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态健康养殖方法与疾病预防管理探讨

作者: 毛倩 黄辉宗

加强对生态猪的健康养殖与疾病的预防,不断地促进和完善养殖技术的过程是养殖人员应该注意的事情。“生态猪”是一种新型的猪养殖模式,它既可以保证猪肉的质量,又可以减少养殖中的污染。而且,猪的生态养殖,讲究的是一种营养均衡的养殖方式,让猪在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中成长,同时也符合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然而,与常规猪场的养殖工艺相比,其养殖方法与疾病预防的需求较为繁杂。因此本文对猪生态健康养殖方法与疾病预防管理进行了探讨。

一、猪生态健康养殖的关键环节

1、生态养殖环境的选择

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及其相关模式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首先要调整生猪养殖环境,保证环境良好、通风顺畅、地势开阔、环境整洁;猪场要远离村庄,远离交通要道,远离水源,远离河流和化学工厂;必须保证猪场与屠宰场或家畜交易市场有一定距离,但是运输方便,而且要将猪场的建设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管理区,隔离区,养殖区和居住区,每一个交界点都要修建缓冲地带。其次,要对养殖场地进行一定的密闭和隔离,并严格执行各种卫生措施。最后,养殖场员工必须接受专业的技术训练和考试,通过后方可在养殖场工作,如果不通过,就必须重新进行培训和考试。同时,还要考虑到猪场的运输路线和供、排水线路、电路的完善,保证猪场的饮食和饮水安全,防止猪场污染物对猪场的安全产生危害。

2、饮用水调控

生态养殖模式对生猪的饮水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生猪饮用的水源需要清洁干净,不能有异味、异物,并且需要检查有无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超标情况。猪饮水以弱碱性和中性为主,定期对其饮用水进行检测,并对饮水中的细菌、虫卵和重金属进行及时的消杀处理。

3、饲料的调配

仔猪的养殖和管理是决定其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此外,如果是自行调配的饲料,要保证原料质量合格,卫生安全,必须从专业的养殖企业采购合格的原料。并且,要根据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成长时期调整配方,如有必要使用添加剂,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同时要注意合理的用法和用量,保证猪场的安全。

4、科学选择生猪品种

由于生猪种类的差异,养殖的质量和产品产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对猪的品种进行筛选和提高。在选育母猪的时候,要首选养殖性能好、回报高、养殖周期短、适应能力强、抗疾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还要兼顾其肉的质量和饲料报酬率,在确保高产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养殖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加强污染防控

在建设猪场的具体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各种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布局,保证污水处理的效率,以及如何建设好污水池和沼气收集池,保证沼气的有效利用,使猪场内的废物能够得到充分的处理,从而减少因排泄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猪场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干清粪技术替代现有的废水治理方式。所有生猪粪便经厌氧发酵之后,可直接作为有机肥在农业种植中应用,达到生猪养殖排泄物的合理处置、提高生猪养殖排泄物的处置水平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二、猪生态健康养殖的优势

1、有助于提升猪肉的整体质量

在过去,大多数农户在技术上没有得到科学化、系统化的支持,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会把缩短生猪生长周期、提高育肥效果、提高猪体的瘦肉性作为其发展的主要目的。在生猪饲料和饮水中掺入过量的助剂,会使生猪体内过量地吸收有毒或含有重金属的物质,从而造成“毒猪肉”进入市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猪场在实施生态化的养殖方式时,会尽量提供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即使需要人为的介入,也会根据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从而确保了猪肉的绿色和无污染,从而确保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促进降低生产成本和效益

由于生态健康养殖趋向于在较为天然的环境下进行,饲料、饮水尽可能不添加或少量添加各种助剂及抗生素,因此,与常规方式相比,猪舍的建设费用必然会下降。猪的免疫力和抗病性都得到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为实现综合养殖费用的有效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方式,绿色、无污染的猪肉,在市场上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农民的利润会更高。此外,在猪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还可以发展出“林下养猪”、“猪-沼-农一体化”等多种复合生产模式。

3、有助于降低生猪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畜禽生产经营中,由于生态环境的原因,目前我国的生猪生产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动物粪便和饲料的残留会对土壤和空气造成很大的污染。同时,若发生疫病,如不及时、科学地处理病死猪,将形成病原菌残留和疫情扩散的危险,甚至污染环境,对基层畜禽生产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生态、健康的养殖方式则是一种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养殖员可以利用生物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有助于推动养殖行业的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它更具有可持续发展、健全的技术系统和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在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理念和实施生态保护,在此环境下,生态健康的发展将为现代化的生猪产业打下坚实的发展根基,同时也为行业发展、市场优化、技术革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三、猪生态健康养殖方法

1、控制合理的养殖环境

在猪的生态、健康养殖管理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好周围的环境。选择最适宜的方法进行有目标地养殖。在传统生猪养殖过程中,由于许多农户没有正确的养殖观念,致使养殖管理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不但会对其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对生态猪的健康成长不利。因此,在养猪场中要注意对环境进行有效的调控。一是要强化对传染病的防治。要找到适合于养猪的地点,就必须合理地进行圈舍的设计,保证猪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并将其划分成各种功能。在养殖管理中,要加强对猪场的环境控制,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确保每个生猪有足够的活动场所,从而改善生猪的品质。二是要强化对环境的管理。由于传统的养猪场管理方式,许多农户仅关注于规模化生产,忽视了对猪场卫生的重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猪的发病率。在健康的猪场建设中,要保证猪场的干净、卫生、消毒,保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保证足够的阳光照射,防止病菌的滋生,从而提高饲养质量。

2、推广应用合理的养殖技术

生猪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应该结合当地的养殖情况,大力推行现代农业经营技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养殖技术有:发酵床养殖、自然放养。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可以针对猪排出的粪尿,设置专用发酵床,从而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好地利用废弃物。在发酵床当中添加相应的垫料和微生态制剂,让猪在发酵床里面生活,将排泄物送到发酵室里面,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可以将排泄物中的营养成分全部排出,最后形成一种高品质的肥料,然后施用于农田之中,以增加废弃物的利用率。在发酵池养殖时,必须对每个仔猪数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每头猪应该确保有1.5m2的活动空间,再经过精确的运算,合理安排发酵机的布局,提高养殖的效率。生态猪场采用天然养殖、种养相结合的方式,是一种将农业与畜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新型经济型猪场,既能提高排泄物的综合利用率,又能降低污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农户要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使畜牧业与农业生产有机地融合。采用自然养殖和种养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猪的排泄物,又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增加整体的经济效益。此外,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必须大力引入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

3、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未来的生态健康发展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人与猪之间的频繁接触。因此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识别等技术,对猪场进行远程监测,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机器和智能机器人,操作者可以在操作界面上进行人工的操作,控制饲料、环境、粪便的清理、疫苗的接种。同时,通过智能监视器,可以有效地监控猪圈内的温度,湿度等各种情况,如果出现了超标的情况,就会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地给猪创造一个天然的、健康的环境。另外,在大数据的帮助下,还可以建立一个猪场的数据库,里面有关于猪群的健康状况,疫苗的接种情况,如果有什么传染病,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病毒的类型和传播范围,从而做出及时的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发生流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动物粪便发酵技术的应用

在生态、健康的生猪养殖模式下,不仅要不断地完善养殖过程,还要不断地加强监管和管理,更加需要合理应用现代化生猪养殖技术,将生猪养殖与生态环保紧密融合,在提升养殖场内部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步提升养殖场的生态效益。在生态、健康的生猪养殖方面,员工可以利用动物的粪便发酵技术,建造沼气池和污水处理设施,将动物的粪便和其他的残渣,导入到沼气池中,应用动物粪便发酵技术,快速转化动物粪便以及其他各类排泄物。这样既能为农场提供能源与动力,又能有效地利用动物的排泄物,防止动物的粪便和排泄物被直接排到地面上,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工作人员在利用动物粪便发酵技术建造沼气池前,必须根据实际的养殖密度,对其进行估算。若养殖场内养殖密度大,实际养猪量大,应逐步扩建沼气池,完善下水管网,以便可以更好地将动物粪便、排泄物引入沼气池。

四、猪生态养殖的疾病预防管理措施

在养殖场内部随时可能会暴发大规模动物疫情,按照生态、健康的养殖观念,养殖企业必须逐步建立起生态、健康的猪场养殖方式,科学使用更加全面化的养殖技术,采取行之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

1、开展动物疾病预防工作

开展动物疾病预防工作,可以有效避免生猪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养殖工作前期合理采取科学化的动物疾病预防措施,并根据猪实际生长状况,以及养殖场内部动物疾病防疫工作实际要求,合理优化防治手段以及防治措施。另外,为了防止猪发生消化道疾病,猪场还得做好相应的免疫接种,同时还要注意调节饲养方式,防止引起消化道的问题,由于生猪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所不同,所以,猪场的工作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仔猪在生长初期,特别是对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有一定的需求。在母猪怀孕期间以及妊娠阶段,更加需要全面的营养物质作为供给与支持。另外,在采购饲料的时候,还必须对饲料厂和供货商的资历进行仔细地审核,然后再将其中的一份样品拿到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技术检测,从而确定该产品的真实品质。在购买饲料时,应选用优质、性价比高的品种,切记不能为了所谓的“节约养殖成本”,选购质量较差、价格低廉的生猪饲料。另外,对猪场的饲养密度以及饲养数量进行适当的调控,可以防止大规模动物疫病的出现,一般情况下,每3~5m2区域内饲养一头成猪或者是两头幼猪即可。一些规模小的养殖场,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养殖密度的,就必须减小规模。

2、合理使用兽药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如发现有疫病或其他流行性传染病,应立即进行药物处理,并合理应用兽药,防止疫情蔓延,从而破坏猪场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在猪场进行生态、健康的生猪养殖方式时,要特别强调,在防治的时候,不能使用大量抗生素以及过量化学合成药物,也不能使用较为特殊的强力药物,以免引起猪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从而对猪肉的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养殖场内部的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生猪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基础性患病症状,就必须要有专门的医生来诊断,然后进行治疗,并选择合适的药物。一旦确诊生猪患病,养殖场工作人员切记不要凭借主观经验,盲目使用兽药,在经过专业的医生诊断后,还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与医生进行紧密沟通,及时了解病症的治疗措施,主动配合兽医开展后续疾病的治疗工作。

3、重视利用中草药进行预防

养殖户在养殖生猪的过程当中,除了科学进行免疫接种可以预防猪病的发生,养殖户还可以通过相关药物的使用来预防猪病的发生,然而,需要养殖户注意的是,要杜绝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学合成兽药以及抗生素。中草药相对于一般的药物来说,更有效、无副作用、无残留等优点,所以生猪在合理使用中药草时,既不会危害身体,又可以提高生猪的免疫力,对生态猪的猪肉质量没有不良影响。因此,广大养殖户应加强重视利用中草药进行预防工作,利用中药防治疾病。例如,生猪食用当归、党参、黄芪以及穿心莲,可以增强猪的免疫系统,增强生猪的抗病能力。同时,生态猪还会经常出现一些应激反应,而黄芩、柴胡、黄芪等中药对减轻其应激反应具有很好的作用。生态猪偶尔还会出现腹泻的症状,木香和白术是治疗生态猪腹泻最有效的中药材。

综上所述,猪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更好地调整生猪养殖结构,对于优化我国的生猪生产布局、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既能有效地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能降低对生态的损害,降低疫病的发生率,确保生猪养殖安全和消费者身心健康,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本文通过对生猪饲养、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深入剖析和研究,逐步体现出其优势,逐步改进饲养工作流程,应用现代化的生猪养殖技术与方法,在逐渐提升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兼顾养殖场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并在此基础之上,促进生猪养殖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541003广西桂林市雁山区柘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541002广西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农业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