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度萧山区油菜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作者: 毛光锋 苘娜娜 唐佳珣 王加杰 温先礼

2020—2021年度萧山区油菜新品种适应性研究0

摘    要:目前油菜品种以杂交品种为多,常规品种相对偏少,为加快油菜新品种推广,优化萧山区油菜品种结构,特选取11个油菜新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鉴定新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为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1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和经济性状差异明显。其中,沣油737花期长、花色好看、熟期早,不耽误后茬作物种植,适合作为景观油菜开发种植;浙油杂1403、越优1510植株生长旺盛,丰产性好,表现突出,可以在萧山进行示范推广种植;越优518、越优1301、越优1203表现中等,可继续进行种植观察。

关键词:萧山区;油菜;新品种;适应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7-001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B

油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适宜种植的作物之一,也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油料作物,抓好油菜生产是稳定萧山区“油瓶子”安全的重要抓手。筛选和推广高产、优质、花期较长且适宜地方生产的油菜品种对推动当地油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萧山区油菜的种植趋势表现为规模大户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油菜观赏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新品种的需求不断增加。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萧山区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十七工段浙江省(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土壤为沙壤土,pH值为7.8,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

1.2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共11个,常规品种有浙大630、浙油505、浙油51(CK),杂交品种有沣油737、中油杂200、浙油杂319、浙油杂1403、越优518、越优1510、越优1301、越优1203。

1.3 试验方法

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为547 m2,不设重复,统一播种、移栽。于2020年10月6日,采用72孔穴盘播种;2020年10月8日出苗,11月3日移栽。移栽前浇足起苗水。田间畦高25 cm,畦面宽80 cm,畦沟宽30 cm。人工移栽,每畦种两行,交错种植。

1.4 调查记载

试验分别记载播种期、出苗期、移栽期、抽薹期、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进程。在成熟期调查株高、主花序长、最低分枝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并且在成熟期人工收割后进行脱粒测产。

1.5 栽培管理

将前茬水稻秸秆进行充分粉碎后还田翻耕,旋耕后1 hm2施三元复合肥(N∶P∶K=12∶11∶18)375 kg、硼砂11.25 kg作基肥。追肥分两次,苗肥于2020年12月4日施用,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225 kg/hm2;薹肥于2021年1月25日施用,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225 kg/hm2;3月9日,结合病虫害防治施速效硼150 g/hm2,作为叶面肥,增加结实率。病虫防治同大田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抽薹期比较:越优518最早为1月29日,比对照品种早1 d;越优1510最迟,为2月5日,比对照品种迟6 d;中油杂200、浙油505、浙油杂319、浙油杂1403和越优1301与对照品种相同;其余品种与对照品种仅相差1~2 d。初花期比较:沣油737最早,为2月18日,比对照品种早10 d;浙油505最迟,为3月1日,比对照品种迟1 d;其余品种初花期多在2月25—28日,集中在2月底。终花期比较:中油杂200最早,为3月25日,比对照品种早6 d;越优1203最迟,为4月3日,比对照品种迟3 d;其余品种终花期集中在3月底至4月初。花期比较:展示品种中沣油737花期最长,为39 d,对照品种花期最短,为31 d,从品种观赏性而言,沣油737花期最长适合作景观油菜种植。成熟期比较:沣油737最早为5月6日,比对照品种早8 d;浙油505最迟,为5月16日,比对照品种迟2 d。全生育期比较:所有展示品种全生育期在210~220 d,其中沣油737全生育期最短,为210 d,浙油505最长,为220 d。具体生育期比较见表1。

2.2 抗倒性

在油菜成熟前目测调查抗倒性,主茎下部与地面角度在80°上下者为“强”,45°~80°者为“中”,小于45°者为“弱”。抗倒性强的品种为中油杂200和浙油505,抗倒性中等品种为浙油51(CK)、浙油杂1403、越优1510、越优1203。

2.3 经济性状

不同品种油菜经济性状见表2。

株高比较:浙油杂1403株高最高,为192.6 cm,比对照品种高30 cm;最矮的依次是浙油杂319(148.2 cm)、沣油737(151.4 cm)和中油杂200(152.4 cm),分别比对照品种矮14.4 cm、11.2 cm和10.2 cm;其余品种的株高除浙油505株高与对照品种相同外,皆高于对照品种,株高在167~177.6 cm,相差幅度在4.4~15 cm。

分枝比较:沣油737分枝位最低,为7.2 cm,比对照品种低5.2 cm;浙油杂1403最高,为59.4 cm,比对照品种高47 cm。分枝位高利于机械收割,降低田间损失率,因此浙油杂1403是最适合机械收割品种。浙油51(CK)一次有效分枝最多为16.0个,浙油505最少,为8.8个,比对照品种少7.2个。

主花序长比较:中油杂200最长为56 cm,比对照品种长13 cm,所有展示品种主花序长度与对照品种相比都长。

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比较:沣油737的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最多,为84.2个,比对照品种多16.4个;最少的是浙油505,为41.4个,比对照品种少26.4个。浙大630单株有效角果数最多为1 177.2个,比对照品种多48个;中油杂200最少,为476.8个,比对照品种少652.4个。

每角粒数比较:浙油杂1403最多,为21.6粒,比对照品种多7.6粒;浙大630最少,为13.4粒,比对照品种少0.6粒。

千粒重比较:浙油505最高达6.09 g,比对照品种高1.26 g;浙大630最低,为4.30 g,比对照品种低0.53 g。

产量比较:2020—2021年度天气对油菜新品种适应性试验影响较大,尤其是受2021年2月初的极端冰冻天气影响,总体长势弱于2020年,致使实产相对偏低。经手工实割脱粒测产,所有展示品种中,除浙大630、沣油737、浙油505、浙油杂319和中油杂200产量低于对照品种外,其余品种产量皆高于对照品种,增产幅度在3.5%~25.7%,其中越优系列品种产量表现较为突出,4个越优品种产量皆高于对照品种。浙油杂1403产量最高,为3 678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753 kg/hm2,增加了25.7%;越优1510次之,产量为3 579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45 kg/hm2,增加了22.4%;浙大630最低,产量为2 322 kg/hm2,减产603 kg/hm2,减少了20.6%。

2.4 品种综合表现

根据目测和经济性状考察,将不同品种从移栽到收割发现的主要优缺点总结,具体见表3。表现最突出为浙油杂1403,具有分枝数较多、籽粒较大、耐寒性好、抗逆性好、丰产性好、熟期偏晚的特点。其次为越优1510,具有分枝位较低、结角果层较厚、丰产性好的特点。再次为越优1301,具有结角果层较厚、抗逆性好、生育期偏长的特点;最后为越优518,具有株型较紧凑、分枝位较高、熟期较早的特点。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11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和经济性状差异明显。其中,沣油737综合表现一般,但是该品种花期长、花色好看、熟期早、不耽误后茬作物种植,适合作为景观油菜开发种植。浙油杂1403表现出植株生长旺盛、一次分枝数较多、籽粒较大、千粒重高、抗逆性好、丰产性好等特点;越优1510同样表现出植株生长旺盛、结角果层较厚、株高适中、熟期中等、丰产性好等特点。这两个品种综合表现突出,适合在萧山区示范推广种植。尤其是浙油杂1403分枝位最高,机械损失最低,适合机收,但需要注意鸟类喜食该品种,可能会影响高产,可考虑作为油菜两用品种进行开发,在抽薹期摘取主茎薹作蔬菜,在成熟期收获菜籽榨油用,提高经济价值[2]。越优518和越优1301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增产7.3%和9.8%,但是抗倒性弱,还需继续种植观察。越优1203综合表现稳定,有一定增产,但增产不明显,同样需要继续种植观察。

本次试验是在油菜育秧移栽的情况下完成,但实际生产上,尤其是规模大户的生产中,油菜以直播栽培为主,而且浙江省萧山区油菜茬口安排多为单季晚稻收割以后播种,播种时间多为10月下旬至11月初,迟播期下油菜品种会有一定的减产[3]。同时,目前油菜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从机械播栽、飞行器病虫害喷防到机械联合收脱在技术上已经基本成熟[4],各项机械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大量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油菜生产效率,增加油菜种植效益,展示表现较好的品种应在实际生产上进行试验。本次试验表现较好的品种,在采用直播栽培、全程机械化生产中还需继续试验观察。

参考文献:

[1]张彭达,邬晓君,邬烈刚,等.油菜新品种在浙江奉化的适应性评价[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9):46-48.

[2]李文品,肖能武,张永毅,等.鄂西北山区油菜“一菜两用”种植效益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23):114-116.

[3]龚德平,赵永刚,王天尧,等.不同播期对双低油菜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Suppl1):263-265.

[4]张剑华,刘翠莲,王颖,等.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与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3):2419-2422,2523.

作者简介:毛光锋(1989—),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粮油作物新品种管理和技术推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