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梭梭接种肉苁蓉高产技术

作者: 李雪华 王辉

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荒漠、沙漠盐生植物根部的寄生植物,寄主有红柳、梭梭、盐穗木、盐沼沼、四翅滨藜、碱蓬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其味甘、咸,性温,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抗衰老、调整内分泌、促进代谢等作用。由于野生资源匮乏、市场需求加大,近10年来人工种植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种植面积增加,肉苁蓉品质良莠不齐,生态林接种肉苁蓉后,寄主衰退快,生态功能弱化。本文以梭梭为寄主接种肉苁蓉为例,从梭梭苗木的培育、种植、幼树的管理、肉苁蓉的接种及接后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梭梭接种肉苁蓉高产提供技术参考。

1   梭梭育苗

梭梭,藜科梭梭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白色,木材坚而脆。生长于沙丘、盐碱土荒漠等处。具有抗旱、耐高温、耐盐碱、耐风蚀、耐寒等诸多特性,具有沙漠卫士之称,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分布极为广泛,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1   播种   选择盐碱度适中的沙土地或沙壤土,要求浇灌方便,土壤含盐碱矿物质量小于  8 g/L。平整土地,便于小水浇灌不积水,不发生径流。春季播种,当地温稳定在15 ℃以上、30 ℃以下时播种,在此期间内尽量早播,每亩播种量20 kg左右,撒播。播前进行土壤杀菌,亩施150~200 g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粉剂,播种前1周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温度18 ℃以上、湿度80%左右8~10小时萌发),发芽率不能低于60%,低于60%的种子不合格,需另换。播种后覆土,深度1 cm左右,浇水浇透但不能积水,1~3天出苗基本完成。播种第2~3天视土壤墒情和种子拱土情况,可以小量补水,加速出苗。出苗后立苗前(20天左右)尽量不浇水,沙化严重或沙砾质育苗地视土壤墒情而定。幼苗40天左右是育苗危险期,高温、干旱,此时梭梭的根系很脆弱,抗性差,要及时观察,根据具体情况滴灌、喷洒补充水分,确保安全度过危险期。

1.2   幼苗管理   重点是水分管理和预防病虫害。梭梭育苗非必要不浇水,年浇水3~5次,视土壤墒情确定。6—9月易发生白粉病,每20天喷洒低浓度卡菌(多菌灵)2 000倍液+吡虫啉3 000倍液预防,同时缓解旱情。

2   梭梭造林

2.1   接种肉苁蓉造林地的选择   选择沙性或荒漠化土壤,盐碱含量不小于6 g/L。若小于   6 g/L,梭梭生长不良。

2.2   安装调试滴灌设备   造林前,装好或调试好滴灌设备,灌足冬水压盐碱,根据土壤盐碱量确定滴灌时间,一般滴灌不少于36小时。梭梭喜盐,幼树适宜生长的土壤盐含量10.4 g/L,临界值13.7 g/L,极限值17 g/L。

2.3   深根造林   苗木规格:地径0.5~3 mm,高20~70 cm,根长25 cm以上,栽植深度30~    40 cm。栽植过浅,会窝根、断根,容易旱死或生长不良,超过40 cm则会影响成活率。株行距0.5 m×3 m、1 m×3 m或1 m×4 m,大行距利于机械化操作。开浅沟或平地造林。

2.4   苗木来源   首先选择自育或当地苗木,外调苗木时应做好苗木检疫和质量把控。尊重自然规律,不过季造林。在生产实践中,造林地准备不充分或有特殊需要须延期造林的,要注意苗木质量,苗木假植时间不可过长(起苗后不能超过1周),或梭梭树发芽半月以上移栽成活率低。慎重使用冷库储藏苗和窖藏苗。

2.5   管理   及时灌足头水,滴灌不少于12小时。头水后视墒情10~15天浇第2水;成活后一般每月浇水1次,如土壤湿润可以不浇水;当新梢长至25 cm以上,亩施10 kg尿素,9月份后亩施磷钾20 kg+1 000 kg有机肥,培养壮树,为来年或2年后接种肉苁蓉打好基础。

2.6   病虫预防   预防为主,防治为辅,防早、防小。及时预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症下药,综合防治。主要病虫害防治同幼苗管理。

3   肉苁蓉接种

3.1   选种   选择饱满、黑色、无虫蛀的种子,好种子圆润有光泽,萌发率高,种子净度90%以上。

3.2   播前处理   将选好的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50 ℃以下),高锰酸钾消毒后,用梭梭根浸液10 mg/L+100 mg/L赤霉素或10 mg/L氟啶铜+100 mg/L赤霉素混合液浸泡,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萌发率可达70%,且萌发整齐。

3.3   选择寄主   选择地径3 cm以上、高度120 cm以上的梭梭,如机播接种,80%以上寄主符合上述条件才能接种。

3.4   促发根   寄主梭梭直根性强,侧根少,可冲施含有生根功能的有机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大梭梭的发根量,增加肉苁蓉接种成功的概率。

3.5   机播接种   距梭梭种植行两侧30~50 cm播种。播种器牵引动力不低于90马力(904、1104拖拉机),每亩播种量100~150 g,播种深度30~40 cm。肉苁蓉种子加入0.05%~0.1%保水剂粉末同时播下,提高接种率。

4   接种后的水肥管理

肉苁蓉种子下种后,在自然状态下成活率很低,仅有3%~5%,必须强化管理才能获得较高产量。肉苁蓉一般春秋季接种,第2年少量出土,大部分在第3~4年出土开花结实。新疆吐鲁番三堡乡白克力肉苁蓉种植户通过科学种植第2年亩产达到550 kg,连续3年亩均产突破480 kg,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1   水分管理   水质要符合梭梭生长的需求,盐分含量低于6%,pH值低于8的水质不宜浇灌梭梭,可在浇灌时适当加入“硝块”或食盐以提高盐分;浇水量、浇水次数以满足梭梭正常生长为前提,同时保持接种沟土壤有一定的持水量和湿润度,促进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形成;滴灌时可以加入水溶性有机肥和杀虫剂,减少用工量。10月份后不浇水,防止冻害和影响冬季采挖。

4.2   肥料管理   施入有机肥、农家肥有利于提高肉苁蓉种子的萌发和接种率,同时补充N、P、K,维持梭梭因接种肉苁蓉而引起的功能性改变和退化。采用机械开沟,施肥沟宽20~30 cm,深15~20 cm,亩施有机肥1 000 kg+生根肥  50 kg作基肥,可以在肉苁蓉播种前开沟施入。有机肥2~3年施1次,有条件的也可以1年施1次。

4.3   肉苁蓉采挖   11月至次年3月肉苁蓉出土前均可采挖。采挖时沿接种沟一侧用单面犁机械清除多余的土,再人工小心清理,尽量保证肉苁蓉的完整。在肉苁蓉与寄主的连接点向上5~8 cm截取,然后回填土,稍加踩实,这样接种1次可保证稳产3~5年。如果要重新接种则全部挖净。采挖后鲜货及时销售或烘干。

4.4   肉苁蓉采种   肉苁蓉出土后马上开花结果,花期20天左右,在吐鲁番4—5月开花,5月中下旬种子成熟,种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先将开败的花序完整采下(此时种子并未完全成熟),集中到通风场地晾晒,经过20天左右,轻轻敲打使种子脱落,即可收种。加工去杂后装袋,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室内。如存放时间长(1年以上),要经常检查是否有虫蛀,发现蛀虫及时晾晒,以免造成损失。

4.5   肉苁蓉采后更新   经过连续3~4年的采挖,寄主梭梭严重衰退,肉苁蓉产量降低,此时应加强梭梭的管理,不再播种肉苁蓉,待梭梭完全恢复长势(2~3年)再播种,或在原有梭梭的行间重新造林交替使用。

5   病虫防治

近几年梭梭病虫害越来越严重,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漠尺蛾、绿盲蝽、大沙鼠等;肉苁蓉也经常受到蛀蝇及漠尺蛾的严重危害。

1)梭梭白粉病。多发生在6—9月,危害嫩枝,可用嘧菌酯、苯并咪唑、二甲酰亚胺等药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

2)梭梭根腐病。多发生在苗期,危害根部,发生期可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灌根。

3)漠尺蛾、绿盲蝽。多发生在3月中旬至4月初,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3 000~5 000倍液或螺虫乙酯3 000~5 000倍液喷雾。

4)蛀蝇。发生在肉苁蓉出土开花期,成虫在肉苁蓉茎尖产卵,幼虫危害嫩茎,并能蛀入地下茎基部,以老熟幼虫在肉苁蓉茎内越冬,发生严重地区蛀蝇危害率60%以上。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5 000倍液灌根或在成虫羽化期悬挂黄板诱杀,也可在滴灌时加入毒死蜱5 000倍液。

5)大沙鼠。啃食梭梭枝条或根部及肉苁蓉,使梭梭受损,肉苁蓉被吃光或腐烂。可用毒饵诱杀或捕杀。

参考文献

[1] 何丽丹,刘广明,杨劲松,等. NaCl离子胁迫对梭梭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2.31(5):69-72.

[2]李诗琪.十种旱生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种植[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

[3] 王国华,赵文智.梭梭种子密度对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5(05):1 248-1 253.

[4] 刘永萍.肉苁蓉种子特性及其液体接种技术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9.

[5] 何秀丽.有机肥与土壤微生物对肉苁蓉种子萌发与寄生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202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