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常见疾病合理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作者: 周立欣

肉牛是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它可以为人们提供肉用品,其特点是增重快、产肉量高、肉质口感好。正因如此,使肉牛成为规模化养殖场的首选品种。在肉牛养殖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疾病,对肉牛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致使肉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给养殖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对常见的疾病进行合理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加以处理。下面对肉牛常见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展开研究。

一、肉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

1、诊断方法

口蹄疫是肉牛养殖期间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具有传染性,针对患病的肉牛,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进行诊断:

(1)病原学诊断

在肉牛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中,病原学是最为基本的确诊方法之一,具体的诊断过程如下:从肉牛患病部位的黏膜细胞中采集水疱液,置于洁净的容器后,向其中加入浓度为0.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使其与水疱液混合,制成混悬液,随后使用微孔滤膜过滤混悬液,将混悬液中含有的杂质、细菌等全部滤除。过滤后的试样放入超速离心机中,制取病毒样本,将样本置于电子显微镜下,鉴别诊断病毒颗粒,最终确定病毒为口蹄疫病毒。

(2)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可以作为传染性疾病临床诊治的诊断依据,在肉牛口蹄疫中采用该诊断方法,能够识别病毒抗原,检测体液的抗体,通常是用感染的肉牛作为辅助诊断。具体的诊断过程如下:准备病料,将其中有疑似的病料分离出来,随后进行检测,看是否含抗体效价,如果含有,则表明样本为口蹄疫病毒。

(3)临床诊断

口蹄疫发病时,有着较为典型的症状,根据这些症状可以进行临床诊断。染病肉牛的口角、眼部及鼻子处的皮肤上有明显的红斑,尺寸不大,在短时间内会形成结节,逐步转变为水疱、脓疱,当脓疱破溃后,会形成硬痂,形状为疣状,颜色为黄棕褐色,硬痂会附着于真皮层的增生物上,1-2周左右,痂块会逐步脱落,创口也会随之愈合。有个别的肉牛会由于继发细菌性肺炎而导致死亡,如果发现的及时,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能避免死亡。病牛的体温会出现升高的现象,最高时能够达到41℃左右,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当蹄部的水疱溃破后,会造成蹄子外壳脱落。通常情况下,兽医在诊断肉牛口蹄疫时,主要是以典型症状作为判断依据。

2、防治技术

(1)改善养殖环境

肉牛基本上都是规模化养殖,若是感染口蹄疫,则会对出栏造成不利影响。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在养殖期间,应当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改善养殖环境,以降低发病几率。①将牛舍建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确保通风、采光良好。②选择品种时,以健壮、无病的作为首选,在提升肉牛身体素质的同时,减少口蹄疫发生的可能性。③加强牛舍消毒,可以选用火碱、石灰乳、漂白粉等消毒用品。消毒时,将牛粪清理干净,保持舍内环境清洁、干燥,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肉牛饮水的槽子要定期消毒,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控制在2%-3%左右。④肉牛集体放牧时,用紫外线消毒牛舍,以此来达到杀灭细菌的效果。⑤母牛孕期和犊牛生长期间,增加全价饲料的用量,多喂牧草,通过合理的饲喂,增强肉牛的抵抗力。

(2)强化免疫接种

口蹄疫作为肉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在防治该疾病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以此来降低感染的风险。①常规疫苗的免疫时间可以达到4-6月左右,为提高免疫效果,应每年接种3次疫苗,即每隔4个月接种1次,以三价灭活疫苗为主,接种疫苗后的肉牛,会在2周后产生免疫力。②春、冬两个季节是肉牛口蹄疫高发的时间段,养殖场应针对这两个季节,加强免疫,提高肉牛的免疫力,减少口蹄疫的发生。③肉牛接种可以采取皮下肌肉注射的方法。接种前,要检查疫苗的情况,看颜色、性状是否正常,不同年龄段的肉牛注射疫苗的剂量有所差别,如成年肉牛以3ml/次为宜,1岁以下的犊牛,剂量不得超过2ml/次。为确保接种质量,应当对疫苗妥善存储,最佳的储存环境为2-8℃。

(3)病牛治疗

感染口蹄疫的肉牛,应当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尽可能缩短病程,以免病程持续的时间过长,造成继发性感染,增加死亡几率。①对于口腔存在病变的肉牛,可以使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是食盐水清洗患处,并用明矾或是碘甘油涂抹,或将冰硼散涂于口腔患处。②蹄部发生病变的肉牛,可以使用浓度为1%的硫酸铜,或是浓度为3%的来苏儿水清洗患处,随后用碘甘油或是青霉素软膏涂擦,病症若是较为严重,则应当使用绷带将蹄部包裹起来,每隔2天处理1次,直至痊愈为止。③针对乳房位置处的病变,可以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浓度2%-3%的硼酸水、浓度0.1%的新洁尔灭溶液全面清洗患处,随后涂擦青霉素软膏。需要注意的是,当肉牛确诊为恶性口蹄疫时,除以上治疗方法外,还应当注射强心剂,防止病牛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二、肉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1、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

病毒性腹泻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不同临床症状有所差别,可以根据典型的症状对该疾病加以判断。当成年的肉牛感染急性病毒性腹泻后,会持续3-5天左右的持续发热现象,体温通常会达到40℃以上,病牛的食欲开始下降,精神状态略显萎靡,伴有干咳、呼吸困难等现象。染病后的第二天会出现腹泻的情况,多为水样粪便,气味恶臭,混有少量的血液和黏液。病牛因口腔黏膜糜烂而流涎,如果母牛在妊娠期染病,则会导致怀孕初期流产,并且会导致母牛的泌乳量减少。肉牛感染慢性病毒性腹泻后,会出现间歇腹泻的症状,随着食欲的大幅度下降,体重越来越低,多则数月,少则数周便会死亡。慢性病毒性腹泻的病例相对较少,但病死率却非常高,能够达到90%左右。

(2)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鉴定是病毒性腹泻实验室诊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的诊断过程如下:在无菌的环境中,对染病肉牛的血液进行采集,经反复冻融之后,向其中加入抗生素,随后接种于牛肾细胞中,盲传几代后,仔细观察细胞的病变情况,若是细胞边界模糊、有空泡、空斑存在时,可与含标准毒株的细胞做对比,二者完全相同,说明肉牛染病。需要阐明的一点是,该诊断方法,只能鉴定致病毒株。

(3)血清中和试验

血清中和试验是一种科学的病毒检验方法,具体试验过程如下:将病毒通过接种的方式,注入肉牛的睾丸细胞当中进行培养,与待检血清作用后,再次以接种的方式,注入肉牛的睾丸细胞当中,仔细观察细胞的病变情况。对待检血清进行倍比稀释,若是滴度升高达到4倍以上,便可判定为阳性。该诊断方法较为突出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既能定性分析,又能定量分析,有着较高的检出率。

(4)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是一项综合性诊断技术,其中包含免疫学、生物化学以及显微镜技术等,可以对感染细胞培养物进行直接检测,感染病毒的细胞质中会有荧光颗粒呈现。实践表明,在肉牛病毒性腹泻诊断中应用该技术,可以达到98%以上的检出率。

2、防治技术

(1)饲养管理

为降低肉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的几率,养殖场应当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当感染病毒性腹泻的肉牛进入发病期后,它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会携带病毒,一旦出现大面积传播,会导致更多的肉牛染病。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要及时切断传播渠道,较为简单的方法是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②冬季时,要提高牛舍的保温性,并经常通风、换气,以保持牛舍环境干燥。当天气晴朗时,在气温最高的时间段,让阳光照射牛舍,以此来达到杀菌的效果。③牛舍内的干草要定期更换。夏季时,每天至少清理1次牛舍,将粪便清除干净,每隔2天用清水冲洗1次牛舍,1周要消毒2次。在喷消毒剂的过程中,要注意死角,确保牛舍的消毒全面、彻底。④加强饲料管理。为防止饲料污染应单独放置,每天饲喂前,检查饲料,发现霉变要及时处理,避免肉牛食用,增大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几率。⑤春、冬两个季节是该疾病的高发期,入冬后,要加大牛舍的巡查力度,发现肉牛存在异常现象时,或表现出来的症状与病毒性腹泻的典型症状相似,应先将疑似染病的肉牛隔离,并作详细诊断,确认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治疗,以降低肉牛的死亡率。

(2)定期检疫

科学检疫是降低肉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养殖场要对检疫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引种环节,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对肉牛进行血清学检查,避免种牛带毒。

①买卖肉牛时,要做好检疫工作,保证入场的肉牛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不得出售存在隐性感染的病牛,以免造成病毒性腹泻大面积传播。养殖场尽可能不要从外地引种,以自繁自养为主,定期对所有肉牛接种免疫,提高它们抵抗病毒性腹泻的能力。②当犊牛达到8-10月龄后,随着初乳免疫力的消失,应及时接种灭活疫苗,可以采取肌肉注射的方法,接种后的一年内,犊牛基本上能够免疫病毒性腹泻。当犊牛成年后,应再次接种,需要注意的是,母牛妊娠期不得接种疫苗。

(3)治疗方法

针对感染病毒性腹泻的肉牛,应当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选择青霉素或是链霉素、黄氏多糖等,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每天用药1次,多次分点注射,按实际症状的轻重,加减用药剂量;用0.5g新霉素兑10kg的水,让病牛饮用;当病牛出现较为严重的脱水现象时,为避免病牛死亡,应当及时补充适量的体液。

三、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1、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

按照病牛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结合剖检时的脏器病变情况,对传染性胸膜肺炎做出初步判定。在不同时期,病牛的病变有所差别,早期为支气管肺炎、中期为纤维素性胸膜炎、后期为坏死性肺炎。

(2)病原学检查

从病牛的身体上取病变的肺部组织、淋巴结、胸腔积液,经过培养后,进行形态学检查,依据检查所得的结果,判断是否为传染性胸膜肺炎。

(3)鉴别诊断

传染性胸膜肺炎与支气管炎、巴氏杆菌病、结核病相类似,所以应当采取鉴别的方法加以诊断,避免误诊,影响治疗。

2、防治技术

(1)改善饲养环境

传染性胸膜肺炎对肉牛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养殖场的防控意识,以降低该疾病的发生几率。

①采取行之有效的消毒防疫措施,加强牛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将牛舍内的粪便清除干净,并更换被污染垫草。所有的饲养工作场所每周至少消毒2次,任何的外来人员不得在未经消毒的情况下进入饲养范围。②对与饲养有关的水、电、气等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确保牛舍冬暖夏凉,采取合理可行的防寒及避暑措施,防止肉牛产生应激反应。

(2)科学饲喂

肉牛的健康生长、体重的持续增加、自身抵抗力的提升,都与营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科学的饲喂是确保营养充足供给的关键。养殖场要加强饲喂管理,按肉牛的生长特点,给它们提供饲料,结合实际,优化改进草料配方,保证营养的均衡性,满足肉牛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肉牛饮用水的水质应当达标,避免水质污染。饲喂应遵循三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人,防止肉牛过饱或是过饥,增加应激反应。

(3)治疗方法

在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中,点滴疗法是比较常用的方式之一,若是病牛的体型比较大,则可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可以用青霉素。选用磺胺嘧啶钠、氟苯尼考、地塞米松等药物,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当病牛咳嗽的比较严重时,应当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肉牛瘤胃臌气的诊断与防治

1、诊断方法

肉牛瘤胃臌气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饲养管理、养殖环境等。在诊断时,应当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患病的原因。肉牛发病前,一般会食用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受到疾病的影响,肉牛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严重时,会用蹄部踢腹部,病牛的后腹部会增大,用手触摸有一定的弹性,轻叩能够听到明显的鼓音,心跳速度会随之加快,呼吸出现不顺畅的状况。一旦肉牛表现出以上症状,便可初步判断为瘤胃臌气。

2、防治技术

(1)合理饲喂

饮食是瘤胃臌气的主要诱因之一,为此要对肉牛合理饲喂。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养殖场在采购饲料时,应当以质优价廉的产品作为首选,并对饲料妥善保存,避免雨淋、受潮,以免饲料霉变。出现发霉或是变质的饲料,不得投喂。豆饼类的饲料,要先用温水浸泡后,再进行饲喂,以免肉牛食用过量的豆饼造成瘤胃臌气。不同生长阶段的肉牛,要结合身体状况,调控饲喂量,在保证营养供应充足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饲喂量,降低瘤胃臌气的发生几率。当肉牛从舍内饲养变为放牧时,应先饲喂一些干草,以免嫩草食用过多诱发该病。处于生长期的健康肉牛,每天至少要饮用30-40kg的水,不可采用减少饮水量的方法来解决瘤胃臌气问题,以避免对肉牛育肥造成不利影响。

(2)运动适量

养殖场要让肉牛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以此来刺激瘤胃蠕动,增强自身的消化能力,以此来避免臌气的发生。肉牛运动要选择适宜的时间段,阳光充足时最适宜运动,需要注意的是,刚刚采食完的肉牛不宜立即运动,以免影响消化,经过长时间运动后的肉牛,不要立刻饲喂,要让肉牛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治疗方法

针对出现瘤胃臌气的肉牛,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加以治疗:当臌气为泡沫性时,可以用鱼石脂、松节油、酒精,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灌服,也可直接灌服植物油;对于原发性的瘤胃臌气,可以选用水合氯醛酒精液,以静脉注射的方法给药;中药的消胀散对该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酌情使用。

综上所述,在肉牛养殖期间,口蹄疫、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胸膜肺炎、瘤胃臌气等疾病的发生频率比较高,其中部分疾病若是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导致肉牛死亡,由此会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损失。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要对肉牛常见的疾病正确诊断,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单位:152400黑龙江省庆安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