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及发展建议思考
作者: 陆论学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种植农业的发展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向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进一步发展。玉米和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其产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是提升玉米大豆产量与质量的新兴技术。本文首先概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总结其技术要点,然后分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与应用成效,最后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概述
在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首先要完成玉米的种植,计算好种植带的间距,让玉米与大豆的种植区域呈现出宽窄交错的态势,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农机耕种,缩短耕种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效率。玉米大豆植株形成的空间结构已提升了植株对自然光照的吸收,直接提升玉米与大豆的产量。不仅如此,玉米与大豆进行复合带状种植还能实现养分互补,为彼此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
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的生长,对玉米、大豆的需求量也在提升,但目前的主流种植方式相对落后,不适应农业发展的机械化、生态化趋势,种植密度低,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低。在耕地面积无法进一步扩张的前提下,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是大势所趋。
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要点
1、玉米大豆品种选择
在运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选种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不仅要考虑到该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要考虑到玉米品种与大豆品种的生长习性与特性是否契合,能否达到促进生长的效果。
为了兼顾产量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落实效果,在选择大豆品种时,要选择单位产量高,对隐蔽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抗倒伏,能密集种植的优良品种,收获时的有效荚数必须大于总荚数的50%,以适应光照与空间的需求。而在玉米品种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边行优势,要选择边行优势大,产量高,抗倒伏能力强,株型紧凑,适应机械收割的品种,以满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要求。
2、间距密度配置
间距密度配置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区别于传统套种技术的核心步骤,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就是将2-4行的玉米种植带与2-6行的大豆种植带进行交错,一个玉米种植带与一个大豆种植带的组合就被称为一个带状复合种植体。而在进行带状复合种植体的具体设置时,包括带宽、行距、行数、间距在内的所有参数都需要进行精密计算与严格控制。以带宽为例,种植带的宽度设置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布局结构的合理性,过宽或过窄的带宽都会导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失去复合种植的优势,甚至直接导致减产。
3、施肥与播种
在玉米与大豆的播种工作开始进行之前,首先要开展深翻整地工作,保证土壤的墒情能够满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需求。之后要对土壤成分作出分析,同时考虑前茬作物的耕种情况进行施肥。肥料的施用要有针对性,用量要克制,要在能够满足玉米生长需求的同时兼顾大豆需要的营养元素,尽量选择施用对两种作物生长都有促进作用的化肥。
在播种前要完成种子的挑选与晾晒,提高种子的出芽率,为提升种子对部分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还可以进行包衣和拌种。需要注意的是,玉米与大豆适宜的播种深度不同,玉米需要深播,深度在5-8cm为宜;大豆需要浅播,播种深度要控制在3-5cm之间。
4、田间管理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田间管理。相比较于玉米、大豆单种植物的种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田间管理工作更为复杂,也更加重要。比如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去除无效植株与无效果穗,不仅是为了避免其抢占水肥资源,也是为了避免其影响光照。
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
1、提高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效率
大豆和玉米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但在市场价格的驱动下,玉米与大豆经常出现“争地”的矛盾。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正是通过对种植土地进行合理配置,让两种农作物共存于同一种植空间,一定程度上化解二者之间的争地矛盾,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与此同时,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缩小了同种作物之间的内部行距,而扩大了不同作物带之间的间距,相较于传统套种模式中相等的行距与间距,能够减少位于高位的玉米对位于低位的大豆造成的隐蔽影响,提升了大豆与玉米对自然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影响作物健康生长的前提下提升了作物的密度。
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种植者需要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调整玉米种植带与大豆种植带的占地面积,达成玉米大豆和谐共存、共同增产的最终目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地发展与应用也将促进新型种植体系,实现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2、降低生产成本
在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玉米种植带与大豆种植带之间的间距有所扩大,这不仅提高了作物对自然光热的利用效率,而且也为农业机械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对玉米与大豆进行农事操作时,许多针对单一作物的重复机械化劳作就可以由相关的农业机械取代,同时农业机械的运用也降低了在对套种作物进行农事操作时的复杂程度。这不仅能够减少对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农作物套种的粗放管理模式,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大幅度提升,降低了生产成本。
玉米与大豆进行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还在于玉米与大豆的生长习性与特性能够相互配合,为彼此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大豆的根瘤能够起到固氮的作用,提升土壤的肥力,而带状混合种植的排布也将最大化地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提升作物对土地资源以及自然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的酸性物质与土壤结合,能够生成大豆生产所需的矿物质。玉米与大豆之间的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种植户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收益。
3、供应市场需求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玉米、大豆的间距、密度配置不仅为农业机械的运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而且也提升了两种农作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达成了空间排布与养分之间的互补,直接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对鲜食玉米与大豆的需求也在提高,追求更高的食物品质与更好的口感,而需求的增长也将带动种植户的收益上升。
4、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兼顾作物种植与土地养护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除了创造经济收益之外,玉米与大豆的种植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减少农药的使用,起到保护田间生物的作用。
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成效
1、经济效益
与传统种植模式,单独种植玉米或大豆相比,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设备与种植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更高,需要更高的前期投入,相对应的也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对比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传统单独种植模式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对比,能够发现,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与玉米的单位产量都有所提升,平均每公顷的投入却比单独种植玉米或大豆更低,每公顷的收益提升了15%-26%,可以显著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2、生态效益
根据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在农田这一简单生态系统中,作物的种类越丰富,系统中传递的营养物质结构越复杂,则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在面对外来侵害与环境变化时的自我修复与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也就意味着其中农作物的抵抗力与稳定性越强。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玉米与大豆的排布构成了空间上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能够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吸收效率,而大豆根瘤的固氮作用减少了农田中对化肥的需求量与使用量,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农田生态系统的负面作用,创造更好的生态效益。
3、社会效益
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代表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农业生产领域,提高粮食产量,扩充我国粮食储备,保证农作物生产的安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样能为我国社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不仅影响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还会对养殖业、畜牧业等下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农业的增产增收能够提升农民群体的生活水平,保障社会在稳定中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中产业效应、科技效应与人才效应发挥作用。
五、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发展建议
1、根据区域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运用需要以对当地种植生产结构与产业需求的深入了解为前提,必须根据区域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比如粮食主产区就可以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作为侧重点,购入专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设计的玉米大豆带状套种播种机,配合两行玉米收获机与窄型大豆收获机使用,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而在同时发展畜牧业的半农半牧区或农牧交错区,以及养殖产业占比较大的农业区,玉米大豆主要作为饲料使用,因此可以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青贮技术结合,配合发展后续的饲料加工产业。如果是位于城郊地区的农业用地,可以针对城市消费者的鲜食习惯,推广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收获时间与收获方式做出调整。如果是土地状态较差、土壤较为贫瘠的地区,则需要结合休耕对土壤肥力恢复的需求,发展籽粒玉米与绿肥饲草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
2、争取政府专项补助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发展与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任何一种农业种植技术想要发展,都需要资金与实践,才能不断进行优化。种植户在面对新的种植技术时,由于不了解原理,难免出现抗拒心理,应用技术的意愿也通常较差。此时政府应当发挥桥梁作用,鼓励种植户运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切实提升玉米与大豆的生产效率。比如政府可以设立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对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使用农机设备的种植户发放相应补贴,也可以联合银行,开发针对农产品的农业保险。还可以与村镇内部的企业与事业单位沟通,帮助种植户拓展销售渠道,为种植户解决后顾之忧。
3、建立试验田与示范基地
事实上,种植户难以从理论的角度理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越性,因此,想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实践依据,就应当建立试验田与示范基地,让种植户从直观的角度感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越性。
试验田的建设首先要确定位置,既要满足玉米、大豆生长的自然条件,同时也要满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要求,距离村镇又不能过远,方便种植户前来观摩。在试验田之外,还应当选择一块与试验田面积相等,自然条件接近的对照田,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这样一来,无论是在玉米、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作物状况,还是最终的产量比较,都能让种植户直观地体会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自然提升种植户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促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
4、组建高素质的技术服务团队
绝大多数种植户都不具备理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专业素质,因此想要在农村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达成预想中的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量的作用,就需要组建高素质的技术服务团队,定期到周边村镇进行宣讲。
在宣讲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以生动浅显的语言解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原理,也可以提前准备对应的视频,配合视频进行讲解,提升直观性。技术服务团队的任务除了讲解技术原理,加深种植户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了解之外,还应该向应用这一技术的种植户答疑解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传统的种植技术相比有着较强的突破性,植株排布、施肥除草等工作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技术服务团队提供全面、细心、耐心的指导,才能有效提升种植户的技术应用水平。
5、加强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以及运用还需要与主动的宣传相配合,才能扩大技术的影响范围,为深入研究与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在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时,首先要抓住该技术的核心优势,也就是对受众—种植者而言最为关注的部分,降低成本,提升产量。此外,根据宣传地区的自然气候、土壤条件作出针对性的宣传,突出技术的优势。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宣传上的作用,可以建立专门的农业技术宣传平台,利用网络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扩张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影响范围。
综上所述,使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必须注意设计玉米与大豆的间距与密度。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供应市场需求,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带来经济、生态、社会三个层面的效益。想要进一步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达成更好的应用效果,就需要根据区域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与专项补助,建立试验田与示范基地,组建高素质的技术服务团队,加强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
(作者单位:532200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