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慢性呼吸道病的治疗及综合预防措施

作者: 高洪波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治疗及综合预防措施0

鸡在人类的饮食结构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是提供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人们对鸡的需求量逐渐上升,使养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养殖过程中,鸡群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养鸡业的健康发展。鸡慢性呼吸道病是养鸡业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病死率低,但是会直接影响鸡群生长,导致鸡场淘汰率越来越高,养殖场需要花费更多的饲养成本维持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养鸡业不断发展,其发展方向开始转变,逐渐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管理效率,但也容易增加鸡群传染病的发病率。对此需要及时提出有效的治疗与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干预,提高养鸡业生产的安全性,保障养鸡业经济效益。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CRD)是养鸡业中常见的传染疾病,也可以称为鸡支原体病,主要是由鸡败血支原体引起,鸡只感染鸡败血支原体后受到侵害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通常情况下,如果鸡只没有受到细菌与病毒感染,其临床症状表现正常,养殖人员难以察觉异样,呈现出隐性过程,但是此疾病进展缓慢,潜伏病程较长,目前在各个国家的养鸡业中均有发生,尽管病死率较低,但不利于养鸡业发展,对此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一、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概述

容易发生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群体常见于普通鸡群与火鸡,且不局限于某一个品种与年龄,感染范围非常广,不同年龄鸡只感染危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其中1至2个月的雏鸡感染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危害性最大,会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传染疾病,和一般的传染病一样,具有传染源、传染途径与易感者,传染源有病鸡和未显示出疾病特征的隐性感染鸡,部分感染过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只在临床治疗结束康复后仍然要作为传染源进行控制,因为这类鸡群可以持续散播病原体,当感染鸡只的排泄物、分泌物未能及时清理,散落或污染饮用水,会导致病原体更加容易传播,并变成潜在的传染源头,健康鸡只便成为易感者。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在鸡群中传播方式包括接触传播、水平传播以及垂直传播,所以传染性极强。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初春与秋冬季节,这些季节的气温较低,且气候变化多端,养殖条件不利,容易发病。为了提高养殖量,养鸡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向着规模化、现代化与集约化方向发展,鸡群养殖更加密集,饲养密度高,增加鸡群接触,导致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另外受到养殖方式的影响,一旦有鸡只感染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养殖环境有利于传染疾病的蔓延。鸡感染后,当病鸡表现出临床症状时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干预,否则会出现并发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加病死率。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与养殖环境密切相关,养殖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养鸡业的养殖质量与养殖水平,但是大部分养鸡户忽视环境管理,并未定期进行清扫、定期消毒,使养殖环境中的有毒气体不断积累,致使养殖环境严重被污染,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不断蔓延均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诱因。养鸡户的饲养方式不当是增加传染病几率的原因,鸡群配备的饲料营养不均衡会直接影响鸡群生理机能,营养不足导致代谢异常,也会诱发鸡慢性呼吸道的传播和流行。

二、鸡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危害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感染初期,一般不会造成鸡群死亡,但是负面影响较多。不同年龄阶段的鸡只被感染初期的影响不同,青年鸡群表现为发育受影响,肉鸡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生长速度会严重减缓,专用于产蛋鸡群感染此传染病后,会导致产蛋量严重下降。随着疾病的发展,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干预,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会导致鸡群出现死亡,诱发鸡群死亡的因素较多,最常见的因素与鸡群的日龄、鸡只的体质以及感染疾病时的具体免疫抑制状况有关,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鸡群所感染的呼吸道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强弱。当鸡群受到以上诱因的影响,会继发更加严重的烈性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禽流感。烈性传染疾病比初期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致死率高,致死率最高可达到100%。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因子对鸡的影响非常明显,具体体现在影响鸡只的生理素质,导致体质降低不能有效抵御疾病。例如鸡群已经接种疫苗,当有病毒入侵时鸡群不容易致病,但鸡只若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生理功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鸡本身的生理功能下降,也会导致即使接种疫苗,其保护作用不高,换句话说,鸡对疫苗的反应能力减弱,接种疫苗无法发挥正常作用,鸡只的机体抵抗力不断下降,容易生病,鸡群表现出健康,但是生理机能下降的状况,临床将其称为“亚健康”。鸡群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不仅使鸡的健康受到影响,对养鸡业的整体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后,养鸡户需要及时采取治疗与防治措施干预,避免传染病在鸡群中蔓延,在此过程中,治疗药物费用、疫苗费用均是一笔开销,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尤其是大规模养殖的养鸡场不仅需要承担着鸡群治疗费用,还需要承担养殖基地的租赁费用以及各种人工费用,部分养殖户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最终形成养殖效益低下现象,不利于养鸡业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养鸡业发展过程中,鸡群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三、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与综合预防措施

1、治疗措施

①早发现、早隔离

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隔离,在养鸡业中,一旦发现鸡群感染了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需要立即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将感染鸡只与健康鸡群分开,当感染鸡只无法接触到健康鸡群,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率。当感染慢性呼吸道病的鸡死亡后需要严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处理,根据我国动物卫生监督相关要求,因病致死的禽类需要科学处置,不能随意丢弃、出售、转运、加工、食用。按照动物防疫相关规定中对病死禽类的处理要求和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严格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将该鸡只所在鸡舍内的垫料和粪便及时清理,严格消毒,可以采用正典双杀溶液(浓度0.5%)与威力灭(浓度1%)进行专业消毒,消毒频率应该保证每天一次,且在鸡只或鸡群病死后连续消毒一周。

②药物治疗措施

鸡慢性呼吸道病传染力极强,该疾病的致病原为败血霉形体,耐药性强,在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前应该开展药敏实验,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治疗此疾病,与此同时,可以选择两种抗生素用于对症治疗,提高用药治疗的合理性,保证治疗疗程。在治疗过程中鸡只体内的抗生素应该维持在较高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如果养鸡业中整个鸡群均有发病现象,可以直接在日常饮用水中直接添加800mg/L98%的酒石酸泰乐菌素粉剂,搅拌均匀后让鸡群直接饮用即可。这种药物治疗方法需要连续治疗5天,中间不能间断,否则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养殖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能够判断病鸡的情况,当病鸡症状较多,病鸡感染症状比较严重,可以根据病鸡的具体体重进行肌肉注射,按照30mg/kg量注射壮观霉素注射液,注射频率为每天1次,3天为一个疗程。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中药制剂为对症治疗,例如选择清肺止咳散,这是一种有多种中药制作而成的有效制剂,主要成分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桑白皮、知母、苦杏仁、前胡、金银花等,药理作用为疏风清热、止咳平喘、宣肺、凉血消炎,按照50∶100的比例添加药物与饲料,其中药物为50g,饲料添加100g,每日饲养时将其充分混合,给予鸡群集中投服,投喂频率为每天1次,疗程为5天。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并不会单一发生,大部分情况下为继发感染或是混合感染,所以养鸡户在治疗过程中,养殖工作人员应该坚持对症治疗与标本兼治的原则,保障治疗效果。想要降低鸡群疾病出现继发感染的几率,可以选择红霉素与肠毒统治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于一种抑菌剂,其中含有甲砜霉素成分,可有效对抗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体,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鸡群的疾病状况,具体用量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当鸡群的疾病症状得到缓解,养殖人员可以观察鸡群的采食状况,若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且慢性呼吸道的症状彻底消失,可以判断鸡群已经完全康复,可以做最后的净化工作。疫情完全控制,需要立即进行鸡群净化,养殖人员可以通过分批次的方式为鸡群采集新鲜血液,开展全血凝集试验,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检查出隐性感染鸡只,应立即根据相关规定采取隔离处理措施,逐渐净化鸡群。全血凝集实验需要连续试验,连续试验三次没有发现隐性感染鸡只才能判断养鸡场完全净化。

2、预防措施

①提高疾病预防力度

养鸡业中预防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重点为加强饲养管理,鸡群感染慢性呼吸道病的原因是鸡群的免疫不足,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因此,饲养员可以对鸡群开展提高营养摄入干预,养鸡业在管理方面采取管理措施干预,提高鸡只免疫力,减少疾病感染的几率,同时为鸡群定期接种相应的疾病预防疫苗,最大程度上降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②合理规划鸡舍布局

科学设计养鸡业的场舍,布局合理的养殖空间有助于鸡群生长,大部分养鸡业易感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鸡舍的布局不合理,过于紧密,导致鸡群中一旦有感染鸡只,便迅速蔓延,因此需要调控养殖密度,一般情况下,养鸡业需要根据鸡群的年龄调控密度,不同年龄的鸡群密度不同,1-2周龄的雏鸡身体质量较小,可以将饲养密度调控在30-34只/m2;而3-5周龄雏鸡需要更大的生长空间,此时饲养可以将鸡只控制在15-20只/m2;>6周龄的鸡只身体质量较大,可以将鸡只减少到8-10只/m2。

③创造良好饲养环境

当前养鸡业养殖模式趋于现代化与规模化,为鸡群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十分重要,鸡舍设置应该注意在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养殖保护措施,根据不同的疾病流行特点加强防范,同时注意不同季节采取不同措施干预,夏天气温升高,气候炎热,鸡舍应该具备防暑降温的作用;冬天气温降低,鸡舍应该具有防寒保暖的作用。大部分病菌喜欢生长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为进一步为鸡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应该确保鸡舍建设拥有良好的通风,使空气流通,光照充足,有助于抑制病菌的生长与扩散,最常见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氨气,对鸡群的生长不利,鸡舍通风有利于降低这些有害气体的浓度,为鸡群健康生长提供保障。不同年龄的鸡只防范措施不同,年龄较小的雏鸡属于高敏易感动物,其防范措施需要加强,注重外在条件保护,例如在脱温下架前,必须确保雏鸡处于非常舒适的养殖环境中,环境必须做到干燥、清洁,温度与湿度适中,定期通风做好消毒工作,保障鸡舍的光线充足,减少病原传染率。

④采取严格“禁入制”

大部分养鸡户缺少禁入制,导致外部携带病原体的动物、人、用具进入内部,鸡舍内的工具交叉使用使鸡只感染病菌。为与外界病原体隔绝,必须设置“禁入制”,当有外部人员、工具或其他动物进入,应该进行病原菌检测,检测合格才可进入。鸡舍中所使用的工具应该采取专舍专用,当工具进入时需要进行专业的消毒措施干预后才可使用。加强鸡舍卫生管理,鸡群采食结束后,料槽中剩余的饲料需要尽快清理,饮用水需要定期更换,每日定期清理粪便,加强消毒干预。消毒措施可以采用浓度为0.2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消毒频率为1-2次/周。

⑤采取科学饲养方式

有条件的养鸡户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减少外来疾病侵入,保障养殖质量。养鸡户如果采取种蛋培育,需要做好种蛋的选择工作,选择种蛋过程十分重要,需要将携带病菌的种蛋剔除,孵化前需要将温度调整到37.8℃,然后放置在冷的红霉素溶液中浸泡15分钟至半个小时。后续孵化器温度需要保持在45℃左右,连续加热14h,最后晾蛋时间为1h,观察温度下降至37.8℃可以将其转至到常规方式孵化。在孵化中,养殖人员应该注意,在加热过程中,种蛋胚胎可能被破坏,为降低被破坏的风险,鸡舍应该注意时时通风,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工作人员应该注重自身消毒工作,每日进舍工作必须进行消毒,消毒结束后需要佩戴无菌手套才能够进行孵化工作,保证全程无菌操作,彻底切断传染病的垂直传播。在饲养过程中,选择优质的鸡饲料进行喂养,鸡群营养不良会导致鸡只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足,为此养鸡户应该到正规的厂家购买鸡饲料,购买后,应妥善保管鸡饲料,避免鸡饲料存在受潮或是霉变问题。鸡只在生长过程中, 需要多种不同的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为了确保鸡只营养均衡,需要保障每日所需营养物质供应充足,提高鸡群的机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安排专门的喂养人员定时、定点、定量喂养,确保精准控制喂养量,提高鸡群的健康状况,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维系整齐度均匀。鸡群的饮水必须保证每日清洁,且全天不间断供水,鸡只生长需要充足的饮水量满足生长基础代谢。

⑥严格处理病鸡

预防传染病的重要阶段就是切断传播途径,当鸡群中存在病鸡,应该及时进行劣汰及无害化处置。规模化养鸡业中难以避免存在高危害性的传染疾病,但是控制传播途径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传染病的发展,为此,养鸡户应该对疫情动态加强监测,一旦出现病鸡需要及时妥善处置,在鸡群中发现发病鸡与病死鸡,需要立即将其撤离,发病鸡需要进行隔离处理,对病死鸡采取无害化处理,控制传染源,避免健康鸡群被感染。

总之,现代养鸡业中,针对鸡慢性呼吸道病治疗与防控十分重要,可以采取加强鸡舍管理,为鸡群定期接种疫苗,做好消毒通风工作降低传染率,早发现,早治疗能够减少养鸡业的经济损失。为鸡群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期通风,有助于养鸡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564505贵州省仁怀市喜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