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优化措施研究

作者: 袁存聚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物,山东省是我国玉米主要的种植产地,并且其生产的玉米产量占到全国的三成以上,山东地区的粮食安全与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粮食储备情况。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将会在论述中以菏泽市的玉米栽培技术进行要点分析,并由此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为我国的粮食种植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一、玉米栽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不合理的玉米选种

不合理、不科学的玉米选种不仅会导致玉米的实际产量与预估产量相差甚多,很多情况下还会造成颗粒无收,导致极大的经济损失。针对此种情况,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不科学的玉米选种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过程中极为突出的一个重点问题,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种植户对于玉米品种的了解不够全面,导致种植户选择的单一性。即便是现阶段玉米中的种类已经极大丰富,并且在性能上已经进行了创新,但是其推广的渠道则被极大阻碍,其中一部分是种植户自身的原因,也有着推广力度不大的原因。

如菏泽市某些地区种植户只会选择单一的玉米种子采购渠道,对于市场中所推出的新型玉米种子的信息无法获取也没有办法了解,导致同一类种子持续使用的情况。还有很多种植户自身并没有进行因地制宜进行栽培的理念,在进行玉米栽培的过程中没有考察土壤情况、当地的湿度、温度、降水量等方面的数据,没有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种植合适的种子。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仅降低了玉米单位产量,也在一定程度浪费自然资源以及宝贵的人力资源。

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在地区农业部门统一牵头带领下进行地区农作物种植数据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该地区的土壤适合哪些农作物的种植、哪种类型的种子能实现最大的单位产值。通过不断的实验来获取结果。且将实验结果与当地的种植户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对适宜玉米种子的推广,避免出现土地、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长时间使用同一类型的种子,可能会使得该地区的害虫形成抗体,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种植地被病虫害损坏的程度,单位产量自然就会下降。还有一些地区存在着机械化技术手段落后的情况,栽培技术不合理、不正确的使用也会影响到玉米的生长以及产量。

2、不合理的玉米施肥

菏泽市的玉米单位产量很高,要想使得种植地的玉米植株茁壮成长,那么其生长过程中对于施肥也就有了更高要求。过于频繁和单次过于大量的施肥都很容易影响到玉米的生长,有很多的玉米种植户对于施肥的选择存在理念错误,单纯以为大量施肥就能够提升玉米的产量,从而提升施肥的频率与施肥的数量,最终导致土壤板结情况的出现。还有一部分种植户没有重视各种肥料的比例配置,从而盲目地进行单品种施肥,破坏原本土壤中的矿物质结构,不仅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大量施肥后出现的土壤板结情况难以恢复。

3、玉米栽培管理存在问题

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应当一套具有完善、科学、合理的系统管理制度,管理的内容包含有:玉米种植的密度、玉米适宜种植的季节时间、除草的周期、肥料的比例、施肥的数量、施肥的间隔周期等等,并且还需要不断地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栽培方法实现效率的提升。

以菏泽市为例,很多玉米种植户因为自身的技术水平有限,导致无法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进行科学的管理,盲目地按照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栽培工作,即便是出现一段时间内产量的稳定,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必定会影响到玉米生产的质量。应当及时关注本地区的天气变化,选择使用合适的水源、种植密度等。同时,关注玉米在不同季节内的种植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玉米种植、管理技术的学习。

二、玉米主要栽培技术概况及应用策略

1、优选玉米品种

玉米种类的选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当地的土质、当地管理条件进行综合性考虑,才能够选择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种类,从而发挥玉米品种的最大优势。选择优秀的玉米品种,首先要考虑玉米品种的抗病、抗虫性以及抗倒伏等基本特点,在这基础上选择颗粒饱满、无虫蛀无破损的种子。在选好玉米的种子之后一般是不立即进行种植的,为了能够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常会对玉米进行消毒或者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处理。

玉米选种要选择高产、优质、高抗的杂交品种,这是选种的三大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要从自身当地的土壤情况、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目前适合山东地区的品种有登海(701/605)、浚单20,金海5号、济玉1号、鲁单810等。综合考虑,增产潜力巨大的玉米品种,具有抗性好、籽粒排列丰富饱满、矮秆、细轴、同化率高的特征。

玉米是扎根深,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农作物,叶片宽大,生长周期中对水量和养分要求都较高,因此水分和养分都要充足的土壤才能保证玉米高产。为了避免养分流失,玉米不适合连作,需要选择前一年种植过其他农作物的土地,如大豆和小麦等,如此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抗性。在较为干旱的土地种植前,需要充分整地,改善土壤结构,保证土地呈现上松下实的状态,种植后需进行覆土工作,防止跑墒。

2、处理种植土地

在挑选玉米种子之后,相关技术操作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就需要对种植土地进行细致处理,首先必须要了解土地的类型,随后结合玉米种子不同品种,选择对应的土地类型,开始耕种活动。一般情况下,挑选玉米种子之后,相关农业技术操作原则,必须要结合统计的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以及种植方法,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考察土地的肥力情况。在正式使用土地进行耕种之前,也需要对土地进行翻土处理,随后适当添加一部分农家肥,从而维持土地内部的土壤肥力。虽然玉米对土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仍然需要在玉米播种之前对土地进行处理。

目前土地处理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是进行翻耕,土地翻耕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为种子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进行土地翻耕和平整能够避免促进种子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目前进行土地翻耕的时间一般是在上一季农作物结束之后,种植人员就可以使用专业机械设备对土地进行翻耕。在进行土地翻耕提高土壤通透性的同时,还需要增加有机肥的使用,为玉米种子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既能够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同时也能够促进玉米的快速生长。一般种植玉米的土地上一季农作物是小麦,种植人员可以使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对小麦的茎秆粉碎,然后直接深埋在土壤中,该操作既能够避免小麦茎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够增加土地的肥沃度,为玉米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则需要适当采取施肥措施,尽量不要一次性使用过多化学肥料,可以选择1个月之内使用2-3次农家肥或者是其他有机肥料,或者是选择1-2个月施用1次化学肥料,在使用相关肥料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玉米种子的类型以及肥力需要,针对不同种类的玉米种子,也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肥料以及有机肥料。

3、优化玉米种植过程

由于玉米种子以及土壤肥力不同,会导致玉米种子的种植过程以及生长过程有所不同,玉米在种植之前,也需要农业生产者对土壤之中的湿度与温度进行详细分析。玉米播种对水分、气候和时间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种植时气候和水分达不到标准,会严重降低玉米出苗率,造成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不能达到预期标准。山东地区种植玉米通常是在5月份,从而保证玉米具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为玉米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气候环境。另外,目前玉米的机械化种植水平已经得到显著提高,使用专业的种植机械能够提高种植效率。使用机械化种植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和气候考虑好播种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玉米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现象出现。如果玉米种子播种之间的行距过小,那么单位面积的玉米密度会过高,造成营养元素、光照等竞争压力大,会存在大多数玉米因为缺少各种生长因素而导致产量降低。玉米种植密度过低虽然玉米营养充足,但是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造成每亩地的产量降低。目前一亩地的土壤大约能够种植4500株大型玉米品种,当然不同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地调整一些玉米数量。玉米种植与生长过程中,必须要求相关农业生产者及时关注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以及发育情况,如果发现玉米植株已经出现了萎缩情况,或者是其他生长发育情况,则必须要及时查明问题的具体原因,随后将病弱玉米植株及时清除。在种植与生长过程中,必须要针对生长情况较差的玉米植株进行拔苗处理,避免玉米植株根部生长过快,从而影响到其他玉米植株过分吸收土壤营养。

4、科学化田间管理

对玉米生长过程中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其中主要内容是对玉米施肥、除草、浇水等等,是为了能够保证玉米处在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里,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保证玉米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为了能够保证玉米具有充足的养分,通常会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施肥。目前进行玉米施肥通常是考虑当地的土壤情况以及玉米生长周期,避免出现玉米营养过剩。玉米施肥通常是为了能够提高玉米的抗倒伏性,在玉米生长至第8片叶子时使用含有氮磷钾元素的肥料。

另一方面,种植人员如果想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就必须做好田间除草工作。因为玉米地里的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会与玉米进行养分和水分的争夺,造成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缺乏营养物质和水分,最终导致玉米产量有所降低。玉米一般是在6月、7月进行生长,此时的雨水和阳光较为充足,玉米生长的速度很快,但草的生长速度也较快,而且很多杂草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为了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对田间杂草进行清除,种植者通常会使用相应的除草剂,能够快速高效灭杀杂草。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一定要遵循说明书,避免由于打错农药造成玉米生长抑制,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开展科学化管理工作,要求相关技术操作人员以及农业生产者注重日常的管理工作,针对农田之中的具体种植情况以及管理情况,需要进行细致分析。玉米植株在日常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部分病虫害问题,以及相关日常管理问题。具体的工作方式以及管理制度,必须要逐渐完善日常管理工作的各类机制,通过优化各类规章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技术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一步调整主要的工作流程以及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玉米植株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玉米病害预防控制措施探析

1、常见病害防控

玉米种植中的常见病害为大斑病,不仅是山东地区,全国范围的玉米种植中都经常出现此种病害,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大范围地受其影响。玉米出现大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导致的田间温度过高,或是选用的种子播种前本身就隐含病害,或是由病菌丝引发。大斑病呈现的症状主要是玉米叶片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叶片底部最多,随叶片向上延伸越来越密集。病情严重的话,则斑点上还会出现霉菌状物,导致大面积玉米叶片陆续枯萎断裂。杜绝大斑病,应以预防为主。需要将当地优质高产的玉米种子与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杂交,提高玉米种子自身的抗性。此外要通过适时适度的翻耕土壤减少病菌滋生,保证土壤的通风性和透气性。发现病叶要及时清理,定期喷洒药物,将病害对玉米生长的损伤降低至最低程度。玉米种植不可连作,建议采用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的方式,另外可将玉米与大豆、马铃薯等作物进行套种,一起种植能有效减少玉米病害的发生,注意尽量使减少化肥使用期与病虫害高发期错峰进行,玉米收获后的秸秆应集中处理。

2、细菌性病害防治

细菌性病害也是玉米种植中经常出现的难题。当土壤湿度过大时,细菌性条纹病则会侵害玉米叶鞘和茎秆。此病害会沿着茎秆快速向上延伸,叶片与叶鞘上生出褐色或暗褐色条状斑或叶斑,当病斑逐渐融合后,病部会溢出菌脓,干燥后呈皮状物,最终导致叶片大面积呈暗褐色直至干枯,茎秆会腐烂易折断。当天气过于干燥时细菌性条纹病会延缓发展,严重影响抽穗期和结实期的生长。预防细菌性病害,玉米种子在种植前须做严格筛查,剔除自身带有细菌的病种,对疫区种子实施严格消毒,可以在干燥的空气环境下进行晾晒,时间不宜过长,1小时左右即可,既能有效消除种子表面和内部的细菌,又不影响种子发芽率。在发现细菌性病害的初期,应及时使用药物制剂喷洒进行治疗,避免病害扩大传播范围,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3、茎基腐病防治

从乳熟末期至完熟期阶段,为茎基腐病的发病高峰期,此时正是玉米生长关键的灌浆期,主要侵害玉米叶片和茎根。茎基腐病发病于内部组织,从初始见病叶至全株染病通常只需3-7天左右,最长不超过15天,传播速度很快。受害叶片呈现灰绿色,变为霜打状,急速枯死。根系发病先影响茎基部,产生浅褐色病斑,逐渐扩展至根系其余部分,变褐色后腐烂,根部变成空心,因此植株易倒伏,拔起根部可见白色菌丝和粉红色霉层。针对茎基腐病,要以选择抗病性强的杂交品种进行预防,从根本上避免此类病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严格把握好土壤湿度和施肥量度,保持土壤松紧有致,结构优良。根据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药物喷洒。轮作、套种前,做到精耕、深翻,使残留的有机肥得以充分发挥清除,从根源上减少土壤中的细菌群,进而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总言之,玉米作为我国粮食生产排名第二的作物,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单位产量高、生长力旺盛、抗风能力强等等,这也是玉米成为很多农作物种植户选择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玉米栽培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生长的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干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帮助玉米能实现更稳定的成长与产量增长。

(作者单位:274924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万丰镇政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