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下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治路径分析
作者: 全奎葵林业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影响我国植树造林国策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但在林业建设工作中,病虫害防治与养护管理始终是两项重要任务,现阶段两任务中都存在一定不足,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深入分析并积极采取对应策略,以此使林业建设工作不断完善。本文以林业建设工作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了病虫害防治工作与养护管理工作现存不足,并就二者完善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帮助。
林业病虫害不仅影响了整个林业资源的生长质量,还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频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损失。虽然我国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林业病虫害的传播趋势仍然严重。这就需要我国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切实保持我国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林业病虫害防治现存不足及完善策略
1、现存不足
①病虫害外来入侵物种相对较多
现阶段林业已具备相对丰富的植物种类,且种植数量繁多。在此情况下,病虫害产生的几率也相对增大。而在林业建设实际工作中,由于专业种植技术缺失,大部分林业建设工作中并未做到依照环境特点选择对应的植物,且对林业中的各类植物缺乏合理规划。种种因素使得林业病虫害外来入侵物种相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林业生态体系,也使整体生态环境无法提升自主防御能力。
②防治技术过于单一
林业建设工人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知识等问题,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缺乏正确认知,因而普遍缺乏专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此情况下,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一定困境。部分地区为在短期内解决林业病虫害问题,仅采取大量使用化学药剂的方法完成防治工作。此方法虽能在短期内收效,但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林业所在区域内土壤结构与水源,并影响空气状态。当此方法长期使用时,可能使现阶段病虫害出现变异,对林业病虫害长期防治工作极为不利。
③防治范围缺乏细化
林业植物在一般情况下种植范围相对较广且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的植物种植时间与后续管理时间相应存在差异,无形中为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而大部分林业建设工作为节约防治时间与管理时间,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并未依照区域种植优势合理选择树种,从而导致同一区域中出现了各类不同的病虫害。此外种植的植物种类大体相同,无形中使病虫害受灾范围出现扩大化趋势,也大幅增加了防治人员的工作量。在防治范围缺乏细化的整体情况下,生态环境也将相应受到不利影响。
④病虫害生命力相对顽强
建设林业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生态污染。但由实际情况来看,植物需要面对各类环境污染,使得植物自身抵抗能力相对不足,大量病虫害在此情况下得以繁殖。且在林业植物为其提供的温床中,病虫害生命力日渐增强,无形中为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
2、完善策略
①强化病虫害检测力度
现阶段林业植物病虫害受灾范围相对较广,且病虫害种类相对较多。为解决此问题,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关部门需要依照所种植的植物种类与种植范围选择对应防治策略。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可先由强化病虫害检测力度入手,对各个行政区域中的植物病虫害受灾情况做出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总结不同树种产生病虫害的主要情况,再及时更新病虫害数据库,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与此同时,病虫害防治人员也需要积极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强化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知程度,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也需要同时分析区域内水源情况、土壤情况、空气情况等各类环境因素,并与病虫害数据有机结合,最终推测出病虫害出现变异的可能性,再针对此类情况采取对应防治措施,最终达到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的目标。
②强化病虫害防治人员培训环节
由于林业植物产生的病虫害种类相对较多,病虫害防治人员相应需要承担较大工作量,且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往往专业技术水平并不高,且缺乏应有的病虫害防治知识,使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始终无法提升。为解决此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病虫害防治人员的培训工作,相关部门可为防治人员提供专业能力培训机会,对其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专项知识讲座,并在开展讲座的基础上安排适当的考核环节,以此提升其面对培训的紧迫感,从而使其真正通过培训学习更多病虫害防治知识,并顺利应用于自身工作中。此外政府等相关部门在为病虫害防治人员提供培训之余,也需要完善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构建更具完善的病虫害防治队伍,使病虫害检测效率与信息采集频率同步提升,并做好相应的数据管理工作,以此使林业病虫害防治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③合理利用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是依托于化学药剂中的生物活性达到防治病虫害作用的一种防治手段,在此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可采取浸种、拌种、喷粉、喷雾等手段消灭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相对简单且见效较快,同时不受地域与季节影响,大部分地区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都可使用化学防治手段。但在使用化学防治手段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合理性与适度性,一旦长期使用稳定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则容易使病虫害出现抗药性,从而使化学防治工作的效果逐步降低。此外化学防治中所使用的药剂也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危害人体健康。为避免此类问题,病虫害防治人员更需要合理利用化学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种类的植物采取不同方法。例如防治花叶病与褐斑病时,可使用波尔多液或石灰硫磺合剂,防治蚜虫类害虫时可使用6.0%吡虫啉3500倍液,防治蚧壳虫时可使用菊酯类农药2500倍液。尤其在林业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当今时代,相关从业人员对生物农药的认知水平日渐提升,化学药剂也在防治过程中逐步被生物农药所替代。如昆虫病原真菌与昆虫病原细菌等,都是现阶段常用的生物农药,值得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在工作中深入研习并广泛应用,以此提升病虫害防治整体水平。
④开发无公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防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防治措施,其主要防治理念是在预防为主的基础上实行综合防治,并保障防治手段不危害其他植物、人、畜禽等。就本质而言,无公害防治是一种依托于植物栽培技术并以生物防治为主的防治手段。此手段旨在不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的前提下提升植物自控能力,使防治病虫害的目标得以达成。一般情况下,无公害防治措施有驱杀法、成虫性诱剂法、灯光诱杀法、天敌防治法等各类方法。由于涉及的防治方法较多,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各类手段,因此无公害防治法也属于一种综合性防治策略。不同方法可在无公害防治策略中同时使用,既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对人畜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在各类防治方法中脱颖而出,值得相关从业人员进一步深入探索。
二、林业养护管理现存不足及完善策略
1、现存不足
①林业养护管理环节尚未得到全面重视
养护管理环节是林业后期维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但大部分林业建设人员对此环节缺乏重视,也并未意识到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养护管理也相应存在忽视情况。当林业绿化建设工作完成后,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也容易使移栽的植物出现生长缓慢等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植物死亡等严重问题。在植物已死亡或出现病害后,如不及时处理则容易使植物中的病害发生传染问题,导致更多植物出现病害或死亡的现象。
②林业养护管理缺乏资金支持
养护管理经费短缺是阻碍我国林业建设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由于缺乏足够资金支持,养护管理工作难以有序开展,即使做出了一定推进工作也无法稳定进行。在此情况下,林业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始终无法提升。现阶段我国林业整体建设工作中的人工成本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使得原本不充足的养护管理经费更为捉襟见肘,养护管理费用不足使得林业中的局部绿地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区域内植物也相应逐渐死亡,反而对林业建设工作发展较为不利。
③林业养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林业养护管理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相对复杂,工作量也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较多劳动力支持此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由于工作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也亟需各类高素质养护管理人员参与工作。但现阶段我国林业养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仍相对不高,各地绿化养护部门为缩减养护管理成本,往往选择年龄偏大且学历偏低的廉价劳动力完成相关养护工作。此类工作人员由于年龄限制或学历限制,自身缺乏应有的养护管理知识,同时由于年龄偏大,无法完成高强度养护管理工作。种种原因使得现阶段养护管理水平难以取得进步,同时容易产生养护不当而造成的损失。由另一方面来看,相关部门不重视养护管理工作,对养护管理人员也并未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即使存在培训环节也仅限于理论方面的讲解,养护管理人员并不能通过培训获得应有的林业养护管理知识,也无法提升自身工作水平。
④林业内部绿地毁坏状态相对严重
在各类因素共同作用下,林业中的绿地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情况,其主要毁坏情况体现为两方面。其一是其他建设项目侵占绿地,在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新时代,基础建设项目日渐增多,使得林业中的公共绿地无形中被侵占,其中交通建设工作对绿地建设造成的侵占相对严重。同时由于林业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林业绿地被随意破坏的情况相对严重,而破坏者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绿地毁坏的情况也并未好转。其二是人为破坏绿地的情况相对严重,导致绿地出现地表裸露的情况,甚至部分居民在绿地中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使植物遭受严重破坏,同时土壤也遭受污染。
2、完善策略
①提升对林业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林业养护管理工作宣传力度,以此使人民群众树立保护意识,从而调动全体居民积极参与林业养护管理工作,构建人人参与绿化的良好氛围,以此提升林业养护管理工作整体发展水平。
②提高林业养护管理资金支持力度
为解决林业养护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首先需要对财政拨款做出合理规划,林业养护工作经费由国家财政负责,但国家财政拨款数额有限,难以满足林业养护管理需求。为提升林业养护管理效果,首先需要做好财政拨款规划工作。在此过程中可平衡绿化项目建设工作与养护管理工作资金投入比例,构建统一费用标准,使林业绿化建设与养护管理都能取得有效的资金支持。例如对树木养护工作,可对树木直径、人工成本、抗灾费用等进行综合考量,并依照考量结果分配资金。而对于养护管理则需要结合当地经济水平与物价情况、人工水平等各方面内容制定经费金额。其次也可构建林业养护管理项目招投标体系,以此对养护管理工作做出监督与管理。当发现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时,需要及时调查并进行相应处罚。同时也需要对投标方资金情况与建设能力等整体情况进行严格审查,采取专家评标的方式完成招投标工作。最后也可建立林业养护管理融资机制,依托此机制改善林业养护管理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的局面,使民间资本合理引入,共同为林业养护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可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加入林业养护管理工作。
③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
为使林业养护管理工作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相关部门仍需进一步引进高素质人才。人才引进工作需要充分考察人才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等各方面内容,可派遣林业养护管理领域内专家学者前往高校做相关就业教育工作,使高校学生明确林业养护管理工作的意义,以此吸引高校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积极投入林业养护管理工作,为林业养护管理工作人员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需要适当提升林业养护管理人才引进标准,并为所引进的人才提供理想薪酬待遇,使其有意愿长期投身林业养护管理工作。
④提升林业绿地养护监督力度
为使林业绿地随意被破坏的情况得到有效避免,相关部门也需要提升对其养护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林业养护管理监督体系。此项工作可由两方面入手,其一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诉制度,同时丰富投诉渠道,开通电话投诉、网络投诉、信件投诉等各种投诉方式,以此鼓励公民之间互相监督,共同为林业养护管理工作贡献力量。针对违规行为也需要加大惩处力度,尤其需要抓住其中的典型案例,对破坏绿地人员进一步追责,并做出相应通报批评。此外也需要针对监督人员构建考核机制,提升其责任意识,使执法工作不断强化。对于执法人员存在的失职或滥用职权等问题也需要及时惩处,以此避免执法人员出现不作为或乱作为等情况。其二需要相关部门构建林业协会,并引导协会在后续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加大林业养护管理工作宣传力度。此外林业绿化协会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类绿地养护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加入养护绿地队伍,并引导其及时举报破坏绿地的行为,使林业内部绿地被随意破坏的现象得以避免。
综上所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与养护管理工作是新时代林业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两项内容中都存在一定不足,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全面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此使林业建设工作日臻完善,为环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117100辽宁省本溪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国有小市生态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