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苗木繁育管理技术

作者: 张吉祥

张吉祥,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中湾林场,邮编745300。

收稿日期:2023-08-11

摘   要   从连翘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繁育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乡土树种培育,不但为加快城乡绿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优质壮苗,同时为医疗卫生业培育药物原材料。

关键词   连翘;繁育;技术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木樨科连翘属植物,既是绿化观赏两用的庭园和城乡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又是工业和药用的植物之一。通过在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中湾林场的调令关一带采集连翘种子,采用营养钵和大田育苗及扦插育苗,并对幼苗进行移植培育。现从不同繁育方式、苗期管理等方面汇总,仅供参考。

1   形态特征

连翘为落叶灌木,高1~3 m,丛生,开展或拱形下垂,枝干棕褐色或淡黄褐色,小枝土黄色或灰褐色,略呈四棱形,具有突起的圆形皮孔,枝髓中空,节部具实心髓。早春先叶开花,花金黄色,花朵簇生叶腋,花萼裂片4个,矩圆形,边缘有锯齿。叶对生,单叶或三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中上部边缘有粗锯齿,下部近全缘。蒴果卵球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喙状渐尖,基部稍圆,表面散生浅褐色疏生皮孔,种子黄褐色,月牙形,边缘具翅,花期4—5月,果期8—9月。

2   生物学习性

连翘主根不明显,须根发达,萌发力强,发丛快,生命力、适应性及固土能力强,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程度的耐阴性,也很耐寒、耐干旱瘠薄,怕涝,微酸或碱性的土壤也能正常生长。

3   繁育技术

3.1   地块选择   连翘适应性强,幼苗培育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且靠近水源、排水和浇灌条件良好的夹沙土地,扦插育苗地最好采用沙土地,移植苗培育对土壤要求相对不是很严格。

3.2   种子采集   在9月份种子成熟期,选择多年生生长健壮、颗粒饱满且无病虫害的植株,蒴果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开始采集。要及时采集,避免种子成熟后自行掉落。种子放在通风处,彻底干燥后脱粒精选,去除杂质后贮存于经过消毒的通风干燥处。

3.3   种子处理   将种子在30~35 ℃的温水中浸泡12~24小时,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即可播种。

3.4   繁育方式   采用营养钵、大田直播、扦插的方式培育幼苗,幼苗移植培育为不同规格绿化苗木。

3.4.1   营养钵苗繁育

1)整地做畦。土壤深耕细耙,采用低床育苗方式做畦。畦长10 m(也可根据地形而定),宽50~80 cm,步道宽50 cm,营养钵10~21 cm×15~26 cm。

2)土壤处理。选有一定肥力,通气、透水性良好,无害虫、病源体和杂草种子的腐殖土与黄绵土按3 ∶ 7的比例均匀混合,1 m3土壤加有机肥15 kg、多菌灵200 g、硫酸亚铁10 kg、毒辛颗粒50 g,增加肥力,预防病虫害。

3)装土浇水。装土要充实,整齐摆放于苗畦内,畦面平整,营养钵之间空隙用细土填实,利于保墒。点种前苗畦灌足底水,待畦面表土松散无淤泥后播种,出苗前尽量不再浇水,防止浇水使土壤湿度温度变化且不均衡,影响种子发芽。

4)点种覆土。4月上旬播种最佳,在营养钵中间压深1 cm小穴,将处理好的种子每穴播3~5粒,用疏松、透气性好的腐殖质土覆盖,覆土厚度0.5~1 cm。

3.4.2   大田育苗   畦式条播,可冬播也可春播,土壤封冻前冬播,4月上旬春播。春播种子要催芽,经催芽处理后可缩短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冬播种子可在土壤中休眠,并根据外界气候变化适应土壤中的环境,翌年春季土壤解冻打破休眠,种子萌动发芽,出苗速度快,整齐,苗木抗性强。

连翘属阔叶树种,生长速度快,对水肥和光照等需求量大,播种时要结合生长习性、苗木规格和生长期对水、肥、生长空间的需求和利用等确定播种量和播种距离。一般用种量3~4 kg/亩,条距20~25 cm,播幅8~10 cm,覆土厚度1~1.5 cm,播种后镇压保墒。

3.4.3   扦插繁育   春季枝条萌发前,选择1~2年生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壮枝条,剪成15~20 cm长的插穗,剪口上端距第1个芽约   1 cm,垂直剪平,下端距最低部腋芽约1 cm,削成斜面。嫩枝不宜做插条,插穗带3~4个饱满芽,顶部用果树愈合剂封口,10~20个捆成1把,插穗基部1~2 cm置于500 mg/kg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后取出,及时扦插。挖沟扦插,沟深20 cm,沟距30 cm,株距15~20 cm,将插穗倾斜放在沟内,插穗顶端露出地面,用湿土覆盖压实。

3.5   移植苗培育

3.5.1   施肥整地   整地时施腐熟有机肥400  kg/亩、过磷酸钙50 kg/亩、复合肥20~25 kg/亩,同时撒施辛硫磷2~3 kg/亩,深翻细耙整平待用。

3.5.2   起苗栽植   苗木严格筛选分级,选择健壮、树形良好、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苗栽植,弱化苗、老化苗淘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当天未栽植苗木及时假植。营养钵苗起苗前要灌足底水,保持杯内土块完整,大田苗和扦插苗起苗要带护根土或保留适宜的土球,起苗后的土球用草绳或包扎带包扎,保持土块完整不散落,起苗后集中摆放在背风阴凉处或用遮阳网覆盖遮阴。大田和扦插的裸根苗起苗后及时蘸泥浆并假植,防止苗木根系受风干枯或暴晒失水,影响成活率。

3月下旬到4月上旬栽植最佳,栽植前根据根系大小挖穴,营养钵苗去除营养钵,土球苗解除包扎物。株行距1~1.5 m×1~1.5 m,300~667株/亩,呈品字形栽植。1株/穴,营养钵苗和土球苗按照“三埋两踩一覆土”,裸根蘸浆苗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再覆土”的要领操作,栽植后及时培土扩盘,为后期抗旱浇水保墒做准备。

3.6   苗期管理

3.6.1   出苗管理   严把苗木出土管理关,注意观察种子发芽破土情况,鸟虫刨种取食危害及时人工驱赶或投放药物等措施进行防治。

3.6.2   抗旱防涝   根据土壤墒情,实生苗和扦插苗定期适量多次喷灌补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和插穗萌发。切忌漫灌,以免造成土壤板结、种子插穗霉变腐烂。移植苗足量灌透,待水彻底下渗后及时覆土,防止土壤干裂,水分蒸发。

3.6.3   松土除草   按照“管早、管小、管了”原则,防止荒草遮压幼苗、争水争肥,或因荒草过大根系发达,不仅增加劳动强度,而且在清理杂草时易损伤苗木。

3.6.4   病虫防治   常见的虫害有缘纹广翅蜡蝉、蝼蛄、桑白盾蚧、圆斑卷叶象虫、白须绒天蛾等。应根据害虫侵害和发生的特点,因害设防,因害施策。对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等防治难度较大的,除了撒施毒辛、辛硫磷等药剂外,还可采用灌根法防治,用40%盖仑本毒死蜱2 000倍液灌根。叶面害虫可采用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颗粒2 000倍液、1.2%烟参碱1 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3 000倍液、40%毒死蜱2 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3.6.5   施肥壮苗   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合理调整肥料种类、施肥比例和施肥量等。苗木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肥料可选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复合肥等。营养钵苗在晴天上午、下午或阴天叶面喷施,喷后24小时遇雨及时补喷,大田苗和扦插苗在苗木根系15 cm处开沟撒施,移植苗在树冠下开环状沟施入,施后及时覆土保墒。切忌午间高温时喷施叶面肥,撒施肥要在土壤墒情较好或降雨前进行,防止发生肥害。8月底要停止施用氮肥,以磷肥和钾肥为主,增强苗木木质化程度。

3.6.6   整形修枝   遵循“剪小留大、剪弱留强、剪密留疏”的原则,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的空间。营养钵苗每钵保留1株健壮苗,大田苗根据苗木密度大小合理去除,扦插苗及时抹芽除萌,保留1个健壮芽做为主干。移植苗幼树高1 m左右时,在主干离地面50~60 cm处剪去顶梢,夏季通过摘心促发分枝,不同方向选择3~5个发育充实的侧枝,培育成为主枝,通过多次整形修剪,使其形成低干矮冠、内空外圆、通风透光的自然开心形树形。及时剪除枯枝、重叠枝、纤弱枝、徒长枝及病虫枝,在生长期疏截,扩大冠幅,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和通风环境,减少营养争夺。

参考文献

[1] 王宏琳.连翘育苗管理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08(03):47-49.

[2] 刘刚,任伟.连翘育苗与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2011(07):57-58.

[3] 梁燕.连翘扦插育苗技术[J].山西林业,2020(S1):42-43.

[4] 褚英新,段全猛.东北连翘的繁殖育苗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2(02):3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