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中农药残留问题的探讨
作者: 唐志超摘 要:蔬菜作为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体提供大量维生素与膳食纤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控制农药施用量,降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提高蔬菜种植的安全性。基于此,文章探讨了蔬菜种植中农药残留带来的危害,针对导致农药残留的直接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了降低农药残留的相关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种植;农药残留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7-010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81.8 文献标志码:B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关注,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还制定了很多食品安全标准。对于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而言,需要以食品安全为导向,加强对生产活动的控制。农药残留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对农产品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和不良后果。因此,在食品安全的宏观视角下,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管控力度,减少农药残留,实现绿色生产,给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的农产品。
1 蔬菜种植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药残留是指使用农药后的相关成分残留在蔬菜中,没有完全分解或消散,存在被人体食用的可能性,农药的有害成分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从蔬菜种植的角度来讲,农药残留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会产生多个方面的不良后果。
1.1 污染蔬菜
农药残留的直接危害就是会对蔬菜本身形成污染,从而降低蔬菜质量。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出于保护市场安全的目的,市场监管局会对各类农产品进行抽检,农药残留也是其中的检测项目之一。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农药残留的问题,就会对蔬菜形成直接污染,导致蔬菜在抽检中无法过关。有问题的农产品不仅对销售单位会产生影响,也会影响生产单位,导致农产品销售受阻,减少经济效益。因此,要想保障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必须避免农药残留污染蔬菜,确保蔬菜的品质处于合格水平[1]。
1.2 危害人体
蔬菜中出现农药残留,除了直接影响到蔬菜本身的品质以外,还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成分残留在蔬菜中,如果人们长时间食用存在农药残留的蔬菜,农药成分会在身体内累积,影响身体健康。比如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神经毒物,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精神错乱等;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蓄积性,可以在人体内不断累积,达到一定量后会造成皮肤出现刺激症状或神经系统紊乱等;有机氯农药也具有蓄积性,可以在人体脂肪、内脏、血液中累积,甚至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病变或畸形。
1.3 污染土地
农药残留问题的存在,虽然在表面上为蔬菜中残留农药成分,但是实际上农药不仅残留在蔬菜中,也会残留在土地中。农药残留的因素有很多,但本质是农药没能得到分解且不断累积。在这样的情况下,蔬菜周围的土壤中同样会残留农药成分,对土地造成污染。在土地中残留的农药成分会破坏土壤肥力和性质,进而影响到后续的蔬菜种植。如果农药残留较多,甚至可能导致后续种植的蔬菜也出现农药残留问题,形成持续性的影响。
1.4 污染水体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靠近水源的蔬菜园极易存在农药残留问题。未分解的农药渗入水体,或被雨水冲刷到水体中,会污染周围的水体。一旦水体中融入农药成分,会影响其中水生动植物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1.5 污染大气
农药残留问题还会对大气形成污染。很多农药具有挥发性,在使用之后会逐渐发挥到空气中。如果使用量过多,挥发量也会较多。尤其是出现农药残留的情况下,在空气中的挥发会持续较长时间,对大气形成持续性的污染和破坏[2]。
1.6 危害益虫
蔬菜种植中会存在一些虫害啃食蔬菜,导致蔬菜质量严重受损。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些益虫,可以消灭危害蔬菜的害虫,起到绿色防虫的效果。农药残留对土壤、水体和大气形成污染,会导致蔬菜园内和附近的益虫被农药灭杀。一旦益虫被农药杀死,害虫失去天敌,会增大害虫对蔬菜的威胁。
2 蔬菜种植农药残留的相关原因
农药残留问题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需要引起关注。尤其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保的双重视角下,需要明确导致蔬菜农药残留的根本原因,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优化和改善种植活动,有效降低农药残留。
2.1 农药使用过量
目前,从蔬菜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药残留问题的出现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药使用过量。种植蔬菜的农户很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农业技术培训,自身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农业种植理念,在蔬菜种植时往往是凭借以前的经验,会导致对于农药的使用量把控不精准,出现农药使用过量的问题。不仅如此,一些农药本身在不断更新换代,提高效力,在使用量上需要及时减少。很多农户并未及时更新农业知识,不了解农药更新换代的情况,还按照以前的经验使用,导致大量农药残留在蔬菜及土壤中,严重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3]。
2.2 使用方式不当
使用农药需要注意控制好方式,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用农药,确保农药能得到有效利用,减少农药沉淀和蓄积,防止产生污染。在实际的蔬菜种植生产活动中,不少农户对农药的使用方式存在不当。比如,部分农户在喷洒农药时使用的设备老化,出现喷雾不匀、滴水的情况,导致部分范围的农药喷洒量较大,从而容易出现农药残留的问题。部分农户在喷洒农药时对时机的选择不当,如果选在有降水的天气喷洒农药,降水会将农药冲刷到周边的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部分农户对农药选择不合理,没有对症下药,喷洒农药后没有效果,又喷洒其他农药,导致农药使用量越来越大,增加了农药蓄积残留。
2.3 种植管理不当
农药残留还和蔬菜的种植管理存在关系。农药成分进入蔬菜后,一是基于根部吸收,二是基于叶片吸附。要控制农药残留问题,就需要确保农药在喷洒后能尽快消散或分解,避免长时间蓄积在蔬菜叶片上。同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保持光照和通风,让农药成分尽快消散。在蔬菜种植的实际过程中,很多农户的田间管理工作存在不合理,种植密度大、通风效果差。使用农药后,由于通风差,部分叶片会长时间蓄积农药,进而吸附农药,出现残留问题。
2.4 频繁使用农药
农药残留问题还和农药使用频率存在直接关系。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应保持较低的频率。蔬菜本身生长周期较短,不会在田中太长时间,如果用药过于频繁,就会增大农药残留的风险。部分农户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为了快速消灭病虫害问题,会选择频繁使用农药,增加了农药残留的风险[4]。
2.5 农药本身原因
除了以上几点原因之外,农药残留问题还和农药本身存在一定的关系。部分农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残留性,难以降解,比如甲胺磷这类农药就难以降解,会长时间存留在土壤中。此外,部分农药本身毒性高,即便是少量残留,也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危害。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农药。
3 蔬菜种植降低农药残留的相关措施建议
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蔬菜种植的重要影响。在绿色环保和食品安全的视角下,需要对蔬菜种植中的农药使用进行控制和优化,从多方面着手,有效降低农药残留问题,保证蔬菜绿色、安全。
3.1 增加非化学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
在蔬菜种植中,农药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防治病虫害。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除了使用农药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防治技术,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在蔬菜种植中,要增加这些非化学手段的使用频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达到降低农药残留的效果[5]。
第一,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为害蔬菜。防虫网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虫手段,适合用于各种规模的蔬菜田。防虫网是由尼龙纤维编织而成,密度在30~50目。在蔬菜种植时,先对土壤进行翻耕和消毒,再对种子进行浸拌消毒,确保土壤和种子没有虫卵。种植后架设防虫网,对蔬菜田进行罩护,可以有效阻隔外部害虫侵入,保护蔬菜,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第二,投放生物天敌。对于蔬菜种植中遭遇的一些虫害问题,还可以在蔬菜田中投放生物天敌消灭害虫,比如投放蜘蛛、赤眼蜂、寄生蜂等,可以有效消灭蔬菜田中的害虫。
第三,投放生物制剂,阻止害虫生长。害虫是由虫卵孵化,同时经过交配产出更多害虫。只要阻止其中的某些环节,就可以减少害虫数量。可以在蔬菜田中投放生物制剂,扰乱害虫的生物信息,干扰害虫交配,避免产生更多害虫。
第四,使用杀虫灯杀灭害虫。在蔬菜田周围架设杀虫灯,通过光线或振动诱捕害虫,常见的设备有电子灭蛾灯、黑光灯、振频式杀虫灯等。需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将这些设备安装在蔬菜田周围,不能安装在田里,要确保害虫尸体落于蔬菜田外,便于以后集中清理烧毁[6]。
3.2 合理使用农药,减少残留问题
运用非化学手段防治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相对于化学手段而言,其在效率上要偏低一些。为了确保蔬菜种植的效率和品质,不能舍弃化学防治手段,需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农药残留问题。
首先,优化农药喷洒方式。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合理选择喷洒方式,减少农药在局部的残留。可以将植保无人机运用到蔬菜田农药喷洒中,由植保无人机搭载药剂直接飞越蔬菜田,这样可以实现均匀喷洒,避免出现局部农药过量而导致的农药残留问题。通过无人机喷药,能有效提高农药喷洒效率,减少农药用量。根据实践,无人机喷药的用药量可以比传统方式减少1/3左右。
其次,合理选择用药时机。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对于农药的使用还需要注意把握用药时机,因为使用农药时,不仅要考虑减少农药残留,还需要注重避免农药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在使用农药时,最好选择晴朗的天气,确保农药使用后能尽快挥发,减少农药残留。同时,要避开降水天气,以免农药被雨水冲刷到周边的水体中[7]。
3.3 加强蔬菜种植管理
减少农药残留问题,还需要做好蔬菜本身的种植管理。从种植角度出发,通过管理让蔬菜更好地生长,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第一,优选蔬菜品种,尽可能选择抗病、抗虫品种。从近些年的农业发展来说,蔬菜种子研究取得了很多新成果,农业专家研发出较多抗病抗虫蔬菜品种,能够有效抵御病虫害问题,从而在种植过程无须使用太多农药。对于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而言,必须合理种植抗病、抗虫的蔬菜。
第二,合理密植。蔬菜种植过程中,很多农户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选择对蔬菜进行密植,种植密度超过了合理范畴。蔬菜间距过密,导致通风条件差,喷洒农药后不容易挥发。需要引导农户合理密植,控制蔬菜种植密度,保证良好通风,确保使用农药后可以尽快挥发。
第三,控制土壤湿度。对于农药的分解,土壤表层保持一定湿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土壤表层保持一定湿度,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如羟基、氧基、单重态氧等,这些自由基可以加速农药光解。如果土壤含水量过高,不适合微生物生长,会导致自由基减少,不利于农药光解。应注意控制土壤湿度,合理灌溉并做好通风排湿工作,让土壤表层湿度处于适宜的范围内[8]。
3.4 控制农药使用频率
降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还需要控制农药的使用频率,不能高频率地使用农药,以免增大农药残留。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农作物收获、使用前的时间间隔,是喷药降低到残留标准允许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从蔬菜种植的角度来说,不同蔬菜的生长趋势各不相同,生长季节也存在差异,因此农药的分解速度并不相同。比如夏季种植蔬菜时,农药分解较快;冬季种植蔬菜时候,农药分解较慢。因此,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应结合蔬菜类型、当前季节等条件,根据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控制用药频率,不得超出安全间隔频率使用农药。
3.5 提高农药降解效率
对于因农药本身导致的残留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策略提高农药的降解效率,使其尽快分解,避免残留到蔬菜中。
第一,在进行蔬菜种植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易降解的农药,摒弃难以降解的农药,尤其是要加强对绿色农药的使用。比如甲胺磷就是难降解的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中明确禁止使用。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来替代甲胺磷,如蛾蛉速杀等。
第二,通过理化手段加快残留农药降解。对于已经在土壤中残留的农药,需要通过理化手段加速降解,避免影响后续的蔬菜种植工作。比如,可以对土地加强翻耕,让沉积于土壤下部的农药被翻耕到表面,使其在光照下尽快分解。通过翻耕增加土壤的通风透气性,增强微生物代谢,分解残留农药。也可以向土壤中添加化学催化剂,加强土壤表面的水解和光解作用,促进农药分解。
4 结束语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对于农药残留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引起重视,认清农药残留的危害及原因,从增加非化学防治手段、合理使用农药、做好种植管理、控制农药使用频率以及提高降解效率等方面着手,有效减少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提高蔬菜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叶志伟.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16):26.
[2]赵云.贵阳市花溪区种植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J].农技服务,2021,38(8):35-38.
[3]常宏.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防控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6):73-74.
[4]高庆刚.浅析降低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残留的方法[J].种子科技,2019,37(18):112,114.
[5]王鑫,任玉瑛,韩超,等.天津市蔬菜农药污染现状及农药残留危害[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32):44,48.
[6]陈慧贞.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与控制策略[J].食品安全导刊,2021(30):145,147.
[7]何明.浅析蔬菜种植过程中降低农药残留的方法与对策[J].种子科技,2018,36(5):20,22.
[8]徐子谋.长沙城郊蔬菜种植户对农药残留认知状况的调查[J].湖南农业科学,2016(2):64-67.
作者简介:唐志超(1979—),女,汉族,山东威海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