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实践经验与启示
作者: 乔金笛 姜猛
基金项目:山东开放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22ZSYY002Y、2023JCYY004Z)。
作者简介:乔金笛(1993—),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
摘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干部队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为助力山东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培养,对参加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该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成效显著,为乡村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干部,但也存在培养的乡土人才难受重视、学员素质参差不齐、开设专业类别较少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重视农村(社区)“两委”育人工作、注重教育培训规律、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及建立健全支持和跟踪服务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人才振兴;基层干部;学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10-5
DOI:10.19345/j.cnki.xckj.1674-7909.2024.01.002
0 引言
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自2015年开始组织实施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提出在精准培养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上下功夫,全力推进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发展升级,探索形成符合基层实际发展需要的干部培养新模式。
我国学者对如何培养“一懂两爱”的农村基层干部一直较为关注,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对该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层干部培训模式和培养形式[1]、人才培养实践[2-3]、干部队伍建设和学历提升[4-5]、人才培养困境及其对策[6-7]和青年基层人才培养[8]等方面。教育部2004年启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针对农村各类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培养[6],为农村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除此之外,短期培训作为提升基层干部素质的重要方式,因可在有限时间内针对干部成长的差异化需求精准设计教学内容,可聚焦问题因材施教[1,4],而备受关注。总而言之,对基层干部培养方式、培养效果和培养路径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富。然而,已有研究多关注短期培训而忽视基层干部长期的学历提升问题,致使基层干部培养研究不够全面,也使政府相关部门在完善基层人才培养政策时缺少有效依据。基于此,此研究针对山东省开展的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基层干部在长期学历提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和政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 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成效与经验
山东省实施的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实施此工程可以说是一项“双赢”举措。一方面是对教育部提出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补充和完善,能够促进本土大学生的培养,为基层干部的学历提升提供一个良好契机,可有效破解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难题[8],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是为参与培训者进行村庄交流合作、产业互鉴、产品推广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1.1 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把好选才关
山东省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的招生范围为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干部,招生由各地组织部门按照“一人一表”形式进行摸底推荐,由各地市党员教育中心审核报名信息,经教育部批准施行单招单考。考试时,各地市组织部门选派专人进行巡考,确保考试公平公正,把好选才关。
1.2 依托高校,共建共享,把好教育关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高度重视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工作,多次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座谈,邀请农业农村厅、省社科院、省委党校和高校的专家以专题讲座、实地参观和视频教学等形式进行授课,设计了50余门助力乡村振兴的课程,建设了411处实践教学基地,有力促进了基层干部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丰富与提高。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还注重对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风廉政教育,精心安排包括基层党建、廉洁教育及基层干部法律修养等方面内容的课程讲座,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工作角色。
1.3 创新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把好质量关
针对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干部对学习投入时间与精力有限等问题,学校每学期安排20天进行集中面授教育,以网络教学为辅助手段,并安排班主任组织教学辅导,以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山东省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教学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将课堂面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以课堂集中面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增强教学内容的可理解性,避免大水漫灌式教学[7]。根据学员反馈结果,案例教学更有助于他们迅速理解问题,且能够助其在短期内将学习知识运用于实际,推动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二是将研讨式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每学期安排半天时间举行“学员上讲台”活动,由学员抛出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寻找解决方法。山东省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研讨式教学增加课堂互动,促使学员们对某类问题展开思考;通过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增强学员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通过组织现场参观,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促使学员与授课教师相互交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员在参与过程中直接获得工作上的启发。
1.4 效果显著,成绩斐然,把好用才关
山东省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培养了一支适应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需要的干部队伍。截至2022年9月,该工程已累计毕业学员18 175人;其中,240余人通过考试成为公务员或具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30余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410人新当选省、市、县“两代表一委员”,634人次实现个人或集体创业。为激励基层干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山东省针对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优秀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干部实施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干部政策,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也使他们更加安心地扎根基层工作。临沂市更是实施“头雁工程”,鼓励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干部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并从毕业学员中选聘优秀人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和事业单位,充实基层力量。
2 山东省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学员学情分析
虽然山东省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成效显著,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2023年上半学年组织集中面授时,笔者对部分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40份,回收有效问卷724份,有效回收率86.1%。问卷调查主要围绕个体特征、学习需求和教学质量3个方面进行,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2.1 学员个体特征分析
参加此次调研的学员个体特征分析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参训学员整体年轻有为,有强烈的自我提升意愿。从性别构成来看,参加培训学习的女性基层干部相对较少,这与基层干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实际相符。从年龄结构来看,参训学员主要集中在40~49岁。这个年龄段的学员正值壮年,多志存高远、精力充沛且干劲十足,是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从专业构成来看,绝大部分学员选择农村行政管理专业。这也侧面反映了学员对学习基层治理知识的渴望,有望长期扎根基层,在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中起到“头雁”作用。
2.2 学员学习诉求分析
针对学员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可了解学员的学习动机,了解基层发展面临的困境,了解学员对课程和师资的需求。调研结果详见表2。
2.2.1 学员学习动机分析
从表2可知,学员的学习动机主要包括提升学历、提升工作能力、开阔眼界、交流学习经验和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占比分别为19.61%、18.79%、10.77%、28.59%和22.24%。其中,交流学习经验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学员主要的学习动机,这也是快速促进村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虽然有些学员的学习目的是提升学历,但其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也会有所收获,能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表2 学员学习需求分析
[调查内容 维度 数量 占比/% 提升学历 142 19.61 提升工作能力 136 18.79 开阔眼界 78 10.77 交流学习经验 207 28.59 服务乡村振兴 161 22.24 缺少本土项目 188 25.97 基础设施薄弱 46 6.35 缺少专业人才 192 26.52 资金紧张 209 28.87 缺乏政策支持 89 12.29 党建知识 76 10.49 基层治理能力 328 45.30 您想学习哪类课程? 政策解读 87 12.02 管理能力 20 2.76 产业发展 213 29.42 政府部门 77 10.64 高校和科研院所 51 7.04 优秀基层工作者代表 334 46.13 先进劳模人物 114 15.75 土专家、田秀才 148 20.44 ]
2.2.2 基层发展困境分析
调查发现,学员所在村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紧张,占比为28.87%;其次是缺少专业人才,占比为26.52%;再次是缺少本土发展项目,占比为25.97%。乡村振兴离不开人、财、项目的支撑,这是大多数村庄发展所面临的通病。发展产业,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就业,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使村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2.2.3 课程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干部十分迫切地想学习基层治理知识和技能,占比达到45.3%。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多为返乡能人、退伍军人或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他们对基层了解不深入,相对欠缺治理经验,因而学习基层治理知识和技能是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排其次的是产业发展有关课程,占比为29.42%。健康的产业是农村持续繁荣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因此,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并将其做大做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是农村基层干部的重点工作。
2.2.4 师资需求分析
调研发现,参训学员普遍希望学校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和党建等方面设置课程。山东开放大学根据全省农业产业特点、“三农”工作部署和学员需求安排授课人员。调查显示,学员期望师资为优秀基层工作者代表、土专家、田秀才和先进劳模人物等。这类师资主要来自农村,了解“三农”领域工作实际。他们的经验分享能够让学员互学互鉴,能使学员在村庄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所收获,在共享项目、资金、信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 教学质量分析
2.3.1 教学方式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3,学员认为现场教学的方式效果最好,占比为28.31%。采用现场教学方式时,学校组织学员入村现场参观,让学员与优秀村支部书记面对面交流,使学员在交流学习中总结提高。学员认为,案例教学方式效果排第2,占比为22.65%。采用此教学方式时,授课教师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与剖析,可启发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使其学有所获。
2.3.2 课程设置满意度分析
在2023年上半学年集中面授结束后,针对教学情况对学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详见表3。由表3可知,学员普遍对课程的实用性认可度较高,整体满意度为96.27%,表明学员对课程设置十分认可。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根据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干部的学习习惯、工学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妥善安排。通过与山东省基层干部专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项目负责人访谈了解到,项目实施严格按照基层人才培养要求,务求把最好的教学资源向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干部倾斜,将省内“三农”领域专家教授纳入师资库,并根据教学计划,组织专家编写接地气、实用性强的教材,逐步开设了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乡土文化、集体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和支部书记大讲堂等课程,确保学员“学得会、用得上、干得好”,实现“能力+学历”双提升。
表3 学员培养情况分析
[调查内容 维度 数量 占比/% 专题报告 81 11.19 案例分析 164 22.65 现场教学 205 28.31 模拟教学 132 18.23 音像多媒体 142 19.62 非常不满意 2 0.28 不满意 3 0.41 学习实用性评价? 一般 22 3.04 满意 198 27.35 非常满意 499 68.92 开设更多实用技能课程 354 48.90 教学培养 创新教学方法 56 7.73 改进建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 0.83 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308 4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