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麦套区试花生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作者: 申为民 王芳 华福平
摘 要:利用2011年、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汇总数据,利用平均产量、增产幅度、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增产点率、适应度、回归系数等评价参数,对花生品种(系)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花生新品种“开农69”3项指标均好,安花0017、濮花33、豫花27、豫花34、商花511、开农70、豫花33均为较好,8个品种(系)均可在河南省麦套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麦套花生;花生品种(系);高产;稳产;适应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6-0009-04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B
花生是我国第三大油料作物,年产量超1 400万t,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1]。河南省是我国最大的花生主产区,麦套种植模式依然占据主要位置[2-3]。利用高产、稳产适应性相关参数分析了2011年、2012年河南省麦套区域试验汇总数据,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河南省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点
2011年参试的品种(系)为豫花24、濮花33、郑农花207、商花9号、豫花27、青兰6号、郑花2号、远杂8号、开农69、新花6号、豫花29、安花0017[4]。2012年参试品种(系)为圣花2号、花选15、希花206、安阳紫花生1号、商花511、漯花9号、豫花33号、豫花34号、豫花35号、开农70、豫花27、豫花29、安花0017、开农69、濮花33。两年对照品种均为豫花15[5]。
试验地点位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睢县农科所、西华县农科所、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延津县新兴农场、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其中,2012年睢县、延津县、濮阳市出现异常值,未参与汇总。
1.2 试验设计
各试点田间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3.33 m2,播种密度为15万穴/hm2,每穴两粒,穴距参照当地大田生产。5月15日左右播种完毕,9月15日左右收获。
1.3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丰产性相关参数为花生参试品种(系)的平均产量、增产幅度、品种(系)间差异显著性[6],稳定性相关参数为变异系数、高稳系数(HSC)[7-8],适应性参数为回归系数、增产点率、适应度[9]。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分析
2011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中的花生品种(系)中,荚果产量位居前三位的是开农69、豫花27、安花0017,荚果较对照品种豫花15分别增产8.31%、7.45%、6.87%,3个品种(系)在5%显著水平和1%显著水平差异均不显著,籽仁产量分别位于第二、第一、第四位,比对照增产5%以上。濮花33比对照品种增产5.72%,与前三的品种(系)1%显著水平差异不显著,籽仁比对照增产也在5%以上。豫花24比对照品种增产3.45%,较对照在5%和1%显著水平上差异(极)显著,但是籽仁产量较对照减产1.46%。青兰6号、远杂8号比对照荚果产量分别减产0.16%和0.4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青兰6号籽仁比对照增产2.49%,远杂8号籽仁产量比对照减产4.87%。商花9号、郑花2号、豫花29、郑农花207、新花6号荚果籽仁均比对照减产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具体见表1。
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中的花生品种(系)中,荚果产量位于前四位的是开农69、豫花34、商花511和开农70,比对照品种豫花15增产幅度分别为13.86%、13.82%、11.2%和10.13%,且品种(系)相互之间在5%和1%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籽仁产量比对照增幅均在5%以上。安花0017、豫花33、濮花33、豫花27的荚果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9.62%、8.55%、7.79%,与商花511、开农70在5%和1%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比对照品种增产极显著,籽仁产量比对照增产均在5%以上。漯花9号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籽仁产量增产3.53%。豫花29、豫花35、花选15荚果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籽仁产量均比对照减产。安阳紫花生1号、圣花2号、希花206荚果籽仁均比对照减产极显著,具体见表2。
2.2 高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依据2011年、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18个试点汇总结果,进行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具体见表3、表4。
由表3可知,参加2011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中的花生品种(系)中,荚果和籽仁的CV值的范围分别在15.97%~26.84%、16.49%~28.61%,对照品种豫花15的CV值分别为17.50%、19.32%,远杂8号为17.03%、18.63%,商花9号为15.97%、16.49%,其荚果和籽仁CV值均低于对照,豫花27籽仁CV值低于对照,但是荚果比对照略高,其余品种(系)CV值均比对照高。参试品种(系)中荚果籽仁HSC值均高于对照品种豫花15的75%、73.35%的是开农69的79.59%、77.56%,豫花27的80.43%、79.64%,濮花33的75.39%、74.31%,远杂8号仅荚果HSC值略高于对照,商花9号仅籽仁HSC值高于对照,其他品种(系)两者均低于对照。荚果与籽仁的增产点率均大于50%的品种(系)有开农69、豫花27、濮花33,安花0017、豫花24、远杂8号仅荚果高于50%,青兰6号仅籽仁高于50%。荚果籽仁适应度均高于对照品种(系)的有开农69、豫花27、安花0017、濮花33,豫花24、青兰6号仅荚果适应度高于对照品种的,青兰6号籽仁适应度与对照相同,远杂8号仅荚果适应度与对照相同,商花9号仅籽仁适应度与对照相同,其余品种适应度均低于对照。荚果回归系数范围在0.713~1.228 6,小于1的品种(系)有豫花27、豫花15、远杂8号、商花9号、豫花29,高于平均适应性;开农69、豫花24、新花6号回归系数等于1,等于平均适应性;其余品种(系)略大于1,适应性一般。
由表4可知,参加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中的花生品种(系)中,荚果和籽仁CV值分别是5.03%~17.16%、7.64%~19.6%,HSC值范围分别为75.31%~86.34%、73.09%~83.97%,荚果籽仁CV值均低于对照品种且HSC值均大于对照品种的品种(系)有开农69、豫花34、开农70、濮花33、豫花27、花选15,其他品种(系)荚果籽仁的CV值均大于对照,HSC值均低于对照。荚果籽仁的增产点率均高于50%的品种有开农69、豫花34、商花511、开农70、安花0017、濮花33、豫花27、漯花9号,豫花33、豫花29仅荚果的增产点率大于50%。荚果籽仁适应度均大于对照品种(16.67%、33.33%)的品种(系)有开农69、豫花34、商花511、开农70、安花0017、豫花33、濮花33、豫花27、漯花9号,豫花29、豫花35、安阳紫花生1号仅荚果的适应度略大于对照,籽仁适应度与对照一样,花选15荚果适应度与对照一样,籽仁低于对照。荚果回归系数在0.43~1.66,小于1的品种(系)有开农69、豫花34、开农70、豫花27、花选15、希花206、濮花33、圣花2号,大于平均适应性;豫花15的适应性等于平均适应性;商花511、安花0017、豫花33、漯花9号、豫花29、豫花35、安阳紫花生1号的适应性低于平均适应性。
3 结论
高产性、稳产性与适应性是新品种试验与推广的综合评价指标。对2011年、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开农69两年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均好,豫花27、安花0017、濮花33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均较好;2012年,豫花34、商花511、开农70在试验中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均好,豫花33表现较好。以上8个品种(系)适合在河南麦套区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周曙东,景令怡,孟桓宽,等.中国花生主产区生产布局演变规律及动因挖掘[J].农业技术经济,2018(3):100-109.
[2]范小玉,陈雷,李可,等.河南省麦套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与评价[J].农业科技通讯,2017(7):133-135,137.
[3]陈雷,吴继华,李可,等.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河南省麦套花生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8):5-11.
[4]李晓亮,郭鹏飞,童燕.DTOPSIS分析法应用于河南省麦套花生新品种的评价[J].农业科技通讯,2013(6):148-152.
[5]张毅,华福平,童燕,等.河南省麦套花生的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2):6-8.
[6]解慧芳,魏萌涵,王淑君,等.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5(3):34-36,41.
[7]温振民,张永科.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
[8]徐淑霞,华福平,周青,等.用高稳系数法分析河南省花生区试中品种的高产稳定性[J].现代农业科技,2007(8):64.
[9]周新民,霍勤,贾丽惠,等.玉米区试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3(3):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