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手段
作者: 李飞 杨秀永黄瓜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之一,在各个地区均有种植,其供应链在目前行业中也相对完善,但若想切实满足后续发展需求,就必须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如配合使用日光温室技术,增强环境调控能力,最终实现平衡发展。在现代技术手段的配合下,日光温室自身的性能正不断提高,但病虫害问题仍时有发生,如未能进行合理调节会造成大幅减产,为此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究,重视病虫害防治相关工作,从而有效规避相关问题的出现,保证实际工作满足预期要求。
一、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控概述
1、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是当前北方地区农作物栽培的常用技术之一,也被称之为暖棚或大棚技术,整体以节能环保为主,通过骨架配合外部覆盖材料组成,能够吸收太阳能完成能源转换,有效维持环境水平,根据当前作物的需求实现平衡。日光温室能源以太阳能为主,在寒冷地区能够以此实现黄瓜越冬栽培,其自身结构会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整,山东省德州市便广泛应用日光温室种植。黄瓜作为当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农作物,使用日光温室种植技术之后,能够根据需求控制种植区的温度和湿度,且不会受到季节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能够防止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流失,有效加强种植的效果与质量,以此使作物拥有更加适合的环境,从而有效规避季节、温度等方面的影响,满足黄瓜生长过程中的各方面需求。
2、综合防治
病虫害是当前黄瓜作物种植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日光温室在应用中如管理不当,可能会出现此类情况,为此在综合防治中,需要关注其突发性和连锁性特点,明确病虫害的类型,合理制定病虫害预防管理办法,提倡“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原则,改善传统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实现对于作物的综合保护。在日光温室黄瓜种植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各类病虫害的影响,为此需要从科学性、规范性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需求不断丰富现代化防治监管手段,采用针对可行的措施,围绕常见的黄瓜种植病虫害技术进行分析,对病虫害进行细化处理,确切落实种植过程中的各项病虫害防治技术,形成病虫害监测、预防、处理机制,通过区别化使用先进技术,做好综合管理与控制工作,为质量和产量同步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切实保证各项工作落实能够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日光温室技术应用下黄瓜种植的分析
1、特点分析
①契合发展需求
黄瓜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日光温室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的完善,能够通过更加科学的手段,为后续产业建设做好相应的铺垫,切实满足我国当前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规避各类可能出现的偏差问题。
②推动农业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日光温室黄瓜种植日益成熟,在发展中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贯穿从选种到收获的各环节。当前,日光温室黄瓜种植的效果逐年提升,年均产量得到大幅度增长,推动了山东省德州市黄瓜种植转型升级。
③实现技术融合
黄瓜种植当前已经实现了技术融合,现已成为提高地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重要举措,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农业资源,配合日光温室技术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有效带动地区全面发展。
2、效益分析
2017年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技术在生产中所能产生的作用也逐渐被各方重视,改革后推广体系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以此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德州市地理位置条件较高,位于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25″-38°0′32″之间,气候方面夏季炎热多雨,且地区日照时数长,配合日光温室技术能够进一步强化光合作用,兼顾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冬季则寒冷少雪,但日照率为可达60%以上,光辐射量可达15千卡/cm2,在此条件下开展黄瓜日光温室种植可以有效节省各类资源消耗,综合效益必然也会因此而随之提高。同时,应结合绿色发展理念进行技术转型升级,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与理念进行优化和调整,减少黄瓜在种植过程中内部的化学元素残留,从而推进未来农业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地区综合效益的增长。
3、前景分析
温室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秦朝时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农产品和农业科技结合开始逐步进行,进入 21 世纪之后,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关注力度不断提高,开始着手完善农业体系,7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日光温室,发展也开始驶入快车道,连栋温室、智能温室、植物工厂、联网温室不断有新的技术突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黄瓜大棚种植在未来能够有着更加良好的效果,市场后期开发潜能巨大,现如今已经受到了农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山东省德州市受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在应用日光温室技术中,要明确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加大病虫害防治的推广力度,从而进一步扩大技术应用范围,实现区域种植的转型发展升级,以此有效避免后续农业发展建设出现脱节的情况。
三、日光温室病虫害综合防控的要点
当前我国日光温室相关技术手段正不断完善,黄瓜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开始以防控为主,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为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和支持。
1、转化科技成果
就当前情况来看,山东省德州市日光温室黄瓜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已基本落实到基层中,发展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相关部门下发了《促进生产移转化行动方案》,并组织编写了《病虫害综合防控办法》,以此保证产品供应量,最终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山东省德州市病虫害综合防控的各项技术应用条件不断优化,为效益提升奠定了基础。
2、防治基础改革
无害化科学技术是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控的重要支撑,山东省德州市结合战略方针做好基础改革,随着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开始着手对防治基础进行改革,使后续各项工作能够逐渐标准化、规范化、协调化。在2021年底,区域病虫害综合防控成果新增23项,技术辅助资金支持也超过300万元,使得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等方面有所突破。
3、细化防治问题
在新时期背景下,山东省德州市为了加快农业发展进程,提出了病虫害综合防控推广政策,要求以日光温室种植应用为重点内容,将现代化技术有效融入到各项工作中,以此切实提高运用效率。随着我国各项技术正逐步完善,日光温室现如今整体以“预防为主”,将现代化病虫害防控理念进一步渗透,解决当前温室黄瓜种植中的问题,对未来区域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四、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控分类处置
1、猝倒病
早期可以观察黄瓜的苗茎,能够发现大量的褐色病斑,整体形态呈现为水浸状,随着时间的推移,15d后能够看出苗茎明显变细,20d后病苗会长出白色絮状物,残体表面被大幅破坏,如未能及时处理后续可能导致倒伏死苗,为此必须要对此病害加大关注力度,避免范围内作物被破坏。在种植工作开展前,需要以病虫害预防为基本原则,选择无病新土来栽培黄瓜作物,此条件可以大幅降低猝倒病的发生概率,如选择使用旧苗土,则需要做好消毒处理工作,每1m2提前用30%苗菌敌可湿性粉剂进行处理,拌匀后放置1d后才可以种植黄瓜。同时,预防中需要一次性浇透土层形成水底,一般渗透至17~20cm处,播种后将剩余2/3药土覆盖,出苗后如需浇水应选晴天进行,发生猝倒病的初期,可以选择15%噁霉灵水剂450倍液处理,每1m2喷施药液2~3L,7d为一个周期,完成后检查阳光温室内是否仍然存在此类病害,切实保证种植的效益。
2、立枯病
立枯病在当前的阳光温室黄瓜种植中较为常见,可通过观察进行判断,在发病时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椭圆形病斑,且初期阶段叶片会出现萎蔫,随着加重病斑会不断扩大并逐渐凹陷,未能及时处理则后续无法恢复原状,黄瓜作物会因此直至干枯而死。立枯病为土传性病害,浇水后会加快传播速度,且在低温、高湿环境下更容易发病,预防中需要预先对土壤进行消毒,且在黄瓜栽培中尽量提高地温,种植区域土壤要尽量松散,出苗后注意内部通风换气,如发现病苗应及时拔除并做好后续处理。立枯病在发生后,可以选择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以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全过程要注意交替用药。
3、炭疽病
炭疽病会出现在黄瓜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观察可见植株上有椭圆形淡褐色病斑,其直径通常在9~14mm,会随着病情加重而不断扩大,未能及时进行防治和处理,则在病情加重后叶片逐渐干枯,绕茎一周后会导致植株枯死。黄瓜炭疽病菌会随着空气传播,各类因病害而掉落或枯萎的叶片也会传播,调查发现如区域相对湿度在95%时发病严重,且如果栽植区域的通风条件较差且灌水不合理,还可能会出现连作地块发病。预防中要做好种子筛选工作,提前采取温汤浸种消毒的方式进行处理,一旦发病则需要及时摘除病叶,随后喷施25%瑞毒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每7d进行1次,连续3~4次即可治愈。
4、霜霉病
霜霉病又称“跑马干”,是阳光温室黄瓜种植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其发病与日常管理水平有关,初期阶段病害主要体现在叶片上,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大量浅绿色水浸状斑点,随着加重会逐渐变为黄褐色斑点;在连成片后叶背面长出黑色霉层,处理不当最终会导致全株叶片枯死,且这一情况可能会在温室内蔓延。霜霉病会随着气流进行传播,通风口处的植株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山东省德州市黄瓜一般在4月下旬5月初栽植,气温在10℃以上时发病概率会随之增加,预防可以选择烟熏方式,闷棚至次日早晨通风,应用中不会增加空气湿度,也可以选择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喷雾进行防治,7~10d喷1次,并配合放风降低室内湿度。
5、角斑病
角斑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可以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初生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早期观察易与霜霉病混淆,但扩大后受叶脉限制会呈多角形,病斑干燥后会出现穿孔,适宜发病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越大则病害越重。综合防控中,可以采用药剂包衣,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清水冲洗后进行催芽播种,且要求栽植前施足基肥,管理中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检查中及时清除病叶和病瓜。在发病后则可选择使用2.1%丁香芹酚300倍混或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周进行1次喷洒,连续3~4次即可治愈。
6、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的危害情况较为严重,观察可见大量病斑,且布满白色粉末状霉层,此条件下容易并发白粉虱虫害,会吸取叶片汁液,叶片黄化萎蔫,温度20~30℃时发病概率增加,则随湿度增加病情速度也会加快,高温高湿条件交替会导致病害与虫害流行。综合防控中,针对白粉病可选择熏蒸消毒这一方式,用百菌清烟剂熏蒸能够避免温室内湿度过高,发生白粉虱后可选择物理方式,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则可用扑虱灵,配比后每5~7d喷1次,连续2~3次即可消灭白粉虱虫,切实保证阳光温室黄瓜的种植质量。
7、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为真菌性病害,发病后整株叶片萎蔫下垂,多以蚜虫作为传病媒介,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花斑,严重时伴有小叶和畸形,病株花器发育不全,会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在综合防控中,需要预先进行种子消毒,定植以后应及时对叶片补充水分,蚜虫、斑潜蝇等是该病主要传播者,在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皱缩,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洒,做到早防早治。
五、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控调整
1、挑选种植基地
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后,应遵循科学经济发展观进行调整,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推进。阳光温室黄瓜种植基地选择将直接决定效果。山东省德州市着重关注区域空气与水源的安全性,通过区域划分明确标注种植栽培范围,在此过程中要求预先推算转换期,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对应的管理条例,从而保证技术能够有效应用。
2、环境温度控制
针对阳光温室黄瓜种植,环境温度控制十分重要,为确保黄瓜的品质,适合在大棚封闭10d后种植,环境温度低于14℃时可覆盖草垫进行保温,但需要注意控制湿度,幼苗阶段需要3~5d灌溉1次,超出适宜温度可适当进行通风和降温,如否则可能出现植株细弱、叶片浅薄的情况。初冬与春季阳光温室内的温差较大,则需要通过覆盖地膜提升地温,注意定期流通空气,避免引发病虫害。
3、提高专业水平
在阳光温室黄瓜种植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全过程以保障利益为核心,向着健康、环保、低耗、高效方面发展。山东省德州市多进行重茬种植,在此过程中倡导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注意植物根部病菌,确保各项工作均符合生态环境发展自然规律,为此执行中采用益生菌原液消灭病菌,补充因重茬被作物带走的微量元素,切实发挥出阳光温室技术的实际作用。
4、强调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可以结合现代化技术,对黄瓜的生长起到调节作用,在种植时配合喷洒一些碱性物质,降低环境中的酸性浓度,分泌有益于植物的物质促进黄瓜作物的健康生长,达到防治目的,最终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同时,阳光温室种植中还会配合建立全过程信息数据库,以此来理顺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做到种、管、防“三位一体”,药剂则按照要求控制好剂量,以此达到既定的应用要求。
总而言之,黄瓜是我国当前农业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在当前市场经济中也占有较高的比重,若想保证其产量和质量,就必须做好大棚种植的优化和调整,选择合适的品种以及种植区域,做好综合管理工作,根据生长需求对地质、空气、温度等进行调节,以此保证黄瓜能够正常生长,同时要尽量以现代化治理手段为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技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253000山东省德州市水产果蔬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