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省工节本栽培管理技术

作者: 沈前伟

沈前伟,甘肃省通渭县种子服务站,邮编743300。

收稿日期:2023-06-07

摘   要   花椒是我国主要调料作物,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快速扩张,产量大幅上升,花椒销售价格出现下跌,加上生产物资和采摘工价连年上涨,导致比较效益下滑明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花椒生产中可通过优化种植品种减少采摘用工,采用低干矮冠树形降低管理成本,合理调控树体促使早果丰产,黑色地膜覆盖保墒抑草,科学施肥控制投资,抓住关键时期防治关键病虫害,喷施防冻剂减轻冻害损失等途径实行省工节本栽培,相对可提高花椒种植效益。

关键词   花椒;省工;节本;技术

花椒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2014年以前,全国花椒种植面积在2300万亩左右,年产量28万t左右。由于餐饮业的快速发展,花椒大量出口中东地区,引发了花椒价格持续上涨,2014—2018年,由40元/kg上涨至100元/kg以上,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到2020年,全国花椒种植面积突破4 000万亩,产量达到78万t。由于面积产量大幅增加,加之3年疫情影响,2022年花椒销售价格断崖式下跌,而近年来农用物资和采摘工价年年上涨,导致花椒比较效益下滑明显,已由种植效益最好时的亩收入10 000元左右,降到亩收入不足6 000元,严重挫伤了种植积极性,2022年出现了全国性挖花椒树的现象。据统计,全国挖掉花椒1 000万亩以上,目前花椒种植面积降到了3 000万亩左右,年产量50万t    左右。

针对花椒产业发展现状,提倡省工节本栽培,通过减少椒园用工降低生产成本,相对提高种植效益。现将花椒省工节本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交流。

1   优化种植品种,减少采摘用工

花椒采摘是生产中用工最多的环节,普通花椒树满身是刺,不便采摘,一般采摘工费占到了总收益的1/3以上。长期以来,为解决采摘难题,我国花椒育种工作者不断进行品种改良,选育出了便于采摘的少刺或无刺花椒、朵大粒多的花椒,可大幅减少采摘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如汉源无刺椒、万丰农花椒、无刺凤椒、农城1号、荣昌无刺花椒、陇南无刺花椒等,树干和枝上少刺或无刺,采摘效率可提高3~4倍。甘肃著名花椒生产大县秦安县选育的秦安1号花椒果实紧凑,果实集中成串,采摘容易,省工。

2   采用低干矮冠树形

花椒是落叶小乔木,树体放任生长,树高可超过7 m。经济栽培时要培养低干矮冠树形,控制树体高度,方便管理采摘,原则上所有枝条都要伸手可及。生产中可选用开心形、丛株形,树干高度控制在20~30 cm。

3   合理调控树体,促使早果丰产

花椒生产中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不同树势合理调控树体,幼树期营养生长旺盛,树体发枝多,枝条长势强,成花能力差,应多缓放,以疏为主,少短截,少回缩,有效增加结果部位,缓和树势。幼旺花椒树以缓放为主,强旺枝多甩放,配合适当拉枝,促使转化为结果枝,提高结果能力,以果控冠,促使树势中庸。

花椒对光照敏感,光照弱枝条易枯死,枝条过密采摘不便,对树冠内的强旺枝、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徒长枝、细弱枝、多头枝等影响光照和操作的枝条以疏为主,通过疏密留稀、疏残留全、疏旺留壮,保持树冠枝条分布外密内稀、上稀下密、大稀小密。

短截可促生分枝,易导致出现多头枝,造成光照恶化,生产中要尽量少用。

回缩可减少生长点,刺激后部旺长,在幼树期灵活应用。

适当刻芽可以刺激增枝补空,增加结果枝数量。幼树期枝条甩放的情况下,如果地力好,降雨多,枝梢会生长过长,易出现光秃段,不利于产量提高,生产中可采用萌芽前芽前刻伤的方法刺激抽生枝条,增加有效结果部位。

进入大量结果期,要注意保持树体通风透光良好,防止结果部位外移,促使结大朵椒、果粒多。修剪手法上短截、回缩、疏枝并用,对于连续长放,成花弱的过长枝、细弱枝适当回缩,防止结果后枝头下垂,枝势急剧衰弱。结果枝过长时,营养分散,所结的椒朵小、果粒稀,大大增加采摘难度。过长结果枝适当短截,集中营养供给,留5~7芽短截。衰弱结果枝及时疏除,强旺枝结果有优势,注意改造利用,可扭转伤枝促使长势缓和。

4   覆盖黑色地膜,保墒抑草

花椒为浅根性树种,抗旱性较弱,持续长时间干旱会导致地表毛根枯死。在年降雨量低于400 mm的地区,及年降水分布不匀、夏季持续干旱时间长的地方,注意做好保墒,控制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最大限度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减轻干旱对花椒生产的影响。

花椒生产中易发生草荒,与花椒争肥争水,还会影响光照,可采用覆盖方式控制杂草。覆盖材料如砂石、作物秸秆、地膜、地布、保墒毡等,都有较好的保墒作用。黑色地膜成本低、效果好,用黑色地膜覆盖树盘、栽植行或整园覆盖,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椒园除草用工。             5   科学施肥,控制投资

肥料施用方法直接决定花椒产量和椒味的轻重,也决定生产成本。根据生产经验,花椒施肥时可用以下方法控制生产成本,提高肥效,节本省工。

5.1   重施早施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以迟效性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有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70%以上,基施化肥应占到全年化肥施用量的70%以上。

9月初基施肥,每生产100 kg干椒(相当于350~400 kg鲜椒)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3 000~4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300~400 kg、纯氮12~15 kg、五氧化二磷10~13 kg、氧化钾10~13 kg,相当于磷酸二铵22~26 kg、尿素22.4~28.3 kg、硫酸钾20~26 kg。

为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有条件的椒园可采用开沟施肥填埋一体机施肥。

5.2   巧施追肥   基肥施用充足,坐果后施1次膨果促花肥。膨果肥用磷钾含量高的水肥,根据土壤墒情,每亩用水溶肥15~20 kg加水1.5~2 m3,追肥枪追施。

6   抓住关键时期,防治关键病虫

对花椒危害较大的病害有干腐病、黑胫病(流胶病)、锈病、黑斑病(落叶病)、煤污病、枝枯病、膏药病、炭疽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瘿蚊、天牛、吉丁虫、介壳虫、螨类、跳甲、金龟子、蜗牛等,生产中可抓住以下关键时期用药,控制危害。

病害发生严重的椒园在萌芽前全园喷1次清满园1 000倍液,或50%消毒灵(氯溴异氰尿酸)1 000~1 500倍液,杀灭树体中越冬病菌,降低病害发生率。

田间介壳虫、吉丁虫、天牛、蚜虫、螨类数量较多时,用45%松脂酸钠水剂8~10倍液喷雾防治,控制危害。

花椒露青和现蕾期喷73%炔螨特乳油     2 000~3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倍液+5%烯效唑1 000倍液,防治蚜虫、螨类、吉丁虫、天牛、煤污病、干腐病、流胶病等。

6—7月天旱时,喷1.8%阿维菌素乳油     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倍液重点防虫,兼防病害,保护叶片。

7月份之后降雨增多,田间空气潮湿,病害会严重发生。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喷施25%丙环唑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1 000倍液+2.5%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5%噻螨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7   喷施防冻剂,减轻冻害损失

花椒不耐寒,花期低温常会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生产中人们采用多种措施减轻冻害危害,但收效甚微,近年来随着花椒防冻剂研究的成功,花椒冻害防治有所改观。

3月下旬至4月中旬花椒发芽至初花期,可喷成品花椒防冻剂,一般每瓶防冻剂对水  15 kg,能延缓花椒萌芽,增强花椒抗逆性,调控花芽生长,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连喷2~3次,效果明显。

由于地形、树龄、树势不同,花椒开花有早有晚,受冻程度也不一样,喷用防冻剂时应区别对待,一般阳坡比阴坡开花早,老树比幼树开花早,海拔低的地方比海拔高的地方开花早,开花早受冻概率大,可适当多喷1~2次,提高防冻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