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程序关键技术分析

作者: 汤汉红 孙照磊

规范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程序关键技术分析0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蛋鸡养殖行业规模获得进一步拓宽,并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主要运用自动化装置和规范程序促使蛋鸡养殖各环节技术实现自动化,在根本上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与质量,节省投入成本,减少疫病传播概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一、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的优势

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方法与人工蛋鸡养殖相比存在着一定差异性。在养殖环境方面,前者可以实现对鸡舍通风条件、温湿度条件加以科学管控,而人工养殖模式却无法做到此点工作。在经济方面来看,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技术的前期成本消耗量相对较多,但后期所获得的利润效益较高。

1、饲养优势

首先,与人工养殖技术加以比较可以看出,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方法可以切实提升饲养质量和效率,将养殖成本降低至最小化。在现代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相关养殖户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升蛋鸡养殖密度,缩减养殖投入的成本资金。其次,蛋鸡养殖模式多种多样,例如小规模、大规模和家庭散养等等,在蛋鸡养殖阶段中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方法和设备设施是当前蛋鸡养殖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最后,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技术的劳动成本相对较低。众所周知,我国劳动资源较为丰富,科学运用自动化养殖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劳动力价格,运用自动化设备装置取代人工劳动力,切实节省劳动资源。

2、营养优势

一般情况下,在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技术应用期间,最终形成的蛋鸡肉质富含诸多类型氨基酸,且肉质十分鲜美可口,可以在根本上为人体补充缺失的氨基酸,而且鸡肉中具备一定的黑色素,进而降低人体血脂和血压。而且鸡肉凸显出良好的营养食用价值,如钙和锌等等,除此之外,鸡蛋含有较高氨基酸和维生素,其保健功能效果较为显著,并受到广大消费群体的认可和青睐。

3、规模效益

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蛋鸡产蛋高峰期和开产时间,进而延长产蛋的具体周期,减少整体生产成本。结合产蛋量的基本现状可以看出,对产蛋量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涉及到饲养管理和营养摄入等方面。在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期间,在现代化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提升蛋鸡养殖管理水平和质量,在根本上规避各类疫病,保障整体产蛋量。结合饲料使用状况来看,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方法可以强化饲料管理工作,进而实现饲料的自主性加工等目标,在减少饲料成本的前提条件下提升养殖行业经济效益。

4、管理优势

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加料等作业,防止出现饲料过度浪费等情况。该养殖模式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投喂。由于传统人工蛋鸡养殖模式在应用期间发生疫病的概率相对较高,而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技术可以强化对饲料与环境条件的管理和监督,切实降低疫病发生可能性,运用此种现代技术方法结合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充分满足当前养殖技术的发展特点,所以相关养殖人员需要不断加大对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技术的宣传普及,推动蛋鸡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二、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技术应用要点

1、场址选择

养殖场址的选择需要将因地制宜基本原则贯彻到底,确保鸡舍交通便利、隔离条件良好且满足环境保护的各项需求。相关人员可以重点参考以下几方面选址要素:

第一,场址选择需要在根本上满足地区农业农村部门的生产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需求,不可出现医疗废物和“三废”污染问题,在建设阶段中应尽量与水源保护区、人口密集区和风景名胜区域加以远离;第二,优先筛选山区或周边无化工厂等位置,工厂需要远离城市住宅区域,科学管控鸡场建设位置与主要交通干道、居民区之间的距离,通常以1km作为为主;其三,保证所选鸡舍建设地址具备良好的避风条件,向阳且地势较高,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相对较强。周边需要具有充沛的水源支持,便于开展取水工作,还需要保障水源质量满足规范标准。另外,相关养殖人员需要在所选鸡舍位置周边构设相应的绿化隔离带,并将粪污处理区规划于下风向部位。

2、五化生产

第一,选种质量化。相关养殖人员在蛋鸡品种选择期间,需要优先选取优质化、高效性及高产量蛋鸡良种,而且所选品种要求检疫合格、来源清楚合法。

第二,蛋鸡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择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布局和规划,饲养、圈舍和环境管控等生产设备需要充分满足标准化生产条件和规范。

第三,生产规范化。构建出完善化、科学化的蛋鸡养殖管理章程和步骤,需要具备与饲养规模相互协调的畜牧兽医技术工作者,进而在实际生产环节中展开动态化管理与监督。严格根据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度实现规范生产,将高付出、高回报的发展理念落实到方方面面。生产环节中需要派遣专业人员加以全程管理,进而在雏鸡选种、蛋鸡饲养和原料选择等方面选择出高效率、高质量运营方法,致力于打造出完善产业链的生产模式。

第四,防疫制度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建合理科学的防疫体系,全面实施蛋鸡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方法,对于病死蛋鸡需要在第一时间展开无害化处理。

第五,排污无害化。对于蛋鸡的排泄物来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配备专业化、现代化粪污资源利用设备,要求该设备的各项功能符合养殖需求标准,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高效率应用。

3、鸡舍环境维护

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在鸡舍顶部位置填充泡沫塑料等材料,根据结合实际情况开启自动洒水装置,进一步降低鸡舍内部温度,防止蛋鸡出现中暑等情况。与此同时,还可以在鸡舍外部种植较高的农作物和植物,如玉米、梧桐树等等,以此来实现对光线的科学化遮挡,加强鸡舍内部降温效果。在鸡舍内部构设出专业化、完善化的消毒区域和无害化处理区域,并结合实际情况展开自动化消毒工作,防止细菌蔓延和滋生。在鸡舍入口位置创设更衣室和消毒池,避免养殖管理者在进入鸡舍内部期间将外界细菌引入其中。除此之外,各个鸡舍需要定期开展鸡粪清洁处理工作,并将其集中于指定位置加以发酵处理,最后将其运用于其他农业生产项目当中。

4、筛选优质化饲料和添加剂

饲料原料的选择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经济条件和养殖特点筛选符合本地发展的非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等,其他饲料原料均需要经过一系列检查审核。对于外来饲料和添加剂而言,需要及时索要检验合格等报告单,饲料原料中不可具有发霉变质或鼠虫害等物质。对于食槽内的剩余饲料而言,一旦出现发霉、变质或结块等现象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加以清除。饲料应储存与通风条件较好、干燥性强且阴凉的环境下,不同类型的饲料需要设置与之匹配的标志牌。在投喂饲料期间,需要优先采用生产日期较早的饲料,配合饲料的贮存期限通常为15—30d做鱼。不可投喂发霉、变质、生虫或已污染的饲料产品,相关人员需要结合蛋鸡的具体采食量科学定位投喂饲料数量,并及时清除散落的饲料。

5、做好兽药饲料使用管控

相关养殖人员需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饲料原料管理等法律文件贯彻到底,及时构建出完善化、科学化的兽药饲料采购记录表,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名称、规格、生产单位、采购数量、生产日期等关键参数加以详细记录。采购饲料、兽药和添加剂期间需要在法律效应高、信誉高的兽药饲料店加以购置。及时创建出合理使用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制度,将索证查单备案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于养殖工作的方方面面。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化、自动化操作步骤,做好蛋鸡的全面免疫工作,强化对免疫药物的管理监督。另外,还需要对整体生产流程加以深层次、全面化记录,构建相应的养殖企业档案表,做好消毒记录、免疫记录、防疫检测记录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等工作。

6、严格落实卫生防疫制度

首先,做好蛋鸡种群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及时创建出一系列完善化蛋鸡疾病防控方案,结合具体内容做好蛋鸡病预防和治疗,保障鸡场内部不会出现动物疫病等情况。需要及时切断饲料、空气和饮水当中存在的外界病原体感染途径,积极运用“水线清”等方法做好一次水管的清洁处理工作,以此来为蛋鸡提供良好的饮水量,在出现病死鸡后,需要严格规避和控制疫病的大规模蔓延与传播。其次,重点关注疫病预防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创建相应的免疫程序,保障鸡舍内部的环境条件、温度条件和消毒管理等处于良好状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鸡舍环境、饲养用具和鸡体本身加以消毒处理,在鸡场周边或自身存在疫病后,需要在根本上增加消毒力度和清洁频率。

7、注重自动化管理

①自动化给料

在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场内部,相关人员可以积极运用机械化方法展开蛋鸡饲喂工作,设备设施通常涵盖饲喂机、上料装置和饲料槽等等。当前较为常见的装置为上料装置和料塔,其可以在根本上提升蛋鸡养殖效率与质量。在实践应用期间,养殖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配置完好的饲料根据标准比例投放于料槽当中,随后开启自动喂料系统,进而促使蛋鸡实现自由采食进食,充分满足蛋鸡的成长发育需求。然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需要保证每日定期投喂3次左右,集中于早6点、午12点和晚八点等区间。在开启自动化上料系统后,饲养管理者需要对饲料车的实际运行状态加以观察和分析,确保饲料投喂的均匀性及合理性,切实满足不同周期蛋鸡的喂养需求,并在发现故障问题后在第一时间加以处理优化。在投喂饲料期间,管理者仅需要做好饲料配置工作即可,切实减轻了整体工作负担,并在给料环节中避免人体与饲料、蛋鸡的接触,确保所投喂饲料的清洁程度和卫生程度,将疫病发生率降低至最小化,对于提高蛋鸡生长发育效率等方面体现出不可忽视的促进性作用。

②自动化消毒

相关养殖人员需要在适当时间内启动自动化消毒设备,冬季以每周两次的消毒频率为主,春秋以每周3—4次消毒频率为主,而夏季需要在每日进行喷雾消毒处理,确保消毒工作的完善性和彻底性,可以积极运用抗毒威、过氧乙酸和百毒杀等消毒药品,并对其展开交替使用,进一步提升蛋鸡养殖环境的消毒效果。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相关人员需要做好消毒水槽的清洁处理工作,确保料槽每周至少消毒一次。

③自动化光照

对于笼养鸡舍而言,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安设LED节能照明灯,科学管控照明强度均匀性,根据蛋鸡的日龄特点设定具体光照强度、时间及覆盖范围,采用自动化照明装置控制每日光照条件。另外,相关养殖管理者需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灯管运行状态加以检查分析,确保灯光洁净无杂质,防止光照强度过高等情况发生,在发现灯泡损坏等情况需要在第一件事加以更换,根据系统性光照程序科学调整光照,为育雏鸡和产蛋鸡构建出舒适、健康、适宜的生长环境。

④自动化饮水

现如今,部分地区养殖场已经积极运用了自动化蛋鸡养殖方法,并配备相应的自动化饮水机,避免蛋鸡饮水期间出现严重的交叉性感染,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切实提升产业领域的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当前我国自动化饮水设备的开发制造现状不难看出,乳头饮水器已经在众多养殖场内获得广泛应用及高度认可,此设备在实践应用期间可以对水中杂质加以过滤,保障蛋鸡饮水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⑤自动化清粪

在蛋鸡养殖期间,需要积极做好鸡场清粪工作,以往所采用的人工清粪方法往往会消耗过多热立足于和物力资源,而且粪便处理不合理还会引起严重额度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对蛋鸡群体的健康发育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需要积极运用输送带等自动化清粪设备提高鸡舍清粪效率与质量,确保鸡舍内部长期维持良好的空气质量。一般情况下,刮板式清粪可以在笼养养殖鸡舍中凸显出一定的优势价值,输送带清粪更适用于层叠式鸡笼当中。

⑥自动化通风降温

为了确保蛋鸡实现高效生长发育,为其提供健康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其可以在根本上提高产蛋率。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强化对蛋鸡舍通风条件的调整管控,安装自动降温系统,相隔两分钟后更换鸡舍内部空气,切实提升换气效率。还需要将鸡舍内部的温度维持在22-26℃范围内,如果温度较低可以开启最小化通风量功能,当温度超出30℃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高通风量,并在运用水帘的情况下提高降温效率。根据蛋鸡舍内部温度变化趋势自主启动风机,保障温度和湿度条件符合蛋鸡生长发育需求。

三、蛋鸡养殖的发展趋势

在实际养殖期间,除了确保蛋鸡健康生长发育以外,鸡蛋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积极运用无公害饲料,防止农药、重金属和兽药等有害性物质残留,进而为社会公众提供绿色化、无公害鸡蛋。随着抗生素滥用等问题而言,人们对食品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建议在免疫和用药方面做好抗生素控制工作,定期对鸡蛋和药物残留展开一系列检测分析工作,除此之外,可以积极运用特色农作物或中草药等有效替代抗生素,以此来提升鸡蛋的风味和质量,实现“控制过程、预期成果”等绿色养殖模式。比如当前广受认可的“富硒鸡蛋”便是运用饲料添加含硒物质,促使鸡蛋的具体含硒量达到0.2—0.5mg/kg,相信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技术可以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下取得更好的进步和优化,进而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健康的产品。

综上所述,在我国蛋鸡养殖业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及时转变传统人工养殖模式,朝向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方向稳步迈进,进一步拓宽蛋鸡养殖规模,提升农业农村的整体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236300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畜牧兽医站;236300安徽省阜南县动物疫控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