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研99号草莓种植技术
作者: 彭永光作者简介:彭永光(1973—),男,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节水农业、新品种推广。
摘 要:草莓是一种备受人们喜爱的小型水果。森研99号草莓以浓郁的甜味和丰富的营养而闻名,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为提高森研99号草莓的产量和果实质量,使果农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从选址、地块准备、育苗、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出发,总结森研99号草莓栽培技术。
关键词:森研99号;草莓;种植;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8.4;S6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74-3
DOI:10.19345/j.cnki.xckj.1674-7909.2024.01.018
0 引言
草莓不仅味美可口,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备受市场欢迎。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日益关注,草莓种植技术和品种选育成为研究焦点之一。在众多草莓品种中,森研99号以独特的生长特性和优越的品质受到种植者和消费者的喜爱。森研99号草莓是从日本草莓品种枥乙女(Akihime)中发现的变异株,与传统草莓品种相比,森研99号在果实大小、产量、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为了给种植者提供科学、系统的种植指导,推动草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研究森研99号草莓的品种特性及种植技术,并与传统草莓品种进行比较[1]。
1 品种特性
森研99号草莓是一种小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圆锥形,顶花果质量为50~90 g,最大可达130 g,一级序果质量约为40 g,单株可结果15~20个;果皮呈鲜红色,种子呈黄绿色,果肉呈淡红色、偏白,花萼小于果肩、略带卷曲;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为9.30%、酸度为0.600%、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81.9 mg/100 g;果皮韧性强,具有较好的耐贮运特性。森研99号草莓休眠浅,适合在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每667 m2土地可种植10 000株,产量可达3 007 kg,比枥乙女增产22.6%。
2 种植技术
2.1 选地整地
2.1.1 选地
森研99号草莓的根系分布较浅,主要生长在20 cm深的土壤中。因此,应选择地势稍高、地面平坦、便于灌溉和排水的地块,避免因积水而导致病害发生。此外,应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块,确保森研99号草莓能充分接受阳光照射。
2.1.2 土壤条件
所选土地前茬作物以豆类或葱蒜类植物较为理想,有利于控制病虫害,并恢复土壤养分。森研99号草莓适宜生长在微酸性沙质土壤中,土壤pH值应控制在5.5~6.0。
2.1.3 土地准备
开始种植前,要清除田内杂草和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洒在湿润的土壤表面,防止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害虫侵害作物。
2.1.4 施肥
一般每667 m2基施优质腐熟农家粪肥5 000 kg、过磷酸钙100 kg、氯化钾50 kg。将土地深翻至约20 cm,并进行精细整地,确保翻耕后的土地平整。做高20 cm、宽50 cm的畦面,畦沟宽度为30 cm。
2.1.5 大棚选择
栽培中,建议选择长度为20 m的大棚[2],以便于管理和防治病虫害。
2.2 移栽
科学移栽对森研99号草莓苗的顺利生长和早期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1 移栽时间
若计划于1月底至2月初上市,应在上年9月从繁育圃中选出壮苗进行移栽,确保草莓植株有足够的生长时间。
2.2.2 栽培密度
每畦栽植2行,行距为27 cm,穴距为20 cm,以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草莓产量。
2.2.3 栽植方式
移栽时,应确保草莓苗的弓背朝向花序预定的生长方向[3]。同时,草莓苗的栽植深度应适宜,确保其根系均匀分布在土壤中,苗心要露出土壤表面,以促进植株正常生长。移栽时应避免损伤草莓苗根系。此外,栽植前应充分浇水,帮助植株迅速恢复吸收水分的能力[4]。
2.3 种植管理
2.3.1 中耕与施肥
建议在11—12月进行浅中耕,以保持土壤的松散度,促进有机物分解。在初花期和坐果初期各追肥1次,每667 m2施用尿素10 kg、磷肥20 kg、氯化钾10 kg,或施用三元复合肥35 kg[5]。
2.3.2 花芽分化前期管理
花芽分化前期是森研99号草莓苗生长的关键阶段。移栽后早期要及时补充水分,确保给植株供应足够的水分。在花芽分化前期,用遮阳网进行遮阴,遮阳网距地面1.2~1.5 m。遮阴可降低植株所接受的光照强度,避免过强光照对植株造成伤害[6]。应及时摘除枯叶和老叶,保持植株健康状态,促进花芽分化。还应摘除腋芽和匍匐茎,避免其消耗植株的养分和能量,从而影响花芽的分化和发育。应保持每株植株有4~5片健康叶片,以助于植株正常生长和花芽分化。为保证温度和光照条件适宜,可在遮阳网上加盖草苫,并通过揭开和覆盖草苫来实现较低温度和短日照条件,以促进花芽分化,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0 d[7]。
2.3.3 灌溉与排水
在花前及果实发育期,采用沟灌法进行灌溉,控制灌水深度在沟高的2/3以上。根据实际情况,每隔3~5 d进行1次灌溉。此外,要确保排水沟能及时排出大棚内的积水[8]。
2.3.4 塑料薄膜覆盖
在草莓花芽分化阶段,可撤掉遮阳网。在较温暖的冬天,冬至时可在中间棚顶覆盖塑料薄膜;在较冷的冬天,可在温室和中间棚顶上额外加一层塑料薄膜;从小寒到大寒,应保持棚室内温度在24~26 ℃,以促进森研99号草莓健康生长[9]。
2.3.5 通风管理
在草莓幼苗生长过程中,保持土壤湿度为65%~70%、空气湿度为55%~65%。在11—12月,当棚室内温度超过30 ℃时,在10:00—15:00,应将温室和中间拱棚两头的塑料薄膜打开。当室内湿度高于65%时,应及时通风降温[10],以促进草莓苗健康生长。
2.4 结果期管理
选择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时段采收果实,宜采用整簇摘的方式来摘取果实。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实。摘取的果实要妥善存放,并及时销售。采摘时应清除病变果实和病叶,防止病害传播。
3 常见病害防治
3.1 叶斑病
3.1.1 发病症状
叶斑病是森研99号草莓栽培中常见病害之一,也被称为蛇眼病,可危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及种子。该病初发时,叶子上会出现紫黑色小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变大,形状为近圆形或卵圆形,边缘为紫红色,中间为灰白色,有时有细小的轮纹,故被称为蛇眼病,但病斑上没有黑色颗粒。
3.1.2 防治措施
及时摘除病叶和老叶,能有效控制叶斑病的传播和发展。发病初期,可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防治,10 d后再喷洒1遍;也可每667 m2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200 g兑水75 kg进行喷雾防治。此外,还应加强管理,包括采用适当种植密度、避免过量施肥和浇水、及时清除杂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从而降低叶斑病的发生和传播概率。
3.2 白粉病
3.2.1 发病症状
白粉病是森研99号草莓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会对果实、果梗和叶柄造成一定危害。染病叶片呈汤勺状;受到侵害的花蕾、花瓣呈紫红色,不能正常开花或充分绽放;染病果实无法膨大,呈细长形。此外,染病果实色泽暗淡、质地坚硬,严重影响果实质量。
3.2.2 防治措施
定期巡视草莓田,注意病害发展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发病初期,在发病较集中的中心株及其周围重点喷施0.3 °Bé石硫合剂。采收结束后,对全园植株进行割叶处理;割叶后,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或30%特富灵5 000倍液等。
3.3 灰霉病
3.3.1 发病症状
灰霉病是一种在草莓花果期严重危害的病害。灰霉病的病菌可寄生在果实表皮中,造成果实软化、腐烂,严重影响产量。染病后,草莓果面会先出现棕色小点,而后慢慢扩大。
3.3.2 防治措施
在现蕾期到开花期进行喷雾防治,常用药剂有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500~700倍液等。此外,在森研99号草莓栽培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降低果实表面湿度,以减少灰霉病发生;应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果,以降低病害传播概率;在棚室栽培中,建议使用无菌基质(如腐熟的藻类、蕨类等),避免土壤中病原菌发生侵染,从而降低患病概率。
3.4 根腐病
3.4.1 发病症状
根腐病是森研99号草莓生长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为下部叶由绿色变为红棕色(直至叶片枯死),茎秆中部出现黑色腐烂,根部中央变红。
3.4.2 防治措施
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喷洒在畦埂上,再平整覆土,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染病概率。移栽时,应确保种苗引进渠道可靠,并选择健康苗木,以防止苗木携带病原菌。根腐病的发生通常与土壤湿度过大有关。因此,要做好土壤水分管理,保证土壤排水性良好,避免土壤过湿。
3.5 黄萎病
3.5.1 发病症状
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森研99号草莓感染该病时,表现为幼叶变形、叶色发黄、表面粗糙,接着叶片边缘开始变黄,然后向里萎缩,直至枯死。
3.5.2 防治措施
应引进无病地区的森研99号草莓苗,以降低苗木携带病原菌风险;引进种苗时,应严格进行苗木检疫,确保引入苗木没有携带病原菌;及时更新种植区域内的草莓植株,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降低黄萎病发生概率;采取土壤消毒法,如施用氯化苦等药剂,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以降低黄萎病发生概率。
4 结束语
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提升对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总结森研99号草莓种植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关注如何在大面积栽培中保持其产量和品质的一致性,如何将高产栽培技术更好地与当地气候、土壤等因素相结合,从而不断优化种植技术,为产业绿色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经验。
参考文献:
[1]李金红.设施草莓延迟栽培高效技术(上)[J].农家致富,2023(21):26-27.
[2]李坤鹏.温室草莓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3(10):65-66.
[3]李遂琴.温室草莓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9):30-31.
[4]柴艳波,秦永云.草莓新品种随珠的露地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3(8):232-234.
[5]马草吉,张胜文,刘金鸽.白草莓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3(15):96-98.
[6]刘晓伟,张剑,欧勇.“红颜”草莓穴盘苗在温室栽培中的应用效果[J].园艺与种苗,2023(7):31-32,35.
[7]毕松,隗朋峻,刘仁学.温室高架栽培草莓空间姿态识别与采摘点定位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23(9):53-64,84.
[8]苏芝仙,胡洪兵,刘群英,等.大棚草莓光气肥吸收规律及栽培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23(6):30-32.
[9]赵玲玲.草莓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农户采纳行为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3.
[10]徐佳慧.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5):17-20.