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栽培中的保温增温技术分析

作者: 李翠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中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辽宁省设施农业发展速度快、推广面积大,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要更好的发展设施农业,必须抓好设施农业的保温增温工作,应用好保温增温技术,减少低温冷害对农作物的损害,为农作物提供更优良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农作物的栽培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本文分析了设施农业栽培中的保温增温技术,为当地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高效、高产、优质为目的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农业生产。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已跃居世界首位。与传统的农业相比较,设施农业栽培是人为创造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并进行调控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一定的外围结构,能在不利的自然条件或反季节条件下进行作物栽培。目前,设施农业栽培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创收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设施农业栽培的外围结构一般采用塑料棚膜、玻璃、PVC板等覆盖材料,严重影响了设施的透光性能,当设施内的光照降低时,设施内温度随之降低,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使作物无法进行正常生长发育。因此,设施内的温度条件是作物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的关键,也是设施农业栽培中环境调控的首要对象,由此可见,要促使设施农业栽培进一步发展,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对栽培设施的保温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对应的改进措施。

一、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意义

1、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其中设施农业广泛应用到了我国的农业生产中,随着近几年来设施农业的进步,我国的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与传统的农业相比较,设施栽培技术更加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栽培方式,深受种植者的喜爱,它关系到整个农业发展的速度,通过提高设施农业的技术,不仅与农业的产量有关,而且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此外农村的环境也会得到优化,但是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种植上很大程度还取决于其他的因素,相关的部门要调动种植者的积极性,发展设施农业,让广大的群众参与到设施农业的建设中,从根本上重视起设施农业带来的利益,同时也要极大的宣扬绿色化农业才是未来发展农业的趋势,提高农民对新型农业发展技术的认知,比如说开展大棚日光温室种植技术等等,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化的手段,使得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设施农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业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也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乡村建设、提高农民增产增收中设施农业成为了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变革。通过宣传设施农业的重要性,从意识上提高农民的认识,从管理上加强精细化程度,客观的决定农业设施化的专业化进步,从每一个环节入手,获得更高效益的收入,而且发展设施农业能够让群众明白生产无公害和绿色的农业产品是当今发展的形式,引导农民开展露地栽培和地膜覆盖等等一系列的技术培养,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3、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及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它能够在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反季节的条件下优化自然环境,加强农作物的栽培,目前这种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增收手段,改变了农民冬季猫冬的习惯,提高了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在设施农业中温度对不同农作物的影响

设施农业中农作物的栽培外围一般采用塑料薄膜和玻璃的技术严重的影响到透光,如果设施内的光线比较弱,温度就会降低,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农作物就无法正常的生长,所以温度对设施农作物的影响很大。它成为了影响农作物发育的关键,也是设施农业环境栽培中首要关注的对象。由此可见,发展设施农业栽培技术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对栽培的温度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加以改进。

任何农作物的生长它都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也就是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当设施农业中温度高于生长或者温度低于最低温度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就会逐渐停止,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的温度条件要在最适宜的温度之间,才能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但是不同的类型、品种的农作物要求温度也是不一样。比如说番茄种子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之间,但是出苗的温度白天需要控制在22℃~25℃,在夜间需要控制13℃~17℃,开花之后的温度就变成了25℃~28℃之间,在夜间需要控制在15℃~19℃之间。所以在设施农业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温度条件去控制,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打造更加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增产增收。

三、在设施农业中温度对大棚的影响

设施农业中蔬菜的种植对大棚中的温度掌握要特别注意,时刻关注设施内的温度变化,因为温度可以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在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中,始终将温度这一因素作为衡量标准,不断深化现代生产农业发展。对于设施农业温度的调控中要特别关注到不同地区的昼夜温差,因为不同地区温差变化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地区温差变化特别快,所以在栽培中要想避免这种温差对农作物带来的影响,减少地区气候条件带来的损害,就必须要根据当地的部门提供的气温信息,对设施内的温度进行调整。由此可见,种植户必须要强化信息获得的意识,主动了解与温度有关的气象预报,根据气候环境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比如白天的温度过高,就需要将设施农业中的隔热膜打开,进行适当的通风降温,温度降低或者是遮阳减少强光直射在大棚内,如果在夜间的温度过低,就需要加隔热膜,防止热量流失。或者点燃增温块提高设施内的温度,这样就可以减少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所以种植户要想得到不同的经济收益,就要时刻关注不同地区气象部门的情况变化,及时的了解数据,为设施农业中的农作物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四、设施农业栽培保温技术应用

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保温增温技术的应用,保温增温技术可以为不同农作物提供所需要的生长环境,所以这种技术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比如说对薄膜保温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这种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可以对农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考虑到阳光的强度,对薄膜的覆盖方式和颜色进行选择,此外农业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农作物所需要的其他因素进行研究,为现代化的农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发展。

1、保温增温材料覆盖保温法

材料覆盖保温的方法就是在设施农业的顶部覆盖透明的材料,白天撤去覆盖的材料,阳光透过塑料薄膜照射到农作物上,夜间覆盖材料就可以阻碍热量的散发,控制设施农业中的温度,这种方法很有效。保温覆盖材料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分为外层保温被、内层隔热材料和保温材料三种类型。外层保温被从结构上来看,一般由外防水表面层及内保温隔热芯层组成。内层隔热的材料通过设施农业中的保温隔热可以解决设施农业中保温性较差的难题,也可以预防低温对农作物的损害。保温材料根据农作物的变化过程会释放吸收一些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变化却很小,为设施农业栽培的农作物提供更加有效的生长空间,有专家研究表明:涂银迷彩布、镀铝编织布和黑色凝膜毡的保温隔热性最好,而且外部的温度比较低,隔热被的效果更好,增温技术也更好。

2、墙体填充保温法

我国的设施栽培类型都是在低温的季节最大限度的提供光能,增加设施农业中的温度,减少热量的散发。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墙体具有隔热和保温的作用,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墙体厚度在60cm左右,可以在白天和夜间作为吸热源,控制好环境的温度,有时候夜间的设施温度比较低的话,这种厚重的墙体吸收了设施农业中的温度,就不利于保温增温技术的应用,反而会影响到整个的效果。墙体在50~120cm时就能够吸收热量,黑夜的时候能够释放热量,达到平衡的效果。另一种方式就是利用珍珠岩块填充空心夹层,厚度大约是50cm左右,因为占据的空间较小,整体墙面吸收白天的外部温度,晚上释放白天的热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整个室内的温度在同一水平上将作业温差降到最低,使室内的温度不会波动过大,保持温度的恒定,为室内的环境提供了更大的需求和生长空间,对农作物生长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降低了因为温度变化而导致的农作物死亡。

3、选择透光性、无滴棚膜

在设施农业栽培中,主要的覆盖材料就是棚膜。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影响设施农业中的温度和光照,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设施农业中覆盖的棚膜加速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减少了低温冻害,延长了农作物的生长期,有专家研究表明,发现棚膜覆盖之后,温度平均可以提高8℃~10℃,在设施农业中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的照射,而透光率就决定了设施农业中的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设施农业中的光照强度越强,温度就越高,设施农业的温度增加会为土壤和农作物提供大量的水分,使得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一些棚膜水蒸气在表面结成水滴,阻碍了光线的透入,降低了透光性,所以选择的棚膜必须透光性好。

4、地膜覆盖法

在我国农业栽培技术中,薄膜保温技术也很重要,它具有绝缘性和保温性的特点,因为这种技术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加有效的生长空间,也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通过铺设地膜,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地膜为地面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穿过地膜散失的较少,减少了土壤与大气的热量的交换,从而减少了地面辐射,有效提高了土壤温度。通过地膜阻碍了土壤中的水汽蒸发,保证了土壤的热量,可以使土壤中的温度增加2℃~3℃,但是覆盖地膜之后,水蒸汽在地膜下凝结,使得地膜对太阳光反射,从而降低了透光率,温度也会受到抑制,影响到了增温的效果。我们必须使用无滴地膜抑制水蒸气在地膜下的凝结,这与上述所采用的棚膜也是一样的,都可以对设施农业中的温度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比如说在葡萄的种植中,在地面建立起葡萄架,它的高度要控制在3m左右,每一个葡萄架之间的间距控制在0.3m,在大棚中内部设排水系统以及通风系统,通过对大棚的试验,最终得出了研究的结论,在冬季,白天和黑夜的温差比较大,外界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到大棚内部的温度变化,白天的光照更强大,棚内的温度就较高,这时候就需要调节温度,避免因为温度较高影响到了葡萄的生长,可以利用卷帘,降低光照影响大棚中的温度,黑夜的温度比较低,没有光照之后,大棚中的温度降低,这时候就需要提升大棚中的温度。薄膜保温技术利用黑白薄膜混用,在大棚中进行保温栽培,为葡萄的生长提供更加有利的生长条件,每一个保温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都可以分为全覆盖和半覆盖等方式,通过每天测量大棚中的温度和土壤的变化,采用更加适宜的覆盖方式和保温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可见选用不同的覆盖方法,在一定效果上都具有差异性。

比如在草莓的种植中草莓的栽培具有生长周期较短,而且生长较快的特点,传统的草莓栽培一般在大棚内进行,而在设施农业中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高架栽培的方式,在地面架起结构控制在0.3m左右,采用大棚或者是中棚的薄膜覆盖方式,塑料薄膜主要采用黑白膜薄,黑色的厚度为0.2mm,白色的厚度为0.5mm,外界的气温降到是10℃左右时,就可以采用这种薄膜进行保温,为草莓的生长提供更充足的条件,但是无论是葡萄的种植还是草莓的种植,采用的薄膜覆盖方式都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加适合的生长条件,黑薄膜厚度为0.2mm,白薄膜厚度为0.5mm,外界温度下降10℃左右时,则可以利用白薄膜保温技术、黑白薄膜混用保温技术对大棚内进行保温栽培,为草莓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温度。无论是葡萄的种植还是草莓的种植,采用薄膜覆盖的方式,都能够为其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保证其良好生长。

5、增施有机肥

除了在设施农业中进行物理的保温增温,也可以使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的性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壤中微量物的元素,增强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的吸收率增加,提高土壤的温度。而且使用有机肥加深了土壤的颜色,那么对太阳的吸收也会更强。在设施农业的栽培中,通常会使用到牛粪和鸡粪等等。经过研究发现在桃树栽培中使用有机肥料可以使土壤温度提高2~3℃,避免桃树先发芽后开花的现象,提高了桃树的产量。

6、合理灌溉

在农业发展生产中,离不开灌溉的作用,那么农作物的栽培也更离不开水分,而且水分对农作物的增温保温也是很重要的,在设施农业中灌溉和保温是相矛盾的,特别是在低温季节,浇水后的水温较低的话,就会引起突然温度的下降,所以在低温季节灌溉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浇水量。为了让浇水后土壤的温度下降不是很明显,一般会选择在晴天浇水,浇水后要保证有好几个晴天,并且在晴天的上午浇水最好,因为太阳光的照射会让气温上升。传统的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的温度急剧下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所以要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尽量使用节水技术。因为在设施农业中,微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通过加压后的水分在输水管道运输后喷洒周围的一种技术,其用水量比较少,而且灌溉方式更彻底,能够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中,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水平。合理运用保温增温技术,探索更加创新化的手段,提高设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122300辽宁省喀左县农业农村局保护地技术服务总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