木质位置会受到幼虫的啃食影响。且随着害虫不断成长,开始对叶片进行啃食,最终导致青海云杉枯萎死亡。不仅如此,松天牛还会造成松林线虫的发生,此时会引发青海云杉大规模的死亡。
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在松天牛处于幼虫阶段时,在虫蛀的孔洞内放入磷化锌毒,借此实现对幼虫的杀灭效果。当松天牛进入到成虫期以后,应再使用200倍50%杀螟松防治。与此同时,对于处在孵化期的害虫来说,需要喷施1000倍40%氧化乐果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当前林业产业中一项重要的资源就是青海云杉,其不仅在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能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而为进一步提高青海云杉生长的质量,保证其存活率。需要借助科学的林木良种选育技术,从而为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能量。
(作者单位:810505 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