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化公园地下害虫防治探讨

作者: 王鹏

西宁市文化公园地下害虫防治探讨0

摘 要:蛴增是青海省西宁市文化公园区域内为害园林植物的主要地下害虫。调查分析了蛴增的种类和为害特点,根 据试验确定了金龟子绿僵菌防治蛴蜡的剂量和处理方法,介绍了有效的绿色防治经验,以期为园林植物地下 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地下害虫;为害特点;绿色防治;金龟子绿 僵菌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3-000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4   文献标志码:B

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易受各类病虫害侵害。西宁 地区为害园林植物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沟金针虫、 黄地老虎3 种,调查表明,蛴蜡为该地区园林的害虫之首[1]。园林植物被蛴蜡为害后根系破坏严重,很难通过 病虫害防治恢复生机,会出现枯萎、黄化、甚至整株枯 死等现象,直接影响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

园林绿地中草坪面积较大,植物长势良好,为蛴螬 的发生创造了良好条件。公园绿地园林是最适宜蛴螬 生存的环境,不同蛴蜡虫态存在世代重叠现象,且为害 隐蔽。公园绿地多被草坪、地被覆盖,无法进行物理防 治,导致蛴螬种群数量激增[2]。

目前,对蛴蜡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作物方 面,例如马铃薯、花生大田等,对园林绿地植物防治的 相关研究较少回。园林绿地是游客日常休闲、生活娱乐 的重要场所,防治有害生物存在特殊性,需考虑对人 体的影响,要选用绿色、高效的药剂,尽量避免使用 化学药剂4。文章研究了近年来西宁市文化公园地下害 虫——蛴蜡的绿色防治经验和措施,开展适时防治、对 症下药等试验,旨在为西宁地区蛴蜡的防治提供安全、 高效、环保的参考。

1  防治区域概况

西宁市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地理坐标为东 经 101°77′、北纬 36°62′,年平均日照时长为 1939.7 h, 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18.9℃, 夏季平均气温为17~19℃。西宁市文化公园北临湟水 河,前身是西宁花圃,现在是以牡丹、芍药为特色的专 类园,区域内杨树、榆树较多,蛴螬发生严重。杨树林是 金龟子成虫的主要食物来源[5],研究发现,植食性金龟 子喜食杨树叶[6]。蛴蜡中为害严重的种类是植食性丽金 龟科和鳃金龟科,其食性广,为害的植物种类多。

公园绿地建成已有数年,由于缺乏科学防治手段, 防治效果一般,加之化学防治不合理,园内蛴螬产生抗药性,区域内害虫逐年加重。另外,西宁地区气候变暖 为蛴螬的生长发育及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虫口 基数激增,对园林景观效果及生态效应产生了较大影 响。因此,做好蛴蜡的防治工作成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

2 防治方法与措施

2.1 灯光诱杀成虫

西宁地区云斑鳃金龟子成虫常发生于6 月中旬, 雄性成虫趋光性强,雌性成虫趋光性弱,云斑鳃金龟子 成虫黄昏出土活动,出土后交尾。针对云斑鳃金龟子雄 性成虫趋光性强的特点,可在西宁市文化公园内设置 12处诱杀点,采用PS-15Ⅱ型频振式杀虫灯在成虫为 害高峰期5— 10 月开展诱杀工作,悬挂高度为2m。根 据观察,文化公园区域内雄性成虫灯光诱杀效果明显, 防治效果较好。

2.2 防虫板捕杀成虫

西宁地区苹毛丽金龟成虫在4—5 月出土活动, 5—6月是为害盛期。苹毛丽金龟成虫有雨后出土习 性,平均气温 10℃以上的雨后是成虫发生高峰期。成 虫白天活动,午前交尾并取食,无趋光性。针对苹毛丽 金龟的活动特点,可在发生盛期于开阔地带、林内花灌 木树丛设置防虫板,以达到良好的捕杀效果。

2.3 化学防治成虫

成虫发生严重的上午、傍晚,在林间花灌木喷施广 谱触杀型杀虫剂,消灭树上成虫。

2.4 金龟子绿僵菌防治蛴螬

金龟子绿僵菌在 15~35℃条件下均可生长,20~ 30℃为生长适温。河北省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张丽 萍等(2002)[7]研究表明,26℃为绿僵菌的最佳培养温 度。受西宁地区气候条件限制,试验于2020 年6 月 10 日 在园内蛴螬为害较为严重的地块进行。试验地块地力 中等,钙栗土,绿地草种为混种耐寒型禾本科草坪种高羊毛、早熟禾,播种期为5年以上,园林植物有杨树、榆树。在蟒螬常年发生严重地块做小区试验。

2.4.1生物药剂适宜剂量的筛选

选择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80亿个抱子/g,油悬 浮剂,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剂量配制为 15亿个弛子/m\30亿个弛子/m2、45亿个抱子/m2),在 试验区内设置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4m2(2mx 2 m)o为降低试验干扰,减少虫口迁移等有可能影响试 验结果的因素,小区应间隔4 m以上。在试验小区内均 匀打9个深度为15 cm的孔,采用不同剂量菌剂灌施 孔内,并设置浇施清水为空白对照。

试验处理30 d后测定各区3个样方的虫口数量, 样方面积为0.25 m2(0.5 m x0.5 m),深度为0.20 m,按 公式(1)计算防治效果。各剂量处理及空白对照重复

3次。试验期间对绿地进行常规养护管理,不开展蟒靖 其他防治工作。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活虫数-处理区活虫数/空白对照区活虫数x100%

2.4.2处理方法的筛选

通过试验筛选出金龟子绿僵菌适宜剂量,2020年 7月14日在园内虫害发生地块设置4种处理方法继 续试验。试验小区选择同上。

处理方式1:土下铺埋菌剂。人工将草坪卷起,施 药深度约0.1m,恢复原貌。处理方式2:打孔。在试验 区域内使用草坪打孔机进行施药处理,打孔深度为 0.15 m,打孔数量为9个。处理方式3:表面喷洒。利用 喷雾器在草坪表面施药。处理方法4:对照。浇灌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各处理方法以清水处理作为 空白对照。施菌后15d、30d、60d调查各区3个样方 的虫口数量,样方面积为0.25 m2(0.5 m x0.5 m)o比较 评价各处理方法相对于清水对照的防治效果,分析各 处理方式对害虫控制的持续效果。调査方法与试验结 果处理同上,防治效果增值按公式(2)计算。

增值=处理防效-对照防效/对照防效x100%

2.4.3大区试验

试验筛选出生物药剂适宜剂量及处理方法,于 2021年6月上旬在牡丹芍药种植区域及草坪区进行 试验。将面积3 500 m2的试验区平行划分为5个区域。 试验前,在每区域内各选取3个0.25 m2(0.5 m x 0.5 m) 的样方记录蟒蟾虫口基数,样方间隔10 ~ 15 m,数量 为15个。用打孔机打深度为15 cm的孔后,将土壤、有 机肥与药剂均匀混拌,按45亿个抱子/m2的剂量人工 灌施孔内后浇水。施药后30 d调查记录地下蟒蜡虫口 数量,方法同施药前。比较施药前后处理区的虫口数量 变化,评价防治效果。

2.4.4数据处理

利用SPSS 26.0软件中的TukeyHSD法、成对样本 T检测等显著性分腿验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生物药剂适宜剂量的筛选结果

由表1得到,不同药量的金龟子绿僵菌对蟒蟾的防 治效果分别为19.78%,53.29%和81.25%。由此可见, 在试验条件下,较高药量的防治处理对蟒蟾防治效果 较好。从数据方差结果中得出,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防治率随着生物药剂药量增加而提高。

3.2处理方法的筛选结果

由表2可知,金龟子绿僵菌不同处理方法对蟒蟾 防治效果的影响存在差异。金龟子药剂3种处理方式, 打孔处理在30 d和60 d时,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防治 效果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3个时间点防治效果差异 显著。随试验时间推移,生物防治增值除表面喷施30 d 增值以外,均有显著增长,证明生物防治效用时间优于 化学防治。不同处理方式防治效果排序为打孔>土下 铺埋>表面喷施>浇灌50%辛硫磷1 000倍液。

3.3大区试验结果

由表3得知,在试验区域施药处理后,虫口密度大 幅降低,试验前平均每样方10.07头,试验后平均每样 方2.07头,平均防治效果为76.84%。

由表4可知,对蟒靖大区试验前、后虫口数进行成 对数据T检验,施药前后蟒蟾数量每样方相差8头,差 异显著(P<0.05),证明金龟子绿僵菌药剂在园林大区 试验中防治效果良好。

4讨论

近年来,针对园林地下害虫绿色防治,除灯光诱杀 及物理捕杀成虫之外,已有采用生物药剂防治园林绿 地蟒靖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先例叫在园林病虫害防治 中,生物防治具有靶向性、绿色无污染优势,已成为重 要防治方式之一。

1)施药期的选择。就西宁地区气候而言,每年6— 9月是蟒蟾在浅土层活动的时期,即最佳施药时期。

2)筛选药剂及剂量的选择。由于园林绿地的特殊 性、有毒农药的局限性以及连年使用农药使害虫产生 抗药性等原因,需筛选绿色、高效且对生物无害的药剂和剂量。

3)施药方法的选择。传统的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 施药时主要采取喷施、灌施、撒施的方式,但在试验开 展过程中发现金龟子绿僵菌直接喷施土壤草坪表面会 受光照、温度、蒸发量等因素影响,无法营造金龟子绿 僵菌抱子萌发所需的必要环境,从而导致防治效果低 下;打孔处理可提供和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有利于金龟 子绿僵菌弛子萌发,可提高防治效果。西宁地区秋季气 温较低,金龟子绿僵菌活性较低。目前尚未有更好的秋 季园林绿地灭虫方法,如果条件许可,今后可在类似试 验中选取更多的生物制剂进行对比试验,筛选更多适 合西宁地区园林绿地防治蟒蜻的生物制剂。

参考文献:

[1] 赵同贵,吴彤林,莫熙礼,等.黔西南州牧草常见地下害虫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 174-177.

[2] 罗萝.5种药剂对草坪中中喙雨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36-137.

[3] 鞠倩,李晓,苏卫华,等.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田蟒靖的防治效果评价[J].花生学报,2016,45(1):43-47.

[4] 张亚红.长治市广场草坪虫害蟒蜻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7):97,161.

[5] 杨海芹,赵同僚,周英锋,等.天麻巧产栽培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办法[J].河南农业,2002(7):11.

[6] 于广瑞.五河县沿淮夏大豆田蟒靖危害调查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 198-199.

[7] 张丽萍,程辉彩,王迎春,等.绿僵菌固体生产条件的研究[J].农药,2002,41(7):20-21.

[8] 李存焕,杨龙飞,农向群,等.绿僵菌防治高尔夫草坪蟒蜻试验[J].草业科学,2008,25(11):125-128.

(编辑:王雨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