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玉米品种冠玉1129的选育与丰产栽培

作者: 甘立奎,雷秀安,王习林

国审玉米品种冠玉1129的选育与丰产栽培0

摘    要:冠玉1129杂交一代F1具有多抗、广适、丰产、优质、耐雨淋、耐密植、抗倒伏等多项优点,适宜陕南及西南春播玉米区种植,丰产栽培要求施足底肥、有效穗52 500株/hm2以上,宜采用规格间套和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介绍了冠玉1129选育过程、农艺性状及配套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冠玉1129;品种选育;丰产栽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1-000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是我国开发前景广阔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1]。陕南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西南春播玉米区,玉米种植面积22万hm2。陕南多山地丘陵、多雨水,年降水量超过1 000 mm,60%集中在4—9月玉米生长期,田间湿度大,小气候特殊,常年多雾霾,其中,汉中年均日照时数1 417 h,日均仅3.8 h。适宜陕南小气候环境的优良玉米品种相对较少,品种较单一。陕西华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陕南种业龙头企业,多年致力选育、推广适宜陕南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冠玉1129由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2019年通过国审(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230)[2],具有多抗、广适、耐雨淋、优质、耐瘠、耐密、丰产、抗倒伏、活秆成熟等特征特性,适宜在陕南区域种植。

2018—2020年,汉中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陕西华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冠丰种业科技公司、镇坪县农科所及陕南部分县区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栽培冠玉1129等新品种[3],连续3年在陕南3市大面积丰产,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020年,汉中市科学技术局组成专家评审团,对“多抗广适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项目进行评估验收和科技成果登记,有力提升了冠玉1129的选育创新价值和丰产栽培技术。镇巴县积极参与区域生态示范,组织推广冠玉1129丰产栽培技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作出有益的尝试。同期,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华盛种业公司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春播玉米区开展区域示范推广,取得良好丰产效果。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母本1101

2005年,山东冠丰种业科技公司在农系531品种选育过程中发现一株变异株,果穗以上叶片短;中上部叶片上冲,外观株型紧凑,雄穗分枝夹角小。整株长势健壮,综合抗性优良。该公司用此变异植株连续自交6代,选育成母本自交系1101,表现出稳定的生长优势。生物特性表现: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深绿色;植株半紧凑;春播株高150 cm,玉米果穗穗位矮,稳定在48 cm;花药绿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长15~18 cm、粗4.8 cm,穗行数16~20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结实性好,出籽率高。

1.2 父本HS3187

2007年,山东冠丰种业科技公司用齐319与豫87-1杂交,采用常规选育法,连续自交6代,于2010年育成稳定玉米自交系HS3187。父本自交系HS3187生物学特性表现突出且稳定: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片上冲,植株半紧凑;春播株高165 cm,玉米果穗稳定在60 cm;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雄花粉量充足;果穗筒形,穗长17~19 cm,穗粗4.5 cm,穗行数16~18行;籽粒排列整齐,籽粒黄色,硬粒型;选育品系比较中,抗逆性好;穗轴白色。

1.3 杂交种选育

冠玉1129是以自交系1101为母本、HS3187为父本杂交育成有综合优势的杂交种F1,谱系见图1。2012—2018年分别在陕西汉中、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多地进行多年生产品比试验,F1表现稳定高产。2016—2017年参加西南春玉米区域试验,12个点比照对照品种全部增产,产量排名全部靠前。2017—2018年参加四川、云南品种抗性鉴定,F1综合表现抗逆性好,见表1。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杂交一代F1生物学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丝浅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植株半紧凑型,上部叶片上冲,透光性好,耐密植;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主根发达,生长势强,抗倒伏,52 500株/hm2百株倒折率为0.8%;株高289 cm,果穗穗位高116 cm;雄穗分枝7~12个,花粉量充足。果穗筒型,穗长19.6 cm;果穗粗5.3 cm,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4.4 g,出籽率87%;丰产性稳定。果穗苞叶紧,半硬粒型,耐雨淋,果穗完熟期茎秆和中上叶片仍能保持绿色;籽粒金黄色,穗轴白色。

2.2 异地抗性鉴定试验分析

2017—2018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抗性观察鉴定:冠玉1129抗玉米丝黑穗病、小斑病,中抗茎腐病、大斑病、纹枯病,感穗腐病、灰斑病。

通过云南、四川等多地异地抗性鉴定,冠玉1129对各类玉米病害无高感,无病情指数达到75~100。陕南主要玉米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冠玉1129表现高抗或中抗。大田生产中,冠玉1129活秆成熟,抗性优良;苞叶紧,不烂籽、不烂尖,抗秋雨、抗秋淋,深受陕南农户欢迎。

2.3 品质分析

2017年,陕西华盛科技公司送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籽粒容重767 g/L、粗蛋白含量9.24%、粗脂肪含量4.00%、粗淀粉含量73.42%、赖氨酸含量0.26%,见表2。冠玉1129品质好、口感好、色泽金黄,是销售玉米鲜浆的农户首选品种。

3 产量表现

3.1 品比试验

2014—2015年在四川西昌、达州、南充、宜宾、绵阳,重庆涪陵、垫江,湖北襄阳、建始,湖南石门、桃源、慈利,贵州贵阳、遵义,广西桂林,云南昭通、楚雄,陕西汉中、安康进行多点观察和比较试验,两年平均单产9 907.5 kg/hm2,比对照品种渝单8号增产7.8%,增产效果极显著。综合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3.2 区域试验

2016—2017年参加西南春玉米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9 760.2 kg/hm2,比对照品种渝单8号增产9.7%。2017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661.5 kg/hm2,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8.8%,两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严格隔离

良种繁殖要在无玉米检疫对象区域进行,严格按照玉米制种生产技术规程操作。执行空间和时间隔离。

空间隔离要求留足隔离区,与相邻玉米地距离在400 m以上;时间隔离在25 d以上[4]。

4.2 合理安排播期

父本可分两期播种,母本和一期父本(2/3)同期播种,5 d后再播二期(1/3)父本。

4.3 严格去杂

抽雄散粉前,父本、母本严格去杂去劣;母本及时去雄,可以提前扒苞去雄,确保杂交种子F1纯度。

5 丰产栽培及配套技术

5.1 适宜区域

经过试验示范,冠玉1129适宜在西南春玉米区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南部海拔800 m及以下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贵州贵阳、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遵义海拔1 100 m及以下区域,云南中部海拔800~1 800 m区域,广西桂林、贺州种植。需要注意的是,冠玉1129易感禾谷镰孢穗腐病,穗腐病高发区应谨慎推广,或加强穗腐病防控。

5.2 合理密植

冠玉1129适宜西南玉米片区春播,平均生育期约121 d,陕南春播125~130 d。F1中上部叶片上冲,适宜密度为52 500株/hm2。陕南春播玉米区农户多玉米套种马铃薯、稀植,适宜宽窄行规格间套。150 cm耕作带,冬季双行马铃薯占行距50 cm,留100 cm宽行作双行玉米带,用于春播玉米,株距19 cm,宽窄行种植可有效降低早播马铃薯苗对玉米苗的遮光影响[5]。在马铃薯初花期,采用20%多效唑喷雾,矮化马铃薯苗是套种玉米高产的有效措施[6]。充分利用冠玉1129耐密特点,保证密度不低于52 500株/hm2,确保丰产。

5.3 适度早播,强化肥水管理

陕西南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高产栽培可以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3月上中旬,用1 000 kg有效腐熟的腐殖土拌50 kg过磷酸钙加适量的水制成营养钵。单粒播种,覆1 cm细土,外用农膜覆盖增温,育苗至两叶一心时,揭膜,炼苗,移栽[7]。苗龄30~40 d,陕南4月上中旬多有“倒春寒”,移栽时应注意规避。移栽底肥用30 kg三元复合肥(N、P、K各占15%),施于营养钵苗侧,或深施覆土再放营养钵苗。追肥与直播玉米一致。营养钵育苗可以提前播种15 d,增加有效积温,培育壮苗,避让迁飞型草地贪夜蛾,提前收获,减少后期风灾影响。

地温稳定到10 ℃以上时直播玉米,陕南一般在3月下旬。翻耕土壤时,撒施腐熟圈肥30 t/hm2。播种时施用三元复合肥50 kg;底肥深施,覆土2 cm,再播种。每穴两粒,保证出苗率,在3叶期可适度间苗,使密度保持在52 500~54 000株/hm2。株行距与玉米规格间套相同。在4~6叶期巧施苗肥,追施尿素225 kg/hm2;喇叭口期重施穗肥,尿素600 kg/hm2。

5.4 病害防治及丰产采收

高产密植栽培时注意防治穗腐病、灰斑病。挖沟排湿,降低田间温度,可有效减轻穗腐病和灰斑病。轮作倒茬,增施磷钾肥可适度提高植株抗性。在发病初期,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25%苯菌灵、75%百菌清、80%络合态代森锰锌交替使用。6月中下旬,注意防治草地贪夜蛾,可采用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等药交替喷施。发现4龄幼虫时,宜每天早晚对准心叶喷施。成熟收获期,观察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即标志着玉米籽粒成熟,应及时采收[8],保障丰产。

参考文献:

[1]何雪银,文仁来,田树云,等.玉米单交种桂单0826的选育[J].中国种业,2022(2):97-99.

[2]冠玉1129玉米品种的国审公告[EB/OL].[2020-02-14].https://www.sohu.com/a/372911163_100082336.

[3]孙小红,李小玲,邸仕忠,等.两种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种子世界,2017(5):20-23.

[4]姬社林.玉米新品种濮单12的选育[J].中国种业,2021(11):103-105.

[5]闫聚财,周俊杰.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66.

[6]李炳华,郑淑华,孙淑珍,等.烯效唑浸种在玉米营养钵育苗中的应用效果[J].种子,2004(4):76-77.

[7]王洪伟,于海忠.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39.

[8]秦宝军,李成军,朱秀森,等.抗病高产玉米新品种辽玉2号[J].中国种业,2021(10):111-112.

(编辑:季 鑫)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