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与西红柿的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 姜琳琳

白菜、西红柿是一年四季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品种,也是海伦市露地、棚室主栽的蔬菜品种。随着栽培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蔬菜产量及品质也不断提升,给菜农带来了较高的收入。本文阐述了这两种蔬菜的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以利于农户参考,在栽培蔬菜前充分了解这两种蔬菜的生长习性,并根据其习性加以栽培管理,以获得最佳收益。

一、白菜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

1、生长习性。白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境内栽培广泛。

①温度条件。白菜性喜冷凉,耐寒性较好。不宜在高温天气种植,否则易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导致产量低及质量不佳。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12-18℃,当温度低于12℃、高于18℃不利于生长。适宜种子发芽的温度为20-25℃,适宜幼苗生长的温度22-25℃,适宜莲座期的生长温度17-22℃,适宜结球的温度12-18℃,结球期夜间温度不宜过高,利于结球和增加产量。适宜开花结荚的温度17-22℃。各生长期当温度条件适宜时,对提高产量和品质作用显著。

②光照条件。白菜属于长日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阳光,日照不足的情况下对产量影响较大。大白菜光合补偿点约为1500勒克斯,饱和点为4万勒克斯,光照条件好,光合作用就越强,光合效率也就越高。即光合强度随光照的增加而加强;反之,光照条件越差,光合强度也随之下降。

③水分条件。白菜是需水量较多的蔬菜之一,白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水分来调节自身的温度,在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宜的前提下,能够加速养分的吸收与运输,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才能增加产量。一般每100g大白菜的含水量是93-95g,可以说除发芽时需水量不多,其余各生长期对水分的吸收量都比较多。发芽期,土壤含水量宜控制在20%,幼苗期土壤含水量宜控制在30%,莲座期土壤含水量宜控制在50%-60%,结球期土壤含水量宜控制在80%。生长期内空气湿度以70%-80%为宜,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条件下,对白菜的生长、产量及质量都有影响。

④土壤条件。白菜是浅根系蔬菜,适应性强,对土壤环境要求不是十分严格,宜在土壤养分含量丰富,土质松厚,保水保肥,病虫害少,排水畅通,水源洁净,pH值5-6.8的黑土、黄土、砂壤土农田栽培。在碱性土壤、地势低洼、粘性土壤不宜栽培,否则产量不佳。通透性好的土壤对白菜根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⑤养分条件。白菜需肥量较多,和其他蔬菜相比,生长期偏短,但产量却不低。据相关资料显示,每生产1000kg白菜,需氮 1.80-2.5kg、磷 0.85-1.2kg、钾3.0-3.7kg、镁0.19- 0.22kg、钙1.59-1.62kg。白菜所处的时期不同,对养分的需求量也不尽相同。苗期吸收养分的数量约占全部需肥量的10%。莲座期阶段,需肥量约占全部需肥量的30%,结球期阶段需肥量约占全部需肥量的60%。不难看出,莲座期是白菜需肥量最多的时期。尤其是结球初期,养分是否充足,决定着后期的产量和质量。结球期养分缺乏时,会造成白菜结球不实,且叶片薄、大,品质较差,耐贮性较差。

2、栽培技术。

①选种良种。选择白菜品种时要注意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播种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再加以优选,以为后期增产提质奠定基础,可选601白菜、秋傲等品种。与豆角、辣椒、马铃薯、玉米、大豆等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合理轮作。

②整地施底肥。前茬作物收获后,选在晴好天气,翻耕整地、打碎耙细,翻耕深度20-25cm,翻耕后适当晒田,既可减少土壤中的病菌虫害,又能提高土壤理化性能。垄宽30cm,垄高15-18cm,垄距55-60cm。播种前一天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配施复合肥。可亩施腐熟肥3000-3400kg、复合肥30-40kg,施底肥时要均匀。

3、适期播种。北方地区播种秋白菜多在8月上中旬(立秋后)。选择饱满、光泽好、颗粒均匀、无病无虫害的种子。播前将种子放入洁净冷水中浸种10分钟,捞出控水后放入50-53℃温水中浸种30分钟。然后捞出再放进冷水中进行冷却,捞出控水后置于干燥通风处阴干,播种。如本地高发白菜黑腐病和霜霉病,播种前可用种子量的0.3%-0.4%的代森锰锌,或瑞毒霉、福美双等药剂拌种处理,可降低病害发病率。

4、田间管理。播种后的田间管理很重要。

①间苗定苗。白菜幼苗2-3片叶时,及时间苗。去病去弱,留健留壮。白菜苗4-5片真叶时再次间苗,定苗。

②及时中耕。在间苗、定苗时要进行中耕清除杂草,提高土壤透气性,利于白菜根部的发育和生长。

③浇水追肥。生产中要结合天气、降水、土壤湿度、白菜长势等具体情况合理浇水、科学施肥。白菜需水量较多,尤其是生长后期,如干旱少雨、土壤缺水时,要及时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浇水。每次浇水要小浇、浇透,不要大水猛浇灌,尤其是不要造成田间出现积水的情况。另外,要注意在雨后要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而影响白菜长势和产量。北方立秋后的白天气温仍然较高,干旱少雨天气的情况下及时浇水,既能调节土壤墒情,又可以降低地温,减少高温造成的危害。

土壤肥力好、底肥充足的前提下,苗期一般不用追肥。反之则要及时追肥。在莲座期和结球前是白菜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需肥量也随着迅速增多。因此,在莲座期和结球前要各追1次肥,主追氮肥,配施磷钾肥。莲座期可亩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配施20-25kg尿素,或追施40-60kg复合肥。结球期亩腐熟农家肥1000kg,配施20kg尿素。或亩追20kg复合肥,配施10-12kg尿素。另外,为促进白菜长势、提高产量,还要及时叶面喷肥。莲座期叶面喷施0.25%-0.5%硝酸钙等溶液,结球初期叶面喷施0.5%-1%的尿素。

5、防治病虫害。危害白菜的病害有黑斑病、软腐病、菜螟等。

①黑斑病。黑斑病是危害白菜的一种主要病害,我国各产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白菜叶片、叶柄、花梗、种荚,病害发生后一般会造成20%-30%的减产。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4%的15%多菌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或用种子重量0.3%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拌种。对病株可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3%多抗霉素水剂700-800倍液,或用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300-400倍液,或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8-10天喷1次,连喷3-4次。

②软腐病。白菜软腐病主要危害叶柄和根尖部,严重时全株枯死。发病初期,可用38%恶霜嘧酮菌酯800倍液,或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用1%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2500-4000倍液,或用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8-9天喷1次,连喷2次。也可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灌根防治,7-8天灌1次,连灌3-4次。

③菜螟。主要以幼虫取食菜心为主害,导致滞长,造成减产,而且被害的植株伤口易发生软腐病。发现虫害,可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或用18%杀虫双水溶液800-1000倍液,或用10%丁硫磷混悬液1500-2000倍液等,喷于叶片进行防治。

6、适时收获。适时收获很重要,过早收获产量不高,过晚收获易受冻受害。东北秋白菜多在10月中、下旬收获。采收后适当晾晒(2-3天),利于后期窖储。

二、西红柿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

1、生长习性。西红柿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广泛栽培。

①温度条件。西红柿虽喜温但不耐高温,怕冷凉,遇霜冻就会受冻死亡。适宜种子发芽的温度28-30℃,当温度低于12℃、高于35℃时无法发芽。适宜苗期生长的温度20-25℃,苗期可耐短时间的5-6℃低温,但温度不能低于0℃。适宜开花结果的白天温度20-28℃,晚间15-20℃,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开花、花量及结果。当温度高于35℃,会导致花器异常发育,花果提早脱落。适宜果实生长的白天温度20-25℃,夜间15-20℃。果实膨大期如温度高于30℃时,会影响茄红素的形成,导致果实着色不良。

②光照条件。西红柿喜光,是短日照作物,光饱和点为7万勒克斯,不同时期对光照的需求也不同。发芽阶段无需光照。出苗后光照要充足,否则不利于幼苗的发育。开花期需要良好的光照条件,否则会影响授粉受精,造成落花。结果期,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能够增加坐果量、提高单果重量作用明显。反之,此阶段光照不足,不仅会影响坐果率和单果重量,还会造成筋腐果、空洞果的出现,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③水分条件。西红柿是深根作物,根系发达,喜湿润环境,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发芽期,土壤见干见湿为宜。苗期土壤含水量宜在60%-70%。开花期土壤含水量不宜过高,宜控制在50%-60%,此阶段土壤过湿,会造成茎叶徒长,花量少。坐果后需水量迅速增多,土壤以湿润状态为宜,各期的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过高的空气湿度既影响授粉,又易引发病毒病、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

④土壤条件。西红柿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适宜在排水能力强,养分充足,土质疏松,光照良好,pH值6-7的土壤栽培,pH值过高或过低的土壤都不利于其生长。

⑤养分条件。西红柿喜肥,需肥量多,耐肥力强,对三大主肥的需求量依次为钾、氮、磷。每生产1000kg果实,需吸收氮7.6-7.9kg,磷1.2-1.4kg,钾15.8-16kg,镁0.5-0.7kg,钙2.0-2.2kg。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少,以氮肥为主,配施磷肥。开花结果期,需肥量迅速增多。果实膨大期时需肥量最多的阶段,也是决定产量的最关键时期,需肥量约占全部需肥量的50%-80%,要及时追肥和叶面喷肥。开花结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时,要及时补充磷钾肥,否则易出现茎细、卷叶、果少的缺磷症状,以及出现幼叶小、植株矮化、根系发育不良、茎部硬,严重时茎不再增粗,果实长势差,植株抗性差。

2、栽培技术

①选用良种。可选适合北方地区春季露地栽培的毛粉系列茸毛二号、茸毛金刚等品种。与马铃薯、豆角、大豆、玉米等作物实行3-4年的轮作,既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又能减少缺素症的出现。

②适期育苗。育苗前将筛选过的种子放入50℃温水,浸种8-10分钟。或用10%磷酸钠溶液,浸种18-20分钟后捞出,用清水冲洗2-3次,再将种子放入30℃温水中浸种23个小时,进行催芽。北方地区露地春播西红柿,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在棚室内育苗。播种后覆土、覆膜,保温保湿,3-4天即可发芽。苗床温度,白天宜在25-28℃,夜间温度宜在 18-20℃。适宜的温度对芽苗破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要注意保持棚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定植前5-7天进行炼苗。当株苗长出7-9片叶,株高15-20cm,耕层 5-10cm 深的地温稳定在12℃时即可移栽,首选壮苗健苗,淘汰弱苗病苗,提高成活率。宜在晴好天气移栽,移栽后浇水。

③整地施底肥。移栽前的大田要深耕深翻,深度25-30cm,施足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4500-5000kg,配施25kg过磷酸钙,20kg钾肥。垄高10-13cm,垄宽65-70cm。

3、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移栽后及时中耕除草,既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又能够减少草害的影响。

②浇水追肥。根据天气、降水、土壤含水量等具体情况科学浇水。移栽后4-5天浇1次缓苗水,水要浇透,利于根系下扎。开花结果期遇少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浇1次水。雨水多的天气要注意及时排水。追肥时,氮肥不宜过多,并且要配施磷钾肥。开花结果期,亩追10-15kg的促花促果肥农家肥,第一穗果膨大期时追1次肥,亩追10-15kg。第一穗果采收后追1次肥,以促进第二三穗果的膨大,可亩追25kg磷酸二氢钾,25kg硫酸钾复合肥。土壤追肥的同时,还要及时叶面喷肥。第一穗果膨大时,可用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0.1%过磷酸钙+0.1硼砂叶面喷施,6天喷1次,连喷2-3次。

4、防治病虫害。生产中要及时防治病毒病、白粉虱等病虫害。

①病毒病。病毒病由病毒引起,是危害西红柿的重要病害,全株均可受害。播种前用0.1%高锰酸钾液或用10%磷酸三钠水溶液,浸种25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3-4次。苗期3-4叶时,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或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灌根防治,7-8天灌1次,连灌2-3次;也可用6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②白粉虱。白粉虱寄主广泛,不仅危害西红柿,还可危害白菜、芹菜、茄子、黄瓜、辣椒等多种植物,是一种世界性害虫。虫害初期,可用21%灭杀毙3000倍液,或用50%克蚜宁乳油1500倍液,或用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等喷洒防治,6天喷1次,连喷3-4次。

三、注意事项

1、栽培白菜和西红柿过程中,要先充分了解这两种蔬菜的生长习性,并结合生长习性进行栽培和管理,才能保证最终的产量和品质。

2、在施肥补肥管理过程中,建议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有针对性的施肥、追肥、补肥,才能够发挥最大肥效,又可以避免过度施肥,保证植株健壮生长以及后期的产量和品质。

3、在农业防治病虫害时,防治时间越早越好,提早防治,才能够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各种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将病虫害的危害降至最低。

4、在药物防治病虫害时,单一用药的防治方式不可取,因为单一用一种药液进行防治,极易使病菌、病毒、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了防治效果,导致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5、在药物防治病虫害时,施撒药液或喷雾时,要细心周到,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病特点进行喷药,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否则,虽然进行药物防治了,但却大大影响了防治效果,导致产量和品质都会下降。

总之,在栽培白菜和西红柿的过程中,不能“一栽了之”,加强栽后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加强农田管理,结合天气、降水等具体情况,“浇好水、管好水、控好水”;结合土壤肥力等具体情况,“施好肥、追好肥、补好肥”。对各类病虫害要及早防、及早控、及早治,降低病虫害对白菜和西红柿的危害,确保获得最佳收益。

(作者单位:152300 黑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海伦市分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