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日光温室早春茬马铃薯栽培技术
作者: 高红艳
摘 要 陕北毛乌素沙漠是优质马铃薯主产区之一,2015年马铃薯主粮化以来,当地马铃薯种植面积突飞猛进,2021年榆林成功举办中国马铃薯大会。近年来为了弥补当地4—5月份马铃薯鲜薯供应的不足,推广了日光温室马铃薯栽培技术,该技术操作上简单可行,管理上省时省力,便于掌握,提高了广大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通过不同作物轮作倒茬,减少日光温室病虫害。通过近年来的推广发展,该栽培技术深受广大种植户欢迎。
关键词 陕北;日光温室;早春茬;马铃薯
在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来,把马铃薯加工成淀粉,进而制作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作为主食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马铃薯自此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千百年来马铃薯因其便于贮藏且营养丰富,一直是我国北方居民冬季必不可少的菜粮兼备的主要食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鲜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当地4—5月鲜薯供应短缺问题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日光温室早春茬马铃薯栽培,明显缓解了供需矛盾,但是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栽培技术不规范,种植户盲目追求利益,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恶化,生产的马铃薯产量不断降低、品质下降,本栽培技术旨在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指导,减少成本投入,生产出优质马铃薯。
1 日光温室选择
马铃薯早春茬栽培设施为当地修建的一种日光温室,具体参数如下:
1)方位。坐北向南,偏西5°~7°,东西延长。
2)温室规格。跨度12 m,长60~70 m,后墙高3.5 m,脊高5 m,后屋面仰角45°,长度2.1 m。
3)温室结构。水泥砖墙+0.1 m聚苯板+砂浆抹墙,后墙厚度0.6 m,东西山墙0.6 m(0.24 m砖墙+0.1 m聚苯板+0.24 m砖墙)。钢悬架结构,外钢管Φ19 mm,内钢管Φ12.7 mm,壁厚2.8 mm,连接钢筋为Φ6 mm。弓架间距1.2 m,东西在弓架下弦横拉Φ19 mm钢管3根,最下面一根横拉钢管不得低于1.9 m(垂直于地面),脊高点向北退18~20 cm,东西拉外径为6 cm,近似内径为5 cm钢管1根,焊接在椭圆管的上面。
4)温室间距。南北间距8 m,前后两排间距16 m。
5)温室保暖设备。棚膜,选择高保温、长寿、无滴、消雾日光温室膜。覆盖材料为防雨保温被,长13 m,宽2~2.5 m,温室前缘20 cm处挖深1 m、宽0.2 m的防寒沟,填入厚10 cm的泡沫板等隔热材料,上面盖塑料膜后压10 cm土。(如图1)
2 播前准备
2.1 品种选择 日光温室早春茬马铃薯栽培选择早熟、耐低温、耐弱光的脱毒种薯,如费乌瑞特、东农303、早大白等,当地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是费乌瑞特。
2.2 种植时间 1月上中旬。
2.3 种薯切块及处理 播种前3~5天,挑选具有本品种特征、表皮色泽新鲜、没有龟裂、没有病斑的块茎作种薯。切种薯的场地和装芽块的工具,要用2%的波尔多液溶液喷雾,也可用5%的多菌灵300倍液消毒。切刀用75%酒精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每个芽块重量不小于30 g,切好的芽块用5%的多菌灵300倍液喷雾消毒,平铺在通风好的房间内晾干待播。
2.4 整地起垄 12月中旬清理温室前茬作物的残株、杂草等,带出日光温室集中烧毁,或投入沼气池中发酵。及时灌水增加墒情,灌水3天后地面不黏时翻地。翻地时,每亩施腐熟羊粪3 000~5 000 kg,庄稼汉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50 kg,过磷酸钙50 kg。撒施肥料时,每亩撒施辛硫磷颗粒500 g预防地下害虫。连续翻地3次以上,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匀,耙平起垄。采用一垄双行播种,垄底宽80 cm,顶宽60 cm,高40 cm,垄顶两边留宽5 cm、高5 cm的埂,每垄在埂内沿底铺设两行滴灌带,田间准备完毕后待播。
2.5 温度管理 在温室土地整理好待播期间,保温被早揭晚盖,关闭上下通风口,提高地温。
3 播种
采用种块直播的方式播种,株距20 cm,播种时挖深5 cm、直径约为4 cm的圆柱形坑。种块芽眼朝上,播后覆土与地面齐平,轻轻压实。每亩栽植5 000株左右。定植后灌水,使土壤手握成团、撒手即散。种植垄用1.2 m宽的白色地膜覆盖。
4 田间管理
4.1 出苗前管理 这阶段温度不超过35 ℃不通风,在播种15天后观察膜下马铃薯出芽情况,发现出芽要及时放苗,放苗时将地膜扎个小孔,小苗露出地膜即可,小苗四周地膜用土压实保墒。此期白天光照较强时,为了防止薯芽被烫,12:30—14:00适当盖下保温被遮光。
4.2 苗期管理 马铃薯苗出齐后且幼苗高度超过5 cm时,及时浇水,并随水每亩追施尿素 5 kg+磷酸二氢钾5 kg,此期垄上再覆盖1.2 m宽的黑色地膜防止杂草生长。白天温室内气温超过28 ℃时打开温室上风口降温,夜温保持在 10 ℃以上。晴天上午10:00前喷施波尔多液500倍液预防病害。幼苗迅速生长后期不萎蔫不浇水,让幼苗根系快速向地深处生长,此期适当控制浇水,浇小水。薯苗高30 cm左右时,每亩随水冲施高氮肥15 kg,磷酸二氢钾10 kg,促进发棵。
4.3 花期管理 开花期也是块茎形成期,这时要控制浇水,蹲苗促壮,日光温室栽培马铃薯温湿度控制尤为关键。白天气温超过25 ℃时打开顶风口,晴天中午外界温度升高且日光温室内气温过高时,适当打开底风口降温。地温保持在15 ℃以上,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湿度过高容易引发马铃薯晚疫病。结合浇水每亩追施1次高钙钾宝水溶肥10 kg。
4.4 块茎膨大期管理 盛花期也是块茎迅速膨大期,此期生长量加大,肥水量需求不断加大,配有沼气池的将沼液过滤后结合每次浇水施入沼液2 m3左右,对入高钙钾宝10~15 kg。温室内白天气温维持在22 ℃左右,夜间最低温度保持在10 ℃以上,地温15~20 ℃,湿度控制在65%左右。
4.5 成熟期管理 植株叶片开始枯黄时,块茎淀粉不断积累,薯块达到了成熟期,此期控制浇水,以防引起块茎腐烂,或引起薯块含水量增大商品性降低。
5 病虫防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栽培管理培养健康壮苗,生物药剂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等,种薯切块时用多菌灵或波尔多液将种块和切薯刀具进行浸泡处理,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小水勤浇、合理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或在发病前用波尔多液500倍液预防,最多不超过3次,每次间隔10~15天。早疫病发生前期可以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琥铜·锌·乙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发病普遍时可用70%丙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视病情7~10天喷施1次,一个生育期最多不超过3次。晚疫病主要控制温室内湿度不超过80%,并在高温期及时通风降湿。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等,可在温室内悬挂涂有性诱剂的黄板、蓝板等诱杀,在发病期间用烟剂熏杀,尽量减少液体喷雾农药的使用。
6 采收
当植株达到生理成熟期,即可根据市场行情采取分散采收方式进行采收,延长市场供货期,以取得高效益。
7 技术小结
陕北地区马铃薯采用日光温室进行栽培成本较春播及夏播马铃薯高,但是上市时间正值当地鲜薯供应空当,需求量大且行情好,种植经济效益可观。此栽培技术不仅弥补了当地4—5月份马铃薯鲜薯供应的不足,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栽培技术简单可行,管理省时省力,便于农民掌握,更能够通过不同作物轮作倒茬,减少日光温室病虫害。通过近年来的推广发展,该栽培技术深受欢迎。
参考文献
[1] 吴迪,王永柱.辽宁地区马铃薯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1):74-75.
[2] 鲁文娟,刘连成,叶巍,等.春季马铃薯温室大棚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03):157-158.
[3] 邹忠君.北方地区马铃薯温室育苗与本田保护地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10):142-143.
[4] 付慧莲,苏辉.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1(02):51.
[5] 叶巍,陈洪江,鲁文娟,等.日光温室秋延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10,24(04):222-223.
[6] 王艳萍,裴先文,王彦荣,等.日光温室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简述[J].北京农业,2009(36):20-21.
[7] 韩峰,张春芝,初源浦.寒地节能日光温室春茬马铃薯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9(0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