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科学治疗牛黏液膜性肠炎

作者: 唐建军 白佳芳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养殖密度的提升,牛在养殖过程中的疫病发生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再加上养殖户自身采取的养殖方式比较落后,因此疫病防治工作水平也较低。其中牛黏液膜性肠炎的牛常发的一种疾病,患病牛会因此出现长期腹泻,最终出现会因脱水死亡,给当前的养殖工作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因此养殖户要提高重视,对患病牛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式形成正确认知,目前主要采用科学的中西医治疗办法,以便可以减少该病对牛群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黏液膜性肠炎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为牛黏液膜性肠炎的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牛黏液膜性肠炎是发生于肠黏膜表层的特殊性炎症,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而且临床治疗难度较高,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中医和西医治疗方式,其中,中医采用天然的中草药组成的方剂,煎成药液供病牛服用,西医治疗多采用肌肉静脉注射的方式,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都比较好,笔者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对该病的预防建议,以便保障养牛业的健康。

一、牛黏液膜性肠炎概述

1、发病原因

牛黏液膜性肠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经临床分析可以总结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养殖管理不当,很多养殖户并没有对养殖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各区域较混杂,卫生情况堪忧,养殖圈舍内不能保证良好的环境,使牛群的消化道易受到病菌的感染等,最终导致牛肠道菌群发生失衡;二是牛群的运动量较小,大多数养殖户采用舍饲的养殖方式,受到饲养人员数量不足或养殖区域环境限制等原因,牛群长期只能在狭小的圈舍中活动,养殖密度过高,导致牛群的活动量不足、体质下降,极易诱发该病;三是饲料的问题,饲料的营养比较单一,无法全面满足牛群的机体生长需求。若饲喂了发霉变质的饲料,质地坚硬难以消化,容易造成胃肠粘膜损伤而引起肠道机能紊乱等,另外,饮用水若长时间不更换,饮水槽表面附着一层黏性物质,也容易引发胃肠疾病,导致黏液膜性肠炎的发生;四是在养殖过程中没有及时补充VA、VB或者VC,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增加牛患上黏液膜性肠炎的概率。

2、临床症状

黏液膜性肠炎最典型的症状是腹痛与腹泻,并且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表现出其他症状。发病初期,大多数牛会表现是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反刍减少等情形,伴随轻微的腹痛,其排出的粪便可以闻到明显的腥臭味,并且呈稀水状。随着病情不断加重,病牛的腹痛也会更加强烈,因此其会使用后肢踢打腹部,努责不断,腹泻程度随之加重,排出灰白色、黄白色索状或者膜状管型的黏液膜,长度不一。一旦排出黏液膜后,病牛自身的腹痛症状也会随之减轻,此时的病牛经过护理也能够恢复健康,但是还有部分病牛排出黏液膜后反而会病情加重,并出现持续性下痢的情况,长期的腹泻会导致病牛脱水,直至死亡。

3、诊断

该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是观察其临床症状,如果发现病牛腹泻排出腥臭粪便,用手按压其腹部有疼痛反应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并明确病牛症状严重程度;二是可以进行实验室化验,由于病牛会持续排出适量黏液膜,因此可以采集病理组织并化验,即可明确黏液成分,判断牛只有无患病。除此以外,还需要综合血压、脉搏等基础数据的检测情况给出最终的判断。

二、牛黏液膜性肠炎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

中医在疾病治疗中主要是以传统的中草药为主,毒副作用少,而且还能够起到治本的功效。在兽医领域中,针对动物疫病的防治也可以使用多种中药方剂,除了煎成药剂服用,还能够磨成药粉掺和在其饲料中。针对牛黏液膜性肠炎病的治疗中,中医主要是以消炎为主,因此可以使用以下中药方剂。

①中药方剂一

取金银花、苦参、败酱草各50g,厚朴、生大黄、莪术、黄柏各40g,当归、郁金、陈皮、赤芍、香附、青皮各30g,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碾碎,然后浸泡在没过药物的清水中,浸泡一个小时后进行煎煮,所得药液要过滤出药渣,待温后直接给病牛灌服,一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4天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病牛的症状持续严重,还应该增加用药时间,增加两天即可,当病牛排出索状黏液膜或者膜状管型黏液膜就说明其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②中药方剂二

取金银花60g,白头翁40g,黄芩35g,广木香、秦皮各30g,地榆炭、白芍、黄连、甘草各25g,将以上药物直接加水浸泡一个小时后,文火煎煮,过滤出药渣,待温后直接将药液给病牛灌服,一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5天左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③中药方剂三

取赤芍、金银花、苍术、大黄、青皮、茯苓各25g,当归、厚朴、山楂、郁金、神曲、泽泻各20g,甘草、川黄连、木香、枳实各15g。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碾碎,然后浸泡在没过药物的清水中,浸泡一小时后进行煎煮,将药渣滤出,待温后将药液一次性给病牛灌服,一天一次,连用两天后就可以发现病牛会增加排便次数,并从粪便中发现纤维蛋白膜性索状物,之后将上述药方中的黄白、枳实、大黄、黄连去除,再加入滑石、党参各30g、白术20g,按照上述煎药方式,一天一剂,连续用药三天即可康复,治疗效果较好。

在上述方剂作用的药物中,其所起功效各有不同,其中金银花、生大黄、败酱草、甘草可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苦参、黄柏、黄芩、秦皮可以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厚朴、山楂可以行气消积、燥湿除满;莪术、青皮可以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当归可以润肠通便;郁金可以消肿去毒;陈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赤芍、地榆炭可以清热凉血;香附可以疏肝理气;白头翁、广木香、黄连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茯苓可以益脾和胃;白芍可以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苍术可以燥湿健脾,散寒祛风;泽泻可以利水渗湿、泄热通淋;枳实可以破气消积,化痰散痞。通过上述药物的合理配制,可以针对性地治疗牛黏液膜性肠炎。

2、西医治疗

西医是治疗牛黏液膜性肠炎的常见方式,治疗中主要以 “抑菌消炎、消除变态”为原则,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治疗方式来恢复牛的健康。一是进行抗过敏治疗,肌肉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500mL及5%的氯化钙100mL,或者是肌肉注射0.1mg/kg·bw盐酸苯海拉明即可;二是要促进肠道内容物的排泄,直接灌服给病牛浓度为1%的盐水3L、鱼石脂30g、液体石蜡油500mL的混合药液即可;三是要消除肠黏膜炎症,需要病牛口服0.2g/kg·bw磺胺脒,早晚各用药一次,连续用药5天左右即可。在治疗期间,为了缓解病牛因病情发展造成的体质下降,还应该为病牛肌肉注射10mLVA,同时口服适量复合VB,每日用药1次,使其体质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强,如果病牛存在食欲不振的情况还应该为其静脉注射葡萄糖,以防其脱水。

西医治疗方式比较简单,治疗速度也较快,在治疗期间应该结合病牛的日龄、患病情况以及体重等基本特征精准用药,从而可以提高药物使用的针对性。

3、案例分析

①发病现状

2022年5月上旬,本地某一肉牛养殖场有两头成年的公牛先后出现了异常症状,养殖户观察两头牛的食欲明显下降,并且偶有腹泻,排出腥臭的稀薄粪便,养殖户将两头病牛单独饲养观察了两天并发现病牛的症状逐渐加深,腹泻次数增加,养殖户认为是普通的胃肠炎,并自行按照胃肠炎的治疗方式进行了治疗,虽然一开始降低了病牛的腹泻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该治疗效果也逐渐变差,病牛的症状也不断严重,且频繁用后肢踢打腹部,影响牛群正常采食休息,身体逐渐消瘦。见治疗无效,养殖户又将该病例上报基层防疫站,防疫人员到现场进行查看,经观察发现病牛体温略微升高,表现为低烧症状,不断的卷缩腹部,呼吸微弱,腹部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现象,并且排出的粪便中夹杂大量灰白色破布状和条索状的粘液膜状物质,短的在20~30cm,长的在3~4m,因此判定为粘膜性肠炎。

②治疗方法

确诊后兽医人员对两头牛制定了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具体的治疗中,首先要按照中医清热燥湿、行气化滞、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选择了以下治疗方法,即取赤芍、金银花、苍术、大黄、青皮、茯苓各25g,当归、厚朴、山楂、郁金、神曲、泽泻各20g,甘草、川黄连、木香、枳实各15g。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碾碎,然后浸泡在没过药物的清水中,浸泡一个小时后进行煎煮,将药渣滤出,待温后将药液一次性灌服给病牛,一天一次,连用两天,之后将上述药方中的黄白、枳实、大黄、黄连去除,再加入滑石、党参各30g、白术20g,按照上述煎药方式,一天一剂,连续用药三天。而在西药治疗中则是以长期补液抗菌消炎为主,使用5mg地塞米松、20mL硫酸庆大霉素、250mL5%碳酸氢钠、1000mg维生素C注射液、10mL10%安钠咖、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生理盐水,其中地塞米松、硫酸庆大霉素、维生素C注射液、10%安钠咖、生理盐水,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分别静脉注射,一天一次,连续用药3天即可。

通过上述治疗防治可以发现,经过治疗的两头病牛排便次数显著增多,不断的做努责动作,连续治疗3天后病牛停止腹泻,病情明显好转,再继续用药2天,病牛的精神状态也好转,食欲基本恢复症状,观察随访一个月,病牛并无复发,由此可见,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养殖户将病牛单独饲养,尤其是饲料的配比也应注重营养充足且均衡,同时保证充足的饮用水。

三、牛黏液膜性肠炎的预防策略

牛黏液膜性肠炎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严重,对病牛机体造成的危害也大,增加后期治疗难度,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该病对牛群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牛黏液膜性肠炎的预防工作,从根本上杜绝该病的发生,需要养殖户能够明确该病的发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地防控措施。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得知,针对牛黏液膜性肠炎的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要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养殖户要规划好养殖场的布局,合理规划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等区域,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尤其是针对生产区的牛舍,要及时清理牛舍中的粪便污物,并使用清水冲洗地面和墙壁等。牛舍粪便堆积后不仅会发出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而且还会产生各类病菌,所以在粪便打扫完成后要及时处理,同时不能随意堆积。及时给牛群更换干净的垫草,日常中也要加强保暖、通风等,牛舍内必须具备优良的通风和采光环境,在夏季时温度较高,各类病原体繁殖速度加快,空气中会弥散着各类病原体,养殖人员在卫生打扫以后还需要对舍饲展开通风,而在冬季为了追求牛舍的保温性,通风能力就会下降,一些病原体以及刺激性气体无法排出,所以应当通过开设小窗或者安装换气设备等方式进行通风。此外,冬季可以在牛圈内铺设稻草或者安装保温灯等装置,配合牛舍的通风,以便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最后,牛舍内要做好消毒工作,牛舍缺乏消毒、卫生情况较差导致病菌繁殖是牛黏液膜性肠炎的首要原因,基于此,养殖人员还应当通过消毒的方式降低牛舍内病原体密度,消毒和卫生可以同时进行,养殖人员需要完善场内卫生消毒管理方案,确定消毒频率以及消毒剂种类,在夏季时食槽内饲料腐败速度较快,因此在夏季以及疫病高发时期需要提升消毒次数,为了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还应当交替轮换使用消毒药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意消毒的全面性,重视食槽、水槽、墙壁以及死角等部位的消毒工作,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二是要加强饲喂工作,养殖户应该严格按照牛群的生长阶段以及机体需求供给营养充足且全面的饲料,科学配比饲料,为牛提供充足的养分,保障其体质。除此以外,还需要结合天气的变化来调整饲料,如果天气过于寒冷,应以颗粒饲料为主,饲喂时严禁为牛群喂食霉败草料或者冰冻草料,为了确保牛消化机能的正常运转,养殖户还要确定最佳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做到定时、定量投喂,以及饮用水的干净,避免牛群喝到受污染的水源;

三是要加强牛群运动,可以在养殖场内为牛只修建专门的运动区域,冬季活动应让牛群晚出早归,在夜间必须将牛群赶回牛舍,以防其受冻或者受寒,若为家庭养殖且养殖数量较少,则可以带领其到野外食用青草等,确保饲料的多元性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其运动量。需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牛、老牛、犊牛以及孕期牛可以缩减其活动时间,部分以放牧为主的养殖场还需要做好放牧管理,比如采食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牛误食异物,严禁饮用沼泽等区域的水源等等,对体质较差的牛群也要适当地缩短放牧时间;

四是要加强检疫工作,在养牛业的发展过程中,疫病的发生对其养殖质量有着较大的威胁,尤其是一些传染性疫病,一旦出现,则会大规模的扩散,使当地形成疫区,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要结合当地的防疫要求做好检疫工作,定期为牛群进行免疫接种,做好驱虫工作等,全面提高牛群的健康,使其能够具备较好的体质抵抗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保障当前养殖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是要采用药物防治,在当前的动物养殖中,中药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常见,因此在牛黏液膜性肠胃炎的治疗中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添加中草药。总之,通过上述预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牛群的健康,减少黏液膜性肠炎的发生概率,对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牛黏液膜性肠炎的发生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损失,养殖户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疾病预防意识,加强对该病的了解,明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方面,并结合其实际病况采用科学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以便可以尽快恢复病牛的健康,减少死亡。除此以外,养殖户也要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加强养殖管理,从而可以保障养牛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区域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831706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