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推广

作者: 和星生

为促进地区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地区农业结构和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利用怒江州的气候以及地理水文条件,引导农户种植草果,草果目前在市场当中主要做为调味品使用,自身具备的辛辣香味,能够去除食物腥气,增加人们食欲的作用,所以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草果的生长条件以及生长规律,注重栽培技术的规范,妥善管理等因素,提升草果成活率,提升农民收益,本文强调草果栽培技术的关键部分,预期草果的产量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20%,以达到促进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地区农民收入的目的。

草果是一种常用的食用香料,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姜科豆蔻属植物的果实,学名:Amomum tsaoko,其种植地区在国内主要分布在广西西部地区和云南的东南部地区,其中,在云南的种植面积约为344万亩,占全国的80%,产量同样占全国的80%,本地区(怒江州)的种植面积为42万亩,约占全国的10%,全省的12%,具有很高的占比,使得本地区草果种植具有地区特色,但是自从1978年引入草果的30多年以来,虽然草果已经逐渐适应了本地区的气候以及地理条件,且经过了本地区独特的立体气候环境筛选,但是,草果的栽培技术对实现草果高产始终还存在一些困难,作为地区特色产业的草果种植历年也受到相关专家学者和州、市政府的高度关注,高产栽培技术同样也在逐步发展,本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草果栽培技术,以进一步实现草果栽培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择栽培园地

1、海拔

栽培园地的选择是草果栽培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的一步,一般而言在同一地区的海拔差不会过大,但应注意的是,草果的最佳种植海拔在1200-2000m。选择山谷坡地、 溪边或疏林下,土壤富含腐殖质、质地疏松的砂壤土,在选好的林地上,要清理杂草和灌木,过密的乔木,保留林内荫蔽度为50%-60%,将多余的树木砍去清理,并清除杂草,翻土深20-27cm。起畦宽1.2-1.5m。畦内按株行距挖穴,穴的规格为40-40-30cm,穴内施堆肥、厩肥和火烧土等作基肥, 与表土拌匀待植。

2、坡向

在坡向方面,考虑到保湿效果,应选择阴坡或以阴坡为主,亦即坡向坐南向北,有一定的日照条件,但日照时间短,利于保湿。

3、郁闭度

草果种植的郁闭度在0.5-0.7之间为最佳,亦即每亩遮阴树在10-16株左右,以保证光照强度在30%-40%左右。

4、土壤

土壤条件一般在本地区特殊差异不大,草果的最佳种植土质是森林黄壤、森林棕壤,土壤的腐殖质层深厚为宜。

5、空气温湿度

园区的相对湿度林内空气相对温度应保持在80%以上,草果喜湿,土壤湿度常年保持湿润。

二、草果园地整理

整地的核心应围绕着草果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展开,草果园地处于乔木、灌木植被密集覆盖、雨量充沛、常年保湿、腐殖质层深厚、土壤肥力较强、疏松潮湿之地,整地的目的应以构建草果的最佳种植参量条件作为核心。

1、打塘

打塘之前要清理下层杂草并将下层的乔本科杂草、小灌木丛连根清除,打塘时,沿山坡等高线挖,由于草果属于浅根系植物,因此塘的规格不宜过深,一般而言深度为40cm,长为80cm,宽为80cm。

2、回填

回填塘在挖塘后的30天左右为宜,要使挖出的土壤和空塘充分的经过阳光暴晒,让土壤足够干、足够散以后再回填。在回填时应当先散布枯枝落叶或者一些地表土,这一层的厚度大约在20cm左右,然后用取出来的表土拌腐熟的农家肥或油枯1-2kg+0.5kg过磷酸钙拌表土回填,这一层的厚度在10-16cm左右为宜,剩下的部分可以用挖塘时的新土回填,填满时的情形应是略微高出塘面10cm左右,呈现龟背形。

3、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要综合考虑种植园区的土壤条件,根据土壤条件灵活调控,土质较好的种植密度可以小一些,每亩可种134-111塘,行距为2×2.5m或2×3m,在土质条件较差之地可以加大种植密度,每亩种植166塘,株行距为2×2m。

三、种子繁殖与播种

1、选种应选择果粒大、种子饱满、无病虫害的高产植株作采种植株。

2、采种及种子处理

当果皮紫红色,种子呈银灰色,嚼之有甜味的果可采摘,然后选出饱满、充分成熟、无病虫害的果实作种,宜随采随播。

3、播种期

随采随播的方法为佳,以秋为好,采种后最好于当年的9-10月中旬播种,此时的气温适宜,多在10-22℃,种子发芽快、发芽率高、早成苗。春播效果较差,春播要在气温回升到18℃以上时进行,秋播月平均气温在10-20℃以上,一个月时间,种子大量发芽出土,播后40-50天发芽率可达80%以上,12月至翌年2月发芽率可达90%以上。

4、播种方法

播种时在畦上以行距15-20cm开沟,按株距6cm放种,播种深度1.5-2cm,播后覆土井盖草淋水。育苗半年后即可定植。

5、分株繁殖

在春季新芽开始萌发、尚未出土前,从母株丛中选取一年生健壮的分株,剪去下部叶片,留上部叶片2-3片,以减少水分蒸发。将带芽根茎挖起,截长7~10cm,截短后栽植。按株行距1.3-1.7m开穴,植穴规格行距50-50-50cm,每穴栽1丛,覆土压实,淋足定根水。

四、定植

定植时间最好在农历5月至立秋前后或秋末冬初,首先是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适宜,其次,在该时间段内阴雨天比较多,雨量比较充沛,空气湿度大,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潮湿环境,移栽后的成活率高,成活快,生长期较长。

草果的移栽:一般而言,草果的移栽方法分为两种,分别是育苗移栽和分株移植。

1、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是要按照栽植密度,每塘1-2苗,目的是保证苗木的根系能够在塘中自由舒展,填土后用脚踩压,踩压力度要均匀且不能过度踩压,使得根系与土壤密切结合就行。

2、分株移植

分株移植的行距一般控制在2-3m左右,坑塘的规格为0.7×0.6×0.3m,按照分株移植法进行分株,分株后进行移植,一般按照南向标记进行移植,移植时要重点注意,植株的根须和根茎要完全埋入土中,距离地表8-10cm,移植完成后进行压紧,压紧的目的同样是使得根茎和土壤能够密切的接触,但是不能压得过实,以免破坏根茎结构,压紧后再用细土进行覆盖,保持一定的透气度。

五、管理工作

草果园的管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幼龄管理、成龄期管理、施肥管理和培土管理,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此外,除了四个阶段的草果园管理以外,还需要注意种植地的管理,内容如下。

1、幼龄管理

在幼龄阶段,侧重点是抚育管理,一年三次,主要是除草等工作,除草的时期第一次应该在雨季发生前,目的在于使得植株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并在雨季前阻止杂草的生长,第二次除草时期在7-8月份左右,原因是这个时间段内的平均气温一般很高,且降雨量充足,非常适合植株与杂草的生长,而杂草的生长会压缩植株的生长空间和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因此要及时进行除草,第三次除草的时期在11月到12月份左右,除草这是最后一次除草,目的是在剩余杂草生长的最后时期将其除尽,除草后还要补充土壤的肥力,一般可以加磷钾肥或草木灰,本文秉持绿色生态的理念,比较注重有机肥料在种植栽培中的应用,一方面是有机肥比较贴近原生态,它属于物质自然循环的一个部分,有利于保持种植过程的原生态形式,而化学肥料人工和科技参与的成分比较重,种植业的本质属于植物的自然生发过程,不宜过多引入化学肥料,因而本文建议使用草木灰,在后文中同样如此,能够用有机肥代替的情况下一律用有机肥,减轻化学肥料对植株和土壤的副作用,但是为了保证产量,很多环节仍然不得不使用化学肥。

在这一环节需要强调的是补苗,在施肥的过程当中要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对生长情况不佳的幼苗要进行扶正等特殊处理,对于生长失败的幼苗要进行补苗,以保证每亩地的种植密度均衡,且产量不至于下降。

2、成龄期管理

草果在定值后的3-5年之内会快速的进行分株生长,以母株为中心,产生大量的分株,并形成群体,在这段时间之内,重要的是培土工作,因为植株在进行大量的分株生长,会扩大植株根系面积,需要进行培土,保证根系的养分,其次是浇水,在这个阶段,草果对湿度的依赖度大大增强,因此要提供充足的水源,随着草果植株的生长逐步提升水肥条件,延长草果的生长寿命。

成龄期的抚育管理主要是依据土地的条件和植株的生长状况进行管理,除了培土和水肥之外,还应注意除草工作,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要定期到园区进行观察,调整隐蔽度等等。成龄期的抚育管理也是一年三次,第一次同样在3-4月份左右,重点仍然是除草,阻止杂草和草果争夺土壤肥力,从而影响其生长速度,错过最佳的开花授粉时期,第二次在7-8月份左右,这一次抚育的目的是进一步保证草果植株对养分的充足吸收,进一步促进果实的发育,使得籽粒饱满,提升种植质量。第三次在10月份到11月份左右,这一次的除草工作还包含对枯、残、病的草果茎秆,提升林内的通风透光性,促进花叶芽的分化。

3、施肥

因此,在幼龄期,土壤中的腐殖质层中的有机养分还比较充足,土中的肥力还基本能够维持草果正常生长,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有机肥,在成龄阶段,此时植株的生长发育到了新阶段,对养分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但是土壤的肥力已经有所下降,这就需要人工进行补充,才能跟得上植株的生长需求,但是,在施肥时要注意清理老化的植株,肥料主要以农家肥和腐殖土为主,适当补充钙镁磷,配比一般是1.5kg的农家肥,0.5kg的钙镁磷,4kg左右的腐殖土。

在基本肥力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有条件的产区每年追肥多次,早春用干细的鸡粪拌以草木灰,撒在植株周围,夏季刚开花时,将草木灰在清晨露水未干前撒在叶面上作根外追肥,冬初收果后用厩肥、火烧土壅在根部。亦可结合中耕除草,开环状沟施追肥,追肥的目的主要在于找出一些肥力下降的地方,或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来判断肥力是否需要补充,在需要补充肥力的局部范围内进行追肥,而不是统一按常规标准进行施肥,以此保证植株生长的均匀,避免一些植株在养分竞争中被淘汰。

4、培土

草果属于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根茎沿着地表进行蔓延时会冲出土层,因此,在栽培之后地面不能直接深挖草果地,否则会破坏草果的根茎,且每年都需要进行培土,培土的时期没有特别的讲究,可以和除草等环节共同进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土前要对植株的开花期有一个预判,不能在开花期前进行培土,否则会导致花蕾被土壤覆盖,导致腐烂,减产等严重后果。

5、种植地管理

种植地管理分为九项内容,分别是遮阴、中耕除草、追肥、培土、排灌、调整庇荫度、草果传粉、人工辅助授粉、保护和引导传粉昆虫。如中耕除草和追肥所示,内容如下:

中耕除草:种植后为了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分枝,特别是种植1-2年内,还未形成群体,林地空间大,杂草滋生较快,在此期间应该“有草必除” ,“除早、除小、 除了” 的原则,收果后冬季中耕除草,割除结果后枯死的老株、病株等。

追肥:有条件的产区每年追肥多次,早春用于细的鸡粪拌以草木炭,撒在植株周围, 夏季刚开花时,将草木灰在清晨露水未干前撒在叶面上作根外追肥, 冬初收果后用厩肥、火烧土壅在根部。亦可结合中耕除草,开环状沟施肥。

以上即为草果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以及思路,但是在真正的农业实践当中,除了栽培要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病虫害的防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