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辣椒高产种植技术研究

作者: 甘果

摘    要:辣椒为木兰纲、茄科、辣椒属,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我国还有丰富的辣椒出口产品。辣椒不仅可以作为蔬菜和调味料,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由于其独特的口味,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文章研究了露地辣椒高产种植技术,介绍了辣椒特性及种植环境要求,探讨了其中涉及的技术要点,包括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等,供参考。

关键词:露地辣椒;种植技术;高产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6-006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41.3       文献标志码:B

露地辣椒播种育苗一般在冬季和春季进行,在晚霜过后定植,在晚夏拉秧。露地栽培技术是保证辣椒丰产的重要方法,其对辣椒品种选择及种植方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研究露地辣椒高产种植技术有一定的必要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辣椒特性及种植环境要求

1.1 辣椒特性

辣椒在种植作物中属于根系并不发达的品种,但辣椒的主根相比其他作物更加明显,其主根上常长有许多侧根和根毛。在主根受伤的情况下,侧根反而会加速生长,因此,采取移栽的方式会提高其成活率。辣椒的主要特性有以下4种。第一,主根数量较少且不发达,根系再生能力较弱。第二,在相同条件下,在秋季种植的辣椒分杈更少,为8个左右。第三,辣椒在种植过程中应避免高温干旱或高温多雨等易发病的自然条件。第四,辣椒落花、落果及落叶过程中容易产生影响辣椒高产的问题。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辣椒的特性,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辣椒高产的方法。

1.2 种植环境要求

辣椒对种植环境要求较高,从温度、水分、土壤、光照、肥料5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辣椒种植温度应保持在40 ℃以下,辣椒发芽期温度在25~30 ℃,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白天温度分别在25~30 ℃和20~25 ℃、夜间温度分别在20~25 ℃和16~20 ℃。第二,不宜强光照射。第三,辣椒种植过程不宜浇过多的水,只需保证土壤湿润即可。第四,辣椒不适合种植在低洼水地。第五,由于辣椒的生长周期较长,要种植在土壤肥沃的地区。

2 高产种植措施

2.1 品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品种是辣椒能否高产的前提条件。由于辣椒品种繁多且各地种植条件不同,因此没有统一的种植品种。种植户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抗逆性强、商品性高、高产、适宜当地种植环境的辣椒品种[1]。

2.2 种子处理

在冬季、春季进行育苗工作前,要想保障辣椒达到一定产量,要科学处理种子。一般情况下,播种量为450 g/hm2,育苗工作在冬季、春季开展,由于此时温度相对较低,需要人工催芽,应使用相应的保温设施促进其健康生长。

在种子处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先将选择好的种子放置在75%百菌清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中,浸泡20 min后取出,以此来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然后使用54 ℃的温水浸泡,不断向一个方向搅拌。当水温降到31 ℃时,再浸泡9 h,然后用手将其中的黏质物清理掉,完成后将水分沥干,再使用湿布包裹,接下来将其放置在温度29 ℃、湿度83%的环境中,等待种子发芽。在进行催芽工作时,每天用温水清洗两次,在70%种子露白后播种。

2.3 苗床准备

在挑选辣椒种植苗床的过程中,相应人员应优先选择朝阳、避风、土地较为干燥、排水效果良好、土质疏松、交通便利、方便管理且连续3年没有栽种茄科蔬菜的地区。

在开展种植工作前,要提前14 d将该地块进行深层翻动,深度控制在25 cm,需要控制辣椒种植的苗床,畦宽为122 cm、高为21 cm,每公顷土地使用腐熟的农家肥1 650 kg、过磷酸钙9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45 kg进行充分搅拌施撒,然后利用50%多菌灵、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者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浇灌畦面,再覆盖塑料薄膜,等待播种。同时,在苗床附近设置较深的排水沟,方便排出积水。如果在冬季开展育苗工作,要使用小棚保温,以保证幼苗生长。

2.4 播种育苗

育苗不仅是保障辣椒高产的关键技术,也是现代辣椒种植的核心环节,其中囊括了辣椒种植的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第一,育苗时间。需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育苗时间。第二,苗床。苗床准备是一项烦琐的工程,直接关系到辣椒种植土壤的质量。一般来说应选择地势较高、易于排灌、光照良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块,提前15 d深翻苗床,然后按一定比例施入混合农家肥、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型复合肥并充分搅拌,用多菌灵和阿维菌素乳油浇撒表面,再覆盖农膜,等待播种。第三,种子。冬季和春季的育苗工作要进行催芽,用拱棚保护地育苗。在夏季育苗时由于温度较高,可省略催芽,但种子必须消毒,消毒工作与冬季和春季育苗一致,浸种后洗净便可直接播种。第四,播种。播种前应做好苗床浇灌准备工作,再将种子掺入细沙土中撒播,盖上厚细土后再覆盖薄膜,完成播种工作。第五,苗期管理。苗床应在种子发育的不同时间保持不同的温度,对刚发芽时和幼苗出齐、子叶展平后的日夜温度均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进入冬季尤其在幼苗出土前需要盖膜,并保持在不通风的环境中。气温较低时,为防止幼苗受冻害,应采取大棚套小棚的保护措施。在温度上升后,保持通风换气;气温较高时,应将农膜全部掀开。进入夏季,由于温度较高且雨水较多,幼苗出土前覆盖稻草或遮阳网,可根据光照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遮阳网,出土后撤去覆盖物,早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定植前需加入腐熟人粪尿。在幼苗3~4片叶时进行分苗操作,双株分苗间距保持在10 cm,分苗后保持较高温度促进根系生长,在新叶长出后,可适当降低温度。定植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是筛选幼苗,尽量选用壮苗[2]。

3 苗期管理

在幼苗生长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是苗床。因此,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需要管控好温度,确保出苗整齐,将白天温度控制在31 ℃,夜间温度控制在17 ℃,避免发生幼苗徒长的情况。

幼苗在出土后要覆盖塑料薄膜,保障内部不通风。这是因为在冬季、春季外界温度较低,如果将幼苗暴露在空气中会因为环境的影响,使其受冻而死。如果气温低于9 ℃时,要在其上方搭建拱棚或覆盖无纺布,保障内部温度适宜。如果气温低于2 ℃时,要使用“棚中棚”,并覆盖3层无纺布保持温度。如果气温升高到8 ℃以上时,白天通风;如果是阴雨天气,要在当天的高温阶段进行通风;如果温度升高到20 ℃时,全部揭开其上方覆盖的农膜。在幼苗期,禁止浇灌过多水分,湿润情况不进行浇灌。

在定植前14 d,要逐渐增加通风的频率、次数;在定植前7 d,追加1次腐熟人粪尿,撤除塑料薄膜;在定植前1 d,要浇透苗床,然后使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与72%农用链霉素400倍液进行喷洒,再开展移植。

4 整地定植

在种植辣椒的过程中,要栽种在地势相对较高、浇灌排水方便、土壤肥力良好的地区,禁止与茄科植物连作,防止土壤发生传染疾病。

在种植前14 d,要深翻土地,并使用土耙将石块打碎,使用生石灰1 200 kg/hm2消毒土地,然后整理畦面。完成后在畦面中间位置开出12 cm小型沟壑,使用基肥,每公顷地使用腐熟粪肥18 000 kg、复合肥料2 400 kg覆盖土壤,保障畦面平整。

春季使用塑料薄膜覆盖畦面,提升地面温度;夏天在畦面覆盖稻草,防止雨水冲刷后产生土壤板结的情况,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地温度,减少杂草生长数量。

在辣椒幼苗生长出6片真叶时,可在晴天、阴天的下午进行定植,确保每畦两行,植株之间的距离在48 cm,每行间隔69 cm,之后使用单株、双株的方式进行定植,完成后及时浇灌定根水。

在辣椒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要在田地中安插适量长度、数量的竹竿,避免其发生倒伏,尤其是土壤肥沃的区域,植株体型较大的品种。这时种植人员要使用长1 m的竹竿,插入到与植株间隔10 cm的区域,然后利用两根竹竿交叉捆绑的方式,将植株与竹竿固定起来。在开展插杆操作时,要尽可能赶早,防止对辣椒的根系造成破坏。

5 水肥管理

在辣椒定植工作完成后,要根据天气情况,对其开展缓苗浇水;在辣椒生长的过程中,辣椒根系不耐水涝,进入雨季后要注重开展排水工作,之后在气温过高、土壤发白时及时浇灌。在辣椒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中耕除草。

辣椒在施肥时,需要重视开展基肥、结果期追肥、叶面喷肥等工作。在施用底肥时,要增加追肥次数,确保定植期至开花期追肥4次,并使用腐熟人粪尿肥。在完成定植并且植株成活后,再使用0.25%人粪尿腐熟肥进行缓苗,然后每间隔14 d追肥1次,直到盛花期再追施重肥,每公顷使用复合肥料375 kg、农家肥16 500 kg。

与此同时,种植人员在植株附近开穴,将肥料加入后,盖住土壤[3]。在坐果期,浇水并追加三元复合肥,然后使用少量锌肥。在使用化肥的过程中,要使用磷酸二氢钾1 000倍液,完成叶面肥的追加工作。

6 病虫害防治

辣椒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病虫害问题,病害主要有青枯病、脐腐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和棉铃虫等,以下要详细说明各类病虫害防治措施。第一,青枯病。一旦发现辣椒具有青枯病的病症,需要及时拔除病株,避免大规模传染,并在病株周围撒施生石灰。在未染病前,主要使用农用链霉素浇灌根部或使用康地蕾得可湿性粉剂浇灌预防。第二,脐腐病。脐腐病发病主要表现为辣椒落花,一旦发现病症应及时喷洒高硼钙。在辣椒结果初期,每隔10 d喷洒1次混合药液(由硝酸钙、硫酸钙及爱多收制成的混合药液),连喷4次。第三,红蜘蛛。发生红蜘蛛后,每隔6 d喷洒1次哒螨灵乳油喷雾防治,连续喷洒3次。可采取清理田间杂草残枝的方法预防该虫害。第四,棉铃虫。棉铃虫与烟青虫的防治方法一致,均使用糖醋液或黑光灯诱杀害虫,在幼虫未长成成虫前喷洒药剂防治该虫害。

7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壤温度。在移植后要及时浇水,促进缓苗,缓苗后实行蹲苗,需要注意的是,降水后及时排水。在苗期进行间苗时,一般是在1、2、3片叶时各1次,同时除草。能否培育出壮苗是高产的关键,以控为主,促控结合[4]。

在雨季到来时要及时排水,防止幼苗淹水。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及时施肥,如基肥,保证辣椒根系健康安全生长。

7.1 促根控秧

在定植工作结束后、结果期前是辣椒生长的关键期,此时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是要促进根部快速生长、控制秧苗生长速度。在定植工作结束后4 d,要缓慢浇幼苗水,这时严禁浇水量过大,以防止地面温度下降,并在定植工作结束后7 d进行第二次浇水。在辣椒苗生长的过程中,如果地面发白,要深翻土地,深度为8 cm,以提升土壤表面温度,并开展蹲苗,保障其根部健康、快速生长,避免植株徒长。

在定植工作结束后20 d,由于温度不断升高,这让植株得到快速生长,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生出了较多的短枝条,促使果实生长速度逐渐加快[5]。在该时间段中,种植人员需要补充水肥,之后在塑料薄膜两侧进行打孔,每公顷土地追加尿素240 kg、磷酸二铵330 kg、饼肥765 kg,并大量浇水,但其水位高度要低于垄高,让其处于整体的1/3处。

7.2 壮秧促果

在辣椒进入盛果期后、农户进行田间管理工作时,最为关键的内容是提高秧苗的强壮程度,促使其能够生长出更多果实。第一,要科学调整植株生长形式,促使其在结果期能够实现内部的均衡性。要及时采收门辣、对辣,防止因为果实过多对秧苗产生影响,此时应让其生长速度下降。第二,要在该阶段中强化对水分的管控。在进入盛果期后,在高温、干旱的天气下,种植人员要每隔7 d浇灌1次水,保障地皮湿润,并追加尿素225 kg/hm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