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栽培中草药的技术分析

作者: 杜庭 杜诗兴

摘    要:药材种植是发展林业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种植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林业经济效益,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近年来,为持续提高中草药栽培种植水平,林下栽培中草药的技术逐渐应用于中草药栽培种植领域中。文章以六盘水市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发展情况为例,对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栽培;中草药;套种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7-004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59.82;F326.12       文献标志码:B

六盘水市历经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在中草药栽培与种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六盘水市生产的道地药材,如刺梨、矮秆银杏、生姜、丹参等,有效药用成分明显超过中国药典标准以及相关规定。近年来,在“十三五”规划的推动下,贵州省重点响应“十三五”规划要求,坚持发展中草药产业如刺梨、矮秆银杏等重要支柱型产业,截至2020年底中草药重要支柱型产业种植基地面积高达9万hm2,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2]。

目前,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六盘水市重点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统筹部署。相关部门严格遵循因地制宜、以短养长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林下中草药栽培,在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模式,以期加快中草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1 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模式的可行性

六盘水市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模式依托特殊的气候环境以及土壤条件,采取立体性种植结构,实现中草药大面积栽培与种植。六盘水市气候相对温和且降水充沛,小环境具有多样化特点,基本可以满足多种植物生长需求。结合近年的栽培种植情况来看,六盘水市栽培种植的中草药类型相对较多。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近千种,蕴藏量较大的大宗药材主要有黄精、龙胆草、党参、杜仲等。

目前,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需求,六盘水市相关部门主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打造林下中草药种植模式,促进该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原则,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采取林下套种中草药栽培技术,重点种植黄精、天门东以及天南星等中草药,达到良好的栽培种植效果[3]。

坚持因地制宜的栽培原则,对中草药进行合理区划与种植。在栽培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可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以及气候优势,科学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药材[4-5]。与此同时,立足于当前药材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淘汰产量低或者质量差的药材。除此之外,对于不同栽培地区而言,种植人员应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在栽培种植过程中,主动结合药材产量以及生产条件等影响因素,避免种植过程存在的盲目性问题。

中草药的栽培研究工作中,应配合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完善对药材栽培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充分确保药材栽培的安全性和科学性[6-7]。在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专业技术人员需加强对药材品质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药材质量控制中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人工栽培的方式提高药材产量,提高中草药资源的规模化水平。在中草药栽培发育研究工作中,评价某种药材栽培研究的成功标准不能局限于成活率的高低,要充分考虑药材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栽培研究的评价标准[8]。

2 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关键点

2.1 科学选择种子

科学选择种子始终是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的关键,是决定林下栽培中草药质量效果的重要因素[9-10]。种植人员必须严格挑选中草药种子。在具体筛选过程中,种植人员应主动结合林区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因素,坚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选择种子并合理栽培种植。一般来说,如果所选择的种子不符合林区生长规律,将难以达到预期种植效果。

与此同时,在选择中草药种子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反复检查选择的种子,在保障种子品质的同时,增强栽培质量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为进一步提升种子品质,种植人员可以主动与当地中草药研究专家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听取专家意见。对于珍贵的中草药品种,种植人员可通过嫁接或者预留种方式培育[11]。

2.2 整理与选择林区

选择中草药种子之后,管理人员应合理选择林区。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林区环境质量以及土壤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草药生长发育过程产生影响。在选择过程中,管理人员应研究与分析林区水分条件、阳光条件以及温度条件,根据分析反馈结果,对适宜种植中草药的林区进行合理选择与应用。

选择林区之后,管理人员需对林区土地进行调整,及时清除林区中的杂草、垃圾与个别自然生长的植物。这是因为部分自然生长的植物会对中草药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管理人员在处理林区土地的过程中,应避免破坏林木根系[12]。

2.3 种苗培育

开展中草药栽培工作期间,种植人员应采取种苗移栽或直播种植方式进行栽培处理。结合以往的栽培种植经验来看,在使用上述两种栽培方式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注重面积、气候以及种植密度等影响因素[13-14]。以直播种植为例,在应用过程中,种植人员需按照种子种植密度以及珍贵程度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例如条播、撒播等。如果应用种苗移植方式,种植人员应提前挖好穴。

3 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注意事项

林下栽培中草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充分配置与利用林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水平。为保障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效果,种植人员必须对药材种类、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布局结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除此之外,需按照市场要求运作,确保地方优势可以顺利发挥。

3.1 优先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药材品种

林下栽培的中草药应结合当地土壤条件以及气候条件进行合理选择与栽培种植。部分林地环境存在土层薄、肥力差等问题,在选择药材品种时,应优先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品种,例如金银花等。与此同时,林下栽培中草药需结合区域环境的光照条件与海拔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针对树龄较大的情况,可以优先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较低的阴生植物,例如黄精等。在选择林地时,应坚持低海拔选阴坡林地、高海拔选较阳林地原则,高质量开展林下栽培工作,防止受到海拔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出现栽培质量不高或者产量不佳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药材在种植3~5年后不适合重茬,原因是产品有效成分可能会因重茬问题大打折扣,进而导致药材植物出现枯萎病或其他病害[15]。

3.2 产品有效成分必须达标

品种适应性会对中草药产量及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产品有效成分可以决定中草药是否有用。结合当前种植情况来看,部分中草药虽然可以在林地推广种植,且产量可观,但是有效成分含量难以达到标准。部分中草药存在商品性状差等问题,无法药用,违背了最初栽培种植目的。

针对于此,各地区应适当发展当地野生资源或成分含量较高的道地品种。六盘水市生产的道地药材如刺梨、矮秆银杏、生姜、丹参等有效药用成分明显超过中国药典标准以及相关规定。除此之外,对于引进栽培的外地品种必须进行提前试验及示范,确定产量以及有效成分含量后,才可以适度栽培[16]。

3.3 林下栽培技术

林下中草药栽培过程中,体积高大的林木可为中草药遮挡阳光,夏季日光强烈时可防止中草药生长过程受到暴晒,进而影响药材栽培环境和质量。在中草药林下栽培技术中,种植技术和环境是重要的管理项目之一,对于中草药的生产有重要影响。在栽培过程中,中草药的林下栽培技术要求细致严格,可为其生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最大限度改善栽培区域中的土质情况和生长环境,推动林木健康发展。

部分林地林木数量较少,需对种植空间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利用。科学确定中草药的栽培密度,进而提高中草药的品质,确保中草药的产量。以黄精为例,在大规模栽培前,种植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其生长习性,进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栽培区域,确保土壤质量、光照等适宜种植[17]。在林下中草药栽培管理方面,需及时清理区域内的杂草,定时施肥,为中草药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严格的林区管理、细致化的栽培技术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在药材幼苗生长期间,可根据幼苗生长的具体情况确定施肥时机和施肥量,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中草药的生长质量[18]。

4 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发展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中草药产业链发展较为薄弱,上下游依赖度较高。从产品的生产加工到运输、储存都是中草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林下栽培中草药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林下中草药生产企业和药农的政策扶持、经济扶持、技术指导以及后续生产支持的力度。林下中草药产业链是相互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在提升多方合作收益的大前提下,政府技术人员可为下级机构提供指导和支持。多产业链主体完善整合合作关系,及时协调沟通,可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系统化、科学化配置,推动六盘水市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健康发展,使本地区中草药林下栽培产业链具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促使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与共同进步[19-20]。

5 结束语

相关人员要明确中草药栽培生产发展的目标,在地区中草药的科学栽培和生产中,将中草药的重要性、持续性发展、专业化和品质化作为重要研究课题。为兼顾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相关人员在中草药种植过程中应坚守生态与发展的协调理念,对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模式应用推广问题进行科学部署与合理落实。

各地区在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推广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模式以及策略内容进行前瞻性部署与推广应用。除此之外,各地区应立足于栽培区域生态环境情况及土壤条件,科学选择药材品种,进行高质量栽培与种植。

林下中草药栽培时,地区内的指导单位、技术人员及农户需考虑不同种类中草药所需的差异性生长环境,深入学习和总结拟栽培中草药的习性和生长条件,选取适宜的土壤。在林下栽培过程中,切不可盲目追随市场。

对于中草药栽培来讲,发展某种中草药需考虑地域环境和当地实际市场环境。要对林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考察和调研。林地的环境是重中之重,土壤pH值、光照环境、病虫害、土壤厚度、林地其他植物品种等都是调研中尤为重要的因素。只有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进行林下中草药栽培,最大程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才能确保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信在相关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何武江.北苍术林下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1(1):36-37,40.

[2]胡青青,王咏菠,胥烜勋,等.天麻栽培技术与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21,56(11):868-874.

[3]徐堂起.中草药全缘琴叶榕林下种植技术研究[J].东南园艺,2021,9(2):51-53.

[4]李伟,尹长军,陈香艳,等.沂蒙山区黄精林下种植高效栽培管理技术[J].新农业,2021(21):49-50.

[5]李振宇.辽东山区野生黄花乌头人工繁育及林下栽培技术[J].温带林业研究,2020,3(1):34-37.

[6]吴晓龙.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及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1):6-8.

[7]褚宏杰.林下中草药种植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21(14):134-135.

[8]王晓峰.林下中草药种植的管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2):168-169.

[9]颜硕滨.林下套种中草药栽培方法探究[J].农家致富顾问,2020(22):78.

[10]们发友.关于林下中草药种植的管理技术的探讨[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3):41.

[11]张仙波,普兴梅,夏鹏,等.林下中草药种植的管理技术[J].农家致富顾问,2019(8):26.

[12]赵博文.林下中草药基地示范项目管理与栽培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2019(1):70-72.

[13]许学锋.探讨林下中草药种植的管理技术[J].中国农资,2014(8):146,148.

[14]黄业梅.关于林下中草药种植的管理技术的探讨[J].花卉,2018(20):259.

[15]苏民.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J].农技服务,2017,34(6):109.

[16]余凤强,余呈雨,刘广林,等.林下种植中草药的技术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1(9):78-79.

[17]张洪伟.林下种植中草药的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7):74-75.

[18]甘功清.贵州省盘县林下种植中草药发展现状与建议[J].乡村科技,2017(16):58-59.

[19]严珍花.林下种植中草药适用性研究[J].绿色科技,2016(5):85-86.

[20]韦献习.林下种植中草药的经济分析与管理对策[J].首席财务官,2020(20):61,63.

作者简介:杜 庭(1980—),男,彝族,贵州六盘水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草药栽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