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析

作者: 韦盛芬

在糖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甘蔗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应当在甘蔗种植期间,采取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在整地、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中,合理运用机械化技术,加快作业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以促进甘蔗产量的提升。同时,针对影响甘蔗品质和产量的病虫害,采取绿色防控措施。

一、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要点

1、整地机械化

(1)初步整平

广西是山地丘陵地貌,大量的甘蔗被种植在丘陵坡地上,因种植地的坡度大,且凹凸不平,其中掺杂石块,对机械化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甘蔗种植前,要先对土地进行整平处理。

①坡度在15°左右的地块,应当降低到12°以下,同时将地块上影响种植机械正常运行的杂物,如树桩、石块等全部清除干净。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将单独的地块改成连片,以此来扩大地块的规模,为全程机械化生产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②建设与甘蔗机械化生产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如在地头上修建机耕道,宽度不低于3m,以保证大型机械设备的顺利通行。

(2)精耕细整

①用于甘蔗种植的地块,可以通过大马力的拖拉机,配套重力耙和深松机,对土壤进行深耕和深松处理。耕深应当达到50cm,这样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变得更加通气,蓄水能力随之增强,为甘蔗早生、快发创造有利条件,有助于分蘖率的提升,出苗率得到显著增加,甘蔗根部的重量增大,由此可使后期糖分积累的更多,为甘蔗“双高”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②甘蔗在生长发育期间,因地上部分的重量比较大,茎部脆弱易折断,加之叶片较多,使得植株很容易出现倒伏的现象。所以在种植甘蔗时,应当深挖种植沟,以确保沟深达到40cm以上,故必须提高甘蔗根系在土壤中的深度,以避免植株倒伏。采用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时,要使甘蔗的行距满足机械收获的要求,应不低于120cm。

2、种植机械化

(1)优选良种

甘蔗的品种与“双高”目标的实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所以优选良种显得尤为重要。在甘蔗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新品种,尤其是广西本土培育且适宜当地环境的高产、优质、高糖、抗倒伏、抗病虫害的品种。为实现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目标,要使所选的品种满足机械化作业的要求,如易脱叶、耐除草剂等。以机械化的方式种植甘蔗时,应当选择夏季和秋季繁殖的全茎种,将育苗基地的蔗种作为首选,在对蔗种采收的过程中,遵循“三除”原则,即除小、除杂和除叶,要选用健康、脱毒种苗的后代,以此来促进机械化种植效率的提升。

(2)机械种植

①甘蔗机械化种植的过程中,应当满足以下技术要求:耕层的深度应当达到35cm以上,以40cm左右为宜,碎土层应不小于25cm;土壤表层20cm以内的碎土率应不低于70%,以免对机械化作业造成不利影响;土壤的含水量应当不超过25%,否则会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在实时切段的种植模式下,蔗茎的弯曲程度应与规范要求相符。

②采用等行距种植时,行距应当不低于120cm,宽窄行种植时,宽行应达到130cm以上,窄行不低于50cm,并且要保证开行直、行距均匀一致,开行的深度应达到25cm以上;起垄种植时,应确保垄高达到20cm以上;种植密度以每公顷10万-10.5万芽为宜,种植期间伤芽率不得超过5%,露芽率不得超过6%,种植深度的合格率应达到80%以上,种蔗段长度的合格率应当达到95%以上。

③甘蔗机械化种植过程中,应当采取如下措施:甘蔗种植期间,可以利用GPS自动驾驶技术,由此能够提高后续环节的作业效率;甘蔗可采用段种式种植机进行种植,以联合收获机对蔗种采收;以实时切段式联合种植机播种时,可按下种量、蔗田的地块长度、种植机的实际承载量,将适量的蔗种提前置于蔗田内,为装卸提供便利条件,防止因多次装卸,导致蔗种的茎部受到机械损伤,影响后续的生长发育;下种后,要确保蔗种与土壤紧密接触。

3、田间管理机械化

甘蔗“双高”目标的实现,与田间管理密切相关,尤其是中耕除草、施肥、培土等环节,以传统的方式开展上述作业,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而利用机械设备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和培土作业,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保证质量,有助于节本增效目标的实现。

(1)技术要求

①甘蔗中耕除草、施肥、培土机械化的作业条件应当满足如下要求:甘蔗种植地的土壤含水率应当达到15%-25%左右,土壤的硬度不超过2MPa,地块的坡度不宜超过15°,越平坦越好;施用的化肥为颗粒状时,肥料的含水量不得超过20%,化肥为结晶粉末状时,含水量应控制在5%以内。

②中耕除草、施肥、培土的机械化作业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甘蔗采用等行距的种植模式时,培土后,垄高应控制在8-15cm之间,并将蔗丛的基部填实,防止出现U形的蔗垄;采用宽窄行的模式种植甘蔗时,应使垄间松土与培土相结合,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其余的要求与等行距相同;机械化施肥的覆盖率应当达到85%以上为合格,培土高度的合格率应当达到80%,甘蔗的损伤率不超过8%。

(2)技术措施

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种植甘蔗的过程中,可在分蘖期到拔节初期这段时间,开展机械化中耕除草、施肥和培土。按照所选的甘蔗品种,结合作业条件,遵循拖拉机底盘与培土机机架不伤蔗梢的原则,培土机可选择入行式,也可选择跨行式;中耕施肥培土机分为旋耕式和圆盘犁式两种,前者能够使耕层更加深厚、松散和破碎,而后者在甘蔗种植地土壤为沙质土时更适用;在机械中耕培土的过程中,可向蔗田内,使用全生育期所需的肥量,根据规范要求,控制好施肥量,以避免过量施用引起肥害。

(3)注意事项

机械化中耕除草、施肥、培土作业中,应当对如下事项加以注意:在使用农机设备作业前,要先检查培土高度,并根据农机的作业要求,对培土高度加以调整;农机转弯的过程中,碎土器、培土犁铲要处于运输状态的位置;当农机设备需要在作业期间倒退时,为避免造成蔗苗损伤,应当先将离合手柄调至分离的位置处,然后再挂倒挡;在坡地上开展培土作业时,不得转向,当需要转弯时,要提前减速;及时将农机设备上的杂草清除干净,更换刀具时,必须使设备处于停机状态。

4、收获机械化

在甘蔗种植中,收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广西地区收获甘蔗都是以人工砍收为主,这种收获方式费时费力,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采用机械化技术收获甘蔗,除了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外,还能保证甘蔗的收获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1)技术要求

①相关规范中对甘蔗联合收获机的适用条件有着明确规定,具体应用时,要确保甘蔗种植地与适用条件相符,甘蔗的行距应当达到100cm以上,蔗田内应没有影响联合收获机作业的异物,如较大的石块、杂草丛、树桩等。同时,土壤的含水率及硬度应当与作业要求相符;甘蔗收获前,要确保不倒伏和中等倒伏的占比达到60%以上,蔗叶的含水率应不超过65%。

②甘蔗机械化收获的作业质量要求如下:使用联合收获机对甘蔗收获时,应使切割刀盘与地面贴近,甘蔗的留茬高度应不超过3cm;采用切段的收获方式时,甘蔗应在进场后及时入榨,如果需要放置,则最长不得超过24h。

(2)技术措施

采用联合收获机收获甘蔗时,应按所选的种植模式,并结合行距,对机械设备加以选择,保证机械设备走行时,不会碾压到甘蔗,并且喂料口应当适中;甘蔗收获期间需要进行田间转运时,除了要保证作业效率外,还应防止甘蔗遭到碾压,选用切段式联合收获机,应在田间配备收集搬运机,田间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数量为1台时,至少要配备2-3台搬运机;当蔗田与蔗糖加工厂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时,应当设置转运点;若是蔗田的机耕道无法满足联合收获机调头的要求时,可先收割出地头3-5m宽的空间;收获机与搬运机配套的拖拉机应采用自动驾驶导航系统。

二、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常见的病虫害

(1)病害

甘蔗常见的病害有凤梨病、赤腐病、黑穗病等。

①凤梨病。该病归属于真菌病害的范畴,危害对象为甘蔗的种苗和幼苗,会影响萌芽,可造成发芽率降低。甘蔗幼苗感染凤梨病后,若是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病菌会寄生于土壤中,对其它宿体造成感染。

②赤腐病。该病是由赤腐病病原菌引起,危害的对象为蔗茎和叶中脉,幼株感染后,会出现腐烂的现象,对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影响较大。

③黑穗病。该病由鞭黑粉菌引起,初始侵染源为带菌的土壤和有宿根病的甘蔗,当孢子遇水后,会形成菌丝,侵入蔗芽。

(2)虫害

甘蔗常见的虫害有螟虫、蓟马、蔗龟等。

①螟虫。此类害虫对甘蔗的危害比较严重,幼虫会侵入蔗苗及蔗茎,造成甘蔗幼苗死亡,产量和糖分会随之减少。

②蓟马。甘蔗是此类害虫的主要寄主之一,大规模发生,会导致受害株率达到100%,致使甘蔗大幅度减产。

③甘蔗金龟。甘蔗在幼苗期时,金龟幼虫和成虫会吸食根部的汁液,导致苗心变枯。不仅如此,金龟还会咬食蔗芽及根须,翌年可能会出现不发芽的现象,对甘蔗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2、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是甘蔗种植过程中,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此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减轻病虫害防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采取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为目标,以环境友好型措施,如农业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科学用药等,消灭有害生物,确保甘蔗健康生长。绿色防控不但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能使甘蔗免受药害,故此要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使用。

(1)农业控制

在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农业控制手段是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①对甘蔗的品种进行优选。大量的实践表明,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甘蔗品种,生长发育期间,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要明显低于抗病虫害能力弱的品种。所以在追求“双高”目标的前提下,要将抵抗常见病虫害能力强的甘蔗品种作为首选,以此来避免病虫害大规模发生。

②部分病虫害的发生是因为检疫不到位所致,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甘蔗种植过程中,应加强植物检疫,尤其是调运环节,必须严格依据国家的规定要求开展检查,防止外来的病害和虫害传入种植地。检疫期间,若是发现有问题的甘蔗种子,则要及时处理,以免造成病虫害发生和蔓延。

③甘蔗品种选好之后,要在机械化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全面消毒,可以采取药剂浸种的方法,消灭种子中的病菌,从而达到遏制病虫害的目的。

④提前播种,避开部分病虫害高发的时间段,对土壤进行机械深翻,利用紫外线的照射杀灭潜藏于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对蔗田内的杂草及时清除,并将甘蔗上颜色发光的叶片摘除。

⑤加强水肥管理,控制好施肥量,定时定量浇水,减少侧芽的生长,避免甘蔗因倒伏而增大黑穗病的发生几率。

(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病虫害绿色防控中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对各种工具和物理因素的利用,如声、光、电、热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物理防治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也不会对甘蔗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可在甘蔗种植过程中,对该防治措施合理应用。具体方法如下:

①大部分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防治过程中,可利用这一特点,借助灯光吸引,以电或水等途径灭杀。

②害虫除具有趋光的特性外,还有趋色性。对此,可以利用粘虫板进行诱杀,这是物理防治中成本相对较低的方法,只对害虫有效,不会危害到的天敌,可以放心使用。

③用热水对甘蔗种苗浸泡,通过高温杀灭病原菌,并达到催芽的效果。不同的甘蔗品种,对水温的要求有所差别,应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好热水温度,避免过高或是过低。

④收获甘蔗时,应不留宿根,并将蔗田内的枯枝残叶及时清除,避免害虫潜藏于其中越冬,从而降低虫源基数,达到控制病虫害大规模发生的效果。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实质上就是用一种生物来对付另一种生物,从而达到预期中的防治效果。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有天敌和生物菌剂。

①甘蔗种植期间,地块内的天敌达到一定数量时,能够有效防治常见的虫害,可降低发生几率。如果天敌的数量不足,则可采取人工释放的方法予以补足,可以根据实际确定释放的天敌种类和数量。在种植甘蔗期间,要尽可能为天敌提供栖息和繁衍的环境,增加其数量,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②生物菌剂在甘蔗病虫害的防治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白僵菌以及专用的SUKAAgri-F3009/SC等。作为一种专用的生物菌剂,SUKAAgri-F3009/SC能够对甘蔗起到有效的保护,可避免致病菌的侵害。

(4)科学用药

在甘蔗病虫害的防治中,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最佳,并且见效速度最快。然而,大部分化学药剂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若是用量过大,或是使用方法不当,不但会造成农药残留,而且还会污染土壤、破坏环境。不仅如此,长期使用某种药剂,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性,减弱药效。绿色防控要求科学用药,应当保证所选的化学药剂对当前发生的病虫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且要对药剂的浓度和用量加以严格控制,采取正确的给药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药剂对甘蔗植株和环境的影响。建议加快研发一些毒性低、药效高的化学药剂,并在甘蔗种植中推广应用,以此来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标。

综上所述,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材料,随着制糖业的快速发展,对甘蔗的需求量随之增大。传统的种植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不利于甘蔗产量的提升。在甘蔗种植期间,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采取绿色防控技术,对甘蔗病虫害进行防治,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方可符合环保要求。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